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一方面强调语言文字能力的习得和运用,另一方面强调个人思维、思辨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与此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遵循语文作为人文性学科的独特性质和规律,要求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与人格。因此,要结合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充分利用语文课程中的优秀文化资源,以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阐释以白求恩精神为代表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的经典课文,其丰富的内涵蕴意和深刻的说理叙事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和学习。从文体上看,《纪念白求恩》一文论点明晰、论据充足、论证完备,是一篇合乎规范的议论文佳作。学习此文,对初窥议论文门径的初一学生而言是裨益良多的。学生既能从课文学习中汲取丰富的议论文文体知识,又能为议论文写作的学习树立模范和典型。更为根本的是,《纪念白求恩》一文缜密的论证过程和清晰的逻辑思路因应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对于学生辩证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的锻炼和提升起着重要作用。需要指出的是,这篇课文通篇采用先叙后议的论证方法,兼具记叙文和议论文的特色,能够有效地引导初中生走出偏向于记叙性文章的阅读习惯,从而过渡到对思辨性议论性文章的阅读,这为后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白求恩》的特殊之处与动人之处在于其情感的充沛与真实,这使得其呈现出情理交融、寓情于理的文本特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这感染力与说服力,来源于作者飽含情感的说理论证过程,以及文中表现出的白求恩同志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精神。正如单元导语中所写:“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生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性的敦敦教诲。令我们感动的,是其中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白求恩伟大精神的灯火摇曳,不仅照亮人心,更能为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构建铺光撒热。
由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议叙结合、情理交融的特色,深度挖掘和品味白求恩精神的内核,循文探义,由情育人,让学生在理解与感悟中体会白求恩精神的伟大与不朽,促成学生内在德性的养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质及其国际共产主义精神。
2.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文章层次。
3.学习课文议叙结合、以议为主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感悟白求恩精神。
2.学习文章议叙结合、情理交融的特色。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默读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话题,激发兴趣
问题一:我们常说,纪念一个人,纪念一件事。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何纪念,又如何纪念?
目的:通过创设“为何纪念”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纪念的意义,让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兴趣。
明确:纪念,形容对人或物的一种留恋怀念的情绪。纪念是对逝去的人或物的纪念,既是为了怀念,更是为了长久的学习——学习其人其事所彰显的伟大精神或高尚人格。因此,学习毛泽东同志《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要着重把握作者的写作对象——白求恩先生——的生平事迹,并从中把握人物的高尚人格和精神品质。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悟
(一)疏通文意,剔僻除疑
1.给下列生僻字注音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情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改变。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抓,捏。
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牺牲生命。殉,为了某种目的而死。
3.教师范读,学生默读
(二)梳理事迹,感知其人
问题二:文中描写白求恩的句子有哪些?叙事了他怎样的事迹?
预设:(1)“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背景介绍: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938年3月,诺尔曼·白求恩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抵达延安。同年4月,白求恩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边区。他带着战地医疗队转战多个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1939年冬天,白求恩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医治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
明确: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致力于帮助中国抗日战争。交待了白求恩的身份、国籍、年龄、来中国的原因等等,表现出其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精神。
(2)“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明确:白求恩医生专门不利已而利人的精神令人佩服,感动了大批战场前线军民。他工作认真负责,对百姓极度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3)“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明确:白求恩医生无私奉献、利人而不利己,甚至最后以身殉职。这里表现出毛泽东同志在得知白求恩身死时遗憾、悲痛的心情。
(三)知人论世,学习精神
问题三:“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如何理解这种“国际主义精神”?它有什么深刻内涵?
背景介绍1:抗战时期的晋察冀边区,条件之艰苦,生活之艰辛,远超人们的想象。一方面,医疗设备简陋不堪,医疗用品及医药物品极度匮乏。为了医治伤员溃烂感染的肢体,医护人员甚至用农用锯子给伤员做截肢手术。另一方面,生活环境恶劣,交通工具匮乏,伤员运输十分困难。为了提高医治效率,降低伤亡率,白求恩呼吁并组织医疗队奔赴前线,及时为伤员提供治疗。为提高战区医疗水平,白求恩亲率队伍建设战地医院,开设卫生学校,设计医疗器械,编写医护教材,为抗战队伍培养了正规、高效的医疗后备军。
1939年10月下旬,白求恩在前线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在给外科传染病员做手术时受感染,但他仍不顾伤痛跟随医疗队投身前线医护工作,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逝世。
明确:白求恩以自己生命和切实的行动贯彻了其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作为一个外国人,白求恩医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将自己的才华、健康乃至生命一一奉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他以人道主义精神为信念支撑,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要理解其国际主义精神及其内涵,必须返回时代事件发生地,了解其现实环境和时代背景。
问题四:在课文中,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学习白求恩同志有何意义?在当下,白求恩同志的精神是否还值得我们学习?
