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大纲明确提出:“培育学生热受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语文教学要注重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语文课堂也应该充盈着情感、美感、灵性和活力。在语文教学中,我追求着这样一种境界,虽然做法稚嫩而粗浅,但其中体会颇多。
关键词:语文课;活力;探究
一、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爱”语文
张光鉴教授说:“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我由此而获得的启示是:作为语文教师只要在课堂上坚持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平等、宽容的气氛,创设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真诚真心的气氛,那么,就可以使学生逐渐地爱上语文课。
(一)注重文学修养,潜移默化,让学生不知不觉进人语文世界。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较为合理的教育艺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上课开始,我特别注重导语的设计,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如教《海滨小城》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人语:“那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小城,如果你来到这儿,就可以看见那浩瀚的大海,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与此同时,我出示了一幅海景图,并配上了音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一会儿后,我说:“让我们一起到这座美丽的海滨小城去看看吧!”同学们显得特别高兴。我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美,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和学生谈话间,我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说:“我送你一句话!”“我想起一句诗!”学生显然对这些名言、古诗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语文大世界。
(二)立足儿童的视角设置情境,让学生轻轻松松进入语文世界。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奇妙而充满幻想的世界,儿童有着他们自己独有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视角是与我们成人不同的。因此,每次设计教学,我总是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创设氛围,为学生入情入境作好铺垫。如在教学《颐和园》时,我创设了这样情境:“同学们,颐和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漫步园内,一片湖光山色,亭台阁榭林立,长廊石桥别致玲珑。今天,老师想做个导游,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说着,我打出投影片,向学生介绍起来。同学们听到教师来做导游,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打开课本,他们读课文读得特别投入。
二、用语文教材优美的内容,指导学生“品”语文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
(一)紧抓课本中的佳作美文,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本中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的文章,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例如《燕子》、《养花》、《只有一个地球》、《飞夺泸定桥》………我总是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要素和亮点,让学生反复诵读。如在教学《瀑布》时,我安排了这样几个层次的读:首先自由大声读,读通顺读准确;然后分三小节细细品读,每读一个小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试读,让学生想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怎样的景象;最后当学生进入状态后,又让学生看着面画,和着音乐练读,学生越读越投人。经过一系列的朗读,学生真正地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扩展课本外的名家名篇,让学生广泛阅读。怎样使学生品味到更多的名家名篇呢?新大纲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同时还罗列了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针对这一点,我广泛发掘班级学习阵地,让学生广泛阅读。其一,在微信小打卡中开辟朗读吧,让学生诵读经典;其二,充分利用班级阅读课进行整本书阅读,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三、发挥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诱导学生“懂”语文
教学是一种艺术。作为老师,应该努力赋予语文教学以艺术的美,让学生快乐、喜悦、迷醉。
(一)多种形式激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乐”语文。儿童的思维一般倾向于形象思维,对形象的偏爱是儿童的天性。怎祥为学生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呢?在课堂上,借助先进的教学媒体不失为一个好主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乐”语文。如教学《海底世界》时,我首先通过导入语创设了一种如梦如幻的情境,带领学生到海底去漫游。讲到海底是否有声音时,我就通过画面,播放一些奇妙的声音,让学生感受。这样一来,学生读起来就读得惟妙惟肖了。
(二)小组探究让学生在研讨中“析”语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我编排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一组都有小组长。课堂上,我首先将学习材料转换成问题情境,接着在小组内按自学、发言、讨论、小结、互评的程序展开学习活动,然后各小组在班上交流学习情况和结果,我进行适时的点拔和指导,最后产生结论。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探究、启智,使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如在教学《军神》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请各小组共同找出沃克医生神态变化的句子来,并讨论这些变化表现了什么?于是各小组的成员积极思考,各抒已见,后又通过全班学生共同交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样的课堂就使每个学生都成了语文学习的主人。
(三)走向社会,在实践中“用”语文
儿童的学习,大多以其生活体验为基础,因而应该强调在自然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我们应该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小课堂走向开放的社会大课堂。我让学生把所学的书本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如:给爸爸讲一个成语故事、妇女节给妈妈写一封信、组织一次家庭成语接龙、收集些生活中的谚语……让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积累语文。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创新、重读书、重积累、重感悟。只要把握住这一点,就可以让每一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让语文课焕发出生命活力,成为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马红.让语文课多姿多彩充满活力[J].才智,2012(15):86.
