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的因素、探索及建议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fs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提升,农村转移就业人口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问题日渐突出。本文立足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深入分析影响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的因素以及一些做法,并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对做好劳动力培训工作提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培训 影响因素 实践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Factors, Exploration and Suggestion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he Rural Labor Force Training
  ——Exploration of Fu'an Community Education to Improve Auality of Training Services of Rural Labor Force
  Abstract Transfer surplus rural labor to urban and non-agricultural industries, is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three rural" issues, is also an important symbol of social progress. 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economic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enhance the human resource needs of the transfer of rural employed popul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ssu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is article based Dongtai, Jiangsu Province the rich anzhen labor transfer and training,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he labor force training and practices, and learn from foreign practices, some advice to do a good job of workforce training.
  Key words labor force transfer training; affecting factors; practice and suggestions
  东台市富安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农村从业人员20299人,占全镇从业人员的近50%。随着城镇新区的开辟、工业化的推进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大量富余劳动力、失地农民和新增高(职)中毕业生苦于无一技之长赋闲在家,另一方面相当的工业企业特别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无工可用,用工矛盾相当突出。农民较低的文化学历和较低的劳动技能,使得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无法有效地转化为人力资源,无法进行很好的劳动力转移,解决这一矛盾的措施之一是进行有效的相关职业技能培训。
  1 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的因素
  我校从2011年申报省级课题《社区教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的研究》以来,就积极组织相关的劳动、企业等部门,开展调研摸底,调查发现,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受训学员的观念有待转变:一是转移对象在就业前对就业形势没有明确认识,对就业的前景、要求及目标不太了解,误认为现在是企业用工短缺,不愁没工作;二是对学校组织的转移培训工作本身了解不足,认为学校组织这项工作肯定有好处,是为了保证学校生存,也学不到什么;三是培训学员主动学习的精神不足,学习效果很难有保证。
  (2)培训内容有待完善: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最为担心的问题主要是企业拖欠工资、人身权利受到伤害找谁如何维护、怎样才能得到有效的法律援助、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社会保险的参保率低以及就业技能等,而现行培训教材要么很长,要么时间很久、内容很旧,有些条文甚至早已更新,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3)师资配置有待优化:一是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主要是市直的有关培训学校和相当的农村社区教育中心(原农村成人文化学校),由于条件限制和人员配置方面,难以有自己的技能学历俱佳的“双师型”教师;二是选派培养对象往往受经费、资历影响,基层从教师资尤其是社区教育中心的教师更是难有机会;三是技能学历俱佳的优秀教师受薪资、待遇、环境影响,也不甘于清苦,外流现象严重。
  (4)培训资源的整合有待加强:由于条件、政策等制约,体制上划,导致培训部门与组织部门、劳动部门、考核发证部门以及用工单位不能有效地融合,使得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专业分散,规模小,成规模培训受一定的影响。
  (5)培训质量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标准:由于缺乏有效培训监管理机制和有效的考核评价标准,培训单位良莠不齐,准入条件要求低,培训质量参差突出,好多考核具体操作中流于形式,使得质量缺少依据。
  2 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
  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伴随着工业化、非农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目前,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的比重一般都在10%以下,有的国家该比重不到3%。在转移进程中,由于受各国经济、历史、文化、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模式各具特色。在转移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2.1 美国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
  (1)国家政策支持。从1917年《史密斯-休斯法案》开始,到《2000年教育目标:美国教育法》和《学校-工作多途径法案》,几十年政府颁布了数十部法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
  (2)政府财政支持。美国的财政实行联邦、州、地方三级预算制度,而且州政府逐渐成为了第一投资主体。美国对公立义务教育不分城市和农村均实行一体化的财政管理体制。
  (3)在高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1999年,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曾选定最流行的6大行业中28种不需要学士以上学位的典型专业进行调查,有91%的高中毕业生取得了不同的职业教育学分。
  (4)培训主体多样化。除了公立职业学校外,美国还积极鼓励各部门、行业、私人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此外,全美国有农民俱乐部5万多个,帮助农村青年学习各种专业技术,制定生产计划,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2.2 日本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
