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言运用命题路径初探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f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考试中心解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时,阐释了高考对语用能力的要求:掌握基本的语法规范、标点符号用法和语篇衔接的常用手段,以及常用的语用规则、修辞手段;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情境,正确地遣词造句,准确地表情达意,有效完成交际任务。
  笔者以近几年全国卷语言文字综合运用命题形式为参照,梳理了高考命题的考查路径:


  经过分析,笔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语言文字综合运用命题通过“语义分析”“语义关系”“语义逻辑”“语义层次”“语义指向”等路径,基于具体的语言情境,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着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策略与技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水平。当然,它们不是以独立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互相融合于汉语言语法体系之中。为了表述方便,下文将分别阐述。
  一、命题路径:语义分析
  高考词语辨析命题的本质就是基于学习、生活、社会语境而设置语义场,把两个不同词语的意义进行比较,通过理解既定词词义之间的共同特点以及相互区别,实现对考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考查。
  (1)通过文本内容分析:理解词语不仅要理解该词语的基本含义,还要理解作者在文本语言环境下赋予该词的含义,以及作者的意图、情感等言外之意,强调近义辨析。
  (2)结合文化背景分析:借助文本折射出的特定文化传统来分析,不做近义词辨析。
  (3)结合时代特征分析:结合经济、政治观念,社会潮流等来分析,不强调近义词辨析。
  如2020年全国卷I第17题,命题结合文本语境选取四组词语从语义场的角度进行辨析。首先,我们要对四组词语的语义场进行解构与分析:


  一组词语具有相同的义素,表明两组词语之间的联系,而区别义素表示两者词义之间的区别。高考命题的出发点就在于要求考生在具体的语用环境中,准确地把握词义。(1)通过文本内容分析:第一空,语段主要讲述篆刻的发展过程,强调的是其独特性,所以此处应用“十分独特”。(2)结合文化背景分析:第二空,单从与“艺术家”的搭配角度讲,此处用“才华横溢”和“才思敏捷”皆可,但是语境中并未涉及艺术家的才思敏捷,而是讲篆刻的艺术性,所以此处用“才华横溢”更合适。第三空修饰的是“流派风格”,根据语境此处强调的应该是丰富多样性,故用“异彩纷呈”更合适。(3)结合时代特征分析:第四空,根据“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语境可知,篆刻艺术对于中国画和中国书法而言是一个不能缺失的部分,故应用“不可或缺”。
  二、命题路径:语义关系
  一般而言,教学范畴上的语义关系分为词语和句子两个部分。词语的范围包括词类特征及词性语法功能等,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的名称,在句法成分中一般作主语或宾语;动词表示动作、心理变化等过程,一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词;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状态、性质等,一般作谓语或定语;数词一般和量词联合,构成数量短语,通常作定语或补语;副词常用来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方式和时间等,一般作状语。句子的范围则包括句内成分结构关系(主谓、述宾、偏正、联合、述补等)及句间关系(单句、关系复句)等。
  高考語病题就是通过语义关系“不应该怎样组织”这一逆向思维来命制的,常考的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和不合逻辑等语病类型。如2020年全国卷I第18题:
  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通读画线句可知,句子有两处语病。从词性的语法功能上讲,“由于”后接名词或名词性成分构成介宾短语,导致后面“使……”分句主语缺失。“承揽”和“技艺”搭配不当。
  三、命题路径:语义逻辑
  高考语句衔接题的命制,往往是通过句子内部分句(小句)之间的关系或上下文句子表达形式及其逻辑意义之间的关系角度设置考点,考查前后分句在语义上进行的扩充详述与延伸说明,或是在语境上进行的判断推理与逻辑关联,题型兼顾选择题与主观题。一般命题的形式是由两个分句组成,命题要求选出或补写起始分句,位置的选择则取决于对材料表达关键信息综合分析能力考查的需要。
  补写题主要是通过语段上下文句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来命制的,具体表现为根据前后文中关键词语或句子之间存在内容上的提示和语义逻辑关系,来推断横线处应该补写的内容。如2020年全国卷I第20题:
  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增加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记忆力。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会太晚,即使进入老年阶段, ① ,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有30名被试人员(平均年龄66岁)参与了研究, ② ,这两组人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也没有记忆障碍的迹象。其中一组每周完成数次有氧运动的任务,而另一组只进行拉伸和平衡训练,同时保持较低的心率。12个月后,与拉伸平衡组相比,有氧运动组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增加了。研究开始和结束时进行的记忆力测试显示, ③ ,而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不明显。
  命题设置“有氧运动能改善记忆力”这一具体语境,①处要把握“即使”“仍然”等词语前后的语义逻辑关系,补写内容应该与“记忆力已经开始衰退”的表达意思相近。②处前一句说“有30名被试人员参与了研究”,后一句说“这两组人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据此语义逻辑分析,可以做出判断,这里表述的内容是对被试人员分组情况的介绍,所以可以推断出此处应填写“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③处结合后一句对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情况的介绍,可知此处应为对有氧运动组的成绩情况的表述,而文段的观点是“有氧运动能改善记忆力”,据此可知横线处应填写“有氧运动组的成绩有显著提高”。   四、命题路径:语义层次
