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种植物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landag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太閑,则别念窃生”—春天是个让人没办法矜持的季节,于是,我领着两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入山游玩。
  小姑娘们是我的忘年交闺密。她们有着残缺的原生家庭,像小兽一样忧郁而又张牙舞爪,戒备、疏离又恐慌。这使我想起女儿小初,她面对陌生人的闯入,会是如何的不安与惶恐?我多希望我的小初快乐安好,永远恣意,永远被包容、被善待。
  一路上,我跟小闺密们讲,《山海经》里的许多奇物有神奇的功效,吃了可治心情不好、夫妻不和等“怪病”。我想,春天野外的万千种植物,也一定有一种可治愈孤单、焦虑、恐惧与不圆满。
  春天的鱼腥草尤为鲜嫩,香味独特,凉拌口感独具一格,可使人胃口大开;野生菌子、竹笋是味蕾里永远的“白月光”与“朱砂痣”;而茶泡则承载着儿时的快乐,没吃过茶泡的童年是不完整的。舌尖的满足,足可使人愉悦。
  在挖鱼腥草时,小闺密们在一块岩石下的青苔上发现了一种野生植物。用手机APP扫一扫,方知它叫虎耳草,是一种药,可治多种疾病,如中耳炎等。没有经过这些虎耳草的同意,我怂恿小姑娘们强行带了几株离开。还在路上,虎耳草便蔫了。我理解它们,毕竟从熟悉的生养地离开并不是它们情愿的。未来迷茫未知,它不知道我们将会怎么对待它。我想起小初,忽觉心疼。
  我找来一个碗,装满清水,修去虎耳草的残叶,把它们置于水中。一会儿,它们便变得生机勃勃。看着它们一片生机的样子,素日宅在屋子里的小姑娘们眼神里充满了惊奇。我告诉她们,虎耳草信任、喜欢我们了。她们抿嘴一笑。原来,虎耳草还可使人感动与快乐。
  在找野生菌与茶泡时,我们在水库边遇见了一片紫色的野生小花。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紫云英。这么微小普通的花朵,不知道为什么美得这么惊艳,以至于我怀疑它们是特意为某种生灵而开。一大片一大片的紫云英,就那么随意地散布在绿草间,随着微风婀娜摆动。风尽情地吹过我们,吹过它们,又吹向远方;蝴蝶、蜜蜂在它们中间舞动,仿佛是经过万水千山跋涉而来,必得尽兴而归。
  我想,这吹过我们的风,吹过紫云英,是不是也必然会替我们拥抱远方的某些人?而拥抱过某些人的风,是不是也必定吹过紫云英,再拥抱我们?
  在小竹林里,我们挖了几根竹笋。小闺密们提议砍几根竹子,制作简易又好看的花瓶。我们一拍即合。我们仨在深夜里合作,把竹子破成竹片,绑在矿泉水瓶子上,就成了花瓶。再摘几枝野桃花,插入其中,置于窗台上,怎么看都好看,屋子里瞬间诗意流淌。
  不出所料,春天的野外,在小闺密们的眼里,果然成了大乐园。再次入山,是小闺密们邀我去的。我们扒拉着茅草、荆棘前行,翻山越岭,从一座山绕到另一座山。雨后的山中,遍地都是初生的野草与各色的花朵。溪流之上,黄鹂鸟在林间啾啾唧唧。万物自有秩序,正自顾自地忙着生长。
  小姑娘们听见有几只鸟叫得婉转动听,问我:“阿姨,听!那是什么鸟?”我便领着她们,悄悄地潜过去窥视。两只黄鹂鸟正在枝头卿卿我我,浑然不觉有人偷窥。她们小声问:“它们在干什么?”“它们在谈恋爱。”我小声说。
  小姑娘们突然满面羞红,立即悄然退回。我的笑声惊飞了鸟儿们,山林间本该如此肆无忌惮。转眼间,又听见她们惊呼:“哇,快看,桃花!”“哇,蕨菜!”“哇,竹笋!”听着她们大呼小叫,一惊一乍,我心里畅快得要命。
  数次入山,我们遇见了野葱、竹笋、茶泡、羊奶果、青苔、羊肚菌、毒蘑菇、干了的板栗壳……还有许多从未见过的花朵、野草。
  我说,这是我们的“艳遇”。
  不知道我有没有把小闺密们领到另一个世界的入口。但看着这一屋子被我们带回来的春意,窗台上的盎然生机,我想,它们中的某种植物会治愈我们的焦虑、不安与不圆满。我把窗户一一推开,春风扑面而来。“温风入南牖,织妇怀春意。”我想,如此美好的春天,会不会有人因此爱上我,并善待我的小初。
其他文献
一  前几天和朋友们吃饭,菜品中有一道火腿笋汤我觉得很是鲜美。在安徽长大的朋友嗤之以鼻,说这种笋普普通通,说他的家乡有一种水竹笋,春雷响过之后从潮湿的地方发出来,小孩子背着布袋上山,几个小时就能收获半袋,那才是最美味的。这位朋友讲话时细节丰富,笋子伴着在春雷声中游动的蛇、纠结的藤蔓、细白的溪水,在他的语言中一样样地复活在皖南潮湿的小山上。我听得入迷,问他,在这样的山上应该有野果吧。他说采野果不需要
期刊
