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再起时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ugui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暗算》是一部有影响的革命题材小说。在创作观念、人物塑造、叙事结构、情节模式上都与以往的红色经典有很大的不同,如对人性有着更深层次的挖掘;人物塑造摆脱了扁平人物的局限;结构缜密精巧;情节突破了“革命+恋爱”的模式,别具新意。本文试从主题、结构、人物等方面,阐释《暗算》对红色经典的继承与疏离。
  关键词:红色经典 英雄传奇 叙事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与电视剧相比,作者麦家更偏爱小说。他在《暗算》的序言中曾说:“只有小说才真正代表我”,“小说要的是个性,电视剧要的是大众”。在褒贬不一中,《暗算》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而麦家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也是好评如潮。《暗算》主要讲述的是我国反间谍部门的核心机关701——无线电侦听与密码破译的内情。在701内部,一般把搞监听的人称为“听风者”,搞密码破译的人叫做“看风者”,搞谍报的叫做“捕风者”。所以,说到底,《暗算》讲述的是一群与“风”打交道的人的故事。而与以往的革命题材小说相比,《暗算》无论是从创作观念、人物塑造、叙事结构,还是情节模式上,都有了很大的不同。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暗算》对红色经典的继承与疏离。
  一 英雄的主题与人性的书写
  总体上看,《暗算》是一部以革命历史为题材,塑造革命英雄形象的小说。尽管书中没有硝烟、没有刑具,但我们还是能从小说人物的言语中,看到一个个从事保卫人民安宁工作的祖国赤子的英勇顽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例如,安院长在描述监听局的机密之地时,用了这样的语句:
  “言及这里的任何的词语都可能出卖我,你们可以对我行刑,甚至以死来威胁我,也可以天花乱坠地诱惑我,但这全都休想敲开我沉默的嘴巴。因为我宣过誓,因为这是我今生惟一的信念。”
  而情报员老吕则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
  “清晨醒来看自己还活着是多么幸福。我们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可能是最后一个。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是世上最神秘也最残酷的,哪怕一道不合时宜的喷嚏都可能让我们人头落地。死亡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早把生命置之度外。”
  他们被称作英雄,当之无愧。因为他们要承受巨大的孤独和风险,完成秘密的使命。所以,如果从塑造英雄形象的角度看,《暗算》与红色经典确实有着某种暗合之处——如果我们把红色经典限定于解放后创作出版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对于“红色经典”的内涵,学界有不同的看法,陶东风的著作中就出现了以下观点:
  “‘红色’在中国现当代史的语境中具有非常明确的政治含义: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与‘红色’相匹配而组成的词语(如‘红色江山’、‘红色政权’等)在汉语中占有绝对的霸权地位;而‘经典’则是一个政治色彩相对淡薄的词。特别是在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美学理论与文学理论的阐释框架中,‘经典’通常没有或被着意淡化其政治色彩与特殊的意识形态性,而突出其普世性价值,它被解释为人类最优秀的普遍文化的结晶,超越的道德价值与审美价值的体现。于是红色经典本身就包含了内在的张力。”
  可是,《暗算》又不完全等同我们以往观念上的红色经典。一般来说,红色经典主要突出了革命斗争和阶级矛盾,如《林海雪原》、《平原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红岩》……概莫能外。而红色经典的这种特征又和建国初期的国内形势、党的文艺政策有很大关系。作为一种被大力提倡的话语形式,红色经典主要传递出这样一种信息——对新中国的热爱和民族独立的自豪感。如,知侠在谈创作《铁道游击队》的感受时说:
  “本来按我个人的经历,写这样长的文学作品,是力不胜任的。我所以有勇气写下去,主要是铁道游击队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斗争事迹鼓舞了我。我敬爱他们,熟悉他们,我有着要表现他们的热烈愿望。加上他们给予我的光荣的委托,我觉得不完成这一任务,就对不起他们和他们在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中牺牲了的战友。同时,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熟悉了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所创造的英雄斗争事迹,也有责任把它写出来,献给人民。所有这一切,给了我坚持写作的热情和勇气。”
