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体育教师的素质

来源 :南北桥·教学探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分析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提出提高教师素质的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建立起自主发展的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为课程实施者提供理论参考,为课程制定者和管理者提供反馈信息,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 课程实施 体育教师素质 建构
  
  体育课程实施是将体育课程付诸实践的动态过程,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质性环节。基于古德莱德课程层次理论的分析得出,课程改革能否实现预定的目标,取决于课程变革计划的实施和实施过程中各有关主体的情感、意识、态度等,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课程实施和实施中教师的作用。体育教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实践操作主体,只有当教师在学校体育的实践工作中真正执行和实施了《体育课程标准》,新课程的理想和目标才可能转化为学校“知觉的课程”、教师“运作的课程”和学生“体验的课程”,体育课程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目标。体育教师对课程理念的理解,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职业态度、自身品德,以及其对体育课程的理解都决定着体育课程实施的方向,决定着体育课程的成败。而这些因素都取决于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习的态度、能力,因此,体育教师的素质也成为决定体育课程成败的核心因素。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温州市高中体育教师的素质现状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广泛阅读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各种著作和学术论文,全面收集了课程与教学论的文献资料,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网、中国优秀博硕论文库获得大量的关于课程改革的文献资料,并查阅近几年来关于课程改革、中小学体育课程研究方面的相关论著、书籍、文件等方法收集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遵循社会学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问卷 ;以125名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以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为依据,围绕目前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和态度,教学中把握和驾驭教材的情况,进行教学评价的情况和对选项课与模块教学的管理情况。为了确保问卷的回收,采用亲自发放和委托发放两种形式,一共发放问卷125份,回收问卷125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为122份,有效率为97.6%。
  (3)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法整理、统计和处理。
  (4)访谈法
  对有关专家、体育教研员、高中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实验情况,了解他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观点、态度及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1.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调查的样本基本上具有代表性。从性别方面看,男性体育与健康教师占到了71.3%,女性体育与健康教师占到了28.7%;从年龄上看,在30—49岁年龄段的体育与健康教师占39.3%,年龄在29岁以下的占53.3%;从学历上看,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到了90.2%;从职称方面看,具有高级职称的占27.9%,具有中级职称的占39.3%,具有中教二级初级职称的占34.6%。这说明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师是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年轻队伍。因为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使大量毕业生得以充实到各个中学去,所以年轻教师比较多,他们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从全市来看,高中体育教师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在职体育教师中青年多,中年少,老年更少。年轻化的队伍容易接受新事物,理解新的理念,因此,对于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来说是比较有利的。
  2.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实施态度消极
  调查结果得出,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实施持消极态度:47.5%的教师觉得课程改革有必要,但步子不要太大;50.9%的教师不确定或不赞同体育课程实施,使个人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65.6%的教师不会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大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的素质或其他一些原因,对体育课程实施产生了畏难情绪,因此表现为对课程实施产生消极态度。
  (2)对课程认知水平不足
  体育教师对课程特性的认识存在距离,对课程的认知水平存在不足。对新课程标准比较了解的占到了55.7%,说明大部分体育与健康教师能够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是,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和认同都是一种痛苦的蜕变。实践证明,从理论上教师可以很快接受一个观念,但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具体落实到体育实践中却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人们能否接受这种观念,进而转变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地去贯彻新课改的精神,还需要长期努力。
  (3)能力明显欠缺
  体育教师的素质存在欠缺: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评价能力较强;课程内容决策能力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较弱,无法把握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善于利用课程资源;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较弱,一方面由于繁重的教学训练负担,使部分体育教师即使有意进行科研却苦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是缺乏科研能力和必要的条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社会适应教育能力相对最弱,对课程所要求的心理健康领域和社会适应领域的评价无法准确进行;自主发展意识薄弱,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所带来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一系列重大的变革,使中学体育教师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职前和在职都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处于一种茫然的被动状态。能力欠缺导致体育教师对课程的态度消极,对课程认识不足,专业能力明显欠缺,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难以适应体育课程实施的需要。
  (4)成因分析
  ①职前教育因素
  体育教师的来源以师范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主。据有关研究表明,由于过去多方面的原因,高考时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专业要求相对较高而使报考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生源出现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的状况;体育院校和其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体育教师的摇篮。然而,传统的体育教师培养体制,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培养模式等方面,还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仍带有明显的传统思想特点,在知识、能力的培养上也没有与现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平衡,课程的设置上仍以传统的运动训练为主,缺乏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及社会适应方面的知识传授。
  ②在职教育的因素
   对照体育课程实施中师资培训情况,可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培训的次数问题,基本上只是在课程实施之前的一次性集中培训,对培训活动的持续性缺乏深入认识;二是培训的内容问题,前来担任培训工作的专家学者是纯粹的理论工作者,更多针对他们自己认为的体育课程“理论特色”来阐释,造成培训内容与实践脱离,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由于师资培训的模式缺乏直观性、实践操作性,削弱了对课程实施的指导作用,加上部分培训教师不了解中学体育教育实际情况,使得培训效果不明显。
  ③教师自身的因素
