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对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科2013年3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92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人性化护理干预
急诊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普遍采用機械通气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1]。但是由于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病情普遍较为严重,其发展较快,因此在实施机械通气的同时对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干预显得十分必要[2]。人性化护理干预是近年来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兴起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案,本次研究为探讨对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随机选取本科近年来收治的此类患者92例,分别对其实施人性化护理和临床常规护理,并对二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科2013年3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92例,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共计46例,26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分布为21~74岁,平均年龄为44.2±3.9岁;包括17例颅脑外伤,包括17例颅脑外伤,肺部感染5例,吸入性肺炎3例,气胸3例, 1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3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观察组共计46例,24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分布为22~73岁,平均年龄为43.7±4.2岁;包括19例颅脑外伤,肺部感染6例,吸入性肺炎2例,气胸2例,1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4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两组患者均同临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诊断标准,其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相比并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 病情观察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机同步情况、胸廓活动度等进行密切观察。每日定时进行肺部听诊,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音改变或肺部啰音。若患者胸廓逐渐饱满,或其胸廓减少且呼吸音减弱,表明患者此时处于严重过度换气状态,应及时报告临床医师并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同时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神志及体征变化进行密切观察。若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或呼吸急促症状,应对呼吸机参数进行合理调整。
1.2.2 人文关怀 调查显示,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心理,因此在患者清醒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全面的人文关怀,以促使患者的情绪稳定。护理人员应向患者热情的讲解机械通气的相关知识,包括其主要操作步骤、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及预期治疗效果等。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呼吸锻炼,促使患者自主呼吸的尽早恢复,以尽快撤机。
1.2.3 营养护理 临床研究指出,长期机械通气会造成机体免疫力严重下降,并消耗大量能量,造成患者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因此在机械通气期间,应视患者情况对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或肠外营养支持,以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同时在营养支持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便秘等胃肠道不适反应,如有发生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对症治疗。
1.2.4 并发症护理 每日按时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并对口腔PH进行测试,以选取合适的清洗液,防止患者由口腔感染引发肺部感染。同时对导管进行固定,仔细检查导管插入深度,防止导管上下滑动或脱出,引起气管黏膜损伤。定期帮助患者翻身,避免出现压疮,同时每日定时对患者叩背,并适当按摩受压部位,指导患者如何有效咳嗽,保证患者的皮肤干燥、清洁。同时对患者每日排便情况进行观察,及早发现并处理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本院自制的《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待患者清醒时由护理人员指导其对相关内容进行填写,并按照患者的填写结果按照满意、一般、不满意三级标准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3]。同时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发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并对其进行t检验,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并对其进行X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2.2 其他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共计出现2例机械通气性感染,1例胃肠道不适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其上机时间平均为5.6±2.9d;对照组患者护理期间共计出现8例机械通气性感染,2例胃肠道不适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21.74%,其上机时间平均为9.2±4.1d。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上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患者由于肺部出现急性突发病变,造成短时间内发生气体交换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近年来大量临床试验证明,机械通气是一种有效的急诊呼吸衰竭治疗方案[5]。但是在治疗期间,患者多由于护理不善出现各类不良症状,如呼吸道感染、压疮、导管脱落、胃肠道不适症状等。因此探讨如何有效地对此类患者实施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人性化护理指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患者的不适,促使以更加舒适的体验接受治疗。本次研究中,通过从病情观察、人文关怀、营养护理及并发症护理四个方面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对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军勇,李莲,乔有萍. 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10): 13-15.
[2] 鲍桂军,杨洋,李萍.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4): 322-323.
[3] 郭连英,张朝晖,谢碧珍.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13(13): 28-29.
[4] 彭莉,陈宇辉,田红,等. 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7): 664-665.
[5] 兰华. 护理干预对急诊呼吸衰竭生存质量影响的分析[J]. 中外医疗. 2012, 31(12): 140.
关键词: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人性化护理干预
急诊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普遍采用機械通气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1]。但是由于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病情普遍较为严重,其发展较快,因此在实施机械通气的同时对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干预显得十分必要[2]。人性化护理干预是近年来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兴起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案,本次研究为探讨对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随机选取本科近年来收治的此类患者92例,分别对其实施人性化护理和临床常规护理,并对二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科2013年3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92例,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共计46例,26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分布为21~74岁,平均年龄为44.2±3.9岁;包括17例颅脑外伤,包括17例颅脑外伤,肺部感染5例,吸入性肺炎3例,气胸3例, 1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3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观察组共计46例,24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分布为22~73岁,平均年龄为43.7±4.2岁;包括19例颅脑外伤,肺部感染6例,吸入性肺炎2例,气胸2例,1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4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两组患者均同临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诊断标准,其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相比并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 病情观察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机同步情况、胸廓活动度等进行密切观察。每日定时进行肺部听诊,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音改变或肺部啰音。若患者胸廓逐渐饱满,或其胸廓减少且呼吸音减弱,表明患者此时处于严重过度换气状态,应及时报告临床医师并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同时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神志及体征变化进行密切观察。若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或呼吸急促症状,应对呼吸机参数进行合理调整。
1.2.2 人文关怀 调查显示,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心理,因此在患者清醒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全面的人文关怀,以促使患者的情绪稳定。护理人员应向患者热情的讲解机械通气的相关知识,包括其主要操作步骤、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及预期治疗效果等。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呼吸锻炼,促使患者自主呼吸的尽早恢复,以尽快撤机。
1.2.3 营养护理 临床研究指出,长期机械通气会造成机体免疫力严重下降,并消耗大量能量,造成患者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因此在机械通气期间,应视患者情况对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或肠外营养支持,以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同时在营养支持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便秘等胃肠道不适反应,如有发生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对症治疗。
1.2.4 并发症护理 每日按时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并对口腔PH进行测试,以选取合适的清洗液,防止患者由口腔感染引发肺部感染。同时对导管进行固定,仔细检查导管插入深度,防止导管上下滑动或脱出,引起气管黏膜损伤。定期帮助患者翻身,避免出现压疮,同时每日定时对患者叩背,并适当按摩受压部位,指导患者如何有效咳嗽,保证患者的皮肤干燥、清洁。同时对患者每日排便情况进行观察,及早发现并处理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本院自制的《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待患者清醒时由护理人员指导其对相关内容进行填写,并按照患者的填写结果按照满意、一般、不满意三级标准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3]。同时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发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并对其进行t检验,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并对其进行X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2.2 其他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共计出现2例机械通气性感染,1例胃肠道不适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其上机时间平均为5.6±2.9d;对照组患者护理期间共计出现8例机械通气性感染,2例胃肠道不适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21.74%,其上机时间平均为9.2±4.1d。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上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患者由于肺部出现急性突发病变,造成短时间内发生气体交换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近年来大量临床试验证明,机械通气是一种有效的急诊呼吸衰竭治疗方案[5]。但是在治疗期间,患者多由于护理不善出现各类不良症状,如呼吸道感染、压疮、导管脱落、胃肠道不适症状等。因此探讨如何有效地对此类患者实施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人性化护理指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患者的不适,促使以更加舒适的体验接受治疗。本次研究中,通过从病情观察、人文关怀、营养护理及并发症护理四个方面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对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军勇,李莲,乔有萍. 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10): 13-15.
[2] 鲍桂军,杨洋,李萍.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4): 322-323.
[3] 郭连英,张朝晖,谢碧珍.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13(13): 28-29.
[4] 彭莉,陈宇辉,田红,等. 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7): 664-665.
[5] 兰华. 护理干预对急诊呼吸衰竭生存质量影响的分析[J]. 中外医疗. 2012, 31(12):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