  作家对英雄的敬仰,对革命事业的激情,对新中国成立的喜悦溢于言表。对于一个刚刚建立的主权国家,这也是必须的。而《暗算》的背景,虽然也是敌我矛盾,但小说着力表现的却是在反人性的工作中扭曲的人性。无论是听风、看风,还是捕风,都是要人抓住转瞬即逝的东西。人不堪重压,处于崩溃的边缘,如同不停燃烧的钨丝,随时可能断掉。《暗算》里的主人公都是在紧急的情况下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特殊的环境下,作者没有把人物塑造得尽善尽美,而是写出他们的挣扎、恐惧、智慧和奋斗。
  二 现代性的叙事技巧
  从结构上看,《暗算》的结构相当精巧。在以往的评论中,《暗算》的叙事机制得到了极大的关注。麦家对小说的结构也是很满意的,他直言:
  “《暗算》是一种‘档案柜’或‘抽屉柜’的结构,即分开看,每一部分都是独立的,完整的,可以单独成立,合在一起又是一个整体。这种结构恰恰是小说中那个特别单位701的‘结构’。作为一个秘密机构,701的各个科室之间是互为独立、互相封闭的,置身其间,你甚至连隔壁办公室都不能进出。换言之,每个科室都是一个孤岛,一只抽屉,一只档案柜,像密封罐头,虽然近在咫尺,却遥遥相隔。这是保密和安全的需要,以免‘一损俱损’,一烂百破。《暗算》中五个篇章互为独立,正是对此的暗示和隐喻。也可以说,这种结构形式就是内容本身,是701这种单位特别性的反映。”
  也就是说,《暗算》的结构有某种象征意义,即每一个故事的叙述人都是作者精心设置的。如,阿炳的故事是安院长讲的;黄依依的故事是钱院长述说的;“鸽子”的故事是老吕的战友金深水讲给林英的女儿的。但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叙述人不同,作者却尽量使用不同的叙事口吻以符合叙事者的身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陈二湖在黄依依的故事里是作为次要人物出现的,在施国光的日记中是作为主要人物出现的,并且作者还采用了限知视角,使我们看到的只是折射出来的影子。但至始至终没有正面出场的陈二湖,却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与以往的红色经典作品有了很大的不同。传统的红色经典在结构上往往呈单一的线性结构,并采用全知型的叙事视角,使作品呈现出“花开两朵,暂表一枝”的话本模式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章回体结构。虽然,从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来看,《暗算》叙事时间长,地点多,跨度大——从解放战争到越南战争都有涉猎。但作品结构却并不杂乱,这完全是得益于单独成篇的故事结构,否则是不可想象的。
  三 丰满多样的人物塑造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暗算》一扫脸谱式的人物塑造方法。比如阿炳,他是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可却是智力和生理上有缺陷的人。他自私、蛮横、脆弱,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在小说中,作者是这样描写阿炳的:
   “由于心情过度紧张导致的面部肌肉瘫痪,再加上他病眼本身有的丑陋,阿炳当时的样子确实有些惨不忍睹,可以说要有多邋遢就有多邋遢,要有多落魄就有多落魄,要有多怪异就有多怪异,简直不堪入目的。”
  作者没有回避阿炳的缺陷,正如他不回避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缺点一样。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红色经典中的正面人物都是英俊潇洒、气度不凡的。只有反面形象才是不堪入目的,如《林海雪原》中的土匪座山雕:“光秃秃的大脑袋,像个大球胆一样;反射着像啤酒瓶子一样的亮光。”;女土匪“蝴蝶迷”:“脸长得有些过分,宽大与长度可大不相称,活像一穗苞米大头朝下安在脖子上。”可见,在红色经典中,人物所属的阶级地位,不但直接决定了他们个人道德的高下,也决定了他们在文学作品中相貌的美丑。
  但《暗算》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却力求摆脱扁平人物。“扁平人物”这一概念是由英国作家福斯特提出来的,一般是指人物是按照某种观念创作出来的。在追求“高、大、全”人物的时代,红色经典中的扁平人物可说是比比皆是。但《暗算》中大多数的人物性格却都要复杂得多,丰富得多。如黄依依,她在异域自由文化的熏陶下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性格善良又任性,甚至还有几分放荡。
  而在人物命运的揭示上,我们在《暗算》中看到的是一连串的死亡:阿炳触电身亡,黄依依被人陷害,陈二湖几近疯狂……人物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的。这与红色经典洋溢的胜利的喜悦气息大为不同:红色经典总是以我方的胜利,敌人彻底被消灭作为小说的结局。
  四 对传统模式“革命+恋爱”的突破
  在情节上,《暗算》突破了红色经典的传统模式。红色经典为了迎合读者,在情节上常采用传统小说的“五虎上将”模式、“革命+恋爱”模式,等等。在语言上也尽量采用口语、民谣等生动易懂的语言。而《暗算》的情节则仿佛一个迷宫,看不清楚出口,猜不到结局,作者甚至还故布疑阵。如钱院长和黄依依的关系,在欲说还休的暧昧中越发神秘。再如,在“金深水”的故事里,也有老吕的身影,但作者却并没有对其身份加以交代,而是含混地说道:“只是故事中的老吕并不叫老吕,叫什么?大家不妨猜一下。”小说的情节也因此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在红色经典中,“革命+恋爱”的模式为一个比较突出的模式。如白茹与少剑波,刘强与芳林嫂,等等。这种模式里的爱情,更多的是来自于对英雄的崇拜,如:
