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法在《国际政治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93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对杜威提出的探究式教学法以及《学会生存》关于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的诠释高度认同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于《国际政治学》的教学当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有学生评价说,笔者这门课跟我国传统的教学有些不一样,有点类似于西方的启迪型课堂。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 国际政治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53-03
  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探究式教学法在我国风生水起,研究该法在中小学乃至大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的成果日渐增多。不过,尚未见研究该法在大学《国际政治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的成果。本文算是首篇,期待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何谓探究式教学法
  最早提出探究式教学法的人物当属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他写于1916年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被誉为国际教育学界的三大名著。在该书中,杜威反对阶级教育、贵族教育和国家主义教育,提倡民主主义教育,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代替"教师为中心"和"教材为中心",认为"教师应是儿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启发者和诱导者,应彻底改变当时压制儿童自由和窒息儿童发展的传统教育"[1](P18),强调"教育的真谛不但是使新生一代适应当前的环境,还要养成他们继续不停地适应那向着未来而迅速发展的广大世界和日新月异的民主社会"[1](P19)。杜威提出了教学的五个步骤:"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负责有条不紊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使这些观念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发现它们是否有效。"[2](P174)在杜威眼里,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乃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一个观察事物的过程和一个调查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结果总是次要的,它是探究行动的手段。"[2](P157)杜威如此解释"探究":"探究就是要探索不在手边的东西。我们有时说起'独创性的科学研究',似乎这是科学家的特权,或者至少也是研究生的特权。但是一切思维都是科研,一切研究即使在旁人看来,已经知道他在寻求什么,但对从事研究的人来说都是独创性的。"[2](P157)
  由上可知,杜威头脑中已经形成了"探究式教学法"这一鲜明的想法。到了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教育界普遍承认了探究式教学法的合理性和重大意义。
  我们也可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找到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该书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从终身教育的立场和当前人类知识的现状来看,把教师称为'师长'(Masters)(不管我们给这个名词一个什么意义),这是越来越滥用名词。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按照这个样子发展,它就不是真正民主的教育。"[3](P.108)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国际政治学》教学中的运用
  笔者执教于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自2012年3月起担任《国际政治学》课程的主讲教师。在对杜威提出的探究式教学法以及《学会生存》关于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的诠释高度认同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到《国际政治学》的教学当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
  (一)教学理念
  杜威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主张以儿童(学生)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学生)的自由发展的压制,主张教师的作用在于对儿童(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强调教育的真谛在于使学生学会适应世界和民主社会,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探究能力)。与之呼应,《学会生存》提出,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传递知识,而在于鼓励学生思考,教师应成为学生的顾问和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据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以教师为向导和合作伙伴,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和善于思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笔者看来,现代公民社会极其需要具有公民精神的公民,而公民精神的基础即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语),因此学校教育的首要目的应为培养现代公民,第二目的应为培养具有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学者型人才。
  (二)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为灌输型,即教师重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模式隐含的前提是:教师是知识和真理的天然的掌握者,学生是一无所知的知识渴求者,因此教师主动传授知识(教师"挤奶"),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吸奶")是天经地义的,这是一个"薪火相传"的事业。杜威和《学会生存》否定了这种教学模式,认为它会扼杀学生的自由、兴趣和求知精神,而主张启迪型教学模式,即教师不重在传授知识,而重在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一起探索真理和发现真理。笔者非常欣赏第二种教学模式,并把它作为自己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手段
  启迪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掌握较多的、灵活的教学手段,以达到更好地启发和引导学生的目的。为此,笔者准备了教材、课件、图片、视频、音频、参考书(资料)、粉笔、电脑、投影仪、话筒、道具等多种教学手段。
  (四)教学步骤
  根据杜威提出的"教学五步骤",笔者设计了《国际政治学》的教学五个步骤。   其一,案例教学。每堂课都有若干个案例。比如,从"9o11事件"到伊拉克战争背后的国家利益博弈和国家道义问题,这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生动的案例能够给学生一个国际政治事件的情境,使学生沉浸其中,激发学生对该事件的关注和兴趣。
  其二,提出问题。笔者针对每个案例,都会提出一些尖锐的、富有争议的问题,以刺激学生进行思考。比如,上述的案例,可提出若干问题: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是否正确?当一个专制国家发生大规模屠杀平民行为,其他国家能否干涉?联合国能否出兵制止?到底是主权高于人权,还是人权高于主权?民主能否输出?如果民主不能输出,是否我们只能坐等专制国家发生平民革命,实现民主化?国家利益与国家道义,哪个更重要?
