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lock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意义重大而深远。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好处
  
  (一)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相互关爱
  在这里,我所谈的校园文化是指教师的团队精神——教师的合作文化。
  学校需要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第一,新教师需要全方位的支持,学校为新教师提供了学习平台,老教师要为他们指点迷津,关照新教师的成长。这种有关爱团队的学校怎么能不蒸蒸日上呢?第二,集体备课,面对某一节汇报课如何上好,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学校团队文化的建设需要宽容和牺牲,需要彼此的优势互补和共享。在上完一节公开课或示范课、研究课后,经过大家的听课、评课,聚集集体智慧,形成新的课堂理念,从课堂中得到启发。这样学校团队合作文化在有意无意之中注入了彼此间的关爱,这种和谐的气氛就成为一种号角。
  (二)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促使学校得到良好的发展
  和谐的校园文化会凝聚成师生员工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在交流中形成统一的和谐氛围,从而调动和激发师生的内在动力。首先,如果学校领导能够全面地、发展地、辩证地看待教师,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位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这样就会大大增强广大教职员工对学校建设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让大家能以主人翁的心态积极接受或参与学校改革。其次,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谐的教育服务、完善的教育设施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如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举行班级集体宣誓,建设标准的校园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组织校运会及各类比赛,组织学生进社区、入工厂、下农村等进行社会实践和考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家在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使整个校园形成和谐的统一体,从而促使各个方面得以良好的发展。
  和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优良的品德、灵活的知识、创造的能力、文雅的举止、健康的心理和健壮的体魄。学校实施和谐教育的环境因素有很多,难以协调,但主要的抓好了,还是有办法解决好的。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内部因素
  
  (一)教师之间要和谐
  教师之间的和谐是校园和谐的基础。教师之间和谐的意义在于创造一个宽松、祥和、文明、健康的良好育人环境,使人际关系处于和谐状态。同事之间感情融洽、配合默契,就能产生强大的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去团结合作,有效地克服教育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奋斗。
  (二)师生之间要和谐
  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在师生协力合作所形成的融洽人际氛围的熏陶中,使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成长。
  (三)学生之间要和谐
  学生之间应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合作关系。
  
  三、构建和谐校园的外部环境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和谐。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不是单靠学校就能形成的,学校教育不可能独自承担起学生成长的全部责任,还要依靠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合力作用。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为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是学校和谐的保障。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形成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在学校教育中仍在发挥作用。家庭教育抓得好,对学校教育也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更加珍惜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把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其他文献
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各种原因,在双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错误。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和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学生的水平参差不一,思维的方式各有千秋,在错误中反映了学生的认知过程;最后,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
期刊
人们在教学中往往倾向于写,而忽略了读。读是用眼睛来写,写就是用笔来说,说与写是输出信息,读与听是获取信息。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农村学生,他们见得少,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确,只求明了。    一、阅读要讲究大容量、多渠
期刊
研究性学习始于2001年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设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从实施情况看,仍然存在着观念模糊、认识不清的问题。本人就这些问题围绕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背景、意义等问题作简单阐述。    一、背景    1977年~2004年,我国教育经历了不平凡的28年,就其特征而言,大约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中期。恢复高考后掀起了一股读书热,当时的理念
期刊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智力,而且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一次独特的心理体验都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教师应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鼓励学生质疑,发挥其创造潜能。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期刊
一、改变传统观念,改进教学思想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因此,首先我们要理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
期刊
新课改提倡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但是“天上雷声大作,地下涛声依旧。”推行新课改三年来,还有不少学校在当地主管部门的引导下,仍然采用终结性评价,“期末一考定优劣”。并且这样的评价,只包括智育,不包括德育及其它各育,实属片面评价。假如说,某初三学生在升高中考试中,分数比较好,即使行为表现很差,也能顺利到高中就读,这样录取新生,未免不合理。在初中学校读书的其他
期刊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它直接关系着全班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从事班主任工作数年来,窃以为班主任要使用好以下几个成语。    一、一视同仁    班级是一个“多元体”,各成员学习有优劣,纪律有好坏,家庭有区别,个性有差异,真可谓千人千面,教育方法众口难调。但是,有一样是相同的——人格尊严。班主任务必尊重学生的人格,摆正心中的天平,千万不要伤了学生的自尊。班主任要把每个学生看在眼里,放在心
期刊
学习一门新学科,最初的“入门”至关重要,“入不了门”就难以“登堂入室”。入门的关键在于学生“爱学”,同时“会学”。  如何使学生爱学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也是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与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有密切的关系。怎样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首先,要上好绪言课,充分展现化学的魅力。绪言课是初中化学的开篇
期刊
生活就像一本书。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深地理解了这样一个道理——十个手指有长有短。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点,他们中有先进、中间、后进的不同层次和状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究竟怎样去做学困生的工作,怎样才能使他们转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如同良医用药,要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也就是要找到“困难”的病根。因此,首
期刊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比地球大的是宇宙,比宇宙大的是人的胸怀。”人的思想,博大精深,细微复杂,试图用几句简单的语言说清,实属不易。思想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多样性、互异性等都应是其特点。人的思想工作转化途径多种多样,有强制性的、有说服性的、有感悟性的、有实践性的。对学生的思想工作,仅属于软化性的说服教育,力度有限、效果有限,况且教育的对象又是尚未成年的青少年,因此用“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化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