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倾听要求是:能听别人说一段话或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话的习惯。其实这个新课标对我们老师也提出了倾听的要求,我们老师也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这样才能展现我们学生的精彩思维。本文从认真倾听,捕捉孩子的思维火花;耐心倾听,展示孩子的思维过程;智慧倾听,成就孩子的精彩生成这三个方面来展开阐述,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呈现和发展。
关键词:仔细倾听;耐心倾听;智慧倾听;思维发展
“倾听”,现代汉语词典上定义为“用心细听”,即指细心听、专心听。倾听能力主要包括主动、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的能力和理解他人口语表达的信息,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两部分。倾听是一种本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养,学会倾听,这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新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倾听要求是:能听别人说一段话或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话的习惯。其实这个新课标对我们老师也提出了倾听的要求,我们老师也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这样才能展现我们学生的精彩思维。
一、仔细倾听,听出孩子们思维的火花
李政涛教授说:“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教师是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重要模仿对象,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注意言传身教,做好榜样示范作用,首先自己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要做到仔细倾听他们的发言,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这种仔细、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好榜样。
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我出示情境图:一只船上有5个人,有 5只船,请问2只船上坐几个人?3只、4只、5只呢?我先要求学生把问题补充完整,然后根据补充出来的问题逐一列出算式,并得出四句乘法口诀: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接着我让学生计算5只船能乘多少人,用算式表示出来时,学生很快就能计算出来了,我就趁机问学生:“你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来吗?”学生中出现了两种声音“五五二五”和“五五二十五”,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应该是哪一个答案,我就让两种不同答案的学生说说理由,学生回答说:“前面三句都是四个字的口诀,所以这句也应该是四个字的,五五二五才对”。这是个善于思考和观察的孩子呀,如果老师一开始顺着大部分学生直接告知“五五二十五”,那么就听不到这么合理的想法了,我捕捉到了孩子的思维火花,鼓励他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认真倾听玩这个孩子的回答后,我说:“你的想法真好,但是我们平时读25为二十五,所以是‘五五二十五’,在乘法口诀中我们就是这么规定的!”学生们对于这句口诀的记忆也变得特别深刻,在填写口诀时基本都能填对。
在学生的思维碰撞时,我们要认真倾听,捕捉这种思维的火花,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要让孩子自己说出理由,这样才能让孩子主动地掌握知识,此时的课堂因为老师的细心呵护和仔细倾听而更加精彩了。
二、耐心倾听,听出孩子们思维的全过程
在我们要求学生能保持倾听的同时,在课堂上我们教师也一定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让他们的思维过程得到充分展示,而不是简单地急于告诉他们结果,这样的课堂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例如在三册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问:“两个班都种了4行花”
“哪个班种的花多一些?为什么?”
在完成这一道题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你看了题目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然后再思考,你准备怎么来完成这个问题。下面我简单地记录了这一片段。
师:看了这道题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两个班级都种了4行花,比一比哪个班级的花多一些?
师:大家可以同桌商量一下,说一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比一比谁的方法比较好。
学生同桌讨论。
生1:我不用算,看一下花坛里的花就知道了。因为二班花坛里的花挤一点、满一点,那肯定是二班种的花多一些。
师:嗯,你是通过仔细观察图知道的,有没有更加好一点的方法呀?
生2:我有更好的办法,两个班都种了4行花,一班花坛中一行有5棵花,二班花坛中一行有6棵花,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一些。
师:说得不错,有没有谁要补充的啊?
生3:一班花坛中的花是有4个5棵,二班花坛中的花是有4个6棵,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一些。
师:说得真好,上面这几种方法都是大家通过观察图得出的结果,没有通过计算就能看出来了,你们真厉害!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吗?
生4:我还有。先算出每一个班种的花有几棵,再来比较。
一班:4×5=20(棵)
二班:4×6=24(棵)
可以看出二班种的花多一点。(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师:说得真好,你是通过计算得出的结果。大家的办法真多,真会动脑筋!