背景介绍2:延安时期,军队内流传着“谁调皮捣蛋送后方医院”“干不干一天三顿小米干饭”的不正之风。“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因此,毛泽东同志为了批评和教育广大干部战士,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要求共产党员学习共产主义伟大精神,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为了表彰和纪念白求恩同志,八路军军医院命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毛泽东同志更是多次参加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纪念活动,并对为什么要学习白求恩同志、如何学习白求恩同志做出精彩演讲。
明确:白求恩同志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对于整治当时延安的“邪风歪气”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三、明确文体,学习方法
“文有定法,律有常规”,每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体裁样式。与之相应,文章内容的展开、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等都有其规定性。根据不同文体的不同特性,教师在文本解读中应“对症下药”,采用与文本文体相适应的方法解读文本。唯此,既能有效促进文本解读的快速展开,又能积极推动学生文本文体意识的确立,从而助力于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而《纪念白求恩》作为一篇议论文,具备完整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充分显现出议论文的说理特征。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说理论述过程。
问题五: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如何划分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文章分4个自然段,可划分为两大部分:第1—3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4自然段的为第二部分。
划分依据:第一部分(第1—3段)主要概述了白求恩的事迹,從不同方面、层次分别阐释了其伟大的人格和精神,从而号召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同志国际主义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第二部分(第4段)则是总结全文,叙述往事,表达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心情,阐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伟大意义。
目的:划分层次,旨在明确文章的结构编排,为分析和探讨文章的论述过程奠定整体观基础。由此可以得出,课文前面部分是以分论点来推进论述的,后部分则是分论点的整合集中,统纳为一个总论点。
问题六:文章是如何论证和论述白求恩精神的?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
通过上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已然明确课文的基本框架为:分论点+分论点+分论点+中心论点。如何让分论点乃至中心总论点充分具备说服力是我们在写作议论文时需要着重把握和面对的,也即明确使用各种论证材料和论证方法,以支撑文章论点的建立。课文主要以白求恩同志的事迹为支撑材料,采用先叙后议(叙议结合)、正反对比等论证手段进行事理的阐述,逻辑缜密,思维清晰。
1.先叙后议(叙议结合)
文章第一、三、四段皆采用先叙后议的论证方法,在提供事实论据的基础上,阐释议论白求恩精神的丰富内涵,充分且颇具说服力,避免了空洞而乏味的说教。
2.正反对比
在第二段中,则大量使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强调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一方面,指明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另一方面,揭示了不少人“对工作的态度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比鲜明,凸显出白求恩同志难能可贵的精神。而在最后,更以前线、边区的军民的眼光来侧面阐释白求恩的伟大与感人至深,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和文章的表达效果,进一步强调了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品词析句,感情悟德
《纪念白求恩》作为一篇议论文,自然需要遵循议论文的基本范式和行文准则。但其同时是一篇纪念性文章,根本指向是纪念白求恩同志以及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伟大精神。因此,要深入把握作者情感,感悟白求恩精神,就应进入文本细读的轨道,通过对文本词语、语句的分析和琢磨来挖掘作者的情思。 问题七:课文除了运用先叙后议、正反对比等论证手段之外,还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技巧?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1.重复
明确:“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无不为之感动”,连用双重否定,极其有力地强调了白求恩的事迹感人至深,语气斩钉截铁不可置疑,比之一般句式更具力量。“亲身”与“亲眼”也构成重复,表明白求恩同志专心工作的事迹为大家所见所感,更具说服力。
2.排比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明确:此处运用排比句式,依次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来阐述“大有利于人民”的含义,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得赞颂的情感热情洋溢。以此结尾,感情充沛,干净有力。
3.炼字炼词
明确:“只”见过一面,“仅”回过他一封信。两个字在此处韵味无穷,表现出作者无限的悔恨和悲痛之情。而“许多”一词又表明白求恩同志对党和人民的抗战事业的深切关心和无限忠诚。两相对比,更加凸显出作者情感中的懊悔与悲痛。
情为心声,心以言发。《纪念白求恩》一文尽管从文体来看属于议论文范畴,但它作为一篇纪念性文章,其中最值得涵泳和挖掘的无疑是行文用字间深藏的情感。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固然可贵感人,但如何展现其感人、动人之处更应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重把握的。应该明确,白求恩精神的展现借助于以其真实事迹为支撑的说理论证,但更深层次地,我们应该从文本中时时流露的情感入手,深刻地体会白求恩精神。理不说不明,情却是不说自明,流动于心间的。寓情于理,理将更具有普遍说服力。一定意义上而言,德育即美育,是一种心灵碰撞与交汇间的情感教育。教育何以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何以践行?正需要借助这种自内而外促成生长的情感教育的实施。五、延伸阅读,体味人生
