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境界谈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kon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谈到,做学问有三种境界。那么语文教学是不是也有境界呢?我认为,语文教学与做学问是有相通之外的,下面,我结合新课标,谈一下语文教学中的境界。
   一、夯实基础,强化技能
   “知识与技能”是新课程目标体系的第一层面。新课标将“适应交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列为重要的语文素养,并在“教学建议”里指出“要注意基本技能训练”。特级老师于漪曾提出让“语文教学再基础些”的观点:“语文课就得咬文嚼字,该教的知识,就得让学生掌握,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应用扎扎实实地积累、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课中咬嚼文字精华,感受思想感情,形成并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绝不是淡化知识和能力,而是进行整合、筛选,“强主干,删枝叶”,去旧、去繁、去难,该教的基础知识必须教。离开了具体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又与谁整合?过程与方法又如何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语文教学中必须明确的常规目标、任务,我们虽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抓“双基”,但也决不可将其舍弃。
   二、通晓学法,创新思维
   新课标将“过程与方法”列为目标体系的一个重要层面,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教学过程中方法指导的重要性,即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更要关注怎样才能学会。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学生方法、习惯并非自然养成的,也不全是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领悟到的,它更要靠教师的传授与培养。教师必须强化方法指导意识,将一些适合问题情境、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有计划地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法可依”,并通过不断训练、强化,形成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去大胆发现、质疑、思考、探究,要让课堂因有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参与,有了师生智慧、灵魂的碰撞而焕发生命异彩,要让课堂成为解放心灵、放飞思维的舞台。
   三、品德高尚,情趣高雅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情感、健康的情趣、高雅的情调,要让语文课堂成为陶情冶性的圣殿,绽放“情”之奇葩,传递“德”之馨香。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多地把情感视作催化学生认知发展的手段,而没把它看成是人生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将“情感”列为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反映出对人的健康发展及生命价值的关注。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许多文质兼美的佳作,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去体会那份生活之趣、生命之旨、人情之味、人性之美,不断丰富情感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师要将道德引领、情感熏陶、智慧启迪渗透于语文教学中,让语文课堂充满情、理、智、趣,真正达到那种“诗意”的语文教学境界:这里有情意的对流,爱憎的碰撞,真情的欢歌;这里有哲理的启迪,思想的点燃,认识的升华;这里还有趣味养成,美感熏陶,价值认定……
   四、提升品位,意境高远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在些精神指导下,教材选编“应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当认识到,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更注重人的精神涵养、生命品位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综合素质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其作为“人”的内涵不断丰富,人格不断健全,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还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不能靠教师单纯的说教,而要将其寓于语言文字的教学、训练过程中。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性,人文性不是外加的东西,而应不着痕迹地内含于学生的听说读写中。”浙江师大潘涌先生认为:“教师要成为学生精神资源的开发者,听说读写是心灵运行的轨道、生命活动的本身。故以听说读写的教学为主要形式的语文课程,必然要成为人的精神资源的开发过程,成为生命品位的提升过程,成为人生质量的优化过程。”
其他文献
俗话说:“双桥好走,独木难行。”课文是写作教学最好的范例,课文教学应该成为作文训练的主阵地,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主渠道;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应该以课文为本源,充分利用课文的综合示范作用及其不尽的艺术魅力,去打开作文殿堂的神圣大门。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为课文教学和作文训练搭建起一个能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平台,让课文教学与作文训练比翼齐飞。   一、心有
期刊
在多年的农村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积累了以下几种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方法。   一、找准契机,培养语言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学生所处的环境,相对来讲,文化较落后,很多学生从小一直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平时语言交流较少,更谈不上文化的熏陶了,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讲话,缺乏语言能力,写一件事常常是硬梆梆的几句话,无血无肉。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起话来。比如,在
期刊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它最有灵性和审美价值。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老师说,她看到“马”,好像马在奋蹄疾弛;看到“鸟”,仿佛鸟在引吭高歌——你看到‘山’和‘川’会有什么感受呢?   汉字是表意文字,由形、音、义构成,其中,形是关键。象形、会意、指事、形声是基本的造字方法。只要看到汉字的“形”,就能受到强烈的直观刺激,知其意。看到“山”会想到起伏连绵的群峰,看到“川”应想到流动的水。   然而,
期刊
从事教学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一直担任班主任这一光荣职责,我觉得搞好班级工作很不容易,事无巨细,细致入微,而且班主任工作又是千头万绪,所以作为一位班主任,我觉得肩膀上的分量很重。因此,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断学习总结,摸索方法。在工作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同大家交流。   一、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是做好班主任的第一要素。作为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
期刊
在教学中,教师的微笑可以调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化解矛盾,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双方在一个和睦、友好、融洽的良好环境中进行工作与学习,这样才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爱心浇灌教学。   一、微笑是无声的爱   真诚的微笑,在教学中价值千金。课堂上教师的微笑,意味着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希望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等等。微笑洋溢在教师脸上,会给
期刊
初中阶段是人从少儿时代所具有的依赖心理向具有独立生存能力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班主任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班务管理的实际出发,在两者之间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便是针对初中班主任的班务管理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一、初中生心理特点    对于学生来说,到了初中时期,其思维所具有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得到了发展,同时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及自我认知的态度体验也得到了发展,依赖
期刊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 更新教育观念   在新形势下,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由过去仅着眼于培养少数“尖子”,转向不仅要培养“尖子”,更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水平;由过去主要传授的学习巳经形成了的知识,转向不仅要很好地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了的知识,而且特别是要注意培养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能力;由过去主要强调全面发展,转向不仅强调全面发展,而且特别
期刊
周记和作文最容易反映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我紧紧抓住学生在周记里透露出来的各种思想的端倪针对他们的心理困惑,除了抽时间找他们谈心外,还多加注意在课堂的每个细节中渗透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信心等情感教育。  片段一:   记得08年我教高二时,有一次在周记中了解到,班里有个男孩,他的父亲是建筑工头,家境很好,后来父亲遭遇车祸去世,因为肇事司机逃逸,家里欠了很多债,以前借过他家钱的亲戚朋友,一个个
期刊
语文教学需要感悟,需要体验,但感悟和体验的基础是教材,是文本,脱离了教材和文本的随意发挥势必使语文教学走入误区,这样的随意发挥已经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相当严重的恶果。   新课标把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界定为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中提倡以人为本。现在的一些阅读教学,真正对文本的研读时间不足教学课时的一半甚至更少,文章没有读懂,语言没有体会,就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无意的延伸和拓展上去了。须知,对学生的人
期刊
我通过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我在学习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