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而这种心灵的接触主要是通过课堂上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的交流,对教材情感的体验以及对教学情景的情绪感觉。也正是在这些体验与感受中,学生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日益清楚的表明:教学过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具有情感性。重视情感与理智的统一,即情知结合,这是我们素质教育一个重要课题。
以下是自己的几点体会,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以良好的开端,激活学生情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面对层出不穷的中外感动人物、美德故事,我充分利用新生入学的第一堂思想品德课,给学生准备了以下几个问题:
(1)说说你知道的中外感动人物有哪些,你感兴趣的有哪几位、简单说说理由?(2)你知道的讲述美好品德的影片有哪些,你感兴趣的有哪几部、简单说说理由?(3)你是否上过思想品德课?你觉得思想品德课应该怎样上
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又挂出一些感动人物的画像如:孔子、戚继光、周恩来、李素丽等,又做简单介绍,又讲述了几个简单而又精彩的故事,既富有道理,又很有趣味,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最后我告诉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只要认真学习还会了解更多如何做人、如何交往的知识。
二、通过真挚情怀,感染学生情感
课堂教学是一门沟通心灵的艺术,而这种心灵的接触主要是通过情感的交流而实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真挚的情意,并将其渗透和体现于教学的语言、手势、眼神、体态等,才能避免枯燥乏味,也才能很好的感染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
“感人先者,莫先乎情”。如:讲珍爱生命,教师应充满感情:“如果我们想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就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和呵护周围的生命,特别是珍惜野生动物,因为它们是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全体同学通过教师真情讲述也都受到感染,从内心敬畏动植物的生命。讲完珍爱生命,我充满感情的这样总结:“如果随意践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害是还是人类自己。所以我们不仅要珍惜人类自己的生命,还要珍爱动植物的生命”这样,通过学习思想品德达到珍爱生命的目的也就不难做到,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达到理智与情绪的和谐。
三、借助情境理念,加深学生情感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作者胸中有境,入境使于亲。”教师要在注重情景教学中、要在琢磨教材中苦下功夫,尽量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应精心创设适当的环境气氛,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当前使用的《人教版新课标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较以前有了很多改变:图文并茂、内容简单,但要找到合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师还是要查阅大量资料、深钻教材、体会情境,从而才能在讲课时有声有色、寓理于情、很好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在探究传统美德时,我让学生回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德的展现,以歌曲、视频、人物、故事等形式介绍给大家。(学生观察图画,发挥想象、相互交流)通过很多方式,可带学生进入广远的意境,缩短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民族精神传统美德就存在学生身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也达到“意境广远“、”理寓其中“,加深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从而学生获得了有血有肉的知识,教师也达到育人的目的,也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也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四、关注学生“才华”,培养学生情感
情感教学是以对全体学生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为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的。要注重在教学中把每位学生都当成主角,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情感教学本质。
要特别关注那些沉默寡言、不爱表达、甚至内向怪癖的学生,对他们要多鼓励、多给予参与的机会,慢慢调动他们的情感,从而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形成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课堂。“人逢喜事精神爽”,如果面对的学生个个都很乐观、快乐的去感受思想品德,那么他们的创新思维就会得以开拓、追求真知的毅力也会得以萌发、记忆力也得以增强,这无疑就是我们情感教学的初衷。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情感之间的调节与启发中使学生了解其意义和方法,便同时是知的教育,使其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努力奉行,便同时是意的教育。”这不正是情感教学中“情意合一”的体现?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思想品德教学也在随着教材的改革、教学设备的更新、授课模式的变化而改变着。但帮助每位学生茁壮成长、提高每位公民的素质却没变,在教学中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高尚的社会情感更不会变。还是让我们记住人类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话:“青年从学校毕业时,应当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单纯掌握一些技能的机器。”让我们每位教育者用满腔热情和真挚的爱把孩子们送到彼岸。
以下是自己的几点体会,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以良好的开端,激活学生情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面对层出不穷的中外感动人物、美德故事,我充分利用新生入学的第一堂思想品德课,给学生准备了以下几个问题:
(1)说说你知道的中外感动人物有哪些,你感兴趣的有哪几位、简单说说理由?(2)你知道的讲述美好品德的影片有哪些,你感兴趣的有哪几部、简单说说理由?(3)你是否上过思想品德课?你觉得思想品德课应该怎样上
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又挂出一些感动人物的画像如:孔子、戚继光、周恩来、李素丽等,又做简单介绍,又讲述了几个简单而又精彩的故事,既富有道理,又很有趣味,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最后我告诉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只要认真学习还会了解更多如何做人、如何交往的知识。
二、通过真挚情怀,感染学生情感
课堂教学是一门沟通心灵的艺术,而这种心灵的接触主要是通过情感的交流而实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真挚的情意,并将其渗透和体现于教学的语言、手势、眼神、体态等,才能避免枯燥乏味,也才能很好的感染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
“感人先者,莫先乎情”。如:讲珍爱生命,教师应充满感情:“如果我们想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就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和呵护周围的生命,特别是珍惜野生动物,因为它们是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全体同学通过教师真情讲述也都受到感染,从内心敬畏动植物的生命。讲完珍爱生命,我充满感情的这样总结:“如果随意践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害是还是人类自己。所以我们不仅要珍惜人类自己的生命,还要珍爱动植物的生命”这样,通过学习思想品德达到珍爱生命的目的也就不难做到,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达到理智与情绪的和谐。
三、借助情境理念,加深学生情感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作者胸中有境,入境使于亲。”教师要在注重情景教学中、要在琢磨教材中苦下功夫,尽量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应精心创设适当的环境气氛,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当前使用的《人教版新课标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较以前有了很多改变:图文并茂、内容简单,但要找到合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师还是要查阅大量资料、深钻教材、体会情境,从而才能在讲课时有声有色、寓理于情、很好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在探究传统美德时,我让学生回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德的展现,以歌曲、视频、人物、故事等形式介绍给大家。(学生观察图画,发挥想象、相互交流)通过很多方式,可带学生进入广远的意境,缩短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民族精神传统美德就存在学生身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也达到“意境广远“、”理寓其中“,加深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从而学生获得了有血有肉的知识,教师也达到育人的目的,也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也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四、关注学生“才华”,培养学生情感
情感教学是以对全体学生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为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的。要注重在教学中把每位学生都当成主角,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情感教学本质。
要特别关注那些沉默寡言、不爱表达、甚至内向怪癖的学生,对他们要多鼓励、多给予参与的机会,慢慢调动他们的情感,从而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形成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课堂。“人逢喜事精神爽”,如果面对的学生个个都很乐观、快乐的去感受思想品德,那么他们的创新思维就会得以开拓、追求真知的毅力也会得以萌发、记忆力也得以增强,这无疑就是我们情感教学的初衷。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情感之间的调节与启发中使学生了解其意义和方法,便同时是知的教育,使其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努力奉行,便同时是意的教育。”这不正是情感教学中“情意合一”的体现?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思想品德教学也在随着教材的改革、教学设备的更新、授课模式的变化而改变着。但帮助每位学生茁壮成长、提高每位公民的素质却没变,在教学中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高尚的社会情感更不会变。还是让我们记住人类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话:“青年从学校毕业时,应当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单纯掌握一些技能的机器。”让我们每位教育者用满腔热情和真挚的爱把孩子们送到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