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话题”的功能扩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_thre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微话题”是指带有专用标记“#……#”的微博话题,这种话题在使用过程中发展出了说明化、语篇化、主观互动化的非常规用法。本文认为微话题的这种功能扩展与汉语“名动包含”的词类格局相适应,也与“指称并置”的流水句特征相适应。可以进一步指出的是,结尾的微话题是一种特殊的概述回指,发展出了言域功能,具有话轮转换的构拟特征和移情效果。
   关键词:话题 词类 流水句 概述回指
   一.汉语的词类格局和流水句特征
   其实从汉语的词类格局来看,话题的位置由开头变为结尾、功能由话题变为说明这种非常规用法并不是不合法现象。沈家煊(2009)指出,汉语是名词包含动词的语言,这一词类包含格局的本质是指称性包含述谓性,这是一种包含式的不对称关系,而不是二分式的对立关系。这种不对称性意味着汉语中的话题和说明具有共通性,赵元任(1968/2002:45)已经指出,汉语的主语(话题)和谓语(说明)停顿处可以共用一套标记“啊”“呐”“么”“吧”等,这“密切的平行关系并不是偶然的”。对于微话题来说,(1)(2)和(3)(4)共用一套标记“#……#”也并不是偶然的。只不過,话题说明的不对称性意味着“话题充当说明”与“说明充当话题”相比,是特殊现象。因此(3)(4)微话题多半具有特殊的修辞意味。
   从语篇概念来看,汉语的话题和说明都具有指称性,这也意味着汉语流水句的本质特点式指称性和并置性,可以表示为:“S → S’NP S’NP S’NP……”即“组成流水句的每一个句段S’都具有指称性,可以标为S’NP,只是有的S’NP兼有陈述性(S’NP/VP)而已。”(沈家煊2012),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流水句都存在话题链现象,例如:
   (5)鬼不祟人则魂魄不去,魂魄不去则精神不乱,精神不乱之谓有德。(《韩非子·解老》)
   (6)老王呢? 又生病了吧! 也该请个假呀! 走不动了嚜! 儿子女儿呢? 上班忙吧? 请个保姆嚜! 工资低呀! 先借点呢? 犟脾气一个呀! ……(沈家煊,2012)
   在这种流水句中,同一小句往往既能充当话题又能充当说明,说明“话题-说明”关系本质上是“指称-指称”,某个句段S’NP是充当话题还是说明是依靠上下文语境推导出来的。
   微话题也有类似的双重身份用法,例如:
   (7)世上最美好的事莫过于——我长大,你未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仍然健康。5月10日#母亲节#,一定给妈妈说一句:妈妈,我爱你!(辽沈身边事,2015年5月10日)
   (8)突然想到了黄多多,就进了黄磊的微博,想看看有没有多多的照片,妈呀,全是#黄小厨的晚餐#厨艺不行的我默默的退出了微博…………(双Kristy,2015年4月24日)
   微话题既能在流水句中担任双重身份,也能在流水句末担任双重身份,这与一般话题极为不同,例如:
   (9)妈妈的世界很小,只装满了我。#母亲节#(所谓澜,2015年5月8日)
   (10)香煎鸡扒!好七!好七!真好七#黄小厨的晚餐#(小哥哥-帅帅滴,2015年4月29日)
   流水句句首和句中的微话题都能直接去掉话题标记“#……#”,或换成“说起……”“……的话”这类话题表达方式,而句尾的微话题如果这么删换,语篇衔接就不自然了。结尾微话题只能换成“以上我说的是……”这样明显的说明性表达。实际上,在前指后的话题与在后指前的话题在表达功能上有对称之处。《文心雕龙·章句》:“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开头点题、结尾扣题的手法在文章学中屡见不鲜。
   二.概述回指和语用推导
   概述回指(anaphorerésomptive)这一概念首先由法国语言学家Michel Charolles(2002)提出,概述回指的“指称对象是对前文的一个思想或事件的总结,它重在概述前面的信息,而不是重提前文中的某一个词。”(王秀丽,2012),概述回指具有加重认知成本、改变篇章指向的功能。例如:
   (11)法国足球队打败了巴西队,这场胜利让他们成了世界冠军,鼓舞了法国人。
   “这场胜利”并不是重提前文出现的某一个先行词,而是对前文所叙进行抽象概括的新概念,这一新概念是展开新叙述的基础。周小涛、王军(2014)更加具体地指出,起到语篇推进作用的概述回指“预设了先行概念在整个回指域中的完结,同时启动下一个新话题,具有构建话语者意向性的功能。”可以发现,不论是概括前文,还是开启下文,概述回指的功能都是语用推导性质的,一个回指词语的释义完全随语境和推理的变化而变化。
   流水句末的微话题是一种特殊的概述回指,其释义的语用推导性质由行域、知域扩展到了言域,而一般的概述回指都只是在行域和知域,很少涉及言域。在言域中,结尾微话题回指之前的言语行为,相当于“以上说了……”,同时开启新的言语行为,“对此还要说……”。日常语言中言语行为最常见的新旧更替就是话轮转换,会话时AB双方轮番讲话形成“A1→B1→A2……”这样的话轮转换模式,其中每个话轮都可以看作一个言语行为单位,在后的话轮既意味着前一个发话行为的结束,又意味着新一个发话行为的开启,相互之间形成应答关系。微话题的特殊之处在于以说话一方构拟听说双方的话轮转换,形成主观互动式的修辞效果,说话者说出话轮A1,构拟听者回应B1,再构拟自己对B1的回应A2……类似自我博弈,进行视角转换,形成移情心理。说话者移情程度越强,视角转换越彻底,就越能清晰地构拟听话者的回应。
   在(3)(4)中微话题的用法都是对话轮转换的主观互动性构拟,微博正文和微话题之间可以形成直接或间接的应答关系。(3)是将自己微妙的矛盾心态构拟成不同话轮:A1我陈述城里人简单粗暴——(B1听者各类回应)——A2我再补充按头动作可喜。(4)是将自己两种语气构拟成不同话轮:A1我感慨大家这么快都变成上班族了——(B1听者各类回应)——我疑问暑假怎么没继续呢。    一条微博中还能使用多个微话题,例如(12)出现三个微话题,第一个既可以看作自己发问,也可以看作听者发问;后两个完整地构拟出了B1和A2的话轮转换:
   (12)刚穿过电子楼一楼,看见所有的教室都在上课 突然感觉到我大学生涯再也没有课了呢 #这种莫名其妙的怀念是什么情况#看见和我以前一样坐在最后一排玩手机的同学们很想冲进去告诉他 有你后悔的时候#等一下 你还有脸说别人##总之 珍惜每一天吧#(仨仨oO,2014年11月13日)
   有的微话题甚至可以构拟听说双方之外的第三方话轮:
   (13)一朋友,在公园小坐时听几个大妈畅聊股票,醍醐灌顶,尝试买了点也赚了点,渐渐养成去公园汲取情报的习惯,为了更好地融入大妈还开始学广场舞,最近除了在群里炫耀自己啥股又涨了外就是嘀咕“其实广场舞挺瘦身的”,感觉大家已经不是同辈了…#小伙子你很有前途,来跟大妈共舞一曲吧…#(两色风景嘎,2015年4月30日)
   归根结底,回指意味着对前文内容的再次认知,而概述回指的言域用法可以重新将前文的自身言语解读为他人言语,通过转换说话视角而获得了对话者身份,对所回指的内容作出回应,使言者的内在言语转换为外在言语,这种假设式的回应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可以产生突破常规的修辞效果。侯敏等(2013)采用计算机评测话题型微博语言的主观性特征,指出这类微博往往具有“情感表達强烈而理性评价淡化”等特点。本文指出微博用户使用微话题作为概述回指产生相应的修辞效果,也正与这样的“情感分析”计算内容一致。
   可以看出,微话题的功能扩展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这说明汉语中名动分别不是绝对的,话题和说明的分别也不是绝对的,微话题的位置可以从最为常规的句首位置发展为句中位置,进而发展到句末话题;微话题的功能也可以从典型单一话题功能发展为话题说明双重功能,进而发展出概述回指功能,在言域中产生话论构拟功能和修辞效果。
   参考文献
   [1]侯敏,滕永林,李雪燕,陈毓麒,郑双美,侯明午,周红照.话题型微博语言特点及其情感分析策略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3(2).
   [2]沈家煊.复句三域“行、知、言”[J].中国语文,2003,(6).
   [3]沈家煊.我看汉语的词类[J].语言科学,2009(1).
   [4]沈家煊.“零句”和“流水句”——为赵元任先生诞辰120周年而作[J].中国语文,2012(5).
