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蓑衣的救赎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jnih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本分析
  本文是台州本土作家胡明刚的一篇散文。本文的抒发了作者对江南蓑衣的怀想,表达了作者走向城市之后对过去的平和古朴生活的怀念,对逝去的农耕文明和诗意文化的思考。本文的特点是独具江南特色的选材、独具江南诗意的语言、以及对逝去生活方式的深刻思考,文章兼具诗意美与哲思性。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在认知上,他们对散文的内容选择、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等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在情感上,学生对农耕文明与诗意文化的逝去现象已有一定的体会。同时,学生对于作者在江南生活的文字表达及解讀上、以及作者对逝去生活的痛思上仍需教师进一步引导和点拨。
  三、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说出内容选择的特点和方法,能阐述语言运用的特点和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在分析本文语言特色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探究的方法,能在体会作者情感思考的过程中运用想象和体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受作者走向城市之后对过去的平和古朴生活的怀念,能体会作者对逝去的农耕文明和诗意文化的思考,以及现代生活的精神坚守。
  四、过程设计
  (一)导入:
  “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一袭蓑衣走过烟雨人生,那是苏轼表达的笑傲与逍遥。
  而这个自称是“一领飘在京城的‘江南蓑衣’”——胡明刚,要用“江南蓑衣”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它曾悠悠入画
  当蓑衣与主人一起,它曾悠悠入画。让我们跟着主人公一起,来翻读这本江南画册。
  1.古典的江南有着怎样的蓑衣生活?(怎样的生活环境?怎样的生活(心境)意趣?)
  第2段  牧童
  环境——山峦、梯田、烟云、房舍、村道、春光、笛声
  (牧童 穿着蓑衣,独自追逐在迷漫春光里、悠悠牧笛中。)
  心境——自在悠然、蕴蓄生机(现实层面)
  诗歌拓展:《牧童》唐·栖蟾
  第4段  农夫
  环境——田野、山坳、泥水、老牛、镰刀、锄头、竹笠
  (农夫 穿着蓑衣,独自耕作在山野泥水中、老牛锄头旁。)
  心境——宁静祥和、艰辛欢愉(现实层面)
  诗歌拓展:《田上》唐·崔道融
  穿着蓑衣的农夫和牧童,扎根在土地田间诠释着蓑衣的意义。
  在现实层面上——让我们感受到【农耕文明】所带给我们的启迪。
  第3段  渔夫
  环境——寒江、远峰、烟雨、萧寺、兰桨、孤舟、明月
  (渔夫 披着蓑衣,独自逍遥在寒江孤舟上、烟雨萧寺旁。)
  心境——冲淡清雅、潇洒自由(文化层面)
  结合诗句解读:《渔歌子》唐·张志和、《定风波》宋·苏轼、《赤壁赋》宋·苏轼
  披着蓑衣的“渔夫”,在众多诗歌中被赋予了文人的隐逸气质。
  因而在文化层面上——让我们感受到【诗意文化】所带给我们的熏陶。
  2.小结:蓑衣所蕴含的【诗意文化】和【农耕文明】是否割裂?
  明确:再看“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诗。农人们不畏风雨,也不懂诗词,但他们的生活却应了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诗,能够从容地对待人生,一辈子从蓑衣中走过。因而,蓑衣所蕴含的【诗意文化】和【农耕文明】也是相通的。
  农家披蓑耕田、渔家戴蓑荡舟。蓑衣一直来朴素地遮蔽着风雨中的农人,以诗意的美丽装饰着这个多水的江南,也温暖着惜时如金的农人们的心。
  (三)它已渐渐尘封
  1.如今,蓑衣在哪里?主人在哪里?
  明确:主人逃离了蓑衣去了城市。蓑衣脱离了主人,尘封在城市街角里,茶室酒吧间。
  (城市、街角、茶室、酒吧、红尘、柱子、墙壁……)
  ——蓑衣为何“尘封”?
  当蓑衣与渔夫、牧童、农夫在一起的时候,它才具备了农耕文明与诗意文化的意义。
  蓑衣的价值永远是与主人一起,在农耕岁月里、在微风细雨中得到实现的,
  当主人逃离,那它的生命意义也就随之消逝了。
  2.蓑衣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找前后对比点)
  明确:曾经蓑衣所处的环境是素雅宁静自然的,蓑衣在其中是和谐的。
  而今蓑衣所处的环境是艳丽喧嚣人为的,蓑衣在其中是不合适的。
  (四)它仍久久翘望
  其实如今,蓑衣在城市里,主人也在城市里。
  1.在这座城市里重逢的他们,作何反应?(齐读第6、7段)
  明确:
  ·“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
  ·“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
  我们看到,沉睡在角落的蓑衣,仍在经年寻找,远远翘望。而“主人”匆匆逃离那块贫瘠的土地,离开了与他朝夕相处的“蓑衣”,但又在某个微雪的夜晚在极为寂寥的暗角,偷偷想起,暗自噙泪。蓑衣与主人,在这座城市的角落里,彼此对望,引发了对内心救赎的叩问。
  2.当初主人为何“逃离”?
  明确:(第4节)
  与蓑衣一起的生活注定是清寒艰辛的,注定是囿于一方的。
  主人想要“逃避命运的摆布”“摆脱生活的清寒”“向往远方”“追求幸福”“改变命运”。
  3.既要逃离,又为何想起?(结合现实生活 及文本 第5、6节)
  ·既然回望,也许是现在过得并不好,主人的现状如何?
  他摆脱了清寒、走到了远方,那他是否追求到了幸福?
