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微课的C语言实践课程教学新模式,将视频微课系统的引入时间置于教学活动的起始点——学生预习阶段。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微课预习—预习结果反馈—制定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计划—互动式学习—学习结果反馈—针对性的课后辅导和练习。通过以上教学模式,微课教学被提前到学生的预习阶段,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方便教师掌握学情,及时对教学内容做出针对性调整和优化。
关键词:视频微课,C语言实践课程,互动式学习
一、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
C语言课程是高等院校普通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此课程是学生使用计算机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启蒙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在传统的C语言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学的组织过程大多是采用教师课堂讲解实践问题—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完成报告的方式。此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预习效果不佳。学生在实践课程开始之前,难以获得形象直观的指导素材去预习课程内容。仅靠课本或者实验指导书的相关内容,学生难以取得理想的预习效果。
2.教学内容难以针对性的调整。学生不能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将不能对教学内容做出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很难做到有的放矢,难以对学生遇到的难点进行强化教学。
3.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获得充足的动手时间去练习实践课程的相关实际操作,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课堂学习效果反馈有限,针对性辅导和练习缺失。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后,意味着此次课程的学习过程已完结,对于学习的效果没有一个畅通的渠道去反馈,也难以获得针对性的课后辅导和练习。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以上传统实践课程教学过程里已有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改革,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微课系统的新教学模式:学生微课预习—预习结果反馈—制定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计划—互动式学习—学习结果反馈—针对性的课后辅导和练习。此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建立视频微课系统。此系统包含视频微课资源池和学生信息反馈通道。视频微课资源池可以供教师上传和维护微课资源,也可以供学生在线浏览微课内容。学生信息反馈通针对每一个视频微课建立,可供学生在预习结束或者课程结束后反馈自己的学习效果以及未解决的问题。
2.信息化教学手段前移。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信息化教学手段将被提前到学生的预习阶段。每一次实践课,教师将上传准备好的预习教学视频到相应课程列表,学生通过充足的时间进行预习,完成相应的思考和动手实践后,将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此步骤的目标是给学生预留充分的思考和动手时间。
3.预习信息反馈,教学内容调整。学生通过视频微课系统的信息反馈通道进行问题反馈,教师收集完学生的反馈后,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并有针对性的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突出学生遇到的难点。此步骤的目标是使教师能提前进行每堂课的学情调查,完善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4.互动式课堂学习。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师设计的有针对性的内容,课堂上能更加突出重点、难点,学生解决之前预习阶段遇到的问题后,也能增加其对于此课程学习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此步骤的目标是改变教师以往依照既定内容进行教学的老套路,将教师变成课程内容的设计者,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过程,精细化的讲解学生遇到的普遍问题,实现知识的精准投放的。
5.學习效果反馈,练习内容调整。学生完成实践课程的学习和实验报告后,通过视频微课系统的反馈通道进行本次课程学习的效果反馈。教师收集整理问题后,调整课后练习内容。此步骤的目标是达到教学过程的再反馈,以便教师安排针对学生课堂学习遇到的问题的定向强化。
三、新模式的主要特点
新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主要创特点:
1.信息化教学手段迁移。基于视频微课系统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提前使用,增强了学生的预习效果,这对于实践类课程尤为重要,此方法创新了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使教师的影响向前拓展。
2.双反馈的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增加了学生的信息反馈通道,使得在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两个阶段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被教师采集,方便教师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以及安排课后练习和辅导。
3.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将从传统的知识讲读者转变为课程的精细设计者,教师要承担起视频资源池的创建和维护,要能够对学生的学情信息和学习效果进行有效收集,更要做好对教学过程的精细化设计。
四、总结
针对C语言这门传统的专业基础课,本文进行了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此来满足此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要求。借助现在成熟的微课技术和视频管理系统,我们讲信息化教学手段前移到学生的预习阶段,以便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预习,提升预习效果。此外,新教学模式的双反馈过程可以使教师及时地收集到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阶段遇到的主要问题,为教师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课后练习提供数据支持。
新教学模式在C语言课程的教学实践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强化了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掌控。对于此模式的进一步研究和改革,我们将在更多的实践类课程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徐占鹏.基于微课和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1):50-53.
