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思想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umiu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比地球大的是宇宙,比宇宙大的是人的胸怀。”人的思想,博大精深,细微复杂,试图用几句简单的语言说清,实属不易。思想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多样性、互异性等都应是其特点。人的思想工作转化途径多种多样,有强制性的、有说服性的、有感悟性的、有实践性的。对学生的思想工作,仅属于软化性的说服教育,力度有限、效果有限,况且教育的对象又是尚未成年的青少年,因此用“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化学生的思想”来作概括毫不夸张。以下就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思想这个方面的工作谈点我的体会。
  要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思想,首先就要弄清学生厌学思想形成的原因。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种:外因与内因。
  外因:有直接因素,一方面是来自于家庭的干扰:父母的离异、经常性地吵架、积极庸俗的琐事、不良习惯的引入;或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听其任之;或条件优越,富裕纵容,轻视小孩的每一次错误,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自觉性、传统美德往往被忽视;缺乏苦难体验、吃苦精神匮乏、顽强拼搏精神和勇于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可能来自学校环境中的对于第一次“错误”的处理方法、态度的不当和善后同步教育的滞后。最后,还有社会上的不良舆论导向、影视误导,坏的人和事的感染。
  内因:小孩自身的免疫力太差,自己对自己的小错行为不能正确对待,既由此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欺上瞒下”“蒙混过关”“放任自流”,缺乏承认错误的勇气,更无改正错误的决心——自信心不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不坚决,精神和毅力不足,容易犹豫不决;逆境锻炼少,自制力差,自觉性不够。为了“蒙混过关”便“欺上瞒下”,日积月累,以致不能自拔。
  弄清了成因,关于厌学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作为家庭方面,学生父母要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和睦、积极奋进、有远大理想追求的良好氛围。工作再忙、生活再烦,都应正视孩子的成长;留心观察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采取适时对路的方法,纠正孩子的错误;沟通心理,指导学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美德习惯和吃苦精神、拼搏精神,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多鼓励少指责。这样,经过小学阶段、中学阶段的精心培育和小心呵护,想必孩子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就有了养成的基础,到了大学阶段,就会由学习的“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作为外部环境的学校教育,当然又有着它特殊的魅力。学校这个地方是他们同龄人的集中地,说、玩、学彼此都是平等的;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追求、平等的友谊,使学生之间都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再加之文化课的兴趣性学习又使他们有了更大更远的理想追求。因此,一个好的群体,同辈们的优良品质,都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在平时的接触中,自觉与不自觉地使后进同学的思想得到改进。
  当然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上、中、下之分,对于他们中的厌学者,我们应先分清内外因。对于由于家庭等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厌学,老师可提出干涉性意见去引导。对于学生自身的原因,只要敞开心扉同他们谈心,切中要害,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承认错误、认识不足,并鼓励孩子要勇敢地解决问题、战胜自我、树立自信心、战胜困难并从阴影中走出来,这样一来想必这种逆境也必将成为人生的一大财富。对于厌学的学生还要长期留心观察,发现优点就要及时表扬鼓励,并及时委以一些力所能及的公众性工作,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使他们树立自我形象,享受成就感,培养和树立自信心。
  除了以上改进学生的厌学思想的方法外,我们还就以下议题在师生中开展大辩论和主题班会。
  第一,对于厌学学生的所有言行,作为老师能否采取“投其所好”法?你们“好”的是什么?我们该“投”的是什么?你们“好”的我们该不该“投”?我们“投”的你们是不是一定就“好”?什么情况下才能做到“投其所好”?什么情况下坚决不能“投其所好”?
  第二,对于老师的言行,你们的理解是否到位,你们对老师是否抱有“仇”或“恨”?但你们知不知这中间的“利与害”在哪里?“仇”是什么?“恨”为哪般?“该恨谁?”“利为谁?”“害在哪里?”
  第三,学习知识有用吗?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社会经验与人生追求的生活品位有关吗?你们将如何理解?你们追求什么样水准的生活?你们凭什么来保证你的生活的“稳定与和谐”?