  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是影响体育教师素质的外在因素,而推动教师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内在的因素,是教师的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源自内在的需要和自觉主动的行动。目前中学体育教师整体素质较低和他们自身的因素是密切相关的。首先是部分教师缺乏工作的内动力,缺乏工作热情;其次是社会评价和学校招聘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评价具有负面导向作用,重技能轻素质,重视运动训练能力而忽视教学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1.结 论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不仅仅是课程变革计划的忠实执行者,还是课程计划的制订和决策者,是将现有的材料变为具体教学计划的设计者与开发者,更是课程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管理者、信息反馈收集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课程实施的组织能力、综合能力和实施需要的知识。因此,作为教师,要自觉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教育系统的各类培训,积极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式,深入开展教育理论研究,充分发挥其主题性与创造性,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实施体育课程。
  2.建 议
  (1)建构自主发展型的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根据体育课程实施对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要求,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首先是自主发展能力,另外还包括:现代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先进的课程理念;课程资源整合、开发、利用的素质;科学的自我反思、总结和评价的能力。因此,为了适应课程实施的要求,必须构建自主发展型的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2)加强指导,更新理念
  体育教师无论从教师的观念、知识结构上,还是从能力结构上,已表现出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加强对教师的实施指导和培训教育。观念属于意识的范畴,意识是行动的灵魂。教师素质的提高,首先有赖于教师是否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经常对自己的素质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进行反思。其次是有提高素质的强烈意识,再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素质的自主建构与发展。
  (3)改进培训机制,推行教师教育一体化
  从现阶段的国情、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和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教师教育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保持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虽然体育教师教育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前一阶段的培养要为后一阶段的培养提供基本条件,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衔接性、互补性和连贯性。建构我国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形成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培养与培训相统一的新体系,统一规划设计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必将进一步推进我国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承芬.教师素质学[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12).
  [2]苏真.比较师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4]王健,胡庆山.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6).
  [5]尹弘飚,李子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其他文献
[摘 要] 农村教育落后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学生家长希望孩子接受更全面的教育。农村学校教育需要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需要教师树立现代化的办学理念、教育观念和教学观念。把现代化教育作为教育思想、社会实践去推进。  [关键词] 基础设施现代化 教育思想现代化 先进设备 优秀师资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
期刊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对人谓实录” 。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为进一步理解陶渊明的高洁志趣,我在《五柳先生传》的教学中设计一个问题,“你喜欢五柳先生吗?请说说理由。”  思考片刻后,课堂热闹起来了……  学生甲说:“我喜欢他情趣高雅,爱读书,爱写文章,我猜想他一定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儒者。”引起众生笑。  
期刊
学校体育,就其目的、任务的特殊性而言,它不同于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它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属性。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和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时又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期刊
[摘 要] 文章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启迪学生思考问题,调动学生“仓库”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指导学生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比较方法来发展思维能力共五方面,对学生思维训练做了阐述。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思维训练    学生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取得综合效应,思维方面应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如果忽略这一点,学生不认真进行思维训练,读,就有口无心;看,浮光掠影;说,不得要领;写,内容干瘪,词不达意
期刊
[摘 要] 主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和笔者在五步拳教学过程中尝试的一些教学方法为例,试着探讨五步拳套路的拓展教学。对存在的现象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武术套路教学常规模式两方面进行分析。指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五步拳套路本身拓展开来,让学生感受学练过程。从五步拳课始部分的游戏选择、突出五步拳套路的攻防技击性、引导学生“串联”五步拳动作等一些教学方法的具体细化方面进行阐述,试着探讨五步拳套路的拓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众所周知,现在职业学校生源质量和素质普遍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想达到其育人目的,就要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
期刊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作文评语,则是这一环节中的点睛之笔。然而,传统的作文评语大多用语生硬,缺少与学生在情感上的商榷、沟通,这与新课程所追求的师生应在心理、情感层面上的和谐格格不入。而今,课标正在深入人心,怎样使作文评语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呢?我认为应该从情感性评语入手。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的确,离开了情感,一
期刊
【背景介绍】  我校与外校开展校际联合教研活动,我很想体验新课程理念教学,于是承担一节思想品德公开课。为了上好课,我进行了试讲并邀请同组的几位老师来观课,以能得到他们的意见与建议。没想到几位同仁对我的试讲课产生重大的分歧,褒贬不一,之所以有分歧是因为我们对思想品德课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再则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并不透彻。我自己对这节课感觉也很不满意,总觉得有所欠缺。课后我仔细地揣摩,认真地推敲,
期刊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面向未来,培养21世纪新一代的具体目标之一。自信心对于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与人交往、处事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作用。一个充满自信心的孩子,处世乐观进取,做事主动积极,勇于尝试,乐于面对挑战。自信心对幼儿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起着不容低估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
期刊
课改实验工作使我感受很深,收获颇丰,受益匪浅。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的课堂“变”了。    一、在活动中探索    以往教学过程中,常常是教师的嘴,学生的耳,封闭学生的嘴,禁锢学生的思维,课堂看起来安安静静,其实死气沉沉。现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来体现教学内容,由教师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让学生自己动手找答案。每一项活动都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