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多方面的能力,提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養。本文主要基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就当前来看,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仍然展现出来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学生真正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而是只埋头于填鸭式的教学,注定不会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果。而且如果教师只是指导学生阅读考试有关的文章,而不去阅读其他的资料,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和动力,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对话式”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占据着不同的位置,教师们习惯在教学中占据着重心,所以忽视了学生们的主体价值,因此整堂课的教学质量不高。阅读教学注重的就是教师、学生及文本之间实现有效的对话,而所谓的“对话”模式,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延续着“存储-灌输-存储”的过程。如果始终延续着这种学习和教学模式,学生们只会更加机械地配合教师们的提问,没有自己动脑思考的意识。正是这种问题的出现,使得现阶段的初中阅读教学逐渐偏离了课程设置的初衷,影响了教育的引导作用,无法帮助学生们理解阅读教学的本质。
(三)难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多层次多角度理解
在我国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让学生归纳总结、抄录出文章的主题或者中心思想。一般而言,这个主题或中心思想已经在教学参考书中被统一规定了的,不仅学生很少考虑这个主题或中心思想的来源,一些语文教师也很少深入思考其来龙去脉,也很少考虑到学生对于文章的规定性主题或中心思想的看法,大部分是以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为出发点,设计课堂阅读教学内容和过程,将自己的思想让学生强行接受。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以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体验到阅读乐趣。语文教材资源的利用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做到将心比心,不能一味囫囵吞枣灌输知识,而要引导学生去抓文章中的情感内涵,将阅读变成体验与享受。其次,开展对比阅读教学活动,将新与旧的知识点有机整合在一起。例如在教学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时,可以将有关鲁迅先生的一些文章拿来开展对比阅读,如《鲁迅先生和萧红二三事》、《叶圣陶与鲁迅先生二三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从侧面来让学生对鲁迅有更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类文章结构、写作手法、背景知识的逐渐探究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再次,通过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写读后感、对课文进行评说等方式,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读”到“写”的过程,加强了认知,同时经过思考与记忆,使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与描写能力提升。通过学生续写、读后感、评说练习,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丰富学生的文采,创造一个生动活跃的课堂,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二)优化“对话”模式
新课程标准逐渐明晰了阅读教学的实质,希望有效地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们的思想活动应该受到教师的关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的主导地位应该空出来,鼓励学生们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挖掘、分析文本内涵,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学生及文本实现有效的连接,就应该建立于较为民主和平等的状态之下,需要教师们积极地鼓励学生走出认知误区,重视他们和文本的沟通,在彼此理解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阅读材料通常都是简单的文字堆砌,是作者思想的展现,其中涵盖着历史和文化信息,需要教师们带领着学生深入地理解其实质,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出阅读的功能,保证阅读教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学生对于《山海经》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在阅读时会遇到一些障碍,教师可以同搜集资料、融入多媒体PPT中,让学生能够与文本之间形成有效的“对话”,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三)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方式因人而异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一点,在阅读的过程中别说抓住文章的中心内容了,就连一些字词和句子也很难把握好,但是,有的学生在自主阅读之后却能够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体,并且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意,更有一些能力更强的学生,甚至能够将阅读的内容直接引入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并且可以自觉地对文章进行赏析。当然,教师也应当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也就是不仅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保证因人而异,还应该保证因文而异,什么年龄段应该选取什么类型的文章,教师都应当做出适当的选择,不能够囫囵吞枣。比如在教学《木兰诗》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构建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设计情境表演环节,激发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和深入,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在经历着变革与进步,从教师到学生都已经逐渐意识到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作用。教师和学生携手,在阅读教学和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总结经验和教训,大胆地进行教学尝试,努力为学生营造更舒适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赵莹莹.语文核心素养与初中语文教学改进[D].青海师范大学,2017.
[2] 任军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99.