[2]仲晓洁.微课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17):138-139.
关键词:视频微课,C语言实践课程,互动式学习
一、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
C语言课程是高等院校普通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此课程是学生使用计算机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启蒙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在传统的C语言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学的组织过程大多是采用教师课堂讲解实践问题—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完成报告的方式。此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预习效果不佳。学生在实践课程开始之前,难以获得形象直观的指导素材去预习课程内容。仅靠课本或者实验指导书的相关内容,学生难以取得理想的预习效果。
2.教学内容难以针对性的调整。学生不能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将不能对教学内容做出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很难做到有的放矢,难以对学生遇到的难点进行强化教学。
3.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获得充足的动手时间去练习实践课程的相关实际操作,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课堂学习效果反馈有限,针对性辅导和练习缺失。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后,意味着此次课程的学习过程已完结,对于学习的效果没有一个畅通的渠道去反馈,也难以获得针对性的课后辅导和练习。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以上传统实践课程教学过程里已有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改革,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微课系统的新教学模式:学生微课预习—预习结果反馈—制定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计划—互动式学习—学习结果反馈—针对性的课后辅导和练习。此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建立视频微课系统。此系统包含视频微课资源池和学生信息反馈通道。视频微课资源池可以供教师上传和维护微课资源,也可以供学生在线浏览微课内容。学生信息反馈通针对每一个视频微课建立,可供学生在预习结束或者课程结束后反馈自己的学习效果以及未解决的问题。
2.信息化教学手段前移。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信息化教学手段将被提前到学生的预习阶段。每一次实践课,教师将上传准备好的预习教学视频到相应课程列表,学生通过充足的时间进行预习,完成相应的思考和动手实践后,将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此步骤的目标是给学生预留充分的思考和动手时间。
3.预习信息反馈,教学内容调整。学生通过视频微课系统的信息反馈通道进行问题反馈,教师收集完学生的反馈后,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并有针对性的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突出学生遇到的难点。此步骤的目标是使教师能提前进行每堂课的学情调查,完善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4.互动式课堂学习。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师设计的有针对性的内容,课堂上能更加突出重点、难点,学生解决之前预习阶段遇到的问题后,也能增加其对于此课程学习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此步骤的目标是改变教师以往依照既定内容进行教学的老套路,将教师变成课程内容的设计者,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过程,精细化的讲解学生遇到的普遍问题,实现知识的精准投放的。
5.學习效果反馈,练习内容调整。学生完成实践课程的学习和实验报告后,通过视频微课系统的反馈通道进行本次课程学习的效果反馈。教师收集整理问题后,调整课后练习内容。此步骤的目标是达到教学过程的再反馈,以便教师安排针对学生课堂学习遇到的问题的定向强化。
三、新模式的主要特点
新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主要创特点:
1.信息化教学手段迁移。基于视频微课系统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提前使用,增强了学生的预习效果,这对于实践类课程尤为重要,此方法创新了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使教师的影响向前拓展。
2.双反馈的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增加了学生的信息反馈通道,使得在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两个阶段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被教师采集,方便教师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以及安排课后练习和辅导。
3.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将从传统的知识讲读者转变为课程的精细设计者,教师要承担起视频资源池的创建和维护,要能够对学生的学情信息和学习效果进行有效收集,更要做好对教学过程的精细化设计。
四、总结
针对C语言这门传统的专业基础课,本文进行了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此来满足此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要求。借助现在成熟的微课技术和视频管理系统,我们讲信息化教学手段前移到学生的预习阶段,以便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预习,提升预习效果。此外,新教学模式的双反馈过程可以使教师及时地收集到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阶段遇到的主要问题,为教师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课后练习提供数据支持。
新教学模式在C语言课程的教学实践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强化了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掌控。对于此模式的进一步研究和改革,我们将在更多的实践类课程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徐占鹏.基于微课和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1):50-53.
[2]仲晓洁.微课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17):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