  高考语段压缩题要求对指定文本材料进行关键信息的提取与整合,考查对句法和语义结构层次性的理解与把握,答题时考生既要梳理语段材料的词语组合意义,又要分析句间关系以及语段结构层次。前者重在从句子内部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按照“成分+语序+层次”的句法结构,切分直接主干成分,提取每层信息的要点;后者重在梳理上下文层次关系与句间关系(概括、延续、转化、举例、解释、转述、并列、顺承等)。如2020年全国卷I第21题: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语段材料是一则新闻报道,命题设置的压缩与保留关键信息的要求,就是在语段中通过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切分,通过句间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取新闻要素(时间、地点、事件等):第一句交代主要事件、时间及地点;第二句是对前句的延续,交代仪式内容;第三句是对第二句的延续,交代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即“天问一号”以及后续命名;第四句是对前句的解释,交代命名的来由及其寓意;第五句与前句并列,交代任务标识的象征意义。
  五、命题路径:语义指向
  在汉语语法体系中,一个具有完整语法意义的句子,其句子成分(句法结构)之间存在着按线性方向组合(主+谓+宾)、表达特定目标(话题对象与中心)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语义指向。语义指向的起点是句子各成分的词性及其语法功能;目的是“语义联系”,即句子成分组合指向的意义。在这语义的指向意义中,既有显性所指,在词语与标点符号组合层面表达出词语本位的意义;也有隐性所指,借助具体的社会生活情境,包括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表现出语文学科的“人文”与“工具”的语用功能。正因为这样,从语法角度上看,标点符号、图文转换和句式仿写等形式的高考语用命题考查路径正是语义指向的内容范畴。
  1.标点符号题。
  如2020年全国卷I第19题: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原文:“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
  A.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对前文“升华”的具体解释,语义指向解释的内容,属于显性所指。A项中的破折号是引出事情的原因,语义指向引出的对象,属于显性所指;B项是对“回报”的具体解释,语义指向心理或行为的状态,属于显性所指;C项中的破折号表示语意的转折,语义指向说话的内容转换,属于隐性所指;D项中的破折号表示对前文的总结,语义指向对“英雄”的赞美,属于隐性所指。
  2.图文转换题。
  如2018全国卷Ⅲ第21题:
  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本题题干中说框架图表现的是“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细读框架图可以发现,四种反应代表了四种情绪,每一种反应都有相应的应对方式。将每种反应以及相应的应对方式准确清楚地描述出来即可。属于显性所指。
  3.句式仿写题。
  2018全国卷Ⅱ第21题: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本题考查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的步骤:①分析示例特点。示例是由两个四字短语、一个六字短语和一个表达特定主题的短句组成的。②巧分材料词句。将材料中“垦田拓海”“抗灾治水”“同舟共济”等六个四字短语按照意义两两分组,分别照应“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辨析“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这三个六字短语的表意差异,寻找其与“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的关联和照应。属于显性所指。
  六、命题路径:语用规则
  “语言得体”是新高考注重“语用言语交际”的题型,命题多设置具体的社会情境,考生既要充当社会角色(命题者设计的社会身份、职业地位等),又要担任交际角色(或亲人之间,或朋友之间等),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如与“我”相关的人和物,在不同的场合下,都以汉语言中独有的表达“愚”“鄙”“犬子”“寒舍”等来代替,展现汉语言交际源于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多样化语用特点,即汉语“文化-语用”范畴。这一类命题具有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情境等综合语用特征,自然遵循着语用规则,即如何“用词”。
  1.谦称与敬辞。
  ①人称词。即言语交际中对交际对象使用的称呼词语。如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第19题: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密,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A项,“舍弟”,谦称,称自己的弟弟。运用正确。D项,“内人”,谦称,对人称自己的妻子。运用不当。
  ②动词(动宾短语)。在言语交际中对交际一方行为、语言和情感等的叙述。如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卷第19题: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A项,“失陪”,动词,客套话,表示不能陪伴对方。运用不当。B项,“璧还”,动词,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运用正确。
  2.语体与色彩。
  如2018全国卷Ⅲ第20题: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作为信的内容,“快来了”过于口语化,语言表述不得体。
  总之,高考语文卷命题按照高考评价体系指导思想,遵循语文学科命题规律进行。作为语文命题的重要部分,语用命题必须在汉语言语法体系层面对语言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测试。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语文素养导向的高考‘试题研究-讲评教学’统整建构研究”(编号:19PTZD03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每年高考过后,第一时间受到关注的就是作文题。为什么会这样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家感觉作文很神秘。2020年高考之后,无论是报纸,还是网络,大家议论的还是作文。我们不妨掀起其“盖头”,看一看其有哪些特点,对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有哪些启示。  在主题内容方面,2020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一是反映时代特征,引导广大考生关注社会热点,与祖国同呼吸,与人类同命运。例如,全国卷Ⅱ、全国新高考卷Ⅰ都运用了抗击
