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直观 建构概念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hecha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认识因数”时从直观的动手操作活动切入,可有效降低因数的抽象性,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同时,将因数和乘除法、数轴联系起来,使得因数的本质更突出,教学也更为有效。
  [關键词]因数;数轴;数数;概念;感知;实践;整除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2-0042-01
  数学教学中,“直观”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助推作用,它让数学概念“更容易被掌握”,让理性思考“更有效率”,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一、初步感知,引入课题
  师:这里有一串钢珠,如果一颗一颗地数,每次数几颗钢珠?一共有多少颗钢珠?
  生1:每次数1颗,一共有12颗。我认为一颗一颗地数太麻烦了。
  生2:我认为每次数1颗最可靠,不论钢珠总数是多少,都能一颗不漏地数完。
  师:那么每次数几颗,若干次后也能刚好数完呢?
  生3:每次数2颗,6次正好数完。
  生4:还可以每次数3颗,这样4次就能数完。
  师:通过操作,我们发现,只有以2,3,4,6作为每份数,才可以在若干次内恰好数完12。这几个数与12有着特殊的关联,它们被统称为12的因数。因数本义指的是乘法计算中的乘数和被乘数,后来引申为能够整除某个数的数。因此,因数必须在整数的范围内讨论。(板书课题:认识因数)
  在“数钢珠”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将“钢珠总数”作为目标数,“每次数的颗数”设置为“目标数的因数”,“以该因数为标准去数,能否在若干次后刚好数完”是判定“每次数的颗数”是否是目标数的因数的准则,“每次数的颗数”能有多少种设置,目标数的因数就有多少个。将数学概念与数数的关键环节一一对应起来,降低了新知的难度,使抽象的“因数”变得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因数概念。
  二、探索因数与乘除法的关系
  师:因为4×6=24,所以4是24的因数。这个命题是真的还是假的?
  生1:真命题。4×6=24,说明6个4是24,24颗钢珠,每次数4颗,6次正好数完。
  师:那么6是24的因数吗?
  生2:是。因为4×6=24,24÷4=6,24÷6=4。
  师:依据乘法算式“4×6=24”,我们可以知道4和6分别是24的两个因数。这样的乘法算式你们还能找出哪些?
  师:这样乘法算式太多了,你能用一个式子来统一代表它们吗?
  生3:可以用除法代数式来描述,比如c÷a=b,说明a和b都是c的因数。代数式中的字母可以代表任何符合条件的数,非常方便。
  生4:用乘法代数式也可以,比如a×b=c,其中a和b都是c的因数。
  师:“数钢珠”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因数就是那些可以把整体按这个标准一份份拆开的单位数,字母则将这种关系用乘法或者除法算式表现出来,基于乘法交换律,互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结果不变,所以份数和每份数都是总数的因数。
  “因数”描述和反映的是整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这种“关系”是隐形的,没有大小关系那样直观,脱离了算式后更加抽象,而“数钢珠”的操作活动让这种关系富有质感,便于识别记忆,易于理解。
  三、研究方法,完善学制
  师:28的因数中,最大的是哪个?最小的是哪个?
  生1: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即28。
  (多媒体软件显示数轴,闪现1和28两个坐标点)
  师:28如果还有别的因数,只能出现在1和28两个坐标点之间,并由这两个点不断向中间靠近。
  生2:由1和28这两个端点同时向中间缩小范围,下一对因数是2和14。
  师:28的下一个因数是3吗?
  生3:不是,因为3不能被28整除。
  生4:继续看4。28÷4=7,所以28的下一对因数是4和7。
  师:如果4和7之间还存在28的因数,应该考察谁?
  生5:5和6,只可惜它们都不是。
  利用数轴探寻因数,学生能够获得物象依托,这种物象来自于数形的完美结合,将抽象的数域投射成具体的物理空间,它使得学生在找寻“因数”的过程中更具方向感和参照物。通过数轴推演,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一个数一定存在它本身和1这两个因数,然后以这两个数作为坐标基点,不断向中间收紧,因数会成对出现,并且分居中点两侧。
  纵观这节课,不难发现,将因数与以前学过的乘除法联系起来,用数钢珠、代数式表达、坐标推演等多种直观方法教学,让学生本能化接受因数概念,以小见大,教学效果更好。
  (责编 吴美玲)
其他文献
[摘要]“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教师要吃透教材,将教材文本背后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利用统一情境衔接小学和初中的知识。  [关键词]用字母表示数;数量;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32-0026-03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如图1和图2)是代数知
[摘 要]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设置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构建适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关键词]千米;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2-0078-02  【教学内容】苏教版
[摘 要]立足“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教材内容,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增设探索环节和过程环节,从而对相关教学进行优化设计。  [关键词]认知规律;知识迁移;教学反思;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5-0033-02  苏教版教材编排“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一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计算较大数的乘除法技能,并在此基
[摘 要]在小学阶段,理解概念是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的前提。“正比例”是六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正比例的应用性也比较强,教师要在课本已有的情境基础上,合理扩充并完善素材,为学生对概念形成完整的认识提供立体支撑。  [关键词]正比例;教学设计;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3-0030-02  关于“正比例的意义”
[摘 要]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文章针对估算教学时常出现的 “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从现状、成因、改进措施以及教学效果谈提高估算教学效率的切实做法。  [关键词]估算教学;实质问题;估算意识;估算能力  估算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估算教学备受关注。然而,有些教师过于重视估算方法的指导,而忽视对估算本质的探究,缺乏对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思
[摘要]以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为例,给出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联系旧知为导向、以联想猜测为导向的自主学习的目标和做法。从知识层面、学习意义、学习方法三个维度设计的不同层级的教学方案中,同一层级的自主定向学习各个环节层层递进,不同层级的自主定向学习教学目标各有侧重。  [关键词]自主定向;不同层级;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摘 要]思考是心理内在的运作,很难用一种测量工具来界定,因此难以通过观察来判断学生是否进入主动思考的状态。以 “认识 >、< 和 =”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有目标的观察、有意义的建构、原有知识的转换、有价值的反思几个方面来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关键词]主动思考;观察;建构;转换;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3-00
[摘要]建构深度课堂,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和内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图形面积教学的种子课。在图形面积教学的起始课中,借直观的小方块,让学生通过“悟——测——验——用”四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本质与内涵,以求课堂的深度建构。  [关键词]面积计算;小方块;准确定位;深度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4-
[摘 要]几何直观在数的认识和运算中有重要作用。在教学“除数为分数的除法”时,多次运用几何直观,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  [关键词]几何直观;分数除法;归纳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1-0079-0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57页至58页“练一练”。  【教学目标】  1.借助實物操
[摘 要]学生学习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就是培养学生会思维,会观察,会批判,会质疑,会提出问题,会解决问题,会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学习力;批判性思维;问题意识;学会质疑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7-0080-03  数学学习力是指教师有意识地从低年级的精准扶持到高年级的自主开放,通过精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