  (1)政府重视。日本从明治时代开始,就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本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由于获得了政府的大量拨款而得到了迅速发展。二战后,日本政府对教育事业倾注了更大的努力。教育事业的发展意味着人力资本投资的加大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这使日本农村劳动力对于非农就业机会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这也是日本战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迅速转移的内在条件。
  (2)立法保障。早在1947年,日本政府就颁布了《基本教育法和学校教育法》,规定所有适龄人口的义务教育从6年延长至9年。随后,日本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人,20世纪80年代就普及了高中教育,使40%的农村适龄青年跨进了大学校园,毕业后不再返归农村就业。
  (3)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日本政府还在农村推行了一套职业训练制度,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1961年,政府制定了《农业基本法》和《农业现代化资金筹措法》。规定在10年内要将农村中农户总数的60%转移到非农领域。1971年颁布的《农村地区企业人促进法》就明确规定:“积极而有计划地促进农村地区导人工业,从而促进农业从事者依据其希望和能力进入工业中就业”。
  2.3 德国职业教育和劳动力培训
  (1)法制保障。德国于196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它包括职前和职后培训(继续培训和转业培训);对培训企业和受培训者的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培训机构与人员资格的规定:对实施培训条例的监督和考试;对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职业教育研究的规定等。使职业教育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教、违法必究的法律体系,以法律形式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促进了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学校和办学单位有充分的自主权,政府一般不干预办学过程。对学校和办学单位做不了、做不好的工作,政府出面协调解决,体现了服务的宗旨。
  (2)建立了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学生初中毕业后第二次分流。是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学生及家长的意愿而定;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包括企业及其他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培训),必须以接受过较低层次的职前教育(培训)为基础,并应有一定的职业实践经验;经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既可长期从事相应的职业,也可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
  (3)“双元制”教育。“双元制”教育(也称“双轨制”)是德国实行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双元制”是同时在两个地点,有两个施教主体,也就是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中进行教学而得名的。学员一般每周在企业里接受3~4d的实践教育,在职业学校里接受1~2d的理论教育。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元制”的主体,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双元制”是由政府对职业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学校、行业主管部门和生产单位组织实施的三重负责制。
  3 社区教育为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的探索实践
  (1)营造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氛围。近年来我镇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培训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深知劳转的关键是思想观念问题,而宣传引导、典型示范是推动工作开展的有效方法。必须有两个积极性,一个是领导的积极性,强化服务;一个是农民群众自己的积极性,主动出击。没有这两个积极性的结合,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就很难实现。第一、要做好思想工作,要做实,做细,要向农民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宣传有关的方针政策,切实解决不愿意转,不敢转的问题。破除“金窝、银窝不如家里那个草窝”的陈旧观念,打消农民的思想顾虑,牢固地树立起外出务工致富光荣的观念,要教育农民勇敢的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能开阔视野,才能获取更多的创业机会。第二、教育的最有效方式是用典型来说服群众。要对外出务工增收致富的典型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组织他们现身说法,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来影响和教育广大农民群众。第三、强化舆论宣传,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要把口号喊得很响,“要致富、出劳务”,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利用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典型事迹,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组织典型现身说法,让农民看到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好处,把政府的行为转化为农村干部和群众的自觉行动,营造出良好氛围,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新高潮。
  (2)弹性化管理劳动力转移培训课程:一是培训中,把职业培训与职业介绍结合起来,坚持培训跟着市场走,培训过程中既有学员们关心的热点内容如企业拖欠工资、人身权利受到伤害找谁如何维护、怎样才能得到有效的法律援助、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社会保险的参保率低以及就业技能,也有与职业相关的内容介绍;二是课程结构由“学科课程”转向“模块课程”,根据必需、够用、适用、实用的原则,采用模块教学,培训内容不再是单一的某一学科的内容,而是关于某一方面或某一方向的知识,学员参加培训后可以做到举一反三,适应相似的工作要求,就业前景更宽广;三是不采用统一教材,学校可根据培训对象,自主研发校本教材,并能根据就业形势和学员变化不断调整教材内容,我校根据学员自身要求和培训需要先后编发的《栽桑养蚕实用技术》、《办公自动化简明教程》、《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应知应会手册》等培训教材,简明实用,深受学员的欢迎。   (3)创新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一是“订单”式人才培训模式,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合作,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开设相应的企业班进行定向培养,几年来,我们已经为中远色织、三友色织、恒鑫织造等培训纺织员工近200人;为鑫鼎服装、华众制衣、丰磊服饰等培训服装缝纫工近400人;二是“准员工”式人才培训模式,企业与学校合作招生,学校负责培训期间学员的理论培训和简单的实践技能,培训后学员能独立进行操作,到厂就直接享受员工的待遇,;三是联合办学培养模式,学校负责学员的理论和相关的就业知识培训,培训的内容由企业根据相关要求指定,企业负责学员培训期间的培训费用和学员的实践培训,培训完成后,学员留企业工作;四是“区域式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为当地区域合作社培训相应的人员,合作社适当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像我校常年进行的蚕桑班、经营管理班就是专门为镇蚕农合作社开办的,几年来,培训学员已近千人,社会效益很受。
