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可“说” 人情能“话”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事皆可说,人情亦能话。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只要能正确合理地进行口语表述,就能让人际间的交往变得更顺畅、更愉悦。笔者以课堂教学《复述与转述》为例,来谈谈口语交际课堂中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设置活动,全员参与
  口语交际课具有互动性和实用性,这就要求教师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有合理的、适时的活动设计,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我”的“地盘”,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笔者在教学伊始就设计了一个“传声筒”的活动:给每一组准备了一张纸条,每组的第一位学生将纸条上的内容记住后,悄悄复述给第二位学生,这样依次传递,由最后一位学生揭示答案。同时比一比,哪组信息传递得最快,内容最准确。这个热身活动,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每组最后复述出来的话语,都让人大笑不止,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在笑过后,笔者让学生静心思考:“在复述过程中,怎样才能降低信息损耗呢?”因为有了亲身参与,学生能一下子找到活动中出现的纰漏,并归纳出复述最基本的兩个原则:抓住关键信息;表达准确连贯。这样,一个活动就将学生从等待学习的状态,变为主动思考的状态,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组建小组,合作探究
  在“传声筒”游戏结束后,笔者将复述的六句原话简化为一段文字:有一次,父亲拖金庸出去放风筝,放着放着,一回头,发现金庸不见了。父亲急得不行,怕他被别人拐走了,找了半天没找着,回家一看,这小子正泡在书房看书呢。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不同复述者的身份和复述对象,来复述故事内容。复述时允许根据需要合理想象,适当创造。
  每一小组选取组别后,就开始了探究:如何复述才能符合人物身份?如何复述才能让复述对象听得懂?在争论、补充、交流中,复述的另外两个原则也总结了出来:符合语境,切合身份;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由此可见,智慧的碰撞,往往能创生出更美的火花,让教学活动更有效。
  三、创设情境,角色体验
  口语交际的特征之一是具有应用性,教师不妨巧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角色体验,在模拟的镜头下进行口语交际。
  在进行“转述”这个教学环节时,笔者先设了一个小情境:当金庸知道父亲去学校找老师的事后,也找到了老师,想托老师给父亲转句话——“老师,我太喜欢读书了,您能不能让我父亲每天给我两个小时的读书时间,不要来打扰。”如果你是老师,你该如何转述金庸的这句话呢?这个情境比较简单,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进行转述,并且找到了转述的要点:1.尊重事实,不改原意;2.注意人称的改变、时空的转换;3.要抓住重点,不遗漏要点;4.要理解原句的意图,注意语气。这样,在一系列情境的铺设下,学生就能反思“自我”,观照出“我”的言行。
  四、模拟现实,打破定式
  语文源于生活,也应归于生活。教师可以模拟现实的紧急情况,让学生处于应激状态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应对的能力。
  在比较归纳了复述与转述的不同点后,笔者给学生模拟了一个现实状况:活动课上,你刚到篮球场,就看到小张坐在地上,膝盖上渗出了血,他已经站不起来了。你想赶紧去找医务室李老师,临走前,小张又让你找班主任夏老师,让夏老师打电话给他爸爸,让他爸爸不要急,这是小伤,去医院看看就行。你该如何说,如何做?