  4.为何不幸福?为何噙泪?你认为主人到底需要什么?想要救赎什么?   ——他溶进了城市街衢的喧嚣,但纷杂喧闹的城市背后,是疲惫,以及疲惫后的孤单落寞。主人代表的是一群人。在这个充满喧嚣和浮华的时代,一味向外逐求,把人生的目标定位在物质的满足上,而为名利所累,从而忽略了内心的渴求,迷失了自我的价值。
  ——主人在物質得到满足的同时,失落了曾经从蓑衣生活中获得的 清雅洒脱的志趣和质朴平和的状态。而这也就是主人要救赎的。
  ——主人和蓑衣的那一眼的对望,
  其实就是作者在现实迷茫下对自己心灵回归的呼唤。
  5.既要逃离蓑衣,却又想起蓑衣。这不是一个人的矛盾,这几乎是所有从乡村走向城市的人的矛盾,是所有在现代化脚步下匆匆前行的人的矛盾。
  “蓑衣”仍在翘首以望,难道我们只能躲在城市暗角默默噙泪?我们到底应如何救赎?
  拓展:作者胡明刚也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我是一领飘在京城的‘江南蓑衣’”。“天台是我永远的题材。”
  “我觉得,我在家乡生活是艰苦的、贫寒的。但这种生活经历,是一种真正的财富。这是岁月积累的东西,是别人无法复制的,这是我的长处。但是一个缺陷,我总是为生计所累、所奔波,缺少新思想的融入,就一个人孤单地在自我的小天地里胡乱比划……”
  明确:远去的蓑衣,浸透着烟雨的氤氲,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把江南悠久的古典意味一并带走。但远去的是蓑衣,而我们需要留住和守护的,正是蓑衣所蕴含的诗意文化和农耕文明,它是这块我们所成长的土地所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是这片我们曾熟悉的文化所给予我们的心灵良方。
  6.渐渐尘封的不只是蓑衣,久久翘望的也不只是蓑衣。
  时代更迭之下,或许人类的不断前行总得以消逝的东西为代价。
  蓑衣只是作者借以表达的一个物象,以此为线索表达对逝去文化和文明的哀叹与呼唤。
  这可以给我们平时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
  结合你的生活体验,想一想,像蓑衣这样行将消逝的江南物象还有哪些?
  油纸伞、老街古巷、屋瓦滴雨……
  参考片段:
  《行将消逝的物语:油纸伞》李振南、《听听那冷雨》余光中、《听旧友说话》阮涵之
  (五)结束语:
  正如这节课开头提到的诗句“一蓑烟雨任平生”,
  或许每个人的身后都应有一袭蓑衣,来救赎在尘世风风雨雨中匆匆赶路的你我。
  当我们拼命向前狂奔的时候,也记得回望来路。
  当我们奋力向外追逐的时候,也记得回归内心。
  ——这也许就是作者所牵念的文化乡愁,所寻觅的心灵处方。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初中地理课堂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系统性的认知。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将微视频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使得學生可以直观认识到学习重点,并使课堂氛围变得灵活轻松。利用微视频的教学成果,教师逐渐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使学生发现到地理知识的乐趣,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微视频;初中地理;注意事项;自主学习  新时代环境下,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网络背景下生发出的各种微特征短
期刊
摘 要: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着重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则为今后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鉴于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应该对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重视起来。教调整自身的教学思路,着重在教学过程中去启迪学生的符号意识,又要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并借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当然,教师还应该组织开展具体的数学计算活动,并多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从当前新课改环境入手,从不同方面提出一些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和手段,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总体质量以及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0.引言  由于我们大多数人习惯于母语,学生对于学习英语自信心缺乏,兴趣不高以及其他不良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实施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教师的教学追求,也是推进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新思想与新方法发挥着极大作用。成为实践活动中的创新者和探究者,才能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得以改革。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创新;活动;课堂  前言  语文学科在初中阶段占重要地位,语文学科涉及到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
期刊
数学概念反映了一类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具体和抽象的辩证统一,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中学数学中有许多不加定义的概念,比如“自然数”、“集合”、“点”、“直线”和“平面”等等,这些概念通常被称为“原始概念”。通过资料查阅、整理相关试题并对学生进行调研测试,发现学生对平面概念存在严重短板[2] 。  以往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老师们通常直接告诉学生概念,快速进入大量的例题讲解和练习。新课
期刊
摘 要:小学中段学生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学习阶段,学习语文写作课程不仅能够丰富文化学识,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人生未来健康的成长。由于,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缺乏教学手段,导致小学中段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也影响了小学生中段学生的学习进程。因此,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积累写作素材;深化教材内容,提高写作技巧;融入生活课堂,培养写作思维的教学方式教导小学中段
期刊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也就没有了数学的生命。在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融在教学的全过程。增强学生信心,创造提问的机会,创设情景,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关键词:信心;机会;氛围;方法  在如今的课堂上,我们惊奇地发现,不仅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着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不少的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敢于提问。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善,一些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甚至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而鉴于阅读与生活密切相关,且学生对生活图景充满热情,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方针,从而体现阅读课堂的亲切性和趣味性,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刻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方针  语文是与生活结合最为紧密的学科,它的内容取材于生活,它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应
期刊
摘 要:互联网快速发展,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做好德育教育对于保障青年更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由于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基于互联网时代,利用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成为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接下来,本文将针对互联网时代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策略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引言:互联网时代,初中学生能够便捷接触到广泛的
期刊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教学期间,教师一直扮演着学生写作“引导者”的角色。为了能够使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质量得到全面性提升,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相应的写作教学策略设计,使之能够为学生们探寻更为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相关的写作知识时,就需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写作需要,进行相应教学策略的设计,使之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写作内容质量,从而切实增强学生们的语文写作水平。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