  4 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的建议
  4.1 加大政府职能转变,服务转移劳动力的教育培训
  在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方面,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是为提供政策、服务和构建教育培训的机制和平台,具体而言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逐步消除劳动力转移的体制障碍,为劳动力转移的教育培训制定宏观的政策法规;政府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搭建农民教育的舞台;相关院校、基层培训机构、技术推广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及相关企业,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开展分类、分层次、多样化的培训。二是劳动力的输入地的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与社会管理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对农民工的职介、教育培训、权益保护、生活救济等基本职能,与当地企业一起制定劳动力的培训计划和实施劳动力培训。三是劳动力输出地的政府职能转变,是根据广泛搜集市场用工信息,从劳动力素质和市场需求两个方面了解培训需求,协同相关部门制定培训计划,依靠劳动部门、政府培训部门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培训机构体系,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及文化素质的培训。并且培育市场中介组织,疏通劳动力有序流动的渠道。
  4.2 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培育经费多元来源渠道
  国外的劳动力培训中,政府加大了财政的投入,如日本、美国等国都是把培训费用纳入了预算,保证了劳动力培训的顺利进行。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的基础上,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民教育培训投入体制和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智力投资保障机制。应积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根据“谁收益,谁买单”的基本原则,建议由国家政府、地方政府、个人和用人单位、非政府组织,共同负担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强化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岗位培训责任,共同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事业发展。培训经费的创新机制还包括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办法,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给予适当培训费补贴。全面推广“培训券”等直接补贴的做法。对于经济困难的农民,政府帮助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保证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培训。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承担公益性的民营培训机构实行减免税,可以对符合条件的公办、民办学校和其他机构,发放助学贷款等。
  4.3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涉及政府、财政部门、妇联、共青团、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工会、劳动力、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等不同部门、个人的参与,基于共同的问题需要在互动中合作,在互动中达到各自的利益并实现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共同利益。
  一是通过构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政府部门和科研、教育、培训、推广等单位提供一个直接通向农村的枢纽,形成强大的教育培训力量。二是整合教育资源,利用现有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进行劳动力转移的教育培训。建立以各级农村成人文化学校(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骨干,以中高等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以企业和民间科技服务组织为补充,以县(市)、乡、村下农村社区教育中心和各类培训机构为基础的,从中央到地方相互衔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结构合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利用这些已有的教育资源进行劳动力转移的教育培训。三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和农村“大喇叭”、科技培训直通车、农家书屋、手机短信服务、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大规模、大范围开展劳动力转移的教育培训。四是加强教育培训已有经验的理论提升、总结并加强交流,大力推广应用典型经验和教育培训模式。近些年,各地积极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认真总结推广不同地区、不同形式的典型经验和教育培训模式,可以带动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全面开展。
  4.4 加大劳动准入执行制度,提高培训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在迅速变化和越来越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培训和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教育和培训计划在所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调整计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转移的劳动力获取职业资格证证书是自身素质提高、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的需要,也是规范劳动力市场、建立市场准入制度的需要,严格执行劳动准入制度,提高培训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个是政府引导农村劳动力关注劳动力市场上的运行机制,了解职业技能鉴定的规则。通过财政补贴减低农民工参与鉴定的财务压力,使其顺利获得通行证,享受与城镇劳动力的同等待遇,参与公平竞争。二是提高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识到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在进行转移的时候,有意识地强化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三是劳动部门监督用工部门试行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招收农民工,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应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对尚未参加培训的特殊职业(工种)的人员,可在报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之后,先招收后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后再上岗。四是用工企业要承担起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责任。