[2]张建娥.让语文课充满活力和灵气[J].語文天地,2016(35):90-91.
关键词:语文课;活力;探究
一、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爱”语文
张光鉴教授说:“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我由此而获得的启示是:作为语文教师只要在课堂上坚持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平等、宽容的气氛,创设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真诚真心的气氛,那么,就可以使学生逐渐地爱上语文课。
(一)注重文学修养,潜移默化,让学生不知不觉进人语文世界。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较为合理的教育艺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上课开始,我特别注重导语的设计,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如教《海滨小城》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人语:“那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小城,如果你来到这儿,就可以看见那浩瀚的大海,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与此同时,我出示了一幅海景图,并配上了音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一会儿后,我说:“让我们一起到这座美丽的海滨小城去看看吧!”同学们显得特别高兴。我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美,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和学生谈话间,我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说:“我送你一句话!”“我想起一句诗!”学生显然对这些名言、古诗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语文大世界。
(二)立足儿童的视角设置情境,让学生轻轻松松进入语文世界。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奇妙而充满幻想的世界,儿童有着他们自己独有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视角是与我们成人不同的。因此,每次设计教学,我总是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创设氛围,为学生入情入境作好铺垫。如在教学《颐和园》时,我创设了这样情境:“同学们,颐和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漫步园内,一片湖光山色,亭台阁榭林立,长廊石桥别致玲珑。今天,老师想做个导游,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说着,我打出投影片,向学生介绍起来。同学们听到教师来做导游,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打开课本,他们读课文读得特别投入。
二、用语文教材优美的内容,指导学生“品”语文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
(一)紧抓课本中的佳作美文,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本中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的文章,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例如《燕子》、《养花》、《只有一个地球》、《飞夺泸定桥》………我总是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要素和亮点,让学生反复诵读。如在教学《瀑布》时,我安排了这样几个层次的读:首先自由大声读,读通顺读准确;然后分三小节细细品读,每读一个小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试读,让学生想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怎样的景象;最后当学生进入状态后,又让学生看着面画,和着音乐练读,学生越读越投人。经过一系列的朗读,学生真正地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扩展课本外的名家名篇,让学生广泛阅读。怎样使学生品味到更多的名家名篇呢?新大纲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同时还罗列了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针对这一点,我广泛发掘班级学习阵地,让学生广泛阅读。其一,在微信小打卡中开辟朗读吧,让学生诵读经典;其二,充分利用班级阅读课进行整本书阅读,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三、发挥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诱导学生“懂”语文
教学是一种艺术。作为老师,应该努力赋予语文教学以艺术的美,让学生快乐、喜悦、迷醉。
(一)多种形式激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乐”语文。儿童的思维一般倾向于形象思维,对形象的偏爱是儿童的天性。怎祥为学生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呢?在课堂上,借助先进的教学媒体不失为一个好主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乐”语文。如教学《海底世界》时,我首先通过导入语创设了一种如梦如幻的情境,带领学生到海底去漫游。讲到海底是否有声音时,我就通过画面,播放一些奇妙的声音,让学生感受。这样一来,学生读起来就读得惟妙惟肖了。
(二)小组探究让学生在研讨中“析”语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我编排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一组都有小组长。课堂上,我首先将学习材料转换成问题情境,接着在小组内按自学、发言、讨论、小结、互评的程序展开学习活动,然后各小组在班上交流学习情况和结果,我进行适时的点拔和指导,最后产生结论。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探究、启智,使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如在教学《军神》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请各小组共同找出沃克医生神态变化的句子来,并讨论这些变化表现了什么?于是各小组的成员积极思考,各抒已见,后又通过全班学生共同交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样的课堂就使每个学生都成了语文学习的主人。
(三)走向社会,在实践中“用”语文
儿童的学习,大多以其生活体验为基础,因而应该强调在自然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我们应该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小课堂走向开放的社会大课堂。我让学生把所学的书本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如:给爸爸讲一个成语故事、妇女节给妈妈写一封信、组织一次家庭成语接龙、收集些生活中的谚语……让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积累语文。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创新、重读书、重积累、重感悟。只要把握住这一点,就可以让每一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让语文课焕发出生命活力,成为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马红.让语文课多姿多彩充满活力[J].才智,2012(15):86.
[2]张建娥.让语文课充满活力和灵气[J].語文天地,2016(3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