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表皮包埋甲根部以远离断再植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ture_007_007_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去表皮包埋甲根部以远的离断再植方法。方法:本院2011年-2012年甲根部以远完全离断指20指,彻底清创后,显微镜下探查血管,失去吻合再植,行骨折内固定、神经吻合、离断指原位缝合,去表皮后将指包埋于鱼际或者腹部处,常规防感染等治疗,3周后局部浸润麻醉下取出,局部保持湿润、促进上皮化。结果:16指存活,外形良好,随访6~12个月,手指屈伸正常,外形良好,其中2指指体细小、惧冷,两点辨别觉2~7 mm。其余4指取出后有2指完全坏死,2指指端坏死,给予残端修整治疗。结论:甲根部以远的离断,去表皮包埋治疗,在失去血管吻合条件下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甲根以远离断指; 去表皮包埋; 再植
  随着工业的发展,目前手指离断较为常见,其中远节离断日益增多,尤其甲根部以远的离断。甲根部以远是手指的重要感觉部位,与手指的精细功能密切相关,且对年轻的患者而言,离断后将丧失很多功能,对患者心理也造成负担,因此患者再植愿望强烈。但是,因部分损伤重,组织挫伤重,如旋转撕脱离断、双侧血管鼠尾状撕脱,且双侧血管纤细,直径小于0.4 mm,且可能存在血管变异,无法吻合血管,失去吻合血管的再植条件。为此,本院2011-2012年对甲根部以远完全离断指20指进行去表皮鱼际或腹部包埋再植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指,男15指,女5指,年龄18~45岁,平均25岁;致伤原因:被刀切割伤2指,机器绞伤5指,机器旋转撕脱伤6指,机器砸伤4指,挤压伤3指;食指3指,中指8指,环指7指,小指2例;无甲床缺损13例,甲床部分缺损7例;受伤就诊时间0.5~3 h,平均80 min。
  1.2 治疗方法
  1.2.1 急诊手术 行臂丛或指根神经阻滞加腹部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起效后,常规刷洗,常规消毒铺巾,拔甲、清创,在20倍显微镜下行离断指体血管、神经探查、清创,血管失去吻合条件,将骨折用直径约1.0 mm克氏针逆行固定骨折并固定远指间关节,检查断指固定良好,断指轴线良好。用11-0无损伤线吻合神经(注:术中部分损伤重,难以找到神经断端,失去吻合),将离断指体及断面近端约0.2~0.3 cm的表皮去除,达真皮层,用4-0可吸收线原位缝合固定断指,松止血带后见断指近端渗血良好。于鱼际及腹部取长约2 cm的切口,直达皮下组织,形成皮下囊,将断指指体包埋于皮下囊,检查断指周围皮下组织丰富,无张力、无卡压,用0#丝线将断指近端正常皮肤于切口周边固定,酒精纱、棉垫包扎,包扎松紧适宜,局部严格制动,鱼际包埋石膏支具制动,腹部腕肘制动。术后预防感染、改善微循环、祛聚、促神经恢复等对症治疗,术后每隔1~2天换药治疗。
  1.2.2 二期手术 3周后,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包埋指取出术,由于有些病例再植指表面有较多的肉芽组织,故在术中有时需要切掉多余臃肿的肉芽组织,并对再植指参照健侧指进行塑形,局部凡士林纱湿润,促进上皮生长,术后4~6周拔出克氏针,进行手功能康复训练。
  1.3 评价标准 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术后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1]。
  2 结果
  16指存活,3周后取出包埋指,16指去表皮及甲床处红润、渗血良好,见周边部分已上皮化,局部用凡士林纱包扎保持湿润,促进上皮化,约2~3周完全上皮化,外形良好。术后随访6~12个月,远指间关节屈0~80°、伸0~5°。术后16指功能恢复全部优,外形良好,甲床无缺损处,甲床外形良好,甲床缺损处见瘢痕灶;其中2指指体缩小、惧冷,两点辨别觉2~7 mm。其余4指取出后有2指完全坏死,2指指端坏死,给予残端修整治疗。目前再植患者可以从事原来的工作,并且对外形较满意。见图1和图2。
  图1 右中指甲根部以远离端,术后3周取出见包埋指红润
  图2 右中指术后2个月余,部分指甲生长
