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123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成为物理学科教育的重任之一.就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言,我们认为: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1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背景研究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提出“疑、思、问”的主张.[BP(]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BP)]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过:中国古代讲究“学问”,可是现在的学生只会去“学答”.“学问”顾名思义就是会问、善问.英国著名科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的物理教育家韦斯科夫说:“科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公式、名词,科学是好奇,是不断发现事物和不断询问’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 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它有一套最全面有效的科学方法,因此物理教学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分析
  从教师方面讲,在长期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统一考试的要求下,教师没有认识到提出问题这种能力的重要性,没有为学生提供培养这种能力的情景和途径.教师讲解是细嚼慢咽式,生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尽可能把学生可能提问的问题都一一予以告诫,非常细致清晰.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唯师、唯书的学习习惯,缺乏创新的热情和竞争的态势.最后,下课前大多数教师都要习惯的问一句“还有问题吗?”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没问题!”实际上“没问题”就是真正有问题.所以赵凯华教授在第四届全国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好的老师不是讲得学生没问题可问,而是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
  从学生方面,一是缺乏提出问题的主动性,不想不愿提问.在学习上长期处于被动的局面,习惯被教师仔细喂养,不需要提问.二是有提问题的兴趣,但怕问不好被同学笑话和老师指责,缺乏自信心.三是有兴趣又敢问,但由于掌握的知识和思维能力的限制,提问的质量不高,即不会问不善问.
  3营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的情感氛围
  现代社会要求教师的职责应该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创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需要发生改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气氛,在教学中平等、善意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师生之间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和压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质疑问难,使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4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方法
  施教之法,贵在引导.物理的质疑不是直接对某一物理现象或实验简单地提出“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出发,了解学生的思维障碍,通过创设物理情景,联系新旧知识,运用逻辑推理等方法,恰当地设置疑问,揭示矛盾,使学生始终处于质疑的思维状态中,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1利用物理学史中科学家的发明发现来“示范”质疑
  纵观物理学史,每一个阶段性的进展,几乎都是从对已有的理论提出质疑开始的.如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大角度的偏转,对他的老师汤姆生的“葡萄干蛋糕式”原子模型提出质疑,认为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和正电荷集中到一个很小的核上,α粒子大角度散射是不可能的,从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为原子物理学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结合教材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史上著名的多思多问,勇于创新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4.2创设物理情景,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质疑
  创设物理情景,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必要的感性认识,通过设疑引导,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活动.例如,我们在讲“速度”时,传统的方法是直接给出定义,不讨论为什么这样定义.这种讲授方式容易造成死记硬背,束缚学生的思维.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采用教师设疑,激发学生质疑的方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有几种?一种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大小,比如自行车1小时正常行驶30公里,小轿车1小时正常行驶70公里,谁走得路程远,谁运动得快.另一种是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比如体育课测百米成绩,谁用得时间短,谁跑得快.那么用哪种方法定义更科学呢?
  4.3联系新旧知识,设置疑问
  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发现、认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新旧知识的交汇点上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概念认识是多层次的、全方位的.如学生初学“加速度”这个概念时,对其物理意义理解得不深刻甚至是错误的,往往和“速度”、“速度变化”相混淆,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感性认识不够.因此针对学生的思维障碍,让学生就速度和速度变化、速度变化快慢进行对比.例如小轿车和火车最高时速都可达到120 km,如果它们都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谁先达到最大速度?谁的速度增加得快?那么两辆相同的小轿车,一辆车在1秒内速度由0增加到10 m/s,另一辆在1秒内由10 m/s增加到20 m/s,谁的速度大?谁速度变化大?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速度和速度变化、速度变化快慢是不同的概念.
