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试图对潞西市傣族剪纸的历史背景及现状的分析,引出笔者对傣族剪纸艺术价值的思考设想及传承保护的试想的可能性。
【关键词】:傣族剪纸;艺术特色;传承保护
1.傣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傣族剪纸介绍
傣族的历史久远,追溯到古代属于越人族属。越人是我国古代南方最大的族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南部边疆。主要聚居区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中,潞西市位于云南省西部,最早居民为德昂族和傣族,唐初称茫施,属金齿部,隶剑南道,千百年来傣族再这里繁衍生息。在古代,中原政府通过穿越傣族地区的“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与东南亚国家和印度一直保持着经济文化上的往来。促进了当地和中原的经济发展。小乘佛教也经东南亚国家进入,在傣族地区扩散和发展起来。
1.2傣族剪纸与宗教
南传上座部佛教是多数傣族地区全民信仰的一种宗教,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后对傣族人民的思想文化、伦理道德、价值标准、生活习惯受到了全面的影响。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言谈举止都和佛教有关。其中傣族的剪纸也是服务于佛教活动。
在傣族地区,佛教对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从出生到死去的一切生活中所遇到的重大事情都要请佛爷来诵经。在傣族的一年中有若干的与宗教节日,这个期间,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参与到其中。在傣族地区男子到了七岁、八岁时就必须送到佛寺当和尚,男子进佛寺跟佛爷学习傣文、念经、接受基本戒律。少则一年二年,多则一、二十年,才能还俗娶妻,这样才被认为是取得真正人格的人,长辈都以此为荣。
在佛教活动中提出赕佛,赕是奉献、布施的意思。认为通过赕佛的行为,积个人善行修来世,最终达到涅槃。佛教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影响艺术文化的核心因素。傣族剪纸艺术也不然和佛教相关。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剪纸大于在15世纪左右传入傣族地区。
在傣族地区每个村寨都有佛寺,在各种佛教活动中,剪纸成为整个节日活动的主要装饰,比如:为佛宝遮阳挡雨的宝伞,长达数米、从寺顶垂下来接近人们头顶的长幡,寺庙梁上悬挂的宝灯,奘房的贡品,佛龛的装饰等等,都是信徒虔心制作的,供奉佛主的礼品。
1.3剪纸的工具及题材样式
潞西傣族剪纸以特制的剪刀、刻刀、凿子和锤子为工具,通过把握剪刀、刻刀、凿子和锤子的特性,将其分“剪”与“凿”两种方法,剪无需稿样,随手可剪;凿则需打样稿,根据样稿制作。
傣族剪纸最主要是为佛事服务的,只要有佛事活动,剪纸艺人就会把自己的剪纸作品献给佛寺供奉佛祖。还有的是装饰在供奉佛祖的佛龛、佛赕、佛幡上。在题材上,虽然傣族剪纸受到了小乘佛教的影响,但是傣族剪纸的题材多种多样,有风俗民情、花鸟鱼虫、动植物都是傣族剪纸可以应用起来。供奉佛祖的花样大多以奘房、菩提树、佛塔、莲花、大象、孔雀等,剪纸艺术在平时生活中也会剪一些和自己生活一样的场景;傣族姑娘有梳头、挑水、织布、在小河边洗头、照镜子、做家务时等景象;傣族男子的形象多为农耕、挑担子、僧人等景象;还有就是单纯的动植物的形象;还有傣族地区的风土民情的景象。
2.潞西傣族剪纸的现在时态
2.1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分布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得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2006年5月20日,傣族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潞西市思章华认定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2010年 8月20日,傣族剪纸正式被列入世界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潞西市风平镇邵梅罕被认定为该文化遗产项目省级传承人。
2.2传承人现状
国家级傣族剪纸传承人思章华于2011年1月辞世。他8岁的时候随他的父亲学习,后又从师著名民间艺人杨八。一把剪刀、一个小锤子,陪伴走过79个年头。他的作品基本是佛寺的装饰和赕佛活动相关。他的大儿子是一名教师,由于工作繁忙不能继承他得手艺。他的小儿子放弃了在外打工,回来继承父亲的手艺,他小儿子专心致志的学习这门手艺,一些剪纸订单自己找上门来,他给客户看好剪纸样式,然后他自己再制做。
