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运用及存在的问题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d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已逐渐成为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的优势。历史上留下来的大量文字、图片、实物资料以及近年来不断出现的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可以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等许多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充分利用开发现代教育媒体,探索现代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与新方法,是当代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新的教育革命要求我们应以新的视角、新的姿态去迎接这一新的挑战。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历史学科的过去性、生动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呼唤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开放的渠道中增加信息的密度与容量,能够增加教学密度,在教学中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在集体化教学中实施个别化分层递进教育,真正实现学科教学的优质高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许多事件,学生们在初中教材或课外读物中大都已接触过,如果再重复叙述,必然导致学生反应冷淡。如果利用电教媒体,把这些素材以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就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起到较强的示范导行作用。像《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教材,学生已经非常熟悉了,如果按照老一套来讲述它的背景、经过、影响的话,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而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视听互动的功能,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影视资料等素材和丰富的转场效果,创设—种与课堂内容相适应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模拟、仿真或再现一些已不存在或难以实际体验、重现的事物,使学习者身临其境,增加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并将抽象的文字,扩展为声、像、文并茂,三维动画等近乎跨越时空的全息模式,知识间的联接类似于人类联想记忆的网状组合方式和检索方式,向人们展示全新、高速的超文本全息阅读的效率与感受,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效率。
  当然,将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从目前情况看,主要存在着三个问题:
  问题之一:舍本逐末
  有的教师忽视了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本质属性。没有实现对教材的优化设计,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的形式上:为追求课件的漂亮,把课件中的图片、背景等设计得很花哨、很艳丽(它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文字与背景图片等的对比度不够,文字都看不清楚;有的整个课件当中都是录像、电影,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而实效平平;有的纯粹是幻灯式的;有的制作得太复杂等等,都没有真正地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有作用,不但对教学无所补益,反而还有不良影响。
  所以笔者认为,对于多媒体课件,一定要把它控制在“辅助性”教学手段这一界限内。
  问题之二:越俎代庖
  在实际历史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的备课与施教活动并未在多媒体技术推动下,由个体劳动向集中集体智慧的方向转移。多媒体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讲解学生听,未能很好地与学生沟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大多没有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结果出现在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教学进度下,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消化不了的现象,个性化教学并没有真正实现。因此多媒体的教学效果就受到很大的限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努力解决。
  问题之三:浓墨重彩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应提倡使用。但要讲究适度原则,并非越多越好。一节课也没有必要从头至尾,不管什么内容都要用,要根据内容合理安排。像《欧洲殖民扩张》一节,奴隶贸易中的三角贸易较难理解,这就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一下,其他部分则不是很必要。而有的内容本来就是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如果再用多媒体课件使它变得十分的直观就适得其反了。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和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与辨别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操作与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加强课堂教学设计,将能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七中学)
  □责任编辑 田禾雨
其他文献
一、高校要建立以“以人为本”的组织管理方式    “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强调尊重人、培养人、满足人的需求,着力培养敬业精神,形成开拓进取的共同价值观。高校应从强调学校利益转变为强调学校、辅导员共同体利益,学校的主要管理职能不仅仅是对工作或岗位管理,还必须致力于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满足辅导员自我职业发展需求,提高个人成就感,从而提高辅导员在工作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学校管理
期刊
困难家庭就是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关系中处于劣势的家庭。来自这些家庭的大学生,在思想上出现了矛盾复杂性,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才能走出心理樊篱,健康成长。    一、困难家庭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1.较强的上进心和经济困难压力大的矛盾。这类大学生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希望自己每门课都能拔尖,致使自己压力非常大,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他们热衷于考研,但是往往担心增加家庭的负担而犹豫不决,想学习又需要打
期刊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0万字,每学年读两三本名著”,并在每学期课本上附有推荐的名著简介和精彩章节。可时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普遍存在轻视这些课外阅读的现象。随着新课标的施行,中考试卷等学习评价手段的改革,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和正确评价阅读效果,越来越值得大家重视和研究。    一、以考导看,扎实开展阅读    中考命题者,应发挥中考试题的导向作用,注重试题的灵活多变,减少甚至消除教师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观的具体形态,为指导教学过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笔者以为要达到上面提出的目标,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倾听学生心声,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基础作用的一环。老一辈著名作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都曾在青年时代得益于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学会审美。英语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为摆在每位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英语教学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尝试:    一、强化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英语教师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文化修养如何,直接影响英语课的教学效果,关系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期刊
在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现代教育中,人们普遍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非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这种教育理念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的模式已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的变化对高校外语教学中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师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高校英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能否适应新要
期刊
一年级的小学生大多只有六七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还没有形成思维定势,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期。人教版一年级的《语文》教材十分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如何发挥教材优势,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自编儿歌,培养想象思维    在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中,拼音和识字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比较乏味,而汉字是音、形、义的统
期刊
阅读可以积累我们的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语感,可以发展我们的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可小看“读”的作用。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不仅要以读为本,还应注意读与“听、说、写”之间的有机结合。    一、读和感悟相结合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充分说明了多读对感悟的重要性。多读,有助于学生对外界信息的内化和升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关注学生学习现状,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关注学生独特个性和健全人格,构建全新的人本课堂,促进学生生命发展和人格完善。  一、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全新定位。这些论述要求教师必须摒弃教师中心主
期刊
如今,“简简单单教语文”已经成为时下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简简单单”其实并不简单,它是高度凝练的教学思想,是超越语文教学技术所步入的教学艺术境界。“简简单单教语文”,重点应落实在“简”字上。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设计,既要体现工具性,又要体现人文性。其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