问题八:阅读白求恩同志临终前的一封信,说一说你的感悟和认识。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请你给加拿大共产党总书记蒂姆·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10号。同时抄送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做贡献。
也要写信给美国共产党总书记白劳德,并寄上一把缴获的战刀。这些信可以用中文写成,寄到那边去翻译。随信把我的照片、日记、文件寄过去,由蒂姆·布克处置。所有这些东西都装在一个箱子里,用林赛先生送给我的那18美金作寄费。这个箱子必须很坚固,用皮带捆住锁好,外加三条绳子。将我永世不变的友爱送给蒂姆·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国的朋友们。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坎贝尔夫人拨一笔生活款子,分期给也可以。我对她应负的责任很重,决不能因为没钱而把她遗弃了。还要告诉她,我是十分内疚的,并且曾经是快乐的。
两张行军床、两双英国皮鞋,你和聂夫人留用吧。马靴、马裤,请转交吕司令。贺将军,也要给他一些纪念品。两个箱子给叶部长;18种器械给游副部长。15种器械给杜医生;卫生学校的江校长,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作纪念。打字机和绷带给郎同志。手表和蚊帐给潘同志。
一箱子食品和文学书籍送给董同志,算我对他和他的夫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给我的小鬼和炊事员每人一床毯子,另送小鬼一双日本皮鞋。照相机给沙飞。贮水池等给摄影队。医学书籍和小闹钟给卫生学校。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用来治疗疟疾患者和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带去购买药品,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
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在这里,我还有很多话要对同志们说,可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白求恩
预设:
学生1:白求恩临终前依然关心着革命事业,不忘叮嘱将自己的遗物捐赠给军民同志。他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一切都貢献给了中国,他是中国人民的好同志!
学生2:白求恩同志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感人至深。但他也是个鲜活的人,他也有自己的情感,他同样惦记着远方的亲朋友好。对于他的妻子,他为自己未尽做丈夫的责任而感到愧疚。从这里可以看出,白求恩同志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在我心中,他的形象也因此而饱满、可爱,他伟大的精神和高贵的人格更显得可贵、崇高。
学生3:白求恩同志说“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可见于他而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他这种专门利人而不利己、一心只求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学习。
明确:课文为我们展现了白求恩无私奉献、一心向党的崇高形象。通过阅读其临终前的信,学生可以窥见白求恩同志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惦念与愧疚之情,能够进一步建构出一个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拉近自己与白求恩的距离,同时,教师还要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思考白求恩精神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作业布置】
尝试运用议叙结合、寓情于理的方法,写一篇写人或写物的纪念性文章。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求设定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可见,明确与掌握议论文文体的相关知识是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必要环节。因此,面对《纪念白求恩》这一议论性文章,教师需着重考虑的是该如何将议论文文体的相关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帮助其建立起议论文文体的知识框架。同时,教师应结合初一年级学生初次涉及议论文阅读的基本学情,引导学生进入议论文文体知识的学习。基于此,本教学设计将提问作为连贯课堂的基本方式,通过教师的合理预设,促使学生自由自主地对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论证过程、论证框架展开讨论和思考。
此外,还应指明的是,本教学设计不拘泥于文体模式的限定和框架,在充分融合议论文文体知识的基础上,明确这篇课文作为纪念性文章的特征——以赞颂和纪念为根本,进而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细节的解读中,从而把握作者行文之间抒发的无限感情。由是,教育,特别是人文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的践行便有了明晰可行的道路。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编辑:有忻
责任编辑:文海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一方面强调语言文字能力的习得和运用,另一方面强调个人思维、思辨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与此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遵循语文作为人文性学科的独特性质和规律,要求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与人格。因此,要结合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充分利用语文课程中的优秀文化资源,以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阐释以白求恩精神为代表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的经典课文,其丰富的内涵蕴意和深刻的说理叙事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和学习。从文体上看,《纪念白求恩》一文论点明晰、论据充足、论证完备,是一篇合乎规范的议论文佳作。学习此文,对初窥议论文门径的初一学生而言是裨益良多的。学生既能从课文学习中汲取丰富的议论文文体知识,又能为议论文写作的学习树立模范和典型。更为根本的是,《纪念白求恩》一文缜密的论证过程和清晰的逻辑思路因应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对于学生辩证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的锻炼和提升起着重要作用。