狂野是种危险

来源 :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ecue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希拉夫认为,交通、汽车、公共运输和城市建筑,这一切需要在都市中达成统一。
  S=surface SS=史蒂芬·希拉夫
  S:你曾说汽车不应该是“麻烦制造者”,而是作为一种解决交通问题的工具,现实是虽然品牌们频频推出电动汽车或相应的交通解决方案,但前景似乎依然艰难。
  SS:现在汽车被放在“城市交通”这一语境下,而非仅仅是在郊外大道上驰骋的机器。人们一边需要汽车,一边摇旗呐喊要解决环境问题。法律也开始介入了——譬如2015年之前,欧洲所有汽车排放量都将被控制。身为制造商,你必须对这些现象做出回应。可是我想说,接受新事物是需要时间的。以烹饪来举例:三十年前,没人愿意吃素食或有机食物,可是今天你可以直接在得到很棒的一餐搭配,最重要的是味道都棒极了。
  S:所以你对未来充满信心?
  SS:其实我不确定,譬如电动汽车的发展会不会像预想地那般势在必得。我们必须对未来制定计划,其实两年前在奥迪我们已经开始讨论“城市未来交通”这个问题了,也和一些建筑师、生态学家有过对话。我们都在竭力去做,给出一堆理论很简单,但实现是需要不断以及长久推进的。
  S:你的意思是,这不仅仅是汽车商的责任,需要许多不同身份的人共同计议?
  SS:作为设计师,也许我会想“放大”汽车的定义解决问题,而建筑师就对汽车有着最原始的理解,但那样或许会诞生更可行的方法。我们需要知道交通、汽车、公共运输和城市建筑——这一切如何在都市中达成统一。譬如有人提出,在未来人们不再拥有“私家车”,消费者和汽车的关系会发生改变——也许以更公共的方式,例如“资源共享”。如此一来人们能以合理的价钱体会不同感受:在城市中驾驶小型车,在宽广的乡村大道上换辆高速跑车过把瘾。
  S:这种交流方式是否有让你自身受益的地方?
  SS:我甚至做过一个汽车零件都从城市各个角落飞过来的梦。从前我认为未来城市交通是构筑在一座座立交桥上的,现在我明白交通需要“自治”,所有汽车可以通过网络、自动控制车辆间距等方式“相连起来”,以确保流通的队形和交通。我很喜欢其中一位建筑师把“汽车”视为“移动建筑空间”的想法,就像船舶上的附属救生艇安插在各座建筑物周围。
  S:你在二月正式结束了上一份工作,会不会因为服务对象的改变而转换自己的设计方向?
  SS:我个人的设计语言一直是“做减法”、干净简洁。作为汽车设计师,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设计可以持久受人喜欢。每个品牌有自己的属性,但也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成为某个人一辈子都青睐的坐骑。我的目的也是如此,优质、安全度最关键,而不是以时尚感做筹码。汽车业发展至今已达到饱和,任何颠覆性的革新都很难。现在人们购买一辆车子,也许是因为它的刹车很机灵,但大部分车子都符合这个要求。所以许多设计开始寻找出路,譬如造型夸张、狂野,但我觉得这很危险。
  S:可是很多人往往喜欢那种“无比酷”的汽车,这是否与你的想法背道而驰?
