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无论学生是学习政治、历史相关的文科,还是学习数学、物理之类的理科,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文知识作为基础,都是空谈。而且,我国高度重视农村学生的学习,积极改善农村学生的教学环境和设施。然而,相对于城市,农村学生的学习条件仍然不够完善,大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问题式导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更应该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大范围实践。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式导学;应用策略
引言
问题式导学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新的方式。它一改传统教师单向式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的作用,以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新。相对于传统教学,它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真正把学生纳入到主动学习中来。新时代的变化,如果教师仍旧采用旧的教学方式,将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将新的教学思路——问题式导学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一、注重基础知识
语文的学习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语文的学习也应当注重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习就像搭建一座高楼大厦,如果没有为这座高楼搭建好它的地基,那这种大楼即使成功建成,它的寿命也将是短暂的。语文学习也是如此。从基础做起,从基础学起,一步一个阶梯,最终建成高耸入云的语文大厦。初中语文的基础知识,无外乎是拼音、生字词、古诗词、文言文等。这些都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1]。
七年级有一节课程是学习《爱莲说》这篇文言文,有教师就运用了问题式导学的方式为学生们展开了这节课。“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啊?”“周什么?这两个字是不是有很多同学不认识。我们今天就从文章中不认识的生字词开始这篇课文的学习。”这是某教师在课堂的最初给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手中的工具书以及课文注释很快了解了《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快速浏览了文章的生字词,迅速通过了文言文的生字大关。“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讲解课文中你不认识的生字词?”随着教师新一轮问题的抛出,同学们争先恐后、积极踊跃地上台为同学们讲述自己不懂的生字词。
这种通过抛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就是问题式导学的一种方式。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并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去理解问题、回答问题,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集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达到最高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学生可以作为“教师”上台讲解,教师也可以坐在座位上扮演“学生”听学生的分析。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共同发展。
二、侧重问题的设置
问题式导学是教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答。那么,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也要考虑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如果教師在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内,一直都在抛出问题,每个问题设置的难度过高,就会致使学生处于一个高度用脑、高度紧绷的学习环境。长时间的精神紧绷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相反,可能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自信,产生厌学情绪[2]。
在上一段落里,教师问学生们文章的作者是谁,生字词有哪些。这些问题在设置时,教师是花了心思的,根据学生目前的能力和知识设置问题。学生借助工具书很容易就能查到作者的名字读音是什么。所以,教师在提问学生时,一定要注意问题不能过难,而且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有趣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
在学习鲁迅先生《社戏》这篇文章时,教师在课前为大家放映了一段《江南水乡看社戏》的视频。在视频结束时,老师这样引出了问题:“同学们,在这个视频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讲述了自己认为最吸引人的点。有学生说,视频中的景色很美。也有学生说,视频中的人很美。
通过这个简单的问题,迅速把同学们吸引到课堂上来,而且引入了新课内容。在问题设置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学生考虑十分钟,仍然得不出答案,那么这个问题就是不合适的。同样,设置的问题也应该是学生愿意思考和解答的,教师不妨提出有趣的问题。
三、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式导学强调学生的作用,学生不仅能够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也要有问题意识。学生一味的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说了什么,学生就记什么。如果学生没有形成独立的问题意识,单纯接收信息,学生学习的难度就会很大。长此以往,导致学生机械式的学习,学习效率下降。
例如在教授《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这篇课文具体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通过文字想传达什么感情。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列出类似的文章,让学生发动脑筋,自己总结归纳。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反思,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这就是问题意识的有用之处。
四、结束语
问题式导学的方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于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创新和尝试。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渴望接触新事物。农村教师更要勇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用新的教学方式,走出不一样的教学之路。在学习过程中,无论在任何时候,学生都是主体。教师要主动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反思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段爱文,郭海青.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6,000(008):P.61-62.
[2]苗利军.初中语文“问题导学”模式实践研究[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4,000(002):29-30.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式导学;应用策略
引言
问题式导学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新的方式。它一改传统教师单向式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的作用,以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新。相对于传统教学,它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真正把学生纳入到主动学习中来。新时代的变化,如果教师仍旧采用旧的教学方式,将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将新的教学思路——问题式导学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一、注重基础知识
语文的学习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语文的学习也应当注重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习就像搭建一座高楼大厦,如果没有为这座高楼搭建好它的地基,那这种大楼即使成功建成,它的寿命也将是短暂的。语文学习也是如此。从基础做起,从基础学起,一步一个阶梯,最终建成高耸入云的语文大厦。初中语文的基础知识,无外乎是拼音、生字词、古诗词、文言文等。这些都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1]。
七年级有一节课程是学习《爱莲说》这篇文言文,有教师就运用了问题式导学的方式为学生们展开了这节课。“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啊?”“周什么?这两个字是不是有很多同学不认识。我们今天就从文章中不认识的生字词开始这篇课文的学习。”这是某教师在课堂的最初给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手中的工具书以及课文注释很快了解了《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快速浏览了文章的生字词,迅速通过了文言文的生字大关。“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讲解课文中你不认识的生字词?”随着教师新一轮问题的抛出,同学们争先恐后、积极踊跃地上台为同学们讲述自己不懂的生字词。
这种通过抛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就是问题式导学的一种方式。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并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去理解问题、回答问题,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集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达到最高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学生可以作为“教师”上台讲解,教师也可以坐在座位上扮演“学生”听学生的分析。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共同发展。
二、侧重问题的设置
问题式导学是教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答。那么,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也要考虑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如果教師在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内,一直都在抛出问题,每个问题设置的难度过高,就会致使学生处于一个高度用脑、高度紧绷的学习环境。长时间的精神紧绷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相反,可能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自信,产生厌学情绪[2]。
在上一段落里,教师问学生们文章的作者是谁,生字词有哪些。这些问题在设置时,教师是花了心思的,根据学生目前的能力和知识设置问题。学生借助工具书很容易就能查到作者的名字读音是什么。所以,教师在提问学生时,一定要注意问题不能过难,而且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有趣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
在学习鲁迅先生《社戏》这篇文章时,教师在课前为大家放映了一段《江南水乡看社戏》的视频。在视频结束时,老师这样引出了问题:“同学们,在这个视频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讲述了自己认为最吸引人的点。有学生说,视频中的景色很美。也有学生说,视频中的人很美。
通过这个简单的问题,迅速把同学们吸引到课堂上来,而且引入了新课内容。在问题设置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学生考虑十分钟,仍然得不出答案,那么这个问题就是不合适的。同样,设置的问题也应该是学生愿意思考和解答的,教师不妨提出有趣的问题。
三、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式导学强调学生的作用,学生不仅能够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也要有问题意识。学生一味的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说了什么,学生就记什么。如果学生没有形成独立的问题意识,单纯接收信息,学生学习的难度就会很大。长此以往,导致学生机械式的学习,学习效率下降。
例如在教授《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这篇课文具体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通过文字想传达什么感情。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列出类似的文章,让学生发动脑筋,自己总结归纳。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反思,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这就是问题意识的有用之处。
四、结束语
问题式导学的方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于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创新和尝试。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渴望接触新事物。农村教师更要勇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用新的教学方式,走出不一样的教学之路。在学习过程中,无论在任何时候,学生都是主体。教师要主动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反思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段爱文,郭海青.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6,000(008):P.61-62.
[2]苗利军.初中语文“问题导学”模式实践研究[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4,000(00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