需要指出的是,这篇课文通篇采用先叙后议的论证方法,兼具记叙文和议论文的特色,能够有效地引导初中生走出偏向于记叙性文章的阅读习惯,从而过渡到对思辨性议论性文章的阅读,这为后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白求恩》的特殊之处与动人之处在于其情感的充沛与真实,这使得其呈现出情理交融、寓情于理的文本特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这感染力与说服力,来源于作者飽含情感的说理论证过程,以及文中表现出的白求恩同志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精神。正如单元导语中所写:“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生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性的敦敦教诲。令我们感动的,是其中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白求恩伟大精神的灯火摇曳,不仅照亮人心,更能为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构建铺光撒热。
由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议叙结合、情理交融的特色,深度挖掘和品味白求恩精神的内核,循文探义,由情育人,让学生在理解与感悟中体会白求恩精神的伟大与不朽,促成学生内在德性的养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质及其国际共产主义精神。
2.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文章层次。
3.学习课文议叙结合、以议为主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感悟白求恩精神。
2.学习文章议叙结合、情理交融的特色。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默读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话题,激发兴趣
问题一:我们常说,纪念一个人,纪念一件事。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何纪念,又如何纪念?
目的:通过创设“为何纪念”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纪念的意义,让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兴趣。
明确:纪念,形容对人或物的一种留恋怀念的情绪。纪念是对逝去的人或物的纪念,既是为了怀念,更是为了长久的学习——学习其人其事所彰显的伟大精神或高尚人格。因此,学习毛泽东同志《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要着重把握作者的写作对象——白求恩先生——的生平事迹,并从中把握人物的高尚人格和精神品质。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悟
(一)疏通文意,剔僻除疑
1.给下列生僻字注音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情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改变。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抓,捏。
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牺牲生命。殉,为了某种目的而死。
3.教师范读,学生默读
(二)梳理事迹,感知其人
问题二:文中描写白求恩的句子有哪些?叙事了他怎样的事迹?
预设:(1)“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背景介绍: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938年3月,诺尔曼·白求恩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抵达延安。同年4月,白求恩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边区。他带着战地医疗队转战多个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1939年冬天,白求恩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医治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
明确: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致力于帮助中国抗日战争。交待了白求恩的身份、国籍、年龄、来中国的原因等等,表现出其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精神。
(2)“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明确:白求恩医生专门不利已而利人的精神令人佩服,感动了大批战场前线军民。他工作认真负责,对百姓极度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3)“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明确:白求恩医生无私奉献、利人而不利己,甚至最后以身殉职。这里表现出毛泽东同志在得知白求恩身死时遗憾、悲痛的心情。
(三)知人论世,学习精神
问题三:“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如何理解这种“国际主义精神”?它有什么深刻内涵?
背景介绍1:抗战时期的晋察冀边区,条件之艰苦,生活之艰辛,远超人们的想象。一方面,医疗设备简陋不堪,医疗用品及医药物品极度匮乏。为了医治伤员溃烂感染的肢体,医护人员甚至用农用锯子给伤员做截肢手术。另一方面,生活环境恶劣,交通工具匮乏,伤员运输十分困难。为了提高医治效率,降低伤亡率,白求恩呼吁并组织医疗队奔赴前线,及时为伤员提供治疗。为提高战区医疗水平,白求恩亲率队伍建设战地医院,开设卫生学校,设计医疗器械,编写医护教材,为抗战队伍培养了正规、高效的医疗后备军。
1939年10月下旬,白求恩在前线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在给外科传染病员做手术时受感染,但他仍不顾伤痛跟随医疗队投身前线医护工作,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逝世。
明确:白求恩以自己生命和切实的行动贯彻了其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作为一个外国人,白求恩医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将自己的才华、健康乃至生命一一奉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他以人道主义精神为信念支撑,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要理解其国际主义精神及其内涵,必须返回时代事件发生地,了解其现实环境和时代背景。
问题四:在课文中,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学习白求恩同志有何意义?在当下,白求恩同志的精神是否还值得我们学习?
