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体育教学组织结构的改革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zsm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认识更深了,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出现,大大促进了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在学校教育与教学中,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个中心环节,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取得教学改革的成功,就得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树立新的观念。近年来,我在体育教学的组织结构方面作了如下的改革尝试:
  一、设想
  体育教学内容很多,从何处着手改革呢?教学实践,使我逐步认识到束缚师生手脚的主要是教学的结构形式。因为,体育教学的组织结构形式是师生教、学、练的整体。教学结构的改革必然要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要进行改革,也必然要反映出教学结构的改革。为此,体育教学的改革首先应以教学结构这个禁区为突破口。
  二、理由
  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这种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必要进行改革。理由之一:旧的教学形式是机械刻板的部分式模式。它对部分教学内容、要求、时间规定的过死。繁琐并拘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理由之二:过于突出基本部分的教学,以基本部分为中心,忽视其他部分的教学和教育作用,难以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影响教学效果。
  三、依据
  体育教学过程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在建立最佳的教学结构时,首先应考虑科学性。,第一,应依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掌握人体机能变化的规律。第二,应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特点。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就要细心观察,善于捕捉学生面部的‘阴’与‘晴’变化,运用情绪理论对个别学生或全体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控,以趣促学,活跃情绪,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推断
  兴趣来自于喜好的情绪,情绪是兴趣的直观反映。在体育教学中,由于教材自身的趣味性和丰富多彩的组织教法(课的情节、音响、场地、器材),使孩子们表现出积极的意识倾向即活跃的情绪。因此,我抓住这一特点,采用“兴趣法”,以活跃情绪为中心,将课的结构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活跃情绪,激发兴趣;第二,保持活跃情绪,发展运动能力;第三,稳定情绪,恢复身心。按照这几个阶段去组织一堂体育课,“寓体育于兴趣之中”,使孩子们去真正感受体育活动的欢乐,促其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练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掌握“三基”和发展学生的身体,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五、实践
  近年来,我已采用“兴趣法”,围绕“活跃情绪”的课堂结构进行了多次尝试。现以一节课为例说明:
  教学对象:六年级
  教学内容:投沙包
  器材:小沙包(在沙包的一个角上缝一根丝带)
  第一:活跃情绪,激发兴趣阶段。首先采用“感染调控”,即教师用自己精神饱满、轻松活泼、和蔼可亲等积极的情绪才能影响和感染学生。一声悦耳的哨音,一句锻炼身体——迎接挑战的师生对答,一项新颖独特的沙包尾巴,一种学生自然围绕教师的氛围,顿时调动了学生的情绪。然后通过韵律彩带操——拿着沙包晃动彩带等有趣的练习,激发了情绪,使学生产生了积极参加活动的欲望,自然转入第二阶段。
  第二,保持活跃情绪,发展运动能力阶段。“激动调控”和“强化刺激调控”,即教师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各种形式,对学生的练习及课堂表现加以肯定、赞许、奖励,使学生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保持活跃情绪是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练习的关键。投掷课教材本身比较枯燥,怎么样才能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呢?通过拿沙包模仿鞭打——挥臂甩腕练习;把两个带子结在一起,双手持包——转肩练习;向目标投远——转体挥臂练习、不断变换手段,刺激学生产生兴奋。尤其是当大家一起投出沙包后,看到五颜六色的彩带好似天上的彩虹时,更鼓舞了他们练习的兴趣,而后用沙包彩带在地上摆出各种图案做《青蛙捉害虫》的游戏,则把他们的情绪再一次引向高潮。另外我根据儿童好学和自我表现的能力,明确提出,学生可在课堂上有喊有叫和互相鼓舞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和充满快乐的气氛中得到锻炼,学到真正的本领。
  第三,稳定情绪,恢复身心阶段。稳定情绪(而不是抑制)通过趣味性放松——“吃面条”拿沙包彩带模仿钟摆等,调节学生情绪,使之达到一个适宜的兴奋点,生理负担由大而小,炽热的情绪转为轻松,使他们身心得到稳步合理的恢复,课后还有一种余音袅袅,余味无穷的感觉。
  总之,教师在安排设计这节课时要注意学生的兴趣,情绪特点,还要在实践中灵活掌握,如果发现上课时,大多数学生神采飞扬,情绪高涨,说明他们听得有劲,看得入神,教师可按原来的方法继续讲下去;如果大多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说明他们对教师的讲解没兴趣,这时应及时调整,重新组织;如果学生表现出困惑或畏惧时,证明他们学习和练习中有了疑难,教师必须及时处理,或降低动作难度,或改变练习方法,师生始终保持心息相通,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六、体会