  4.4对现实生活中物理现象提问
  物理、物理,以物说理,物中有理,理中有物.我们的生活中接触到的方方面面都和所学的物理概念、物理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个角度去提问,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物理教学中恰当的列举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可以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的现象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使他们问有所得,问有所用.如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象在水面处折断了,盛水的碗看上去好象变浅了,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理现象,是学生既熟悉又无法解释的问题,使他们好奇不已,形成兴趣.又如,日常生活中的灯泡,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烧坏的灯泡壁为什么会发黑?烧坏的灯泡接好后为什么更亮?灯丝电阻是一个定值吗?电灯在晚上八、九点为什么没有在夜晚十一、二点亮?然后用物理知识帮助学生一个一个的解决,使他们感受到提问的价值,产生提问的内动力.即使有些暂时弄不懂,也没有关系.正是有弄不懂的现象,所以我们才有学好物理的需要,一个一个的问题正是学习的持续动力.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质疑,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可持续的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其他文献
1 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及特点  说道探究性学习,我们要清楚地明白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和特点所在,在清楚地了解到其内容之后,才能方便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应用.  探究性学习其实即是一种思想概念,也是一种操作模式.所谓的思想概念,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一种指导思想,这是一种适应现代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它的目的是教育学生自己动手,依托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完成对课程的理解验证,正因为这是要求动手的学习方式
就高中物理课程实际开展效果来看,物理作为一门对基础要求较高的自然学科,其教学任务的开展难度也随着所教知识难度的提高而不断地提升.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学习效果,物理老师往往会通过对课后反思的强调,以期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但是,就课后反思的实际开展效果来看,由于受到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影响,物理教师所布置的课后反思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期望,使得物理老师过于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相关的课后反思任务
初中物理是我国中学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学生普遍认为初中物理课程比较难学.为了提高自己的物理成绩,学生不断地做物理题目,这种循环往复的物理学习模式,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老师缺乏物理教学创新意识,物理学习方式、方法简单.物理老师习惯通过例题讲解的方式教授物理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做课后物理习题,这样整堂物理课下来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指以“活动单”为载体来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创设情境、启迪点拨和评价反思三个环节,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拨学生的思维生成,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然而在教学中,给学生的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已经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值得大家进行深层的探索与研究.  1在物理教学中造成的心理障碍的成因剖
[摘 要] 数学对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由于多方面因素,当前小学整体数学学习状况都相对较为复杂,进度缓慢,学生理解较为吃力,对逻辑推理和运算的掌握情况都不是很好。这种现状会影响学生未来在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利用逻辑思维能力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致使学生对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发生变化,难以将平时课堂的学习内容恰到好处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课前的适当引导、合理的教学设计、适宜的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种症状,那就是:学生在初二一开始时对物理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渐渐谈化,甚至到高中阶段,物理会变成学生最讨厌、最害怕的学科之一.究其原因,有很多种,其实,其中一种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专业素养的欠缺.这种欠缺直接导致教师教学活动无法满足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需要,物理也只是一种应试工具而已.鉴于这种
江苏省“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的开展今年已是五年之约的收官之年.其开展旨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一次彻底的教学变革,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反思等多方面的渗透.笔者三次参加了县市级选拔赛,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间每次比赛均会经历数月的反复改稿、层层打磨.时间之长,次数之多,压力之大,思维受制,可谓血泪与辛酸.尽管身心憔悴,但内心充实而愉悦:感叹自身教学理念和素养得到提
高中物理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显得比较深奥、难懂,这对于压力本身就大的高中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此,创设富有活力的高中物理课堂,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营造自主合作的氛围,创建自主合作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优化课堂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科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需要优化课堂设计,对教学的内容和环
橘子红了,苹果香了,金风送爽的收获季节,我们迎来了新世纪的第二个教师节。欢庆、慰问、祝贺、奖励……,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辛勤的园丁、光辉的红烛……,这些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以“讲授式”教学模式为主,对物理教学中一些复杂的公式演算或实验原理,教师也多采用在黑板上进行简化、推理描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物理知识的理解.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模式.这些产品和技术也影响着学校教育,网络、多媒体等引进学生的课堂中,帮助教师进行辅助性的教学,方便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1 E时代背景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