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间黑屋,一色石桌,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人包班……这就是我初入教坛时亲历的“一流水平”,这种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单一,课堂容量小,教学效益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与关注。要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等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信息技术是首选的教学手段。但是,信息技术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技术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优势、数学课程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刺激学生各种感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师和学生才能和谐互动。现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静态知识“活”起来的具体做法作简单的介绍。
一、让静止的数字跳动起来
新教材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比较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课本毕竟是静止的,内容是生硬的,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越是低年级的儿童,往往越的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果能够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起来,就一定会锁定孩子们的双眼,抓住他们那激荡的心。
【案例1】教学《3的认识》时,我获取了这样一个课件:它把1~3三个数字设计成三个“数字小朋友”,展示时,让这三个小朋友通过故事在白板上一一呈现。学生看到抽象的数字不但长成了人样,还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学习热情异常高涨,兴趣陡增。
二、把死沉的例题活动起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巧妙的导入一堂课,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图片、声音、动漫,视频等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就能形成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主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各类感官进行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发挥,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接受了知识的引入。
【案例2】在教学加法应用题时,笔者运用课件展示了一群小兔在野外采蘑菇的场景,要求学生用算式回答最后定格画面中一共有几只兔子。学生看到这个生动的场景,就自然地进入情景,通过他们细心地观察、饶有兴趣地讨论,有了多种结果:左边的只兔子加上右边的兔子;白兔加上灰兔;站立的加上趴着的;看见眼睛的加上看不见眼睛的;一只耳朵的加上两只耳朵的;看见尾巴的加上看不见尾巴的。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不但参与了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还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让静态的公式动态化
数学学习的难点主要是定理、法则、公式、结论等抽象概念。数学概念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经历和参与它们的形成过程,这些概念的建立往往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形象,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图象,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完整的认知概念,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案例3】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利用课件动漫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直观第从三角形的高与底跟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底的联系,直观地展现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加深了計算方法的记忆。
四、把抽象的文字故事化
我小时侯最喜欢做的事之一就是听故事,所以我以此为启发,尝试让教学故事化,营造生动高效的故事化课堂。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事化的课堂恰恰能快速调动教学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课堂无限向往。
【案例4】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课件展示动漫故事“大头娃娃分金条”:先把一根金条平均分成2份,让大头娃娃提取一份,但他觉得拿一份太少了,他不干;又把金条平均分成4份,让大头娃娃提取二份,他还是不要;再把金条平均分成8份,让大头娃娃提取四份,他依旧不要;最后把金条平均分成200份,让大头娃娃提取一百份,他高兴地拿走了。学生们大笑了起来,老师问:大头娃娃为什么这样开心?他拿走的一百份比起初的一份多了九十九吗?……像这样引入探究,不仅使整个课堂活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生动地把分数的基本性质呈现在学生面前。
五、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络点,架起桥梁,是数学知识因为贴近生活而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案例5】教学《数学活动课》时,播放视频揭示题意:一所学校的4名教师带领80名小学生出游某乐园。门票价格为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3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团体票每张6元。请你选择一种最为省钱的购票方案。因为视频中购票的同学遭到了同学们的埋怨、指责,也有劝解调和的,场面有些混乱…..播放定格在此,此情此景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教师实时地进行引领,同学们通过讨论、计算,不但找到了最佳方案,而且还体会了盲目团购的危害。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发挥信息技术环境的优越性,根据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让静态抽象的数学知识“活”起来,就能将数学教学中枯燥、乏味、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突破数学的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一、让静止的数字跳动起来
新教材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比较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课本毕竟是静止的,内容是生硬的,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越是低年级的儿童,往往越的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果能够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起来,就一定会锁定孩子们的双眼,抓住他们那激荡的心。
【案例1】教学《3的认识》时,我获取了这样一个课件:它把1~3三个数字设计成三个“数字小朋友”,展示时,让这三个小朋友通过故事在白板上一一呈现。学生看到抽象的数字不但长成了人样,还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学习热情异常高涨,兴趣陡增。
二、把死沉的例题活动起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巧妙的导入一堂课,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图片、声音、动漫,视频等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就能形成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主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各类感官进行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发挥,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接受了知识的引入。
【案例2】在教学加法应用题时,笔者运用课件展示了一群小兔在野外采蘑菇的场景,要求学生用算式回答最后定格画面中一共有几只兔子。学生看到这个生动的场景,就自然地进入情景,通过他们细心地观察、饶有兴趣地讨论,有了多种结果:左边的只兔子加上右边的兔子;白兔加上灰兔;站立的加上趴着的;看见眼睛的加上看不见眼睛的;一只耳朵的加上两只耳朵的;看见尾巴的加上看不见尾巴的。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不但参与了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还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让静态的公式动态化
数学学习的难点主要是定理、法则、公式、结论等抽象概念。数学概念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经历和参与它们的形成过程,这些概念的建立往往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形象,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图象,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完整的认知概念,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案例3】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利用课件动漫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直观第从三角形的高与底跟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底的联系,直观地展现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加深了計算方法的记忆。
四、把抽象的文字故事化
我小时侯最喜欢做的事之一就是听故事,所以我以此为启发,尝试让教学故事化,营造生动高效的故事化课堂。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事化的课堂恰恰能快速调动教学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课堂无限向往。
【案例4】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课件展示动漫故事“大头娃娃分金条”:先把一根金条平均分成2份,让大头娃娃提取一份,但他觉得拿一份太少了,他不干;又把金条平均分成4份,让大头娃娃提取二份,他还是不要;再把金条平均分成8份,让大头娃娃提取四份,他依旧不要;最后把金条平均分成200份,让大头娃娃提取一百份,他高兴地拿走了。学生们大笑了起来,老师问:大头娃娃为什么这样开心?他拿走的一百份比起初的一份多了九十九吗?……像这样引入探究,不仅使整个课堂活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生动地把分数的基本性质呈现在学生面前。
五、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络点,架起桥梁,是数学知识因为贴近生活而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案例5】教学《数学活动课》时,播放视频揭示题意:一所学校的4名教师带领80名小学生出游某乐园。门票价格为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3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团体票每张6元。请你选择一种最为省钱的购票方案。因为视频中购票的同学遭到了同学们的埋怨、指责,也有劝解调和的,场面有些混乱…..播放定格在此,此情此景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教师实时地进行引领,同学们通过讨论、计算,不但找到了最佳方案,而且还体会了盲目团购的危害。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发挥信息技术环境的优越性,根据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让静态抽象的数学知识“活”起来,就能将数学教学中枯燥、乏味、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突破数学的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