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最致命核导弹首次曝光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asd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和北约的博弈近来不断加大,美军即将驻扎在俄罗斯的家门口,而俄罗斯也正抓紧研发自己的杀手锏武器。俄罗斯马克耶夫国家导弹中心网站日前公布了一张新型RS-28“萨尔马特”洲际战略导弹的外形设计图,引起外界注意。
  导弹家族中的“绝对王者”
  俄罗斯《消息报》此前报道,俄方2016年4月成功试射了装备“萨尔马特”导弹的高超音速弹头,这种弹头既可以携带核弹,也可以携带常规弹药。这个超级武器被西方称为“撒旦2”,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导弹,它甚至还配备了隐形技术,能够避开敌人的雷达。而它的正式名称是RS-28“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将正式取代旧式的“苏联RS-28导弹”。
  据俄卫星网报道,“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长度超过35米,总重为100吨,该导弹能装载10枚重型,或15枚较轻型的弹头,因此一发导弹就可以完全摧毁“美国德州或法国大小”的国家。“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的射程至少有10,000公里,让俄罗斯可以攻击欧洲大部份的城市,射程甚至远及美国东海沿岸。
  这种导弹不仅对飞行轨迹进行优化设计,而且能让分导弹头从不同方向发起攻击,包括绕过南极实施核打击,性能远超上一代产品SS-18“撒旦”。
  “薩尔马特”弹头采取先进的突防技术,能突破现在所有的反导系统,从不同方向从多个目标中进行识别性攻击,从而进行毁灭性打击。它也被誉为导弹家族中的“绝对王者”。
  目前俄罗斯现役威力最大的洲际弹道导弹是R-36M,也就是北约口中的“撒旦1”。俄战略火箭军司令表示,“萨尔马特”服役后,将彻底取代R-36M洲际导弹。
  俄核武库新的“杀手锏”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俄罗斯关系逐渐恶化,北约加速推进对俄罗斯的战略封锁和军事打压,包括在东欧和亚太相继部署反导系统,企图使俄罗斯彻底丧失核反击能力,形成对俄绝对军事优势。面对美国的逼近,俄罗斯则采取了“以核制常”的战略,“萨尔马特”导弹就是俄“以核制常”战略的一部分。
  军事专家认为,“萨尔马特”导弹一旦部署,将成为俄核武库新的杀手锏,对美国等构成巨大威慑。这一导弹研制进程加快,也因此引起西方媒体高度关注。而俄军方发布的消息说,“萨尔马特”导弹将于2018年到2019年开始装备俄战略导弹部队。
  《国家利益》杂志文章指出:“等‘萨尔马特’开始服役,将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大型导弹。”美国需要新型导弹以遏制俄罗斯。美国杂志强调,但无论如何,美国新型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个头都未必能及“萨尔马特”。
  俄将继续加强战略核力量
  近年来,俄研制新型战略导弹的主要方向就是针对反导系统的突破能力。俄制“白杨-M”、“亚尔斯”战略导弹和即将部署的“萨尔马特”导弹,不仅打击能力强,飞行速度快,同时都具有极强的突防能力。
  俄罗斯卡拉卡耶夫上将表示,俄罗斯发展战略导弹部队将大幅增加现代导弹系统的占比,未来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发展将会加快节奏,呈现陆基、海基核力量齐头并进的迅猛势头。
  普京强军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到2020年,俄罗斯核武库的新型核力量占比将达到70%。在陆基新型核力量方面,俄罗斯会加入一股重要的新力量。就像当年的R-36M弹道导弹一样,它希望达到让西方国家闻之色变的震慑效果。而“萨尔马特”应该就是这一继承者,在打击威力、起飞重量、分导弹头、高超速突防方面都会有所体现。
  另外,70%的新型核力量并不专门指陆基,还包括海基。在距离挪威边境不到120公里的科拉半岛,俄罗斯建立了储备布拉瓦的新型核导弹库,未来可能达到200枚,有很强的震慑效果,这些都是俄罗斯未来新型核力量的必然组成部分。
  就在2016年12月22日,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先后呼吁加强本国的核能力。23日,普京在年度记者会上就此作出进一步表态,称俄罗斯完善核打击力量是被迫应对美国反导挑战。
  普京指出,俄正在完善陆海空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其中包括开发突破反导防御的新方法。与美国的反导防御系统相比,俄核打击体系的战力更为有效。普京还说,俄方不会搞核军备竞赛。但他强调,俄罗斯“比所有的侵略者都要强大”。
  分析人士认为,普京指的可能是美国宣称针对伊朗的在东欧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目前,俄罗斯正在进行多年核升级计划,包括新的战略导弹潜艇,升级战略轰炸机和生产新的洲际弹道导弹。俄罗斯军方专家称,在这个意义上,俄罗斯比美国领先一步。
  不管怎样,如今俄罗斯“萨尔马特”进展加速;还重启了2005年曾经销毁的核导弹列车的制造,计划在近年内生产12套。这些新的核军备竞赛,已经打破了已经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核战略平衡。
  (《环球时报》2016.12.26、央视新闻2016.12.24等)
其他文献