期刊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有许多“综合性学习”模块,这些模块设置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语文应用能力。利用好这些综合性学习模块,能有效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并实现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具体而言,可采取如下策略来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模块的教学。  一、课前准备策略  首先,钻研教材。新课标强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启迪学生智慧”。因此教师首先要
期刊
《儒林外史》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的书目之一,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是儒生群体,出场人物近百位。作者吴敬梓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他们的仕途沉浮、人生境遇和精神风貌等。与《水浒传》等其他章回体小说不同的是,《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全书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这就使学生对整本书的逻辑架构、人物塑造、艺术手法、文化内蕴等方面很难深入理解。好在学生之前学习了
期刊
一、纪实作品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  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一定是有计划、有策略、有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书册的文本特质及学情是设置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语文核心素养是设置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重要参考。据此,笔者将《红星照耀中国》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积累:积累纪实文学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将领和普通红军战士的优秀品质及其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了解并学习红军战士的优秀革
期刊
从小学起,很多学生学习中接受现成观念过多,作文能力没有获得应有的发展,被“灌”多了,观察和思考的意识淡薄,笔下很难有新意。我注意到,即使学生作文中有一些个人的观察,也往往停留在照相式的记述上,缺乏深入思考,多一步也不肯走或是不敢走。  有一次看到学生作文某处一笔带过,我感到可惜,顺手在旁边批了一句“这里可以展开”。学生说:“我从来就不知道怎样‘展开’。”我想了一下,这个真是可以教、也该教一教的。和
期刊
去年五月,笔者借班上课,给八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课。笔者提前布置了适当的预习作业:收集关于“和”的词语、成语、名言警句、故事,前三者要了解意思;理解文中关于“和”的名句(共八处);将学生分组,选出主持人、教练、记录员和发言人。布置这些课前作业的初衷,是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前对“和”的相关概念、话题有一定的了解,便于课上根据分组展开有效的讨论活动,形成小组的研究成果。  笔者计划实
期刊
一、导入热身:回顾旧知,启迪新学  传记我们并不陌生,七年级下学期我们通过传记认识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何妨一下楼主人”闻一多、鲁迅的学生萧红女士。传记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先回顾《邓稼先》片段。  学习单补充材料: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
期刊
确定一对字或一组字是否为异体字,最主要的应看它们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例如“喻”和“谕”在先秦兩汉时音义完全相同,可以互相代用。在表示“晓喻”义的时候,既可以说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又可以说成“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史记·高祖本纪》);在表示“比喻”义的时候,既可以说成“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又可以说成“谊追伤之,因以自谕”(《汉
期刊
李洱是当代一名优秀的作家。他在文学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关东文学》1987年12期上的《福音》。截至2020年,李洱已经是一位文坛出道三十三年的作家了。他创作了《导师死了》《遗忘》《午后的诗学》等优秀中短篇作品,也贡献了《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等优秀长篇小说作品。其中的《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更是帮助李洱确立了他在文坛上的位置。然而,2006年以后,李洱的创作进入了一段时间的空白期,除了短
期刊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中国古代诗歌讲究“炼字”,甚至达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西方文艺理论家贺拉斯也曾说:“在安排字句時,要考究,要小心,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尽善尽美。”[1]锤炼语言、遣词造句是中外文学家的一致追求。阿城就是一位十分讲究炼字艺术的当代作家,他的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以及小说散文集《遍地风流》等作品,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