省级传承人邵梅罕,女,傣族,现年43岁,云南省潞西市风平乡弄么村人。邵梅罕是活跃在潞西市农村的一位较有影响的剪纸艺人。她从小生长在傣族农村,很早就辍学在家里帮忙做家务。除劳动外,她经常去奘房拜佛,很喜欢奘房里的各种剪纸吊幢、佛幡和很多剪纸图案,于是对剪纸产生了兴趣,便找来剪刀和纸开始练习。邵梅罕与思章华一样生活在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中,邵梅罕的剪纸作品有一部分是与佛寺活动相关,但更多的是傣族人民的生活情景,邵梅罕从来没有学过画画,却把傣族人们生活中情景刻画的活灵活现。比如:姑娘在照镜子,在河边洗头,在房子外织布等等。邵梅罕12岁的时候就辍学,帮助家里干家务、农活。那些栩栩如生的傣族风情都是邵梅罕平时留心观察生活所积累下来,然后通过剪刀和纸形象的表达出来。
邵梅罕的两个儿子,一个从事开车拉货,一个大学毕业。两个儿子都没有从事母亲的这门民间手艺。邵梅罕更多时候是在政府部门开设的传习馆中去教教那些对剪纸感兴趣的学生和村民,但这都不是长久之计,能坚持把这门手艺的人并不多了。她也希望在她未来的媳妇培养她们这方面的爱好。 3.傣族剪纸的传承和保护
3.1传承人自身的认识
随着时代地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使很多民族民间工艺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要么与这个市场接轨带动手工艺发展,要么目睹这些民间工艺退化、消亡。我们许多民间手工艺人都生活在农村,在农民和民间艺人的角色中转换。接受的文化知识相对而言比较少,很容易受到异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个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保护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应该从传承人自身的认识开始。①保证传承人的正常生活。只有在保证了传承人的正常生活的基础上,传承人才会有精力去做自己爱好的事情,这个其实跟我们现实生活一样,大多数人都有一个远的近的梦想,但是被社会的现实吞噬,梦想只能埋在心里遥远而不可及。只有在我们满足了我们自己的温饱情况下,我们才会拾起久违的梦想来去实现。所以只有传承人在丰衣足食的情况下肯定会重拾自己的手艺继续做下去。②让传承人认识到该项手艺的重要性。有部分传承人会因为自己手中的手艺不能糊口从而放弃,走入城市另谋出路。也有些会认为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根本不需要他(她)的这门手艺了。不如去买一些高科技产品来替代。这些原因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传承人对该项手艺的往下传播。 ③给传承人的这门手艺带来收益。如果让传承人能通过自己的创新而给自己带来可观的收入。这样会加强传承人的主动性创作性,给传承的流动性过程带来良性的循环,能赚钱了自然来学习的人就多了。
3.2学者的反思
全国上上下下这么多的研究这个方向的学者,去采访各个传承人的人不计其数,有很多学者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是走马观花的一概带过。如果有一半的学者,能够把自己研究的成果与现实兑现,而不是一味的思考,玩文字的游戏,那么民族民间工艺肯定比现在更有起色。立足于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舞台,让其工艺又有符合现代社会所需的使用价值,这样才不会导致大部分的民族民间工艺进入了博物馆,成为了一件观赏物。而慢慢的走向绝路,走向消亡…学者借鉴别人的优秀案例,思考出很系统的方案,先自己实践,后寻求志同道合的伙伴为伍,尝试性的做这些方面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总结教训,不断成长。为今天的民族艺术道路铺好比以前更好得道路。为后来者也提供好的榜样。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和研究素养,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正确的帮助民族民间工艺走上正确的道路,让它的价值发挥到合适的位置。
4.傣族剪纸的艺术价值思考
4.1本身的价值
傣族剪纸的制品主要内容多与傣族所信仰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关。在她们社会生活中有特殊的地位。在傣族地区,一年中的各个节庆,一个人的生老病死都形象的融汇在剪纸的各色纸布当中:为佛宝遮阳挡雨的宝伞;大和尚讲经时扶持的长柄圆扇;长达数米、从寺顶垂到人们头顶的长幡;梁上一排排悬挂的宝灯,还有奘房的贡品、佛龛装饰、门笺等,都是虔诚的信徒精心制作的。
这些类型的剪纸主要的功能有: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装饰的功能。①人们通过对生活劳作中的观察,形象的勾勒出傣族人民特有得生活场景。一方面是剪纸艺人对美好的生活的呈现,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俗风味。另一方面是剪纸艺人对该项手艺的热爱。通过各种形式的剪纸练习加强的自己的技能。②在宗教活动中的不同功能 ,在佛教活动中,祭祀龙神、树神、寨神村神、泼水龙庭等都需要剪纸来装饰,起到美化的作用。 ③幡在南传上座部佛教教徒认为是通往天国的天梯。