背景介绍2:延安时期,军队内流传着“谁调皮捣蛋送后方医院”“干不干一天三顿小米干饭”的不正之风。“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因此,毛泽东同志为了批评和教育广大干部战士,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要求共产党员学习共产主义伟大精神,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为了表彰和纪念白求恩同志,八路军军医院命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毛泽东同志更是多次参加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纪念活动,并对为什么要学习白求恩同志、如何学习白求恩同志做出精彩演讲。
明确:白求恩同志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对于整治当时延安的“邪风歪气”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三、明确文体,学习方法
“文有定法,律有常规”,每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体裁样式。与之相应,文章内容的展开、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等都有其规定性。根据不同文体的不同特性,教师在文本解读中应“对症下药”,采用与文本文体相适应的方法解读文本。唯此,既能有效促进文本解读的快速展开,又能积极推动学生文本文体意识的确立,从而助力于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而《纪念白求恩》作为一篇议论文,具备完整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充分显现出议论文的说理特征。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说理论述过程。
问题五: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如何划分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文章分4个自然段,可划分为两大部分:第1—3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4自然段的为第二部分。
划分依据:第一部分(第1—3段)主要概述了白求恩的事迹,從不同方面、层次分别阐释了其伟大的人格和精神,从而号召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同志国际主义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第二部分(第4段)则是总结全文,叙述往事,表达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心情,阐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伟大意义。
目的:划分层次,旨在明确文章的结构编排,为分析和探讨文章的论述过程奠定整体观基础。由此可以得出,课文前面部分是以分论点来推进论述的,后部分则是分论点的整合集中,统纳为一个总论点。
问题六:文章是如何论证和论述白求恩精神的?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
通过上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已然明确课文的基本框架为:分论点+分论点+分论点+中心论点。如何让分论点乃至中心总论点充分具备说服力是我们在写作议论文时需要着重把握和面对的,也即明确使用各种论证材料和论证方法,以支撑文章论点的建立。课文主要以白求恩同志的事迹为支撑材料,采用先叙后议(叙议结合)、正反对比等论证手段进行事理的阐述,逻辑缜密,思维清晰。
1.先叙后议(叙议结合)
文章第一、三、四段皆采用先叙后议的论证方法,在提供事实论据的基础上,阐释议论白求恩精神的丰富内涵,充分且颇具说服力,避免了空洞而乏味的说教。
2.正反对比
在第二段中,则大量使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强调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一方面,指明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另一方面,揭示了不少人“对工作的态度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比鲜明,凸显出白求恩同志难能可贵的精神。而在最后,更以前线、边区的军民的眼光来侧面阐释白求恩的伟大与感人至深,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和文章的表达效果,进一步强调了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品词析句,感情悟德
《纪念白求恩》作为一篇议论文,自然需要遵循议论文的基本范式和行文准则。但其同时是一篇纪念性文章,根本指向是纪念白求恩同志以及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伟大精神。因此,要深入把握作者情感,感悟白求恩精神,就应进入文本细读的轨道,通过对文本词语、语句的分析和琢磨来挖掘作者的情思。 问题七:课文除了运用先叙后议、正反对比等论证手段之外,还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技巧?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1.重复
明确:“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无不为之感动”,连用双重否定,极其有力地强调了白求恩的事迹感人至深,语气斩钉截铁不可置疑,比之一般句式更具力量。“亲身”与“亲眼”也构成重复,表明白求恩同志专心工作的事迹为大家所见所感,更具说服力。
2.排比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明确:此处运用排比句式,依次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来阐述“大有利于人民”的含义,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得赞颂的情感热情洋溢。以此结尾,感情充沛,干净有力。
3.炼字炼词
明确:“只”见过一面,“仅”回过他一封信。两个字在此处韵味无穷,表现出作者无限的悔恨和悲痛之情。而“许多”一词又表明白求恩同志对党和人民的抗战事业的深切关心和无限忠诚。两相对比,更加凸显出作者情感中的懊悔与悲痛。
