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学生写话题材单一、内容单调、想象匮乏、千篇一律、兴趣不足等现象,已成为许多教师教学的困惑,亦成为制约儿童思维和语言发展的主要原因。针对如此现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我尝试让学生进行剪贴图写话训练,让学生的写话不困难、不单调、不雷同。
所谓“剪贴图写话”,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在卡片、宣传单、旧书报等各类印刷品上剪下相应的图,贴在写话本上,再根据图意写一句或者几句完整的话。
剪贴图写话的操作基本程序如图1。
在剪贴图写话中,“贴图”是学生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成为关键的一环。贴什么图,决定了写什么、怎样贴图,不但影响到写什么,也影响到怎样写。根据贴图的方法来区分,可分为完整式剪贴、分解式剪贴、组合式剪贴。
第一式:完整式剪贴,拓宽表达的内容
完整式剪贴,就是选择把一张完整的图剪下,贴在写话本上,将此图作为写话素材。
完整式剪贴的特点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图片,图片题材广泛,不受约束。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画面,灵活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自由表达。因此,此法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充分体现了写话教学的“放”。具体流程如图2。
完整式剪贴图写话看似與传统的看图写话并无不同,但正因为经历了自主选图、剪图、贴图、读图、说图的过程,学生写话有了浓厚的兴趣作为前提,有了丰富的题材作为基础,有了生活化的活动作为支撑,有了交际的空间作为保障,是对课程标准“易于动笔”这一建议的创造性践行,也是对“乐于动笔”这一目标的积极追求。
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通过选、贴、看、说、写,写话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在一次完整式剪贴图写话中有位学生剪贴了一幅图(如下页图3),并这样写道:星期六,我约上几个好朋友到我家里来做饭。妈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顶帽子,哈哈,我们一下子变成了小厨师!大家都很忙,兰兰在切菜,红红在搅鸡蛋,星星在淘米,我在炒菜。可是小军在干什么呢?居然和小花猫一起睡着啦!
完整式剪贴,拓展了学生写话内容的宽度,让学生爱上写话,让学生有话可写。
第二式:分解式剪贴,理顺表达的条理
经历过第一式后,学生基本对写话感兴趣了,也言之有物了。但是当一幅图上出现的事物较多时,学生便不太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图画。在拓展了写话内容宽度的基础上,还得引导学生理顺语言的条理。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解式剪贴。
分解式剪贴,就是在整体掌握图意的基础上,再将图上的各个关键事物逐一剪下,作为附加图,剩下部分即为背景图。随后,根据对图画的整体掌握,按照一定的顺序一边将附加图逐一贴上,一边观察思考、练习说话,直至附加图全部贴上。具体操作流程如图4。
分解式剪贴的特点是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分步观察、思考、想象,逐步扩大对事物认识的范围,减缓训练的坡度,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帮助学生理顺表达的条理,促进表达水平的提高。
第三式:组合式剪贴,激发表达的创意
为了给学生提供广阔而自由的空间,激发表达的创意,还可以进行组合式剪贴。组合式剪贴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把搜集到的各种图画加以拼接组合,构成新的画面,贴在写话本上,进行写话。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喜好,对各种图片进行选择取舍,调控安排,重新组合,不断创新。
组合式剪贴,一般有从属式和并列式两种组合方法。所谓从属式组合,就是把搜集到的画面内容加以选择取舍,围绕中心,组合成新的画面。有一名学生从各种图画中选择了这样三项内容:一根棒棒糖、一张嘴、一对卡通大眼睛。她把大眼睛贴在棒棒糖上,然后把棒棒糖贴在大嘴巴里(如图5)。
她的写话内容让人耳目一新:“棒棒糖小姑娘开始了旅游,她先碰到了嘴巴姐姐,嘴巴姐姐温柔地亲吻了她一下。接着遇到了舌头妹妹,舌头妹妹舔了她一下。最后见着了牙齿弟弟,牙齿弟弟咬了她一下。棒棒糖小姑娘今天交了很多好朋友。”
所谓并列式组合,就是把所选择的画面内容根据相应的联系加以排列,构成一组新的画面。如图6,一名学生剪了内蒙古草原、长城、香港迪士尼、桂林山水、哈尔滨冰雕等五幅图,把它们排列组成名胜风光图,并以“旅游”为题写道:我想去很多地方玩。想去爬长长的长城,想去广阔的草原骑马,想去桂林坐船,想去哈尔滨看冰雕,想去迪士尼乐园玩。
组合式剪贴的练习步骤主要是选图、组图、说图和写图。其中组图是关键性的环节,学生围绕中心选择,独立构成新图,是其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同时,各种方式的贴图写话,都是以图为表达的依据,但仍然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围绕中心,选择取舍的方法,以提高独立构图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丰富知识。比如,在指导学生剪贴以“春天”为主题的图片前,组织他们到野外找春天,学生在看图时就能联系自己的观察所得展开想象,在贴图时能进一步掌握图意。学生有了丰富的积累,图画才能充分发挥媒介作用,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并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倾注其中。
剪贴是儿童喜爱的手工活动,剪贴图写话把操作引入表达训练,让儿童找找剪剪、看看想想、贴贴写写,既动手动脑,又增添乐趣、拓展主题,顺应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有效调动了儿童习作的积极性、主动
性,使他们的感知、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得到同步发展,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整体优化。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宣教文体局) 责任编辑 郝 波
