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基础数学的教育,而且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为了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有必要调动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并将相关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对学生的自学意识,自学习惯和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学能力;有效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模式已不足以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学生必须掌握自学技能,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是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提高学习质量和发展智力的最佳时机,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以便学生从“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学习”
一、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意义
(一)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激发小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动机。小学教育阶段是提高学生认识和与世界接触的重要一步,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指导下,并通过与同学的长期互动,逐步实现了小学生个性的养成,促进了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时,应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间的互动,数学老师营造良好的数学教育氛围,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逐步以简单的逻辑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实现良好的发展。为此,数学老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开展更多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活跃好动,数学老师可以使用有趣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倍感身心愉悦,在舒适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数学。
二、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
(一)做好课前预习准备,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
预习是自学的开始和基本形式。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知识,总结问题,积累有效的学习经验,然后进行知识内化和迁移。同时,学生可以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使教学内容更有侧重点,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在以前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总是怕学生自主预习效果不佳或忽略其教育价值,因此,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课堂指导和缺乏自学意识,基于此,教师要认真落实该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各种导学工具,保证预习的效果,提高学生对自学的认识。
例如,在“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前,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预习列表,以便学生可以明确预习的内容和要求。首先,探究其中涉及到的算理和算法,其次进行基础练习,检测预习成效,最后,对已学习和未学习知识的全面总结和概括,为个人的学习能力进行科学的定位。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来优化教学计划,从而使更多的课堂教学能够满足现实需求。此外,教师应仔细规划作业的设计,并指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活动。总之,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习惯指导,学生会逐渐认识到学习是他们的本职和责任,并不断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独立学习技能。
(二)巧妙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在此阶段,他们对问题非常敏感,对问题情境的合理而巧妙的使用,通常会更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经常会直接将知识要点告知学生,并且没有相应的探究和探究过程,使得学生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问题情境的整合,教育局面呈现全新状态。在特定的过程中,教师一边提出问题,一边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这样就会逐步掌握自学技巧。
例如,教师在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到饭馆吃饭的问题情境。在情境中,学生分别点了一盘5元的土豆丝,一盘7元的鱼香肉丝。那么学生应该向饭店老板支付多少现金呢?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更方便了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自然就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三)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自学效果
在课堂探索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使用教科书进行理论理解和知识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在相互学习,在相互学习过程中实现共同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个人生活经历和学习能力有限,小组合作可以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有助于快速解决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协作性探究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成功实现教育目标。
例如,在“圆锥体积”的探索活动中,期间会涉及到学生的知识储备、转移和应用、思维转换等。仅靠学生个人能力是很难独立完成这些探究活动的,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将他们分组,以确保分配的合理性,在讨论和交流中学生会不断朝着科学的方向前进。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合理运用合作探究方法,为学生独立学习和提高自身能力创造条件。
(四)联系现实生活,加深学生的理解
學习数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书上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在教授数学知识时,教师需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教科书上枯燥的知识,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它还会加深学生对现实生活与数学之间联系的认识,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并加深对其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对称、平移和旋转”部分知识时,老师可以看一个例子。对称可以举我们与镜子里面的自己永远都是对称的;平移可以举游乐园里面的升降机、天安门前每日向上升起的国旗、被拉出来的抽屉以及沿着直线飞速前进的子弹等实例。对于旋转的实际举例可以有教室里面一直旋转的闹钟指针、游乐园里的摩天轮、家里面的电风扇叶以及教室的门等。通过这些生活实例,学生可以直观,清晰地理解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进一步理解这三种现象的性质和差异,并意识到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会对新知识点充满新奇和惊喜,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激发了主观能动性,而且极大地帮助了学生理解生活现象,实现高效教学。
(五)重视科学点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评估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自学是不断提高学生能力的过程,可以通过改进问题,发现和解决方案来实现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自学成果,提出科学的方法和改进措施,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例如,对于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应仔细分析学生的预习反馈,对学生的参与态度,学习效果和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方针。
总的来说,自学赋予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利,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使他们能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参与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创新。
参考文献:
[1]刘红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7):79-81.
[2]何惠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华夏教师,2018(30):22.
[3]劉未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86.
[4]王蓓.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13):82.