其他文献
摘 要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已经成为现今社会的紧缺型人才之一,需求缺口巨大,阳江广播电视大学自2007年设立物流管理专业至今,在教学模式上,偏理论缺实践的情况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教学瓶颈,“五阶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此教学瓶颈,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 五阶递进式 实践教学 应用 成效 改进方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阳江市广播电视大学是
期刊
摘 要 加强跨学科整合研究,努力培养知识面丰富、多元能力结构的创新型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为此本文以跨学科课程数理经济学为例,从设置跨学科课程、整合程度、分层教学、更新知识结构、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拓宽知识面,提高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拓宽培养渠道、提高师资水平等方面,探析跨学科整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策略。  关键词 跨学科整合 人才培养策略 数理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 职业技术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战线的一条主流,职业院校教学的主攻方向体现于如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法将是传统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以供配电技术课程的一堂课做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教学案例,对此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做了详尽的阐述。经过在教学课堂的多次实际运用,感觉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和主动学习、思考问题的主观能动性有了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 供
期刊
摘 要 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方法,对实习生进行实习基地满意度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实习生对实习基地总体满意度不高。分析满意度不高的原因,并对实习生、学校和酒店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实习 实习基地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1 调查对象、工具及内容  为了解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实习基地的满意度,完善实习管理,提高实习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西安市中小学课外补习状况的调查,试图描绘中小学课外补习的现状,并解释课外补习市场宏大的原因。找出课外补习存在的不足,并找出对策。  关键词 课外补习 优质教育资源 过度城镇化c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1 课外补习的现状  课外补习是指我们主流的中小学之外的课程深化及课程完善,不包括在校老师无偿补习,只指学生利用主流学校学习之余的时间在校外参加的有偿的同步辅导、兴趣
期刊
摘 要 《了凡四训》是当今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部劝善书,包括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书中所讲的修善积德、改过自新、谦虚卑下,对当今大学生提高自我道德修养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了凡四训》 道德修养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了凡四训》在国内的弘扬达到如火如荼的程度,相继被拍成电视剧与电影,在网络上各种版本的书籍也层出不
期刊
摘 要 随着边境口岸非法出入境人员数量的大幅增加以及边检“提服”口号的提出,边防应用人文地理在边防检查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本文对初级指挥院校边防应用人文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课堂理论与边检实践相结合,为学员毕业后的第一任职需求做好铺垫。  关键词 初级指挥院校 课堂教学 学员未来实际工作 对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边防应用人文地理在边防检
期刊
0 前言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学校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主体性为基本特征,其中,主体性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关键。高校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是体育工作者一直以来力争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沈阳工程学院在校女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为提高高校女生体育锻炼兴趣、培养女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各类高校的毕业生总量持续大幅增长,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特殊群体学生就业状况更令人担忧。本文从调查特殊群体学生就业时的心理状态入手,分析其存在的积极心理状态和消极心理状态,并依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尝试提出促进特殊群体学生养成良好心理状态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 特殊群体学生 心理状态 就业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和谐之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沈阳工程学院教职工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影响高校教职工体育锻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为高校教职工教师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健身动因 锻炼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职工肩负着教学、科研双重任务,工作负荷增大,需要有健康的身体作为保证。健康的体质、充沛体力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