所谓“剪贴图写话”,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在卡片、宣传单、旧书报等各类印刷品上剪下相应的图,贴在写话本上,再根据图意写一句或者几句完整的话。
剪贴图写话的操作基本程序如图1。
在剪贴图写话中,“贴图”是学生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成为关键的一环。贴什么图,决定了写什么、怎样贴图,不但影响到写什么,也影响到怎样写。根据贴图的方法来区分,可分为完整式剪贴、分解式剪贴、组合式剪贴。
第一式:完整式剪贴,拓宽表达的内容
完整式剪贴,就是选择把一张完整的图剪下,贴在写话本上,将此图作为写话素材。
完整式剪贴的特点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图片,图片题材广泛,不受约束。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画面,灵活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自由表达。因此,此法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充分体现了写话教学的“放”。具体流程如图2。
完整式剪贴图写话看似與传统的看图写话并无不同,但正因为经历了自主选图、剪图、贴图、读图、说图的过程,学生写话有了浓厚的兴趣作为前提,有了丰富的题材作为基础,有了生活化的活动作为支撑,有了交际的空间作为保障,是对课程标准“易于动笔”这一建议的创造性践行,也是对“乐于动笔”这一目标的积极追求。
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通过选、贴、看、说、写,写话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在一次完整式剪贴图写话中有位学生剪贴了一幅图(如下页图3),并这样写道:星期六,我约上几个好朋友到我家里来做饭。妈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顶帽子,哈哈,我们一下子变成了小厨师!大家都很忙,兰兰在切菜,红红在搅鸡蛋,星星在淘米,我在炒菜。可是小军在干什么呢?居然和小花猫一起睡着啦!
完整式剪贴,拓展了学生写话内容的宽度,让学生爱上写话,让学生有话可写。
第二式:分解式剪贴,理顺表达的条理
经历过第一式后,学生基本对写话感兴趣了,也言之有物了。但是当一幅图上出现的事物较多时,学生便不太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图画。在拓展了写话内容宽度的基础上,还得引导学生理顺语言的条理。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解式剪贴。
分解式剪贴,就是在整体掌握图意的基础上,再将图上的各个关键事物逐一剪下,作为附加图,剩下部分即为背景图。随后,根据对图画的整体掌握,按照一定的顺序一边将附加图逐一贴上,一边观察思考、练习说话,直至附加图全部贴上。具体操作流程如图4。
分解式剪贴的特点是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分步观察、思考、想象,逐步扩大对事物认识的范围,减缓训练的坡度,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帮助学生理顺表达的条理,促进表达水平的提高。
第三式:组合式剪贴,激发表达的创意
为了给学生提供广阔而自由的空间,激发表达的创意,还可以进行组合式剪贴。组合式剪贴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把搜集到的各种图画加以拼接组合,构成新的画面,贴在写话本上,进行写话。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喜好,对各种图片进行选择取舍,调控安排,重新组合,不断创新。
组合式剪贴,一般有从属式和并列式两种组合方法。所谓从属式组合,就是把搜集到的画面内容加以选择取舍,围绕中心,组合成新的画面。有一名学生从各种图画中选择了这样三项内容:一根棒棒糖、一张嘴、一对卡通大眼睛。她把大眼睛贴在棒棒糖上,然后把棒棒糖贴在大嘴巴里(如图5)。
她的写话内容让人耳目一新:“棒棒糖小姑娘开始了旅游,她先碰到了嘴巴姐姐,嘴巴姐姐温柔地亲吻了她一下。接着遇到了舌头妹妹,舌头妹妹舔了她一下。最后见着了牙齿弟弟,牙齿弟弟咬了她一下。棒棒糖小姑娘今天交了很多好朋友。”
所谓并列式组合,就是把所选择的画面内容根据相应的联系加以排列,构成一组新的画面。如图6,一名学生剪了内蒙古草原、长城、香港迪士尼、桂林山水、哈尔滨冰雕等五幅图,把它们排列组成名胜风光图,并以“旅游”为题写道:我想去很多地方玩。想去爬长长的长城,想去广阔的草原骑马,想去桂林坐船,想去哈尔滨看冰雕,想去迪士尼乐园玩。
组合式剪贴的练习步骤主要是选图、组图、说图和写图。其中组图是关键性的环节,学生围绕中心选择,独立构成新图,是其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同时,各种方式的贴图写话,都是以图为表达的依据,但仍然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围绕中心,选择取舍的方法,以提高独立构图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丰富知识。比如,在指导学生剪贴以“春天”为主题的图片前,组织他们到野外找春天,学生在看图时就能联系自己的观察所得展开想象,在贴图时能进一步掌握图意。学生有了丰富的积累,图画才能充分发挥媒介作用,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并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倾注其中。
剪贴是儿童喜爱的手工活动,剪贴图写话把操作引入表达训练,让儿童找找剪剪、看看想想、贴贴写写,既动手动脑,又增添乐趣、拓展主题,顺应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有效调动了儿童习作的积极性、主动
性,使他们的感知、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得到同步发展,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整体优化。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宣教文体局)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