  第四,当今社会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量才而用”的社会。那么,“才”是什么?社会价值几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的“才”是否能显“神通”呢?倘若是“一叶小舟”过海,又何谈“经风雨战恶浪,百折不挠?”
  第五,现在能谈“就业”吗?毕业后的生活水准由谁来定?是你们还是社会?是暂时的“社会关系”?还是持久耐用的“真本领”?
  第六,你们知道“成长”意味着“责任”的加重吗?责任你们知道吗?能承担起吗?有压力吗?有信心吗?凭什么?
  事实证明,经过同学们多次参加大辩论、写作论坛、学习竞赛、生存认识、集体活动、要闻点评等一系列活动,绝大多数厌学学生都能提高认识,转化思想,加紧行动,积极努力,奋起猛追,真可谓“我的梦想我来选,我的行动我来买单”,自我认识也提高了一大步。
  当然,任何工作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思想工作更不能求全责备,有时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收效却可能微乎其微,况且也不可能对每一个厌学学生有效。极个别的厌学学生的思想工作还需要长时间地、多方面地、分层次地对症开展工作。总之,思想工作无定法,只要耐心下来,坚持不懈地做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思想的工作也会因长时间、持久性的努力而奏效。
其他文献
我们知道,体育课常常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抓起来不要”的被动局面。学生在体育课上“身顺心违”和“厌烦”情绪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体育教材“学完丢光”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如何引导学生摆正上课态度,比较好地参与体育锻炼呢?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一、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兴趣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兴趣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从心理
期刊
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各种原因,在双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错误。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和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学生的水平参差不一,思维的方式各有千秋,在错误中反映了学生的认知过程;最后,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
期刊
人们在教学中往往倾向于写,而忽略了读。读是用眼睛来写,写就是用笔来说,说与写是输出信息,读与听是获取信息。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农村学生,他们见得少,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确,只求明了。    一、阅读要讲究大容量、多渠
期刊
研究性学习始于2001年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设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从实施情况看,仍然存在着观念模糊、认识不清的问题。本人就这些问题围绕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背景、意义等问题作简单阐述。    一、背景    1977年~2004年,我国教育经历了不平凡的28年,就其特征而言,大约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中期。恢复高考后掀起了一股读书热,当时的理念
期刊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智力,而且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一次独特的心理体验都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教师应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鼓励学生质疑,发挥其创造潜能。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期刊
一、改变传统观念,改进教学思想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因此,首先我们要理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
期刊
新课改提倡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但是“天上雷声大作,地下涛声依旧。”推行新课改三年来,还有不少学校在当地主管部门的引导下,仍然采用终结性评价,“期末一考定优劣”。并且这样的评价,只包括智育,不包括德育及其它各育,实属片面评价。假如说,某初三学生在升高中考试中,分数比较好,即使行为表现很差,也能顺利到高中就读,这样录取新生,未免不合理。在初中学校读书的其他
期刊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它直接关系着全班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从事班主任工作数年来,窃以为班主任要使用好以下几个成语。    一、一视同仁    班级是一个“多元体”,各成员学习有优劣,纪律有好坏,家庭有区别,个性有差异,真可谓千人千面,教育方法众口难调。但是,有一样是相同的——人格尊严。班主任务必尊重学生的人格,摆正心中的天平,千万不要伤了学生的自尊。班主任要把每个学生看在眼里,放在心
期刊
学习一门新学科,最初的“入门”至关重要,“入不了门”就难以“登堂入室”。入门的关键在于学生“爱学”,同时“会学”。  如何使学生爱学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也是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与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有密切的关系。怎样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首先,要上好绪言课,充分展现化学的魅力。绪言课是初中化学的开篇
期刊
生活就像一本书。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深地理解了这样一个道理——十个手指有长有短。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点,他们中有先进、中间、后进的不同层次和状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究竟怎样去做学困生的工作,怎样才能使他们转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如同良医用药,要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也就是要找到“困难”的病根。因此,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