   [5]王秀丽.篇章分析中的概述回指[M].当代语言学,2012,(3).
   [6]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M].丁邦新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68/2002.
   [7]周小涛,王军.2014 认知语用视域下的概述回指分析[J].外语研究,2014,(4).
   [8]Charolles, M. La référence et les expressions référentielles en franais[M].Paris: Ophrys. 2002.
   [9]Schlobinski, Peter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要发展,师资是关键。针对当前农村教师队伍仍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待遇不公平造成心理失衡、享受不到优质职后教育、政府缺乏政策倾斜和相应的督查措施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政策上突出农村教育地位,让农村教师享受相同待遇,科学评价农村教师工作,制定并实施督查措施,强化职后教育工作,提高师范院校培养质量。  关键词:农村教育;教育优质均衡;教师队伍;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学校传统的感恩教育呈现出“成人腔”、“说教式”、“单一化”的弊端。真正内化到思想、外化于行为的成功感恩教育是学校迫切需要的,而小学感恩文化的创建必然要基于儿童视角。作者探讨了创建儿童感恩文化的策略及由此引发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感恩文化;儿童情趣;创建策略;理性思考;润泽生命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2-0056-04  学校传统的感
最近几年。我倡导的本色语文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我自己对这个命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和全面。很多人便认为“本色语文”就是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对此。起初我也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因为在我们心目中,能说、敢说有教学思想的人有几个呢?像我这样的普通教师居然也要说自己的教学思想。岂不是亵渎了“思想”二字?  近年来,同年人甚至更为年轻的朋友们。都在大张旗鼓地召开自己的教学思想研讨会,起先听
郭学萍老师不愧为“诗意语文”,先声夺人,在华灯映照的无锡教坛上,写出了一首优美动人的抒情诗、自由诗、现实诗。其教学设计独特——打破常规,长文短上,直奔重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情感美、洒脱美、朴实美。一、抒情诗——情感美。课堂上,郭学萍老师以优美的、充满激情的导语,营造出一个诗意的语言环境,学生浸润其中,语言被催生,情感被催化,师生情感在情意融融的场中激荡、共生。她适时使用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在理解“
摘要:本文从对一节公开课教学片断的观察,通过与执教者的对话交流和对教学片断设计意图的分析,对阅读课教学的设计作了一些探讨,对阅读课中教师如何设计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语用技能做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教学片段,课堂观察,阅读课,有效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2-0026-04  课堂观察是指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课程下高三历史复习教学要抓住“源头”复习,引进“活水”,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源头是指我们在第一轮复习的历史基础知识部分,活水指高三历史后期复习中不断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质疑、探究、探索,而创设新情境是高三后期复习教学中关键一环,通过这样的教学才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复习要抓住源头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础知识就
摘要:社会分工造成的定势,导致了教育政策的决策者、教育理论的研究者、教育实践者三者工作的明显分离,不能适应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寻求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三者的最佳融合,关键在于重建校长教育话语的“中间地带”。这是基于当前学校境遇寻求话语突破的理论诉求。  关键词:校长教育话语;突破;重建;融合;中间地带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然而不少一线教师在落实新课程这一理念时,以为“方法的多样化”就是方法越多越好,越奇越好。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黑板上密密麻麻的解法让执教者颇有自信,自己的答案被教师认可的学生“兴趣高涨”、听课的老师“啧啧称奇”、执教者“暗自得意”。当然,我并不反对教师引导学生对
呼唤有价值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幼儿,已成为当今幼儿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但如何从园本出发,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彰显幼儿的个性,如何使原本就拥有不同特质的孩子们都能得到最适合其自身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些都是幼儿教育改革的核心命题。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追寻如何建设适合孩子们成长的活动模式,在实践与探索中,我们确立了以“活动区”为主的教育,旨在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成长起来,让“我能行”伴随每个孩
胡金波  学思结合促进知行统一,知行统一推动科学发展李如密  陈彩萍“生一生”课堂提问模式探析李建军  从教育实践意蕴的转型看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梅广稳  谈共生型学科教研(备课)组建设金荷华  敏于探究、善于总结:科研型教师的必备素养王丽琴  小学语文教师薛瑞萍的课程意识与教学信念廖圣河  论语文教师与教科书编者对话周久璘  独立人格-创新品质·潜能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