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模式分析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gb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不管是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还是教材、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体系基础上,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模式值得深入研究。
  在改革后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更为重要。教师的角色变成了引导者、指路人,负责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多扮演的是主动学习者的角色,并非以往的被动学习者。在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中,“教读”很好理解,即教师发挥引领作用。“自读”教学模式就值得探究了。“自读”,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自行学习。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是否该参与其中,参与其中后又应该充当什么角色等,都是目前“自读课”教学模式亟需解决的难题。为此,笔者以教学《雨的四季》为例,对“自读课”教学模式进行探析。
  一、《雨的四季》
  《雨的四季》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也是初中生遇到的第一篇需要自读的课文。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景物之美,让学生从语言到情感多方面感知自然之美,体味文字之美,从而在学习如何描写景物的同时提高审美水平,提升品位。其中,重难点集中在对作者的用词和情感表达的学习上。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下,学生想要理解和掌握这篇文章的难度是巨大的。为此,教师在类似《雨的四季》这种“自读课”的教学中,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读课”的学习。
  二、“自读课”教学模式分析
  1.任务型阅读,教导学生从哪里读、读什么
  对于“自读”的文章,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很难找到文章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对文章所要求达到的阅读理解标准也不清楚。因此,学生很难从自读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在学生阅读的不同阶段设置与之相对应的一些任务。任务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很快找到文章的学习重点,并且帮助他们在之后的阅读中参照相同的方法很快找到不同文章的阅读需求。例如,刚开始学习《雨的四季》时,教师可以下达这样的任务:“请同学们在阅读文章前写下自己想象中四季的雨都有哪些特征,再找出作者笔下四季的雨都有哪些特征。”设置这样的任务,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快速通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同时也能与已有的知识储备简单对比,使认知更加完善,积累更多描写雨的词汇。这种从文章表面读到的内容,往往就是学生阅读学习的起点。除此之外,学生还面临的问题是要从这篇文章中收获什么,也就是“读什么”的问题。同样的,教师可以利用设置任务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学生认识到四季的雨的不同特征并且熟读课文后,让学生找出可以表现作者情感的有代表性的句子,并加以说明;或是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美在哪里。这样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学会细读、精读文章,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和文章中极富画面感的语言美。
  2.总结与反馈,及时巩固收获
  在“自读课”教学模式中,教师除了设置任务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外,还应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和反馈阅读过程和结果,以此巩固学生在“自读课”学习中的收获。这种总结与反馈的方式有很多种,类似思维结构图、阅读感受小结、仿写、集体讨论等形式,都可以在课堂上实践操作。例如,學习完《雨的四季》这篇文章后,可以让学生画一个思维结构图,标示出这篇文章的框架,并且标注好学习重难点;又或者可以让学生仿写其中的一小段,选材可以是对雨的描写,也可以是对其它自然之景在四季中的不同情态的描写,仿写时要巧用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修辞方法。通过这样及时的总结与反馈,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会更为深入,并且还能运用到其他“自读”文章的阅读学习中。在“自读”文章的学习达到一定量后,学生对于各种类型文章的阅读学习自然能得心应手。
  在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十分重要。“自读课”教学模式的运作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教读”有所不同,“自读课”教学模式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阅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的引导往往是方法的引导,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文章的具体特点,灵活调整教学设置,从而将“自读课”的效果最大化。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觉得写作难度较大,不知怎么写或写哪些内容,只能东拼西凑,导致写出的作文毫无个性。长此以往会消磨学生的写作兴趣,影响作文教学效率。教师应转变作文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站在读者角度写作,这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本文从多方面分析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策略,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活学生读者意
期刊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而学生却是被动的接受者。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技巧和方法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很多学生写出的作文往往不真实,没有真实情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敷衍了事。因此,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拥有角色感,大胆地进行个性化写作,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更广阔的空间,确保作文无论是在题材的选择上,还
期刊
受教学改革的影响,作文已经成为各教育阶段语文成绩评定占比最高的部分。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的作文难免存在流于形式与程序化的问题。写这样的作文,或许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分数,但对打好写作基础没有太大帮助,对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没有实质性的作用,甚至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改革非常有必要。  一、将写作教学常规化  写作是语言表达的文字形式,与阅读鉴赏能力、识词
期刊
目前,学生的写作兴趣极低,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不知从何处下笔,这样的“困难”长期压在学生身上,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写作是负担,对写作产生了畏惧和厌恶心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写作方法,还要帮助学生发现写作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使他们爱上写作,具备自主写作的能力。如此,学生的作文自然能更加吸引人,打动人。下面提出几点意见,供同仁参考。  一、阅
期刊
一位知名的教育学家说过,语言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算是难题,而写作是语言教学中最有难度的。所以,作文教学对语言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挑战。调查显示,许多小学生在语文学科中面临的问题都是作文问题,很多学生害怕写作,宁愿学习那些复杂难解的数学应用题,也不愿意写作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的素材积累太少,阅读量不够,导致写作时感到吃力,觉得没有内容可写。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
期刊
藕与莼菜  叶圣陶  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想起康健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布,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康健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在藕的家乡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濯再濯,所
期刊
“读”与“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两翼,二者共同决定着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强化二者共生性具有必然性。本文立足于“读写共生”教学视角,重点探究如何有效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阅读与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然而,当下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将二者割裂开来,不仅耗费了较多的教学时间与精力,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为了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
期刊
麻木的时代,麻木的人,烦琐的礼节,一切都乏味至极,但在那些令人厌烦的桩桩件件里总会有一些小光点,能点亮黎明,点燃希望。  阿长平庸吗?是的,她只是一个普通妇女,在那个时代再平庸不过了。不,又不是。她能在灰暗的现实中,对未来抱有彩色的幻想,能透过令人生厌的礼节,勾勒出美丽的梦,能去书店为她的哥儿买“三哼经”,她,不平凡 。  阿长有多可悲——丈夫辞世,儿子痴傻,生活困窘,甚至她叫什么都无人知晓。阿长
期刊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更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写作能力的培养。此外,小学生由于阅读量少,阅历和生活经验有限,导致作文内容空泛,语言苍白,更有甚者胡编乱造,读完不知所云。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发现写作的乐趣,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一、观察生活,培养写作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很少有
期刊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可以反映他们的语文学习情况,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投入到具体的写作活动中,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本文就小学写作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深入探究和分析,供同仁参考。  一、由学生兴趣入手,提高写作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写作兴趣与热情的激发,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写作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