以上几种回答都是学生思考的结果,都是可以的,我在整个过程中认真倾听了学生的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用“有没有补充”、“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些话来引导学生思考,而学生的这些回答正好一个是另一个地补充。仔细观察这四个学生的回答,他们先是从直观地观察图例来得出结果,接着是深入观察发现图片中的隐藏信息,看出每一个班每一行的棵数不一样也可以得出结果,接着是用几个几来看出,两个班级中二班种的花多一些,最后就是用计算的方法,得出每班种的花的棵树后来比一比,证实二班种的花多一些这个结果。纵观这几个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这一过程是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从直观地看图片猜结果→发现隐含信息说结果→通过计算來证实结果,让学生经历了这个思考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了自身思维的发展,我们老师的认真倾听加上适时的提醒展示了学生完整的思维过程。
倾听本身就是处理教育事件的艺术和智慧的源泉,日本著名教育学者佐藤学语:“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懂得倾听学生,除此之外,别无它法。”因此,我们教师的每一次倾听,是课堂中又一次对话的开始,又一次思维碰撞的开始。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一定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进行思考,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甚至在瞬间作出教育的决定,敏锐捕捉并有效利用学生创造的资源,展开议论,适时点拨,有了教师的倾听,就有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创新灵感、创新思维就能得以激发,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仔细倾听;耐心倾听;智慧倾听;思维发展
“倾听”,现代汉语词典上定义为“用心细听”,即指细心听、专心听。倾听能力主要包括主动、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的能力和理解他人口语表达的信息,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两部分。倾听是一种本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养,学会倾听,这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新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倾听要求是:能听别人说一段话或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话的习惯。其实这个新课标对我们老师也提出了倾听的要求,我们老师也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这样才能展现我们学生的精彩思维。
一、仔细倾听,听出孩子们思维的火花
李政涛教授说:“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教师是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重要模仿对象,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注意言传身教,做好榜样示范作用,首先自己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要做到仔细倾听他们的发言,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这种仔细、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好榜样。
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我出示情境图:一只船上有5个人,有 5只船,请问2只船上坐几个人?3只、4只、5只呢?我先要求学生把问题补充完整,然后根据补充出来的问题逐一列出算式,并得出四句乘法口诀: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接着我让学生计算5只船能乘多少人,用算式表示出来时,学生很快就能计算出来了,我就趁机问学生:“你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来吗?”学生中出现了两种声音“五五二五”和“五五二十五”,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应该是哪一个答案,我就让两种不同答案的学生说说理由,学生回答说:“前面三句都是四个字的口诀,所以这句也应该是四个字的,五五二五才对”。这是个善于思考和观察的孩子呀,如果老师一开始顺着大部分学生直接告知“五五二十五”,那么就听不到这么合理的想法了,我捕捉到了孩子的思维火花,鼓励他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认真倾听玩这个孩子的回答后,我说:“你的想法真好,但是我们平时读25为二十五,所以是‘五五二十五’,在乘法口诀中我们就是这么规定的!”学生们对于这句口诀的记忆也变得特别深刻,在填写口诀时基本都能填对。
在学生的思维碰撞时,我们要认真倾听,捕捉这种思维的火花,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要让孩子自己说出理由,这样才能让孩子主动地掌握知识,此时的课堂因为老师的细心呵护和仔细倾听而更加精彩了。
二、耐心倾听,听出孩子们思维的全过程
在我们要求学生能保持倾听的同时,在课堂上我们教师也一定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让他们的思维过程得到充分展示,而不是简单地急于告诉他们结果,这样的课堂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例如在三册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问:“两个班都种了4行花”
“哪个班种的花多一些?为什么?”
在完成这一道题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你看了题目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然后再思考,你准备怎么来完成这个问题。下面我简单地记录了这一片段。
师:看了这道题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两个班级都种了4行花,比一比哪个班级的花多一些?
师:大家可以同桌商量一下,说一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比一比谁的方法比较好。
学生同桌讨论。
生1:我不用算,看一下花坛里的花就知道了。因为二班花坛里的花挤一点、满一点,那肯定是二班种的花多一些。
师:嗯,你是通过仔细观察图知道的,有没有更加好一点的方法呀?
生2:我有更好的办法,两个班都种了4行花,一班花坛中一行有5棵花,二班花坛中一行有6棵花,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一些。
师:说得不错,有没有谁要补充的啊?
生3:一班花坛中的花是有4个5棵,二班花坛中的花是有4个6棵,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一些。
师:说得真好,上面这几种方法都是大家通过观察图得出的结果,没有通过计算就能看出来了,你们真厉害!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吗?
生4:我还有。先算出每一个班种的花有几棵,再来比较。
一班:4×5=20(棵)
二班:4×6=24(棵)
可以看出二班种的花多一点。(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师:说得真好,你是通过计算得出的结果。大家的办法真多,真会动脑筋!
以上几种回答都是学生思考的结果,都是可以的,我在整个过程中认真倾听了学生的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用“有没有补充”、“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些话来引导学生思考,而学生的这些回答正好一个是另一个地补充。仔细观察这四个学生的回答,他们先是从直观地观察图例来得出结果,接着是深入观察发现图片中的隐藏信息,看出每一个班每一行的棵数不一样也可以得出结果,接着是用几个几来看出,两个班级中二班种的花多一些,最后就是用计算的方法,得出每班种的花的棵树后来比一比,证实二班种的花多一些这个结果。纵观这几个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这一过程是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从直观地看图片猜结果→发现隐含信息说结果→通过计算來证实结果,让学生经历了这个思考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了自身思维的发展,我们老师的认真倾听加上适时的提醒展示了学生完整的思维过程。
倾听本身就是处理教育事件的艺术和智慧的源泉,日本著名教育学者佐藤学语:“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懂得倾听学生,除此之外,别无它法。”因此,我们教师的每一次倾听,是课堂中又一次对话的开始,又一次思维碰撞的开始。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一定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进行思考,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甚至在瞬间作出教育的决定,敏锐捕捉并有效利用学生创造的资源,展开议论,适时点拨,有了教师的倾听,就有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创新灵感、创新思维就能得以激发,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