那时候的房子是砖木结构的,下有青砖做基,上有黑瓦覆顶。木板墙、木板门、木门槛、木窗棂以及屋顶陶制的麒麟异兽,构造出无以复加、不可再现的美。风吹雨打、日晒夜露的数百年时光,给那些木板、青砖、黑瓦镀上一层只有时光才造就得出、装饰得出的不可模仿的真实、确凿、古朴、浑厚的,饱含着时间历练的颜色和光晕。  许多年后,我漫游在曾居住过的小街,看危房改造、修旧如旧的复古工程。外来的建筑队伍和本地的砌匠、木匠、漆
期刊
蝽是昆虫中的一大类,属半翅目,很好认,看它们的翅膀就行:一半是甲壳,坚硬如铁;一半是膜翅,轻薄似纸。它们最典型的特征是,从正面看,翅膀上有清晰的X形纹理。蝽不大,却是身手敏捷、本领高强的猎手。我无数次拍到过它们的模样,但只有一次拍到它们捕猎的瞬间。今天又拍到了,情况却有些特殊。  是在苘麻上拍到的。苘麻,是我童年时的玩具,我对它太熟悉了。它的叶子柔软宽阔,是小孩作画用的最好的“天然纸张”;叶柄耐弯
期刊
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离家20里开外的益店上学,贫困的生活伴随着我的学生时代。那时,母亲已经离世,我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虽然务农是一把好手,耕田扶犁,撒种收割,样样能行,但对儿子的衣着穿戴,他无能为力。每到春暖花开,衣裳换季,我只能穿上亲戚送我的那件不大合身的旧衣服,直到落叶纷纷。的确良质地的衣服,大热天穿在身上,不吸汗、不透气,整个夏天,我身上长满了痱子。  那年学校放忙假(农村收割麦子,学校
期刊
一  “天姥山怎么去?”我站在大佛寺前一棵老梧桐树下问路人。明亮的早晨,梧桐阔大的黄叶上缀着露水,秋风一起,举向空中的枝叶哗哗响着,摇曳出斑驳的光点。  “天姥山?”老太太摇摇头,“我不晓得。”  “天姥山在哪儿?”这回我挑了一个清瘦的老先生问。  “喏,远处,这边,那边,还有那边……”顺着老先生的手,我的目光越过城市高楼,越过被晨曦打亮的楼顶,落到一抹黛色的、隐现于云雾中的山上。  “我怎么才能
期刊
1  不要和“烂人烂事”纠缠:  摔进坑里,就不要坐地讨说法了,赶紧拍拍屁股爬起来吧。不平则鸣,很多人遇到不公的事情,第一反应是“讨个说法”。但我总觉得,在“讨个说法”前,多少还是要评估一下“沉没成本”的。人生有限,少在无谓之事上浪费精力。 2  不要太闲:  人一旦太闲,就容易生出一些是非来。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尤其是各式各样的碎片化的时间,尝试以“多线程”的模式同步去做两件事情,不管最终效果如何
期刊
一个老头儿,走在牛后头,和牛一般高。他晴天放牛,雨天也放牛,牛吃草,他砍柴。他跟牛说话,牛只顾吃草,偶尔也“哞”一声,他笑一笑。好像总是出现这样的场景。有年春天,一头老牛不行了,儿子说请人明天来杀了卖肉。他不同意,但也挡不住儿子,他说要让牛再吃一回青草,便赶牛上山了。他跟牛说:“我老了,你也老了,都不中用了。他们想卖你的肉,我拦不住……”他流眼泪,牛的眼睛也湿漉漉的,伸着舌头舔他的手。然后,牛慢慢
期刊
李洱 著  类型: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年1月  《石榴树上结樱桃》是一部反映当代农村生活的作品。小说语言生动幽默,各色人物性格鲜明,被誉为“中国乡村社会寓言”。本书荣获首届“华语图书传媒大奖”,根据本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入围第34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文城  余華 著  类型:小说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1年3月  写《活着》的余华又回来了!这一回的作品不只在时空上进行
期刊
一  1986年,我出生于湖北的一个小县城。  听我妈说,她怀我的时候老想吃酸的,肚子又尖尖的,爸妈便以为要生儿子,都高兴坏了。我爸来自农村,三代单传,就想要儿子;我妈呢,觉得儿子能顶事,也想要个儿子。两人准备了好多适合男孩的小衣服和小玩具。谁知生完一看,是个女孩,他俩特别失望。  我上小学之前的日子是最快乐的,爸妈虽然偶尔也感慨一下没儿子的遗憾,但家里只要有点儿好吃的、好喝的,他们都会给我。我妈
期刊
在短视频世界里,一些人最真实、最鲜活的烟火日常,却是其他人眼中千姿百态、光怪陆离的世界。孩子的成长、跳广场舞的姿态、骑行路上的风景、过年回家的见闻、与父母相处的温情和矛盾……零零散散的生活片段,构成了绝大多数中国人对生活的记录和表达。  而这些记录中的大多数只是灵光闪现的片段,是随兴所至的表达,是生活本来的样子。但也有一些人,他们乐于持续拍摄自己的生活和所见所闻,独特的主题和内容就像一部连续剧,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