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395188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依然堪忧,学生把作文当成沉重的负担,望文生畏,乃至哀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写作文成了一种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苦差使,而写出来的作文结构一致,内容相似,思想一致,甚至语言也没有多大的差别。体验生活,表达自己,努力回复写作教学的生命,应成为写作教学的价值追求。
  一、帮助学生积累写作原料
  1.走进经典,在优秀习作中漫游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没有阅读,就没有信息和语言的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写作文常因此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名篇名著美文古诗的阅读不仅陶冶学生思想情操,丰富审美感受和信息的积累,而且能更有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从初一开始,把课外阅读纳入计划,向学生推荐中学大纲规定的必读编目,鼓励他们多读文学作品、科普作品、文史知识、军事著作,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是阅读的内容。学生自主订阅杂志,初一推荐《小小说》《故事会》《中学生优秀作文选》等可读性强的杂志,初三推荐文质兼备的读物,如《散文》《读者》《杂文》等。
  在具体操作上,给学生三个方面的保障:阅读时间的保障,每天不少于半小时的固定时段;材料的保障,途径有购阅,订阅,借阅,上网等;阅读笔记的保障,阅读时对优美隽永的语段,警句格言,乃至于写作技巧作摘录,每周上交,根据摘录的质量打分作为平时成绩,并及时在课堂上表扬并朗读优秀的摘录;学生每周交流自认为最满意的摘录。一学生说:“通过这一年的课外阅读,我再也不愁写作文找不着词语了,作文也可以不列提纲了。”慢慢地,学生由为一个好分数而被动阅读摘录到主动愉悦的积累,摘录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竞争,一种乐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说:“学生自发的兴趣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的写作训练对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更有效。” 当学生的素材丰富后,视野拓展后,他们就能做到有感而发,随想随写,为自主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回归生活,拓展视野
  作文教学不仅仅是技法的问题,更是积累的问题。它包括学生的生活积累、文化积累、情感积累等。作文教学应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在“生活”中的学生,却对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缺乏体验,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在貌似枯燥、乏味的生活中去发现、挖掘写作的素材。
  向学生提出“每日三个一”:每日一思、每日一记、每日一议。生活的素材往往稍纵即逝,要求学生每天用日记记下感触最深的事或感想,然后和同学做信息交流。于是出现了通过写妈妈接送“我”上学时电瓶车上的里程数,新华书店门口的乞丐等身边司空见惯的小事,反映母爱,反映关爱别人,快乐自己的优秀习作。慢慢地,学生能关注生活中的细节,眼光敏锐了,提高了对生活思辨的能力。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充实“库存”,引来源头活水,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
  二、学习范文技法,加强专题训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篇优秀范文往往可以唤醒学生论“睡的情绪”。借鉴范文,仿写鉴写是比阅读更进一步的原始再创造,通过联想想象把作者的语言文字、写作技巧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写作技巧。在转换中生成和积淀,然后再运用和创新。
  平时教学我注意以课文范文为切口,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鲁迅作品中人物的对比,景物对比;如《最后一课》韩麦尔老师“头靠着墙壁,做了个手势”,《变色龙》中军大衣的“一脱一穿”等细节描写,包括场景渲染,首尾照应,以声衬静等写作方法结合范文适时地介绍给学生,让他们领悟到这些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能在写作中模仿借鉴,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众所周知,写作是没有捷径的,是离不开大量的训练,要提高作文教学效果,除每日一记外,最好做到每两周一大一小两篇作文。初一我侧重训练片段作文和一句话作文,初三制订作文专题训练计划,有家庭篇、校园篇、自然篇、成长篇、道德篇、想象篇等系列主题,作文教学明确训练目标,强调提高课堂作文教学的单位时间效率,限时限量从严要求,强化学生审题立题、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这种训练下涌现了很多优秀作文,如家庭篇中的《家庭磁带 AB 面》《母爱是一条长长的电话线》《卖给我点时间,好吗》都被推荐在报刊上发表。
  三、抓好讲评环节,把评改权还给学生
  《新课标》提出“自主互动、平等互助”的教学理念,给作文教学指明了改革的方向。以作文评改为突破口,在作文教学中進行大胆尝试。在向学生说明分项、分等评改和评分标准后,采用六人一组轮值评改交替使用的方法,由一名学生负责朗读文章,指出标点、字词、语句、结构、选材、中心、语言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意见;其余五人补充,并打出等级,写出评语,并将一到两篇优秀作文推荐给班级;之后收交上来我再快速浏览,统计分数,抽样批改。把评改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判断力,而我只做组织者和参与者。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进一步为学生营造更宽松的评改交流环境,提出“给自己的作文找读者”的做法。学生完成作文后不是交上来,先保留两天,在这两天将自己的作文“推销”出去,主动给作文寻找读者,让读者留下评语。活動是互动的,每个学生既是自己作文的作者,又是其他同学作文的读者。他们往往热情高涨,反应热烈。两天后收上来的作文总让老师振奋:许多作文纸上都写满了评语,有些甚至还加了附页!