  学生一致认为要先去医务室,然后再去找班主任夏老师。我对学生的这种反应予以肯定,然后让学生出来模拟。在模拟中,学生们有的复述,有的转述。最后总结,应该先去医务室复述事情经过,然后去找班主任先复述,后转述。一番忙乱下来,学生明白了:生活不是书本,没有既定的公式,一切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灵活地处理。要打破思维定式,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向以及说话方式。
  五、依托课内,延伸课外
  根据口语交际的自身特点可知,学习不是一两堂课的事。前期可能需要教师对课堂的引领,课后更需要学生主动探究、运用,融入生活。教师务必要重视口语交际的时间延展性,让学习变得有趣,让生活变得有味,也让课堂由“三维”走向有时间轴的“四维”。
  在课堂最后,笔者给学生留了一枚“彩蛋”:在曲艺界里有一种创造性复述叫评书。但是金庸的作品却没有被说成评书。为什么呢?在一次电视专访里,单田芳说,一般的评书,都是需要演讲者加入自己的观点的,而金庸所著的武侠小说描写得太细腻,没有给演讲者留有添加的余地。所以我想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挑战一下,尝试用说书的方式,复述《射雕英雄传》的片段。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话非小事,内有大文章。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调动一切可用资源,借助巧妙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处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世事”“人情”中学活语文。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从小学起,很多学生学习中接受现成观念过多,作文能力没有获得应有的发展,被“灌”多了,观察和思考的意识淡薄,笔下很难有新意。我注意到,即使学生作文中有一些个人的观察,也往往停留在照相式的记述上,缺乏深入思考,多一步也不肯走或是不敢走。  有一次看到学生作文某处一笔带过,我感到可惜,顺手在旁边批了一句“这里可以展开”。学生说:“我从来就不知道怎样‘展开’。”我想了一下,这个真是可以教、也该教一教的。和
期刊
去年五月,笔者借班上课,给八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课。笔者提前布置了适当的预习作业:收集关于“和”的词语、成语、名言警句、故事,前三者要了解意思;理解文中关于“和”的名句(共八处);将学生分组,选出主持人、教练、记录员和发言人。布置这些课前作业的初衷,是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前对“和”的相关概念、话题有一定的了解,便于课上根据分组展开有效的讨论活动,形成小组的研究成果。  笔者计划实
期刊
一、导入热身:回顾旧知,启迪新学  传记我们并不陌生,七年级下学期我们通过传记认识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何妨一下楼主人”闻一多、鲁迅的学生萧红女士。传记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先回顾《邓稼先》片段。  学习单补充材料: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
期刊
确定一对字或一组字是否为异体字,最主要的应看它们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例如“喻”和“谕”在先秦兩汉时音义完全相同,可以互相代用。在表示“晓喻”义的时候,既可以说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又可以说成“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史记·高祖本纪》);在表示“比喻”义的时候,既可以说成“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又可以说成“谊追伤之,因以自谕”(《汉
期刊
李洱是当代一名优秀的作家。他在文学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关东文学》1987年12期上的《福音》。截至2020年,李洱已经是一位文坛出道三十三年的作家了。他创作了《导师死了》《遗忘》《午后的诗学》等优秀中短篇作品,也贡献了《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等优秀长篇小说作品。其中的《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更是帮助李洱确立了他在文坛上的位置。然而,2006年以后,李洱的创作进入了一段时间的空白期,除了短
期刊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中国古代诗歌讲究“炼字”,甚至达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西方文艺理论家贺拉斯也曾说:“在安排字句時,要考究,要小心,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尽善尽美。”[1]锤炼语言、遣词造句是中外文学家的一致追求。阿城就是一位十分讲究炼字艺术的当代作家,他的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以及小说散文集《遍地风流》等作品,在
期刊
教育部考试中心解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时,阐释了高考对语用能力的要求:掌握基本的语法规范、标点符号用法和语篇衔接的常用手段,以及常用的语用规则、修辞手段;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情境,正确地遣词造句,准确地表情达意,有效完成交际任务。  笔者以近几年全国卷语言文字综合运用命题形式为参照,梳理了高考命题的考查路径:  经过分析,笔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语言文字综合运用命题通过“语义分析”“语
期刊
众所周知,叙事离不开写人。初中生写作的主要任务是写好一个人,叙好一件事。人物描写的核心,是为体现出人物个性特征、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生动的外貌描写、精准的动作描写、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真实的心理描写,都会让人物描写更加鲜活生动、形象逼真。但由于不少学生缺少多角度观察和适当的描写方法,写人物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形象干瘪、个性模糊、语言空洞无物,表达毫无创意可言。例如一位學生
期刊
统编教材将必读书目《朝花夕拾》安排在七年级上册,导读主题定位为“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编者的意图也许就是想借这本充满“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的书来推动学生迈出经典阅读的第一步。本文将以《朝花夕拾》为例,来谈一些推进名著阅读的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走近童年鲁迅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单篇阅读,它既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同时也会因为篇幅过长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阅读障碍。尤其是遇见鲁迅这样的大家,激发
期刊
一、东坡印象  1.课前布置学生自选一首最喜爱的东坡词,并用一个词概括对东坡最深的印象。  2.请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首东坡词。  学生对苏东坡的印象可概括为:《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坦荡);《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豁达);《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深情);《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愁苦);《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幽独);《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俏皮);《临江仙》“夜饮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