  “白茹心里那颗种子——剑波的英雄形象和灵魂,像在春天温暖的阳光下,润泽的春雨下,萌生着肥嫩的苗芽。这苗芽旺盛的什么力量也抑制不住。”
  这样的爱情并不具备私密性,而是个人爱情和革命事业的无私融合。在特定的语境下,这样的爱情甚至和战友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如白茹的这段心理活动:
  “他只有22岁!他哪里来的这么多的智慧,哪里来的这样大的胆魄。但他却常说:‘一切归功于党,一切归功于群众。’他又是这样谦虚。我若有这样一个亲哥哥的话,我这个当小妹妹的该是多么幸福骄傲呀!”她有时独自坐在一个地方痴想,觉得以往一些看来无所谓的小事,现在回嚼起来,却有无限的甜蜜。”
  在这段心理活动描写中,角色意识是非常模糊的。而这也是以往红色经典的叙事策略。在传统的红色经典讲述中,优秀人物是党培养出来的,爱情的基础是对党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爱情本身常常是充满革命气息的。如《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金玲告诉妹妹的话:
  “别要那蝎蝎螫螫男身故作女态的人;选老婆也不要弱柳扶风,眼泪洗脸的‘林黛玉’,要他有几分‘丈夫’气。”
  所谓“丈夫气”,也就是择偶对象要有几分英雄气。而《暗算》里的情爱叙事显然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爱情模式的,是经过作者精心设计的。小说里的爱情有时候甚至是人物命运转折的导火索。例如,阿炳完全不懂得男女之情为何物,只因为他是701的英雄,所以林小芳才心甘情愿地嫁给了他。可婚后无子又让林小芳陷入了危机。儿子的诞生让阿炳兴奋不已,可他那神奇的耳朵又害了他,他听出儿子不是自己的,于是在悲愤之下触电身亡;黄依依桀骜不驯,向往个性自由,与当时的环境格格不入。她嫁给了有妇之夫,却被其前妻误杀,结束了天才的生命;陈二湖虽然有家庭有儿女,可是他数十年生活在红墙里,家庭对于他可有可无。《暗算》里的爱情并不甜蜜,甚至直接带给人物死亡,人物也因此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与传统的红色经典相比,小说《暗算》出现新的特质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关注点、价值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文学自身也有了演变和创新的机制。而近年来,以《暗算》为代表的新革命传奇,在人性深度的挖掘上,在人物形象的创新上,也的确有了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麦家:《暗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2] 陶东风:《当代文艺思潮与文化热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 知侠:《铁道游击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麦家:《暗算三记》,《作家》,2009年第1期。
   [5] 曲波:《林海雪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6]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吴洋洋,女,1982—,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师范大学2009级在读博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文艺美学,工作单位:长春师范学院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20世纪中国画界的一派宗师,张大千出演的是一个“传统的、纯粹的艺术大师”的形象。在人生形式上,张大千是以超世的心态入世;在艺术追求上,张大千是一个兼收并蓄,不断超越自我的“行者”;在中外文化交流上,张大千是一个传统的民族主义者。他的成就在于实现了古今、中外的文化大对话,并以亲身实践为20世纪中外艺术发展的双向互动范式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张大千 文化性格 现代艺术 启示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水彩画虽是舶来品,但其发展过程却孕育了深深的中国情缘。水彩画这种艺术形式一经与本土文化相承接,必然融入中华民族传统绘画的“意象”精髓、审美趣味和笔意气韵,展现出强大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水彩画 意象 表现  中图分类号:J225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水彩画起源于欧洲,是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大陆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画种。水彩画艺术作为一种舶来品传入我国仅百余年,中国水彩画家在借
期刊