剪纸在佛教各项活动中有着传承佛道的功能。还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做摆是敬佛的最大功德和信念,即积功德。还有驱邪的功能。
4.2他者眼中的价值
许多学者对傣族剪纸艺术也进行了归纳,马惠龙认为:“云南民间剪纸在过去的社会功能主要是用于民俗,体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和生活情趣…在当代,剪纸艺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需要注入新的观念和新的思维方式,并鼓励艺术风格上自我表达的探索,使剪纸艺术的个性表现在时间以及空间形态发生改变,构成剪纸艺术作品的当代语言环境…”范例认为:“云南民族剪纸具有艺术的美学特点:形体简练概括的神似美;寄予意向的含蓄美;平面构建的创意美。”若是为欣赏而沉溺于欣赏,就容易成长脱离生活而整天与古代器物为舞的危险。古代器物的美具有让人无法抵御的魅力,可是日常的生活却又是积极向上的,因此,古代器物具有某种使我们脱离生活的危险。”以上这些学者的话一方面告诉我们民间工艺的魅力来自于何处,它本应伴随着我们生活伴随我们成长。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不可能固守着有其魅力而与我们生活相悖而行的工艺是不可能强大起来的。所以另一方面,学者希望能有其工艺的创新在里面,和我们的生活接轨,我们能让它有其使用价值。
5.小结
经过对民族工艺背景的认识,不能狭隘的去想要保护和传承工艺本身,而摒弃了我们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少数民族所处在的位置,还有他们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流动性。现在在考虑到他们手工艺的传承保护的时候,必须认识到他们和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们以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背景下变化而变化,那么我们在做往后的调研时候须全方位的了解整个民族环境。在合乎趋势顺势发展。保护他们的手工艺变成切实的行动。
参考文献:
[1]陈劲松等.《云南民族民间特色工艺》[M].云南大学出版社
[2]郝云华.德宏傣族剪纸探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7月
[3]马惠龙.云南民间剪纸艺术语境由传统向当代的转换[J].民族艺术研究.
[4]马莉萍.从佛教文化看傣族剪纸艺术[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5月
【关键词】:傣族剪纸;艺术特色;传承保护
1.傣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傣族剪纸介绍
傣族的历史久远,追溯到古代属于越人族属。越人是我国古代南方最大的族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南部边疆。主要聚居区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中,潞西市位于云南省西部,最早居民为德昂族和傣族,唐初称茫施,属金齿部,隶剑南道,千百年来傣族再这里繁衍生息。在古代,中原政府通过穿越傣族地区的“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与东南亚国家和印度一直保持着经济文化上的往来。促进了当地和中原的经济发展。小乘佛教也经东南亚国家进入,在傣族地区扩散和发展起来。
1.2傣族剪纸与宗教
南传上座部佛教是多数傣族地区全民信仰的一种宗教,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后对傣族人民的思想文化、伦理道德、价值标准、生活习惯受到了全面的影响。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言谈举止都和佛教有关。其中傣族的剪纸也是服务于佛教活动。
在傣族地区,佛教对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从出生到死去的一切生活中所遇到的重大事情都要请佛爷来诵经。在傣族的一年中有若干的与宗教节日,这个期间,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参与到其中。在傣族地区男子到了七岁、八岁时就必须送到佛寺当和尚,男子进佛寺跟佛爷学习傣文、念经、接受基本戒律。少则一年二年,多则一、二十年,才能还俗娶妻,这样才被认为是取得真正人格的人,长辈都以此为荣。
在佛教活动中提出赕佛,赕是奉献、布施的意思。认为通过赕佛的行为,积个人善行修来世,最终达到涅槃。佛教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影响艺术文化的核心因素。傣族剪纸艺术也不然和佛教相关。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剪纸大于在15世纪左右传入傣族地区。