  3 讨论
  目前离断指体,尤其远节离断在显微外科的发展下,可以进行再植,对手的外形及感觉恢复是一种较完美的治疗方案,但是甲根部以远的离断,因致伤原因,部分损伤重,组织挫伤重,如旋转撕脱离断、血管鼠尾状撕脱,甲根部以远双侧血管纤细,直径小于0.4 mm[2],且血管存在变异,显微镜下无法或难于吻合血管,失去再植的机会,但是也有报道对甲根部离断血管吻合再植,存活率高,但是吻合技术要求高,存在失败率的可能,难于在基层医院推广[3]。进行血管移植,手术复杂,并因再植甲根以远指体血流缓慢,血液较淤滞,并且修复血管时内膜受损,术后很容易诱发血管危象[4],影响断指的存活。手指的再造虽然恢复了指长度,但外观稍差,有一定失败率,损失了部分足趾,且手术操作复杂,显微要求高[5]。皮瓣修复,常伴有术后的皮瓣臃肿,外形差,且因皮瓣无感觉,指端丧失感觉功能;残端修整,使指体短缩,很多年轻患者难于接受。对手指甲根以远的部位是手指最特殊的功能区域,甲根以远的缺损不仅严重破坏手指外形,还导致指尖触觉功能丧失,甲根部以远神经吻合后,感觉恢复较理想,主要是因为指端皮肤神经末梢丰富,神经断端距离感受器短,神经吻合后感觉恢复快,效果较好[6],对于手术中因神经难于吻合的,直接原位缝合处理后,术后感觉恢复良好,考虑于原位缝合后,神经断端对齐,两端距离很近,通过神经趋化作用进行生长吻合,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去表皮包埋是甲根部以远离断指体的原位再植,是较理想的、简便的治疗方法。
  3.1 去表皮包埋指体存活的机制 甲根部以远组织含量相对人体其他部位较少,对组织缺氧耐受性高,对低血流灌注具有较高的耐受性[7]。通过暴露真皮再血管化,提供额外的血供,提高了再植的存活率[8]。同时,毛细血管丰富,自身血液回流建立较快,鱼际及腹部皮下囊周围组织血供丰富,通过对去表皮的真皮层进行低流灌注可以存活,且离断创面渗血良好,可以进行再次毛细血管的灌注,并对断面真皮再血管化有促进作用,从而达到指体的存活。   3.2 包埋部位的选择 包埋指可以包埋于对侧胸部[9],也可以包埋腹部,为了更好建立包埋指血供,并且防止包埋指从皮下囊脱出,需要严格制动肩、肘、腕关节,但这些体位常常使患者难受,且术后常合并有关节僵硬。而同侧鱼际部包埋,体位舒适,无肩、肘关节僵硬的发生,且皮下血运更丰富[10],制动较方便、可靠,因此常为较理想的包埋部位。但是包埋部位的选择,需因具体情况决定,如果拇指离断,或多指离断,可能最佳部分就选择腹部了,总之选择血供丰富、易可靠固定的部位。
  3.3 本术式优点 存活率高,操作简单,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且对于旋转撕脱离断失去吻合血管的再植,术后外观良好,指甲生长良好,感觉恢复好,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后,手功能恢复良好。
  3.4 本术式缺点 因去表皮包埋血供建立主要是能耐受缺氧,低流量血液灌注就能存活,且毛细血管丰富的组织,因此针对越接近指端的离断行此手术,存活率越高,对于本结果中,两指出现细小、惧冷,考虑与血液灌注不足所致;治疗周期较长,术后体位不适,有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3.5 手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术中对表皮的去除,必须均匀,达真皮层,且去表皮时要掌握好深浅,太深将延长上皮化时间,太浅会导致手术失败,一般去掉角质层即可;术中彻底清创,最好在显微镜下清创,防止术后感染,指体坏死;断面近端最好去除表皮,使离断指体更好地建立血供;术中用4-0可吸收线缝合4针即可,尽可能缝合针少些,对合良好,可以促进断面血供的建立;术后严格制动,因为严格制动可以防止已建立的血供进一步稳定,术后给予改善微循环治疗,可以促进血流灌注,促进指体存活;术后严密观察缝合切口处情况,了解皮下囊处有无积液,判断包埋指有无坏死,有积液必须早期清创,防止指体坏死。
  3.6 4指坏死分析 (1)离断指体皮下组织挫伤重,广泛的毛细血管的损伤,血液回流受限;(2)离断指体血流灌注不足;(3)此四指均为腹部包埋,因肩肘需要制动,且制动相对较困难,考虑术后制动差,导致血供建立不佳所致。
  参考文献
  [1] 潘达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中华手外科志,2000,16(3):130-135.