情为心声,心以言发。《纪念白求恩》一文尽管从文体来看属于议论文范畴,但它作为一篇纪念性文章,其中最值得涵泳和挖掘的无疑是行文用字间深藏的情感。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固然可贵感人,但如何展现其感人、动人之处更应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重把握的。应该明确,白求恩精神的展现借助于以其真实事迹为支撑的说理论证,但更深层次地,我们应该从文本中时时流露的情感入手,深刻地体会白求恩精神。理不说不明,情却是不说自明,流动于心间的。寓情于理,理将更具有普遍说服力。一定意义上而言,德育即美育,是一种心灵碰撞与交汇间的情感教育。教育何以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何以践行?正需要借助这种自内而外促成生长的情感教育的实施。五、延伸阅读,体味人生
问题八:阅读白求恩同志临终前的一封信,说一说你的感悟和认识。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请你给加拿大共产党总书记蒂姆·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10号。同时抄送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做贡献。
也要写信给美国共产党总书记白劳德,并寄上一把缴获的战刀。这些信可以用中文写成,寄到那边去翻译。随信把我的照片、日记、文件寄过去,由蒂姆·布克处置。所有这些东西都装在一个箱子里,用林赛先生送给我的那18美金作寄费。这个箱子必须很坚固,用皮带捆住锁好,外加三条绳子。将我永世不变的友爱送给蒂姆·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国的朋友们。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坎贝尔夫人拨一笔生活款子,分期给也可以。我对她应负的责任很重,决不能因为没钱而把她遗弃了。还要告诉她,我是十分内疚的,并且曾经是快乐的。
两张行军床、两双英国皮鞋,你和聂夫人留用吧。马靴、马裤,请转交吕司令。贺将军,也要给他一些纪念品。两个箱子给叶部长;18种器械给游副部长。15种器械给杜医生;卫生学校的江校长,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作纪念。打字机和绷带给郎同志。手表和蚊帐给潘同志。
一箱子食品和文学书籍送给董同志,算我对他和他的夫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给我的小鬼和炊事员每人一床毯子,另送小鬼一双日本皮鞋。照相机给沙飞。贮水池等给摄影队。医学书籍和小闹钟给卫生学校。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用来治疗疟疾患者和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带去购买药品,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
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在这里,我还有很多话要对同志们说,可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白求恩
预设:
学生1:白求恩临终前依然关心着革命事业,不忘叮嘱将自己的遗物捐赠给军民同志。他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一切都貢献给了中国,他是中国人民的好同志!
学生2:白求恩同志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感人至深。但他也是个鲜活的人,他也有自己的情感,他同样惦记着远方的亲朋友好。对于他的妻子,他为自己未尽做丈夫的责任而感到愧疚。从这里可以看出,白求恩同志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在我心中,他的形象也因此而饱满、可爱,他伟大的精神和高贵的人格更显得可贵、崇高。
学生3:白求恩同志说“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可见于他而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他这种专门利人而不利己、一心只求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学习。
明确:课文为我们展现了白求恩无私奉献、一心向党的崇高形象。通过阅读其临终前的信,学生可以窥见白求恩同志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惦念与愧疚之情,能够进一步建构出一个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拉近自己与白求恩的距离,同时,教师还要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思考白求恩精神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作业布置】
尝试运用议叙结合、寓情于理的方法,写一篇写人或写物的纪念性文章。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求设定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可见,明确与掌握议论文文体的相关知识是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必要环节。因此,面对《纪念白求恩》这一议论性文章,教师需着重考虑的是该如何将议论文文体的相关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帮助其建立起议论文文体的知识框架。同时,教师应结合初一年级学生初次涉及议论文阅读的基本学情,引导学生进入议论文文体知识的学习。基于此,本教学设计将提问作为连贯课堂的基本方式,通过教师的合理预设,促使学生自由自主地对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论证过程、论证框架展开讨论和思考。
此外,还应指明的是,本教学设计不拘泥于文体模式的限定和框架,在充分融合议论文文体知识的基础上,明确这篇课文作为纪念性文章的特征——以赞颂和纪念为根本,进而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细节的解读中,从而把握作者行文之间抒发的无限感情。由是,教育,特别是人文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的践行便有了明晰可行的道路。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编辑:有忻
责任编辑: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