在傣族地区每个村寨都有佛寺,在各种佛教活动中,剪纸成为整个节日活动的主要装饰,比如:为佛宝遮阳挡雨的宝伞,长达数米、从寺顶垂下来接近人们头顶的长幡,寺庙梁上悬挂的宝灯,奘房的贡品,佛龛的装饰等等,都是信徒虔心制作的,供奉佛主的礼品。
1.3剪纸的工具及题材样式
潞西傣族剪纸以特制的剪刀、刻刀、凿子和锤子为工具,通过把握剪刀、刻刀、凿子和锤子的特性,将其分“剪”与“凿”两种方法,剪无需稿样,随手可剪;凿则需打样稿,根据样稿制作。
傣族剪纸最主要是为佛事服务的,只要有佛事活动,剪纸艺人就会把自己的剪纸作品献给佛寺供奉佛祖。还有的是装饰在供奉佛祖的佛龛、佛赕、佛幡上。在题材上,虽然傣族剪纸受到了小乘佛教的影响,但是傣族剪纸的题材多种多样,有风俗民情、花鸟鱼虫、动植物都是傣族剪纸可以应用起来。供奉佛祖的花样大多以奘房、菩提树、佛塔、莲花、大象、孔雀等,剪纸艺术在平时生活中也会剪一些和自己生活一样的场景;傣族姑娘有梳头、挑水、织布、在小河边洗头、照镜子、做家务时等景象;傣族男子的形象多为农耕、挑担子、僧人等景象;还有就是单纯的动植物的形象;还有傣族地区的风土民情的景象。
2.潞西傣族剪纸的现在时态
2.1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分布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得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2006年5月20日,傣族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潞西市思章华认定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2010年 8月20日,傣族剪纸正式被列入世界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潞西市风平镇邵梅罕被认定为该文化遗产项目省级传承人。
2.2传承人现状
国家级傣族剪纸传承人思章华于2011年1月辞世。他8岁的时候随他的父亲学习,后又从师著名民间艺人杨八。一把剪刀、一个小锤子,陪伴走过79个年头。他的作品基本是佛寺的装饰和赕佛活动相关。他的大儿子是一名教师,由于工作繁忙不能继承他得手艺。他的小儿子放弃了在外打工,回来继承父亲的手艺,他小儿子专心致志的学习这门手艺,一些剪纸订单自己找上门来,他给客户看好剪纸样式,然后他自己再制做。
省级传承人邵梅罕,女,傣族,现年43岁,云南省潞西市风平乡弄么村人。邵梅罕是活跃在潞西市农村的一位较有影响的剪纸艺人。她从小生长在傣族农村,很早就辍学在家里帮忙做家务。除劳动外,她经常去奘房拜佛,很喜欢奘房里的各种剪纸吊幢、佛幡和很多剪纸图案,于是对剪纸产生了兴趣,便找来剪刀和纸开始练习。邵梅罕与思章华一样生活在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中,邵梅罕的剪纸作品有一部分是与佛寺活动相关,但更多的是傣族人民的生活情景,邵梅罕从来没有学过画画,却把傣族人们生活中情景刻画的活灵活现。比如:姑娘在照镜子,在河边洗头,在房子外织布等等。邵梅罕12岁的时候就辍学,帮助家里干家务、农活。那些栩栩如生的傣族风情都是邵梅罕平时留心观察生活所积累下来,然后通过剪刀和纸形象的表达出来。
邵梅罕的两个儿子,一个从事开车拉货,一个大学毕业。两个儿子都没有从事母亲的这门民间手艺。邵梅罕更多时候是在政府部门开设的传习馆中去教教那些对剪纸感兴趣的学生和村民,但这都不是长久之计,能坚持把这门手艺的人并不多了。她也希望在她未来的媳妇培养她们这方面的爱好。 3.傣族剪纸的传承和保护
3.1传承人自身的认识
随着时代地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使很多民族民间工艺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要么与这个市场接轨带动手工艺发展,要么目睹这些民间工艺退化、消亡。我们许多民间手工艺人都生活在农村,在农民和民间艺人的角色中转换。接受的文化知识相对而言比较少,很容易受到异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个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保护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应该从传承人自身的认识开始。①保证传承人的正常生活。只有在保证了传承人的正常生活的基础上,传承人才会有精力去做自己爱好的事情,这个其实跟我们现实生活一样,大多数人都有一个远的近的梦想,但是被社会的现实吞噬,梦想只能埋在心里遥远而不可及。只有在我们满足了我们自己的温饱情况下,我们才会拾起久违的梦想来去实现。所以只有传承人在丰衣足食的情况下肯定会重拾自己的手艺继续做下去。②让传承人认识到该项手艺的重要性。有部分传承人会因为自己手中的手艺不能糊口从而放弃,走入城市另谋出路。也有些会认为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根本不需要他(她)的这门手艺了。不如去买一些高科技产品来替代。这些原因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传承人对该项手艺的往下传播。 ③给传承人的这门手艺带来收益。如果让传承人能通过自己的创新而给自己带来可观的收入。这样会加强传承人的主动性创作性,给传承的流动性过程带来良性的循环,能赚钱了自然来学习的人就多了。