  其三,阐释理论知识。向学生阐释回答讨论题所需要的国际政治理论知识,尽量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比如,围绕上述案例,笔者给学生阐释了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和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有关国家利益和国家道义的观点。
  其四,展开讨论和辩论。组织和引导学生,就案例的讨论题进行激烈而深入的讨论,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抒发自己独立思考后得出的观点,并允许辩论。在讨论和辩论过程中,笔者也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比如,针对上述案例的讨论题,有学生认为,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是错误的;即使专制国家发生大规模屠杀平民行为,其他国家也不应干涉其内政,联合国也不应出兵制止;主权高于人权;民主不能输出,只能等待;国家利益高于国家道义。也有学生认为,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是正确的;如果专制国家发生大规模屠杀平民行为,其他国家有权干涉其内政,联合国有权出兵制止;人权高于主权;民主能输出;国家道义高于国家利益。
  其五,检验观点。笔者与学生一道,将讨论与辩论阶段提出的各种观点与国际政治的现实联系起来,看看哪些观点站得住脚,哪些观点站不住脚。比如,学生提出了上述针尖对麦芒的观点后,笔者尝试用这些观点去解释国际政治的一些问题,然后请学生判断这些观点能否说得通,有无解释力。
  (五)教学方法
  为了实施上述的教学步骤,笔者酝酿了下列教学方法。
  1、讲授法。笔者以演讲形式,向学生讲授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讲授法属于传统教学方法,至今仍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
  2、提问法。就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向学生提问,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或常识的掌握程度。
  3、启发法。给学生一些铺垫,让其产生联想,悟出笔者想要表达的一些观点。
  4、讨论法。笔者就教学案例提出若干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笔者也平等地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
  5、辩论法。有时讨论异常激烈,持不同观点的正反方进行多个回合的论战,形成一种近乎辩论赛的火热氛围。
  6、情境再现法。在讲述案例时,笔者配以视频、音频、图片,语言尽量生动,有时还配上一些道具(如在讲台上放置地球仪,以说明世界既大又小,小得已成为一个圆圆的"地球村"),以使学生能够"进入"案例中,体会案例里的情境,仿佛情境再现。
  7、模拟法。利用学校配备的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践教学。譬如,模拟国际法庭对日俄北方四岛争端进行审理裁决,组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既有趣,又能学到东西。
  8、指导读书法。一方面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读一些国际政治学的课外参考书,并做读书笔记。
  9、布置作业法。要求学生写课程论文,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基本功(确定研究题目、搜索相关资料、拟写提纲、写文献综述、确定论文的创新点和价值、撰写论文、修改论文),促使学生养成进行学术研究的良好习惯。
  10、参观法。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与国际政治有关的场所,进行直观教学。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广西凭祥市友谊关,加深学生对中越曾经的恩怨的理解。
  (六)评估方法
  如何检验探究式教学法运用于《国际政治学》教学中的效果?笔者构想了以下一些评估方法。
  1、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敏捷程度、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对国际政治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2、根据学生完成的课程论文,评估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3、根据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对国际政治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国际政治实际问题的能力。
  4、根据评教结果,评估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
  三、教学效果
  至今笔者已给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5个班学生上了《国际政治学》课程。从课堂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还不错,思维也比较敏捷,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对国际政治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从课程论文来看,大部分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从考试成绩来看,学生们对国际政治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比较熟悉,并能比较熟练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国际政治实际问题。从评教结果来看,学生们表示这门课程让他们受益匪浅。
  有学生评价说:"这门课跟我国传统的教学有些不一样,有点类似于西方的启迪型课堂","这是上大学以来的一门可以允许学生独立思考的课程","我们中毒太深了,在平等的课堂里有些迷茫","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直接受应试教育","以前我读书很少怀疑书本知识,也很少提出问题。您教会我要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观点和严谨的精神","老师上课很亲切也很循循善诱","我要学习一种思维,而不是一整套死的知识!我挺喜欢老师您这种具有锻炼的课程的","您是我大学里第一个给我启发很大的老师","老师你真的很有自己的思想、自由精神,你这样的授课方式确实很有利于我们思维的打开","即使我这门课挂科了,我也依然喜欢陈老师的课,至少他启发我们如何去质疑、去独立思考"。