  [2] 钟世镇,徐达传,丁自海.显微外科临床解剖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36.
  [3] 陈汝昌,祁雄峰,王照康.甲根部断指再植25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4,27(3):175-177.
  [4] 卢立春,杨宝会,曲狄,等.指尖离断再植的临床体会[J].吉林大学学报,2012,38(1):114-115.
  [5] 刘茂文,冯承臣,杨殿玉,等.急诊手指末节再造[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2,18(2):103-104.
  [6] 曾辉,徐亚菲,刘永明,等.单纯吻合指动脉行末节断指再植疗效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4(10):89-90.
  [7] 赵同生,葛斌,刘国庆.指尖断指再植14例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2):134-135.
  [8] Arata J, Ishikawa K, Soeda H, et al. The palmar pocket method: an adjunct to the management of zone Ⅰ and Ⅱ fingertip amputations[J]. J Hand Surg Am,2001,26(5):945-950.
  [9] 朱振田,冷胜斌,宋健民,等.多侧孔针头固定法末节断指原位缝合42例报告[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3,9(4):239.
  [10] 王斌,赵少平,刘会仁,等.皮下包埋法治疗末节离断伤[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3,19(3):150.
  (收稿日期:2013-02-01) (本文编辑:王宇)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分析佛山地区尿碘含量与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关系。方法:选择于2010、2011年参加健康体检的3250名18~82岁佛山地区居民的尿碘检查和甲状腺B超检查资料,分析尿碘含量与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关系。结果:尿碘小于100 μg/L时,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29.26%,100~300 μg/L时,患病率为26.20%,大于300 μg/L时,患病率为17.80%,尿碘水平与已经存在的甲状腺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轻、中、重度高胆组。选取同期生理性黄疸不明显(TSB<85 μmol/L)的足月顺产新生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NSE水平。结果:高胆红素血症各组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双重建钢板治疗成人肱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2012年2月,本科采用后侧入路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下段骨折22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21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疗效评定,优13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达90.9%。结论:后侧入路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下段骨折,较好地恢复肘关节功能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Pil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2012年在本院治疗106例胫骨远端Pillon骨折病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普通钢板固定,观察组予以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2%,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4.0%,观察组优良率为96.4%,并发症发生率为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应用曲普瑞林对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有生育要求的大子宫肌瘤患者65例在月经第2天肌肉注射曲普瑞林3.75 mg,每28天1次,3个疗程后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同期未使用曲普瑞林直接行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70例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对比。结果:两组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盆腔引流量及术后住院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入住本院高血压患者164 例,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其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干预、及并发症知识等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164 例高血压患者接受护理干预6个月后,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且患者的生活方式、体重超标、心理失衡均得到有效的改善。结论: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关键词】 高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肠道灌注加全结肠系膜切除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将本院28例TNM分期为Ⅰ~Ⅲ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例采用肠道灌注加全结肠系膜切除治疗方法;對照组17例采用传统根治术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术后进食时间以及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无局部复发病例,5年存活率90.90%(10/11);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索眶隔后脂肪移位睑袋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6年1月1日-2012年4月行眶隔后脂肪移位睑袋成形术的82例患者,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和手术区的局部护理,以及术后的随访和健康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没有感染发生,均为甲级愈合。患者术后的满意为98%,基本满意为2%,心理状态稳定。结论:加强眶隔后脂肪移位睑袋成形术 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手术后的
期刊
【关键词】 微种植体; 应力; 有限元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4.086  有限元分析法是利用有限元法进行力学分析的方法,近年来大量用于口腔种植学领域。国内外各位学者对种植体在颌骨内的受力情况采用有限元法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将影响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进行综述。  1 种植体表面形态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1.1 微种植体直径和长度的影响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对小儿肺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150例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B、C、D四组, A组(常规组)30例、B组(雾化吸入组)40例、C组(静脉滴注组)40例、D组(口服组)40例,比较分析四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肺部X片改变等临床疗效。结果:B组(吸入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