  SS:确实,人们现在对于汽车的定义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他们也会为车子的美感度、或是环保性买单。很多时候,之于消费者而言选择一辆车子就像买衣服,用来“标识”自己,又或是说明他们想成为怎样的人。但是你要明白,任何一位好厨师最相信的依然是自己的味觉。
其他文献
法裔设计师尼可拉斯·莫伊格内(Nicolas Le Moigne)在近些年广受关注,究其原因,他自称仅是因为“节省了废旧材料的降解成本”。  莫伊格内至今还记得自己最初的作品:用一次性塑料瓶与塑料握柄组合成的水壶。当时那件作品虽几乎毫无技巧可言,却已暗示了他后来的发展方向。当与家人搬到瑞士时,莫伊格内对这个民族的“一丝不苟”精神只是有所耳闻。直到学生时代参观了一间生产强固型水泥砖瓦的工厂后,他才真
期刊
在最近落幕的“迪拜设计日(Dubai Design Days)”上,一批出自当地设计师的作品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其中为我们呈现作品的当地设计师多数出自黎巴嫩。他们将贝鲁特选为自己的发展基地,一面朝向西方,一面从传统工艺中寻求答案。  在阿拉伯国家中,黎巴嫩是最“西化”的,欧美文化对其影响最深。近代以来,黎巴嫩成为阿拉伯文明复兴的摇篮之一。由于濒临地中海,人口又以基督教徒居多,因而更能吸收来自欧洲的思
期刊
如果说摄影是时间的艺术,它将精彩的一瞬间永远保留下来,那么居住在纽约的丹麦艺术家Peter Funch的作品却将无数个瞬间巧妙地融合在了一个画面中。  Peter Funch是我在第四届曼海姆·路得维希·海德堡摄影节上认识的,当时他的参展作品是“通天塔传说(Babel Tales)”,一开始我对他的创作方法颇为好奇,在摄影节期间举行的艺术家访谈中,我才了解到了他作品的深层次含义以及令人叫绝的创作手
期刊
在服装设计里,常有残缺、诡异、反常的设计:Marques Almeida的“反潮流丹宁”、Nhu Duong的假编织、Copperwheat被砸碎的朋克等,将传统意义上的“美丽”重新定义,从而将美更加风格化——谁都有权定义美。  Marques Almeida:丹宁里的年轻密码  丹宁牛仔可以玩儿出什么花样儿?这普通的斜纹布除了贴身的牛仔裤、肥大的牛仔衣、重水洗和化学染料等等之外,Marques
期刊
世界时腕表的发明打破了时区的界限,不管你是《80天环游地球》中的弗雷亚斯·福格还是终日遨游天际的商务金领,把握准确时间不再是困难的事,每一只彰显瑞士工艺的世界时腕表为“精准化”时间需求提供可靠的各地时间保障。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不曾谙晓孔孟之道的瑞士制表师,却在疆界分明的世界时腕表中演绎了另辟蹊径的无为而治与世界大同。  Patrimony Traditionnelle世界时间腕表  VACHERO
期刊
顾德新作品展《重要的不是肉》正在尤伦斯展出。顾德新并没有出席发布会,自从宣布退出艺术界之后,这些事,“跟我已经没有关系了”。  2009年5月2日,顾德新宣布:离开艺术界,不再创作作品,不再参加任何展览。这件事情的意义仅仅在于,他不再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活在这个世界上,而只是一个“人”。当一个人脱离了任何一种身份,只是以一个“人”的原生状态活着的时候,才叫回归。  “回归”后的顾德新不用手机,不应酬
期刊
1965年,一件名为F-111的油画作品首次在纽约展出。当时,有评论质疑它能否历经岁月洗礼而成为经典作品。47年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正在重新展出这件作品,给了当年的评论家掷地有声的回答。不仅作品本身鲜亮如初,它带给观众的新鲜感也不减当年。  做着梦都能画出威士忌瓶子  F-111的作者詹姆斯·罗森奎斯特(James Rosenquist)1933年出生
期刊
“艺术”、“设计”、“奥迪”,三个彼此独立却息息相关的名词。作为全球最强设计品牌之一的奥迪,在过去四十多年中,从未间断与全球顶级艺术和设计领域的亲密对话与无间合作。如今,奥迪已经成为全球诸多顶级艺术与设计活动及顶尖艺术家最亲密的合作伙伴,“跨界”更成为品牌对艺术与设计支持的独特标签。  卡尔·拉格菲尔德 Karl Lagerfeld  时装大师的镜头  卡尔·拉格菲尔德是当今世界最顶级的时装设计大
期刊
2006年李博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毕业,两年后成功举办首次个展“啵一个”并一举成名,作品卖出了同龄艺术家几乎不可高攀的价格。六年后,他的新作展“抽离下的空白”在杨画廊落下帷幕。有人对他的改变感到不可思议,也有人对他的蜕变惊喜赞叹。而他想做的只是:把心底最柔软的那部分亮出来给你看,因为那最动人。  S=surface L=李博  S:从首次个展到最新个展,你如何解释这期间的“巨大”变化?  L:实际
期刊
在今年的米兰家居展,我们遇见这位戴着面具的骄傲女人。我们不知她是谁——视野被拉向陪在她周围的座椅、餐柜和烛台,似乎她的生活以此为乐。设计工作室DANTE用这些家具为我们述说了她的故事。  “当我结束晚餐,天空中的云雨已经散去。我开始在这镇子街巷里的第一次步行。黑暗降临,唯有西方地平线的那座灯塔依然发出一束束夺目的光。”法国导演克里斯多夫·罗斯(Christopher Roth)向DANTE工作室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