[5]徐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神州,2017(30):264.
[6]迟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3):65.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学能力;有效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模式已不足以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学生必须掌握自学技能,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是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提高学习质量和发展智力的最佳时机,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以便学生从“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学习”
一、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意义
(一)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激发小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动机。小学教育阶段是提高学生认识和与世界接触的重要一步,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指导下,并通过与同学的长期互动,逐步实现了小学生个性的养成,促进了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时,应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间的互动,数学老师营造良好的数学教育氛围,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逐步以简单的逻辑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实现良好的发展。为此,数学老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开展更多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活跃好动,数学老师可以使用有趣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倍感身心愉悦,在舒适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数学。
二、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
(一)做好课前预习准备,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
预习是自学的开始和基本形式。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知识,总结问题,积累有效的学习经验,然后进行知识内化和迁移。同时,学生可以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使教学内容更有侧重点,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在以前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总是怕学生自主预习效果不佳或忽略其教育价值,因此,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课堂指导和缺乏自学意识,基于此,教师要认真落实该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各种导学工具,保证预习的效果,提高学生对自学的认识。
例如,在“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前,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预习列表,以便学生可以明确预习的内容和要求。首先,探究其中涉及到的算理和算法,其次进行基础练习,检测预习成效,最后,对已学习和未学习知识的全面总结和概括,为个人的学习能力进行科学的定位。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来优化教学计划,从而使更多的课堂教学能够满足现实需求。此外,教师应仔细规划作业的设计,并指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活动。总之,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习惯指导,学生会逐渐认识到学习是他们的本职和责任,并不断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独立学习技能。
(二)巧妙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在此阶段,他们对问题非常敏感,对问题情境的合理而巧妙的使用,通常会更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经常会直接将知识要点告知学生,并且没有相应的探究和探究过程,使得学生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问题情境的整合,教育局面呈现全新状态。在特定的过程中,教师一边提出问题,一边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这样就会逐步掌握自学技巧。
例如,教师在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到饭馆吃饭的问题情境。在情境中,学生分别点了一盘5元的土豆丝,一盘7元的鱼香肉丝。那么学生应该向饭店老板支付多少现金呢?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更方便了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自然就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三)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自学效果
在课堂探索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使用教科书进行理论理解和知识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在相互学习,在相互学习过程中实现共同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个人生活经历和学习能力有限,小组合作可以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有助于快速解决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协作性探究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成功实现教育目标。
例如,在“圆锥体积”的探索活动中,期间会涉及到学生的知识储备、转移和应用、思维转换等。仅靠学生个人能力是很难独立完成这些探究活动的,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将他们分组,以确保分配的合理性,在讨论和交流中学生会不断朝着科学的方向前进。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合理运用合作探究方法,为学生独立学习和提高自身能力创造条件。
(四)联系现实生活,加深学生的理解
學习数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书上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在教授数学知识时,教师需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教科书上枯燥的知识,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它还会加深学生对现实生活与数学之间联系的认识,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并加深对其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对称、平移和旋转”部分知识时,老师可以看一个例子。对称可以举我们与镜子里面的自己永远都是对称的;平移可以举游乐园里面的升降机、天安门前每日向上升起的国旗、被拉出来的抽屉以及沿着直线飞速前进的子弹等实例。对于旋转的实际举例可以有教室里面一直旋转的闹钟指针、游乐园里的摩天轮、家里面的电风扇叶以及教室的门等。通过这些生活实例,学生可以直观,清晰地理解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进一步理解这三种现象的性质和差异,并意识到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会对新知识点充满新奇和惊喜,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激发了主观能动性,而且极大地帮助了学生理解生活现象,实现高效教学。
(五)重视科学点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评估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自学是不断提高学生能力的过程,可以通过改进问题,发现和解决方案来实现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自学成果,提出科学的方法和改进措施,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例如,对于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应仔细分析学生的预习反馈,对学生的参与态度,学习效果和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方针。
总的来说,自学赋予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利,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使他们能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参与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创新。
参考文献:
[1]刘红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7):79-81.
[2]何惠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华夏教师,2018(30):22.
[3]劉未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86.
[4]王蓓.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13):82.
[5]徐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神州,2017(30):264.
[6]迟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