3.2学者的反思
全国上上下下这么多的研究这个方向的学者,去采访各个传承人的人不计其数,有很多学者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是走马观花的一概带过。如果有一半的学者,能够把自己研究的成果与现实兑现,而不是一味的思考,玩文字的游戏,那么民族民间工艺肯定比现在更有起色。立足于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舞台,让其工艺又有符合现代社会所需的使用价值,这样才不会导致大部分的民族民间工艺进入了博物馆,成为了一件观赏物。而慢慢的走向绝路,走向消亡…学者借鉴别人的优秀案例,思考出很系统的方案,先自己实践,后寻求志同道合的伙伴为伍,尝试性的做这些方面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总结教训,不断成长。为今天的民族艺术道路铺好比以前更好得道路。为后来者也提供好的榜样。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和研究素养,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正确的帮助民族民间工艺走上正确的道路,让它的价值发挥到合适的位置。
4.傣族剪纸的艺术价值思考
4.1本身的价值
傣族剪纸的制品主要内容多与傣族所信仰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关。在她们社会生活中有特殊的地位。在傣族地区,一年中的各个节庆,一个人的生老病死都形象的融汇在剪纸的各色纸布当中:为佛宝遮阳挡雨的宝伞;大和尚讲经时扶持的长柄圆扇;长达数米、从寺顶垂到人们头顶的长幡;梁上一排排悬挂的宝灯,还有奘房的贡品、佛龛装饰、门笺等,都是虔诚的信徒精心制作的。
这些类型的剪纸主要的功能有: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装饰的功能。①人们通过对生活劳作中的观察,形象的勾勒出傣族人民特有得生活场景。一方面是剪纸艺人对美好的生活的呈现,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俗风味。另一方面是剪纸艺人对该项手艺的热爱。通过各种形式的剪纸练习加强的自己的技能。②在宗教活动中的不同功能 ,在佛教活动中,祭祀龙神、树神、寨神村神、泼水龙庭等都需要剪纸来装饰,起到美化的作用。 ③幡在南传上座部佛教教徒认为是通往天国的天梯。
剪纸在佛教各项活动中有着传承佛道的功能。还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做摆是敬佛的最大功德和信念,即积功德。还有驱邪的功能。
4.2他者眼中的价值
许多学者对傣族剪纸艺术也进行了归纳,马惠龙认为:“云南民间剪纸在过去的社会功能主要是用于民俗,体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和生活情趣…在当代,剪纸艺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需要注入新的观念和新的思维方式,并鼓励艺术风格上自我表达的探索,使剪纸艺术的个性表现在时间以及空间形态发生改变,构成剪纸艺术作品的当代语言环境…”范例认为:“云南民族剪纸具有艺术的美学特点:形体简练概括的神似美;寄予意向的含蓄美;平面构建的创意美。”若是为欣赏而沉溺于欣赏,就容易成长脱离生活而整天与古代器物为舞的危险。古代器物的美具有让人无法抵御的魅力,可是日常的生活却又是积极向上的,因此,古代器物具有某种使我们脱离生活的危险。”以上这些学者的话一方面告诉我们民间工艺的魅力来自于何处,它本应伴随着我们生活伴随我们成长。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不可能固守着有其魅力而与我们生活相悖而行的工艺是不可能强大起来的。所以另一方面,学者希望能有其工艺的创新在里面,和我们的生活接轨,我们能让它有其使用价值。
5.小结
经过对民族工艺背景的认识,不能狭隘的去想要保护和传承工艺本身,而摒弃了我们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少数民族所处在的位置,还有他们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流动性。现在在考虑到他们手工艺的传承保护的时候,必须认识到他们和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们以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背景下变化而变化,那么我们在做往后的调研时候须全方位的了解整个民族环境。在合乎趋势顺势发展。保护他们的手工艺变成切实的行动。
参考文献:
[1]陈劲松等.《云南民族民间特色工艺》[M].云南大学出版社
[2]郝云华.德宏傣族剪纸探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7月
[3]马惠龙.云南民间剪纸艺术语境由传统向当代的转换[J].民族艺术研究.
[4]马莉萍.从佛教文化看傣族剪纸艺术[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