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前言[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编号2011C0019)、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国际政治学〉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研究》(编号2012XJGA01)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是千头万绪的,细致的和琐碎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做好班主任工作,需要掌握一定的艺术,而艺术的魅力在于情感的沟通。以心为桥,可逾越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鸿沟。下面谈谈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对此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要有爱心  全国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法》中把"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作为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实践证明,师爱在教育工作中有着其他各种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预设一些"有意错误",及时呈现错误,充分利用错误生成,创设错误情境,留下错误反思等手段,可以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有意错误 预设 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65-02  教学中的"有意错误"是指教师
期刊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安排好日常卫生工作值日表,利用中午时间在全班公布后粘贴在布告栏内。放学了,轮到值日的同学纷纷留在教室里打扫卫生。作为班主任的我,则像往常一样检查卫生后最后离校。突然,我发现同学把废纸等垃圾扫到角落,就堆在那儿,成了一座小山。我想:"也许是倒垃圾的值日生忘记了,或者身体不舒服先走了。"于是我就亲自动手把垃圾扫进垃圾箱,等到明天再询问详情。  第二天早晨第一节课前,我走到这位同学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学教学新课改的推行,新课标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分层教学法开始重新被学校和教师所尝试和采用,纷纷运用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当中。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笔者以及很多初中生物教师也在尝试进行一些分层教学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果不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分层教学的推广和效果。这些问题和不足有的是各门课程共同存在的,
期刊
有人说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也由人觉得学习数学索然无味,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教师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回答"是""不是",也许孩子们的思绪早已经飞到了窗外的操场。孩子们的思维已经如冬天的冰凝固了,他们需要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想法来激起学习热情。为此问题成了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本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对学生"怎么分析问题,怎么问"下了一番苦功,根据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
期刊
【摘要】《爱莲说》教学设计由五个模块组成:一是咏莲。教师自作诗激趣,再由古代诗人屈原在《离骚》中以莲自比心性芳洁引出周敦颐的《爱莲说》,激发学生探究动机;二是赏莲。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莲花美好形象,培养审美情趣;三是读莲。品味言简意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四是谈莲。围绕美文之美问题自主探究,互动合作,感悟文中丰富的意蕴美,陶冶情操。五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写莲或其他植物,学习托物言
期刊
一、背景简介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的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衡量,是学生自学科目的体现。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部分体育教师仍按部就班地执行授课计划,只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而对分组练习和个人练习知道不利,对课外锻炼不够重视,忽略了学生自身锻炼兴趣和自我能力的培
期刊
高考在即,根据选拨性考试要求和中学政治学科特点,在很短时间内高效完成复习任务,必须把握好"一、二、三、四",这就是--瞄准一个目标,关注双方情况,唱好三步曲,落实四举措。  瞄准一个目标  目标:夯实知识基础,提高能力和方法,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反映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
期刊
【摘要】如何更好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如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提问艺术,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 设问 艺术 教学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55-01  提问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问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思维在"发散"与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0-01  在经济结构调整关键期,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准确定位,发挥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社会培训"四位一体"的功能,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深化办学模式改革,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大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加快产教融合,注重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