  “清新淡雅又不乏大气,一双慧眼掠过千年,留下你深刻的思想以及独到的眼光;极高的驾驭文字的能力让我望尘莫及。”
  “你的联想很丰富,能将学过的诗句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能将不同的历史事件用“是否记得”这一语句串联起来,构思新颖,但美中不足的是结尾的抒情和开头有点雷同。”
  “文章语言优美,但思想有些消极,十七岁的青春年华,应该以朝气蓬勃的面貌面对生活,相信明天的太阳会更红!”   这些评语五彩纷呈,有善意的批评,真诚的赞扬,友好的鼓励,使评改活动有了更深一层的交流和收獲。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尊重学生的自主权,鼓励他们写出有个性的评语,来唤醒他们的写作心灵。
  四、因“生”施教,体验成功乐趣
  学生起点不一样,无论从認识水平、写作志趣,还是表达能力,用一个尺度要求所有学生都不利于他们发挥最佳状态。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的评价尺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抒写真情实感。
  对班内写作水平较高,语言功底较好的优秀生,我适时介绍一些作文创新技法,如逆向反思技法、时势错位技法、象征暗示法、魔幻写实法等,并结合巧设小标题,善用题记等形式方面的创新。教师情感的天平不能倾向于少数学习尖子生,对全体学生应一视同仁,使每位学生都感到老师重视他的作文,尤其是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对班内基础“特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理解。当他们写作有困难时,索性让他们晚写几天,先随意选看其他同学的
  作文,他们往往看了几篇后就笑着对我说: “老师,我知道怎么写了”。第二天一早就笑着来交作文了,写出来的作文也高于他们的基础水平,通过这种降低要求,参考他人,延长时间的方法让这类学生走出害怕、厌倦写作的怪圈,树立写作的自信,对这类学生这是最重要的。
  爱因斯坦指出:“教育提供的东西,应该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能让学生兴趣大增,热情不断,莫过于品尝成功的乐趣了。它给人极大的精神愉悦,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态。一篇作文,一次周记,一份花了心血的读书笔记,批改后,除了积极推荐学生在报刊上发表参赛之外,还坚持找机动的时间开个“作品发布会”,组织“佳作共欣赏”,让学生本人到讲台上朗诵一番,让他们的习作展览在班内的“作品展”上。几乎每一两次大作文都要进行这样的活动,如《虞山十八景展》《我爱我家》等习作展览,还引来了其他班级同学的参观,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好礼物。班内许多学生会经常问:“老师,星期几写作文呀?我都准备好了。”在班内营造写作的快乐气氛,帮助学生获得作文学习的乐趣,那么作文水平的提高我想只是时间问题了。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多变的教法和灵活的评价机制,加大学生的作文训练量,注重学生的创作个性,不断为他们引来源头活水,让他们自由快乐地抒写。在作文教学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吾将继续勤奋地耕耘,“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215500)
其他文献
课堂有效的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丰富内容的生成。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
什么是“微课程”呢?就是在科技化教育大背景下,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和学生发展等需要,把课程知识的某一要点、层面或板块的教学内容形成微视频技术并上传到网络平台,让学生通过网络视频这一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就语文微课程来说,把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趣点、考点、亮点等内容,以集中凝练、博观约取的简短形式呈现出来,体现主题突出、指向鲜明、短小精悍、半结构化等特征,不仅可以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而且在人机交互中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本文以长安大学化工类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从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入手,对研究生创
目的:探讨格林模式在本科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实习的179名本科护生未实施格林模式,对2016年实习的182名本科护生实施格林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生理论考核
初中语文教学要更加高效,教师则必须把握好师生认知的共同原点,并在动态课堂中寻找更适合师生共生的拐点,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这种教学的拐点体现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突破与发展,也是学生发散性思维产生聚拢的关键点。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把握住这些关键点,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共生型的语文课堂。  一、发散思维时,适时聚拢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找对学生思维的发散点,不仅要促使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并发接触性皮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于我院行PICC置管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阅读,让他们多元地解读文本,这是教学的一个重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深度并非只是指深奥和深刻,而是深入浅出的意思。也就是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依托教材,进行大胆整合,让教学内容呈现出系统化,用主题教学来促进学生感受文本中的情感,用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的交流更为深入。只有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真正的深入阅读。  一、专题教学,内容系统化  要促进学生深入阅读,教师首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用于测定可生成氢化物的金属元素。川芎试样经硝酸消解,硼氢化钾和氢氧化钾作为还原剂,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的含量,建立了氢
目的:探讨肢体沟通在围术期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外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肢体沟
朱智贤教授提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倾向。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大多侧重在行为习惯方面,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情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