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920997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很多学生觉得数学太枯燥、太难懂,视数学学习为一种苦役,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习知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变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选择有效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才能,才能使学生“要学、会学、乐学”。
  一、 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如何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恰当的悬念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就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把学生的兴奋转移到教师所提供的新知背景中。如我在讲有理数乘方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如果用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30次,想象一下,它有多高?它的高度能与珠穆朗玛峰比吗? ”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薄薄的一张纸对折30次没什么了不起,怎么能与珠穆朗玛峰相比,可当指出这个高度相当于10个珠穆朗玛峰时,课堂一下“炸开”了,学生不敢相信这个结论。在这种急于弄个水落石出的心理状态下导入幂的运算,就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了。
  创设悬念情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使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应依据教材内容,把握契机,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最终找出规律,形成概念,达到会学的目的。
  二、 实验操作,探索学习乐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实验,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交流验证,来进行探索数学内容的过程,它突出了知识形成的探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比较肤浅的,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新课标下的教科书中,很多内容都有“合作学习”、“探究活动”,这些都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新的知识。例如,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问题:三根木棒能不能恰好围城一个三角形?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让同学们拼三角形,他们发现怎么拼都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而且通过操作还发现只要把最长的那根木棒适当截去一截,就能与另二根拼成三角形。此时学生就会主动思索三角形三边长满足什么关系时才能构成三角形。
  如教“轴对称图形”时,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剪纸实验,学生能折、剪出多种多样的美丽的对称图形,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富有成就感。通过实验操作自己发现定理,使学生能更深入、更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又能准确抓住事物的本质,提出符合实际的有创新的看法,实验操作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借助多媒体直观教学,体验学习乐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化枯燥为趣味,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繁琐为简单,使学生真正获得学习的乐趣。
  在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时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形思想结合起来,使动点的运动过程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观察动点的变化过程中发现规律,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而数学软件《几何画板》中的动画、追踪轨迹等功能就恰好填补了探索动点规律的空白,为轨迹等教学提供了有效手段。如:“正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教学中可用电脑画出y=2x的图象,在图象上取一动点p(x,y),并用鼠标拖动直线y=2x上的动点p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动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数值的变化,它们有什么规律,体会y随x的增大而增大、y随x的减小而减小是什么意思。这种直观的动画效果演示使学生加深了理解,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吸取了知识。
  如有这样一题:“起重机的起重杆长20m,仰角可在与水平成45°到60°的角度之间变化,左右可以在120°范围内转动,问它能起吊的最大高度是多少?它所工作的范围在地面上是一个什么形状的区域?有多大面积?”本题较抽象,学生的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是脱节的,学生很难理解。此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起重机,并拖动鼠标,使起重机可以左右120°的转动,并在平面上绘出图形。通过直观、形象的动画展示,学生马上就能把此题概括成解直角三角形和求扇形的面积。
  四、学以致用,巩固学习兴趣
  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传统数学不太注意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的联系,对数学应用的处理总是留有人为编造的痕迹。“实践与探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中一个全新的内容,而这一内容正是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通过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有成就感,成功次数越多,学生学习兴趣就越浓。例如问题“足球表面是由黑白两色皮缝制而成的,黑皮为正五边形,白皮为正六边形,且数出黑皮有12块,那么白皮有多少块?这种题目的设计符合当前很多初中生喜欢足球的心理,趣味性强,通过激烈讨论使问题得以解决,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巩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要使课堂练习达到“高效”“低耗”,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那么练习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 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采用游戏、猜一猜、组织辩论、竞赛等形式完成练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度的注意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方法多样,要多法并用,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励、鼓舞、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成功的欢乐,激发学习的热情。
其他文献
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发展平台,积极提供多种选择,以与学生的个性需求相适应,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的主动参与必不可少。基于此,在高中英语教学当中一定要有效运用元认知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
期刊
“慕课”的产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选择,有利于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需求。但是课程的开发需要立足于孩子们的学情,贴地而行,很好地对接农村学生的需求,“慕课”会有更为强盛的生命力。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对“慕课”怀有一种深深的担忧,毫无疑问的是,话题会是前卫的,设计会是高端的,技巧会是成熟的,引领会是超前的,资源会是优质的,面对这些,我们农村的孩子会不会水土不服呢?曾
期刊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生物学科本身是充满趣味的学科,但事实并非如此,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理科生讨厌生物,生物成绩差。原因是学生认为生物太抽象不好理解,也认为课堂
期刊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主要是教师理论讲解和学生上机操作,而上机操作的实践课又基本上是教师示范演练,学生模拟操作。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与传统学科填鸭式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为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及体现新课改的先进教学理念,使得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
期刊
编者按  信息化教学现场观摩活动室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切实行动。对探索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驱动与机制创新,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主动思考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构思解决问题方案、归纳总结知识并综合加以运用,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新型信息化课堂
期刊
内容摘要:实践说明,猜想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数学猜想”的定义及特征入手,讨论如何运用数学猜想教学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猜想;特征;实践  数学猜想对人们的思维发展,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客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
期刊
信息技术课主要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忽视信息表达能力培养,很多学生只会拿起鼠标操作,但不能规范、准确地表述操作过程,不能自如地畅谈自己作品的设计与创意等,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表达能力比较薄弱。分析原因,多数学生是不敢表达或不愿意表达。娴熟自如的操作和准确清晰的表达是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重要体现。
期刊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它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载体,是极为丰富的精神食粮。它和现代汉语一脉相承。语文教科书选入的文言文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学习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从而更加热爱母语;可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审美创造精神,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1.文言文教学中的误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口语教学已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说”的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学生在课堂中得不到足够的口语训练,缺少有效的课堂互动及交际思维训练,课堂参与度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较差,语言素养得不到提升等问题。本文在课堂教学中对口语互动做了尝试与探索,对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增强其主体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互动教学;口语教学;初中英语  一、引言  新课程
期刊
王明平简介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兼职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副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理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国家级园丁奖获得者。  曾经担任教师、主任、副校长、校长、教科室主任、教科所所长等职务,是学生自主能力培养领域的专家。其著作《唤醒心中的巨人》、《自主能力概论》、《自主能力发展导航》、《玩着长大》、《优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