摘要本文从分析胶东民居户牖之美入手,以实地调研为例,挖掘传统民居中独特的审美意义,并为新民居设计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关键词:胶东民居 户之美 牖之美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门户”是民族文化中最基层的因素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性和传承性。门户是整个住宅最直接、最突出的标志,乃至在人们心目中,观门户便可知其家。窗,古时亦称“牖”,是中国建筑的重要构件。户牖作为一个单体,是建筑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文人山水园林中表述出的情趣和魅力。文人山水园林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它不仅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产物,同时也是审美精神的载体。文人精神在文人园林造园技艺中得以彰显,成为文人山水园林重要的美学表现。  关键词:文人园 师法自然 美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自唐代以来,诗人、画家乐于将居住和游乐环境的布局、构景,遵从“源于自然,师法自然”的原则,通过假山水池、一树
期刊
2010年10月7日,诺贝尔奖项中最受瞩目的文学奖在瑞典文学院揭晓,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摘得桂冠,成为第107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是28年之后,诺贝尔文学奖再度花落南美。上一次是在1982年,得奖者是《百年孤独》的作者、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  出生在秘鲁、留学并长期侨居欧洲、拥有秘鲁和西班牙双重国籍的略萨,被誉为西班牙语世界中“最具威望”的“结构写实主义大师”和拉美“文学大爆
期刊
摘要长城作为一项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在其军事功能消褪之后,积淀了一种巨大的审美力。其审美的主要元素是壮美,这里主要体现于其建筑的恢宏大气,在其恢宏大气的审美精神背后,长城还有鲜为人知的精细、精致、内敛灵秀之美。在河北秦皇岛境内就有很多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的敌楼装饰雕刻,它们附着于敌楼券门、券窗、射孔之上,具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不仅表现出戍边将士们非凡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想象力,同时也给冰冷的军事防御工事
期刊
摘要冀中音乐会是冀中及京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组织之一,对冀中音乐会《普庵咒》曲牌在仪式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仪式中《普庵咒》曲牌的来源、仪式功用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发现《普庵咒》的曲牌被局内人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祭祀音乐。以《普庵咒》曲牌为代表的祭祀音乐与信仰观念、崇拜对象、祭祀行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托,共同支撑仪式的进行。实际上,仪式音乐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社区居民之间
期刊
摘要玛丽·斯蒂文森·卡萨特是一位不受世俗观念束缚,一心投入自己热爱的艺术事业的女性,在受了正统的学院教育之后又遇到了终生挚爱的印象主义画派。卡萨特早期绘画多为妇女喝茶或出游,成熟时期的创作主题多是母亲与幼儿。她的作品造型生动,色彩丰富,描绘了平实生活中所蕴含的美,具有一种稳定、清晰、朴实的风格。  关键词:卡萨特 印象主义 女性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玛丽·斯蒂文森·卡萨特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博大精深,笔者仅就明末虞山派琴家徐上瀛的琴论专著《溪山琴况》,结合其音乐美学思想,试论“弦、指、音、意”之间的关系对于二胡演奏之今用价值,旨在拓宽演奏者的演奏思路和艺术表现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弦与指合 指与音合 音与意合 想象 意境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一 《溪山琴况》概述  《溪山琴况》(以下简称《琴况》)是明末虞山派琴家徐上瀛的琴论专著,也是
期刊
摘要凯撒·弗兰克是法国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被尊称为“法国近代音乐之父”。其《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显示了作曲家细腻而卓绝的作曲技术与预言音乐发展的敏锐洞察力。该作品也透视出弗兰克将传统与现代、保守与革新、规范与自由相统一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弗兰克 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宗教 古典 创作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凯撒·弗兰克(César.Franck,182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