最近这些年,特别是2015年和2016年,世界舞台上风云变幻,中国周边地区很不平静。许多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全国政协外委会委员、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于洪君教授进行了解读。  世界地缘政治裂变影响至今  于洪君表示,20世纪后半期,世界地缘政治第一次大裂变,可以说始于原苏联东欧地区。这次裂变也是冷战结束的标志。苏东剧变对整个战后国际关系和世界
期刊
“年味儿”,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中国人是重日子的,特别是一些特殊的日子。而在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恐怕没有一个节日能与春节相提并论,春节的重要性单从每年的春运就可以窥见一斑。中国人为何如此重视过年呢?  先民“过年”为“敬天”。现在的人多半把过年看作一种民俗,其实在古代,它首先是一种神圣而庄严的宗教礼仪。“年”这个字到周代才有,商时称年为“祀”,“祀”的意思,就是四时已过,要奉祀神灵祖先了,过年的
期刊
特朗普搅动大国关系调整  在这次竞选中,特朗普在对待中俄关系上的表现形同冰炭。他公开赞赏普京,表达了要改善美俄关系的强烈意愿;同时他在一篇竞选演说中30多次提到中国,全都是负面发泄,指责中国这些年里“偷窃”和“强奸”了美国。他当选后又在与普京的通话中明确表示,美国希望与俄罗斯发展“长期稳固的关系”。  这不应当仅仅看作是特朗普与普京个人的惺惺相惜,它预示着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对俄政策可能发生颠覆性
期刊
“必欲一试吾目光”  据晚清史官恽毓鼎《澄斋日记》记载,1912年8月24日,北京晴天。这一天,孙中山抵达北京。这块土地,他已经阔别了18年之久。18年前,不足30岁的他还对朝廷抱有幻想,北上天津,上书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为改革献策,却如泥牛入海,李鸿章以军务繁忙为由,拒绝延见。失望之余,他与好友陆皓东游历京津,以窥清廷之虚实。那一年底,他在美国檀香山与同志成立兴中会,正式转向革命。现
期刊
2016年岁尾,几件具有代表性的大事集中在几天出现,看似相互独立,却又相互关联:一,已初步形成战斗力的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驶出第一岛链,进入西北太平洋;二,中国与圣多美与普林西比恢复外交关系,后者几天前与台湾方面“断交”;三,奥巴马签署2017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大幅提升美台军事交流级别。  这几件事,既标志着2016年激荡时事的落幕,也预示着2017年国际风云的先声。  一个已经形成战斗力的航母战斗
期刊
皇家尊荣黄马褂  马褂是旗人的一种服饰。旗人入关前,以渔猎为生,上山打猎、下河摸鱼,干的都是体力活。尤其是打猎,骑在马上,两臂抡圆,盘马弯弓,不适宜穿长袖大袍,为了施展身手方便,他们制作出一种轻便短小的服装,袖子只到肘部,下摆只到大腿,称为“马褂”。满人定鼎天下,得意之余,也称“马褂”称为“得胜褂”。  用明黄色的绸缎或纱做的,就叫黄马褂。“马褂”人人都可以找裁缝制作来穿,“黄马褂”却不行。在中国
期刊
《真理报》上的每篇文章尤其是社论中,都必须有专门歌颂勃列日涅夫的段落,这是不成文的规定。有一次不知怎么忽略了,中央书记齐米亚宁立即打来电话责问:为什么当天社论上没有歌颂勃氏的内容。这位总编辑只好检讨今后不再犯,才算了事。  不敢正视危机,一味盲目夸大成就  勃列日涅夫掌权时所遇到的困难,其实远不比中国在“文革”结束时所遇到的困难更为严重。但是勃列旧涅夫等人不敢正视现实,不敢正视危机,一味盲目夸大成
期刊
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  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第一次提及毛泽东,是在2012年的11月17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一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  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正确道路  201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
期刊
3400多万美元的涉案金额,3700多个会员账号,60多家分公司……短短1年多时间,数千民众栽在杨筛剑制造的“民间外汇投资”骗局之中。  2016年9月12日,湖南省汉寿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杨筛剑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同案受审的还有谭永军、文琼、刘桂龙等另外14名被告人。  从农民到“亚洲区总裁”  从一个在外地打工的普通农民,“华丽”转身成为一名“跨国公司”的“亚洲区总裁”,杨筛剑只用了短短不到
期刊
孔东梅的容貌与外公毛泽东十分相似,特别是下巴右下角的那颗“伟人痣”格外引人瞩目,总能唤起中国人内心深处对这位领袖以及一个时代的记忆。  2016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123周年诞辰纪念日。孔东梅独家讲述她的家族记忆和自我奋斗史。  外公会“考察”母亲的恋爱对象  孔东梅回忆,在我们家里经常听父母讲起外公生前的故事,包括他怎么樣教育孩子。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慈祥的父亲,尤其关心我母亲的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