  第一,采用“兴趣法”以“活跃情绪”为中心的三段式教学结构具有教学步骤安排灵活,能从实效出发,便于判断教材教法安排是否合理,课的运动负荷是否恰当。第二,便于教师因材施教。第三,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第四,学生受益大。他们对多种兴趣的教学内容、练习情绪高、疲劳反应少、练习得认真、动作掌握得快、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第五,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体育课中受到教育,在快乐中学生知识,“寓教于乐”,发挥了体育教学的长远利益,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悄然变化。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课改之路上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一、正确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  不同的效率观各有不同的结果,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率的课堂?学生会不会学,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怎么样?学生学会的程序是不一样的,答案的正确与否,不是一个是与不是,更重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小学科学教育界,“探究为核心”已成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共识。探究的的核心是什么?是问题,提出合适的问题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心脏。有了合适问题的引领,学生就有了明确的探究方向,就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动机,就能促进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科学过程的全面了解,促进学生在自己理解基础上对科学知识的建构,发展学生的科学技能。可见,提问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是很强大的,下面
教学说明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学生平常“望文生畏”主要是因为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又不注意留心观察生活,因而无从下笔。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我设计了这节游戏作文指导课,目标在于:一是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写作的乐趣,解决作文无材料可写的问题,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二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能力,并围绕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叙游戏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兴趣十足  师:
绘本以其图文并茂获得幼儿的喜爱。同时,从科学角度来说,这种图码与语码的结合,在相互弥补缺憾中彰显各自的优势。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说:“图码和语码都各自告诉了我们一些对方不能告诉或说起来有困难的事情。没配图的文字是含糊不完整的,表达不出重要的视觉信息;没有配文字的图画同样是含糊不完整的,缺乏重点。”而绘本的这种创作正是贴近幼儿的生活世界的,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其在满足幼儿的兴趣和促进幼儿的发展中实现着自
诗歌犹如气势磅礴、奔腾不息的潮流,不管是晦冥风雨,还是在丽日晴天,它都徜徉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诗歌,不仅是各种文学要素的整合与浓缩,更承载着历史文化与思想精髓以及艺术的精华,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延绵不息。诗歌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发展,还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它不愧为我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的瑰宝。  一、加强诵读,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在诵读古诗中,要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展开想像的翅膀。启发各种思维活动,
《新课标》要求“口语交际是听与说的互动过程”“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会听了,听懂了,听出了问题,才能纠正,才能更好地互动,顺利地完成交际行为。倾听是教育的前提,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引导学生循序提高口语能力,赢得更多精彩人生。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重激励,引发倾听兴趣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分心,可采用多种激励方法,调动其积极性。我常用竞争
如果没有从天而降的那块砖,也许现在的她,是父母的骄傲,同学的榜样,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如果不是砸了头而只是脚或手呢?或许她是个头脑聪明而富有创新的尖子,不再让父母心疼操心,不再受有些人取笑;如果……然而也只是如果!她是我的一个学生,叫菲菲,大大的眼,白白的小脸,头上总是扎着两只小花辨,一见老师就蹦蹦跳跳的跑到你面前笑着说:“Good morning!”真的,她是如此的天真可爱,谁也不忍心给她罐上弱智
喜欢画画是幼儿普遍的天性。由于处在特殊的生理阶段,幼儿往往具有一种独特的观察角度和表现手法。幼儿美术教学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卢梭曾说过:如果你不首先培养活泼的儿童,你就绝不能教出聪明的人来。我们知道,幼儿时期是人的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又是形象思维。因此,我认为,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发展幼儿的智力上。  一、要正确认识幼儿视觉能力的发展规律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创造思维形成的黄金时期,他们的创新能力具有不自觉性、不稳定性和可塑造性,作为幼儿教师只有抓住了萌芽,利用他们的可塑造性进行早期教育,才能挖掘其背后无穷的潜能。因此面对孩子的创新,如何释放、挖掘孩子本身的创新潜能,是我们幼儿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儿童的活动中,不仅是指导者,也是幼儿的尊重者、支持者、引导者。幼儿创造性的发挥需要教师恰当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比较、评价,使学生掌握那些公认的更好、更一般的算法,以便举一反三、闻一知百,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案例】  教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之后的的练习内容如下:  先圈一圈,再计算  左边例题:教学38 2,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得出先算8 2=10,再算30 10=40。这个例题很容易理解,孩子们基本没有异议。  右边例题教学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