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高考定语从句考题的易错点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y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语从句是高考英语考查的一大重点和难点。为了增加难度和迷惑性,命题者常常会通过各种方式制造陷阱。对此,笔者剖析了高考英语定语从句题的几种常见易错点,以期抛砖引玉。
  易错点一:句子结构
  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命题者为了增加难度,常常会从句子结构上大做文章,或通过倒置句子结构设陷,或增减句子成分设坎,或增加插入语制造干扰。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细致审题,认真分析句子结构,找出问题核心所在,从而拨开迷雾,跳出陷阱,准确解题。
  例如,One was a violent thtmderstorm,the worst Ihave ever seen,__obscured my objective,
  A,that B,where C,which D,How
  此题考查被插入语分隔的定语从句。句意是:那是一场暴风雨,其猛烈程度我从未见过,把我的目标遮住了。此题中先行词thunderstorm后面的定语从句,被插入语the worst I have ever seen隔开,增加了迷惑性,去掉插入语,则不难知晓要用关系代词which,所P2IE确答案为C项。
  易错点二:易混句型
  在高考英语试题中,为了增强题目的迷惑性,命题者常会利用定语从句与并列句、强调句、状语从句等易混句型的相似性设置陷阱,这就导致有些试题从表面上看是定语从句,实则是其他句型;有些题从表面上看是其他句型,实则是定语从句。所以,同学们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定语从句的构成,明辨其特点,正确区分定语从句与易混句型,从而选出最佳答案。
  例如,Her father kept telling her to work harder,but——didn’thelp,
  A,she B,he C,it D,which
  对于此题,不少同学以为考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从而选择了答案D。显然,这是错误的。此句中有连接词but,实际上是一个并列分句,考查的是it的用法,而不是限制性定语从句,所以选项c正确。
  又如,English is a language shared by several diversecultures,eachOf
  usedit somewhatdifferently,
  A,them B,wMch C,those D,what
  对于本题,不少同学将此句理解成了并列句,导致错选了选项A或c。很显然,如果此句为并列句的话,句中需要有起连接作用的并列连词and,即正确的表述应为:English is a language shared by several diverse cul-tures,and each of used it somewhat differently事实上,此句是一个定语从句,先行词为several diverse cultures,在句中作each of的宾语,所以应使用关系代词which,故正确答案为B项。
  易错点三:先行词
  先行词是辨别定语从句至关重要的因素。定语从句引导词的选用多取决于先行词。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命题者常常会在先行词上设置陷阱,或伪装隐藏先行词,或使用抽象化的先行词,致使考生难以察觉出真正的先行词,进而误入陷阱,出错失分。所以,在做题时,同学们要注意结合语境和句意,找准先行词,识破命题伪装,轻松攻克难题。
  比如,Alice was a painter offish and ofnature__,for some reason,hadwithdrawnfrom allhuman society,
  A,why B,which C,whom D,who
  在解答此題时,有些同学由于对定语从句中的先行词理解不当,误以为先行词是nature,错选了which。事实上,根据句意可知此句的真正先行词为painter,所以要用who,故选项DiE确。
  再如,——Is this the beautiful village you often referto?__Right,justthe one——youknowIusedtoliveforthree years,本题由于命题者伪装了先行词,导致不少同学出错。句意:这是你常说的那个美丽村庄吗?是的,就是你所知道的我以前住了三年的那个地方。根据句意,答语中的先行词the one指的就是“the beautiful vil-lage”表示地点,从句的live后缺少介词in,所以需用表地点的关系副词where。
  总之,同学们若能明辨定语从句题的易错点,掌握做题技巧,则不难识破陷阱,柳暗花明,成功破解定语从句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实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逻辑思维能力是人的一项基本能力。它是一种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一般来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不会差。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下面,笔者就介绍两种有效的方法。  一、鼓励学生提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要知道,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耐心地帮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拓宽教学的空间,优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作用下更好地走进文本,学习知识。那么,教师该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古诗词教学呢?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  一、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古诗词的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李白的浪漫、苏轼的豪邁、柳永的深情……激发他们
期刊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数众多,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就单篇文章进行讲解,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系统地学习知识。对此,笔者建议广大语文教师适时开展单元教学,将同一单元的课文放在一起讲解。下面,笔者就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引导学生比较异同  单元教学并不是将多篇文章随意地组合在一起进行讲解,而是将同一单元的文章放在一起,引导学生从文章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创作手法等多个角度感受文章的异同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有意识地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冷静思考,合理安排和利用各种资源,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下面,笔者就从三个方面来谈具体的做法。  一、课前备课——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总是死抓教材和教参,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难免会出现内容过“全”的现象,仿佛给学生呈上了一桌“满汉全席”,无法突出教学的重点,教学的效率自然不高。对此,笔者
期刊
在高中阶段,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下面,笔者就介绍一下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方法,希望能给广大语文教师以启发。  一、制定阅读计划,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  整本书阅读有别于传统的单本书阅读,学生的阅读对象是整本书,耗费的时间比较长,是对其阅读能力和耐力的一个挑战。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科学的计划,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能
期刊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互动,是广大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教师需精心设计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介绍几种引导学生互动的方法。  一、教师提问,促进师生互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只顾自己讲解,几乎不与学生互动,导致语文课死板无趣。长此以往,学生又怎么会喜欢学习语文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
期刊
“课堂教学的成功,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对所教文本的熟悉,二是找到破译文本的突破口。”其实,破译文本的突破口往往就是教学的切入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例详细谈谈。  一、“舍末逐本”,快速抓住课文重点  一般而言,教师在一节课上不可能将一篇课文讲得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地舍弃许多“细枝末节”,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引导他
期刊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适时地拓展和延伸,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他们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但是,很多教师在拓展延伸环节常常出现各种问题,比如,不关注学情,盲目跟风,为拓展而拓展;或者偏离教学内容,随意拓展。这样的拓展延伸都是不成功的。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拓展延伸。  一、关注教学内容,文本拓展要“切题”  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教师选择的材料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主旋律。语文学科是高中阶段的重要人文类学科,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还应改进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下面,笔者就以《今生今世的证据》为例,谈谈如何打造高效的阅读课堂。  一、秉持“生本理念”,合理使用导入语  “生本理念”,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合理使用
期刊
阅读对开阔中学生的眼界、提升综合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对不同的文本进行比较阅读,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以及文本的创作背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在此,笔者就简要谈谈如何开展比较阅读教学。  一、引导学生比较主题相同的文本  面对同一种景物,由于个人爱好或是欣赏角度不同,作者笔下的景物也会大不相同。比如,同样是写“牡丹”,有的人写出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句子,表达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