作者简介:张勇杰(1978-),男(汉族),湖南耒阳,湖南省耒阳市实验中学铁路园分校,大专学历,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就当前来看,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仍然展现出来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学生真正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而是只埋头于填鸭式的教学,注定不会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果。而且如果教师只是指导学生阅读考试有关的文章,而不去阅读其他的资料,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和动力,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对话式”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占据着不同的位置,教师们习惯在教学中占据着重心,所以忽视了学生们的主体价值,因此整堂课的教学质量不高。阅读教学注重的就是教师、学生及文本之间实现有效的对话,而所谓的“对话”模式,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延续着“存储-灌输-存储”的过程。如果始终延续着这种学习和教学模式,学生们只会更加机械地配合教师们的提问,没有自己动脑思考的意识。正是这种问题的出现,使得现阶段的初中阅读教学逐渐偏离了课程设置的初衷,影响了教育的引导作用,无法帮助学生们理解阅读教学的本质。
(三)难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多层次多角度理解
在我国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让学生归纳总结、抄录出文章的主题或者中心思想。一般而言,这个主题或中心思想已经在教学参考书中被统一规定了的,不仅学生很少考虑这个主题或中心思想的来源,一些语文教师也很少深入思考其来龙去脉,也很少考虑到学生对于文章的规定性主题或中心思想的看法,大部分是以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为出发点,设计课堂阅读教学内容和过程,将自己的思想让学生强行接受。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以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体验到阅读乐趣。语文教材资源的利用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做到将心比心,不能一味囫囵吞枣灌输知识,而要引导学生去抓文章中的情感内涵,将阅读变成体验与享受。其次,开展对比阅读教学活动,将新与旧的知识点有机整合在一起。例如在教学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时,可以将有关鲁迅先生的一些文章拿来开展对比阅读,如《鲁迅先生和萧红二三事》、《叶圣陶与鲁迅先生二三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从侧面来让学生对鲁迅有更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类文章结构、写作手法、背景知识的逐渐探究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再次,通过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写读后感、对课文进行评说等方式,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读”到“写”的过程,加强了认知,同时经过思考与记忆,使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与描写能力提升。通过学生续写、读后感、评说练习,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丰富学生的文采,创造一个生动活跃的课堂,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二)优化“对话”模式
新课程标准逐渐明晰了阅读教学的实质,希望有效地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们的思想活动应该受到教师的关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的主导地位应该空出来,鼓励学生们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挖掘、分析文本内涵,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学生及文本实现有效的连接,就应该建立于较为民主和平等的状态之下,需要教师们积极地鼓励学生走出认知误区,重视他们和文本的沟通,在彼此理解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阅读材料通常都是简单的文字堆砌,是作者思想的展现,其中涵盖着历史和文化信息,需要教师们带领着学生深入地理解其实质,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出阅读的功能,保证阅读教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学生对于《山海经》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在阅读时会遇到一些障碍,教师可以同搜集资料、融入多媒体PPT中,让学生能够与文本之间形成有效的“对话”,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三)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方式因人而异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一点,在阅读的过程中别说抓住文章的中心内容了,就连一些字词和句子也很难把握好,但是,有的学生在自主阅读之后却能够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体,并且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意,更有一些能力更强的学生,甚至能够将阅读的内容直接引入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并且可以自觉地对文章进行赏析。当然,教师也应当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也就是不仅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保证因人而异,还应该保证因文而异,什么年龄段应该选取什么类型的文章,教师都应当做出适当的选择,不能够囫囵吞枣。比如在教学《木兰诗》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构建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设计情境表演环节,激发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和深入,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在经历着变革与进步,从教师到学生都已经逐渐意识到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作用。教师和学生携手,在阅读教学和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总结经验和教训,大胆地进行教学尝试,努力为学生营造更舒适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赵莹莹.语文核心素养与初中语文教学改进[D].青海师范大学,2017.
[2] 任军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99.
作者简介:张勇杰(1978-),男(汉族),湖南耒阳,湖南省耒阳市实验中学铁路园分校,大专学历,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