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逻辑,语言的狂欢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dy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除了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之外,一些原本立足于传统媒体的文艺节目却借助互联网平台又重新兴起,《圆桌派》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本文将从互联网发展的互动性、资本价值的趋利性以及意见领袖的引领性与号召性等方面来分析这种现象。
  作为优酷“看理想”系列节目之一的《圆桌派》,是优酷视频与理想国出版社联合打造的高品质内容节目。优酷“看理想”系列前期一共推出了三档文化类节目,分别为《一千零一夜》《局部》《听说》,这三档节目分别从文学、绘画、音乐三个方面向受众传播相关知识。自2015年7月正式上线,其点击量高达2亿人次。2016年,优酷视频又先后推出了《呼吸》《号外》《圆桌派》三档文化类节目。截至目前,其优酷“看理想”系列一共推出123个视频,吸引粉丝总量74.2万人。作为优酷“看理想”旗下的一档谈话类节目,《圆桌派》从2016年推出至今,总点击量高达1.2亿人次,成绩斐然。在网络自制节目呈现井喷式发展的当下,《圆桌派》作为后起之秀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效果呢?
  一、互联网发展的互动性让节目更接地气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媒体行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2016年12月31日,《京华时报》纸质版宣布休刊,就是对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妥协与拥抱。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除了使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样化,获取信息的成本更低廉化,获取信息的时间更时效化之外,笔者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一个更重要的变化就是交互性更强。美国媒体理论家莱文森曾提出:“因特网摆出了这样一副姿态:它要把过去一切媒介‘解放’出来,当作自己的手段来使用,要把一切媒介变成内容,要把这一切变成自己的内容……不仅过去的一切媒介是因特网的内容,而且使用因特网的人也是其内容。”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传统媒体注重的内容,信息生产者、传播者、接受者都已经成为信息的内容。在此背景下,内容之间的交互性就成为必要前提。
  互联网发展的互动性让节目更接地气,表现在节目内容,即话题的选择上。《圆桌派》作为一档谈话类节目,其话题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节目的点击量。从《圆桌派》第一季24集节目的话题选择上可以看出,其在话题的选择上具有平民性,同时也兼具时效性。《圆桌派》的第一期节目以“师徒”为主题,其实是以郭德纲与曹云金的网络“对骂”为切入点的。中国传统的戏剧曲艺都讲究师门传承,即师徒,但是这种承续关系是否还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作为当下中国较受欢迎的相声表演艺术家,郭德纲与其徒弟曹云金“对骂”事件让传统的师徒制度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所以,《圆桌派》第一期节目就抓住了当下受众最为关心事件来展开话题讨论。这種在话题选择上与网友、受众的互动性就是其获取大众认可的重要手段。除了师徒这一话题之外,还有出轨、母女、网红、男色、相亲、文青等一系列话题,无一不是当下受众极为关注与关心的,也是当下受众拿捏不准的。因此,《圆桌派》作为一档网络谈话类节目,其嘉宾作为某一相关领域的“意见领袖”,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也是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
  除了话题的平民性之外,《圆桌派》的话题选择还具有时效性。所谓时效性,就是强调节目对当下大众关注的文化事件的反应能力,时效性强,就能即刻抓住当下最流行的大众文化事件,迅速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从而使得节目的点击量获得提升。《圆桌派》在对当下文化事件的把握上也具有一定能力。例如,2016年12月16日推出的节目《裸条:裸贷肉偿,女学生的节操为啥碎了一地》就是对当时十分流行并引起广泛关注的大学生“裸贷”事件的一个即时反应。
  除此之外,《圆桌派》还有一些节目是对未来的预测性的,这种选题同样也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例如,2016年12月30日推出了一期以《星座:你被星座“绑架”了吗》为主题的节目,节目邀请到了某知名星座占卜师,其向受众普及了与星座相关的一些知识,而且在节目的最后还对接下来一年中各星座应该注意的事项作了“预测”。不管星座预测未来是否是伪科学,但是它吸引了受众极大的关注。例如,新浪微博知名大V“同道大叔”的粉丝量就高达1 227万人,而且其微博下面的评论数经常达到或超过1万条。由此可见,星座还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因此,《圆桌派》就顺势而为地推出了以“星座”为主题的节目,而且时间还是新旧两年交替之时,可谓用心良苦。除了“星座”这一期外,其后曾连续推出了《饭局:如何成为饭局达人》《过年:人工智能时代还要回家过年吗》两期节目,都是与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有关。“饭局”这一期与中国人春节期间的交友聚会极为密切,而“过年”这一期则与当下中国人每年为春节而耗费大量精力与家人团聚有关,当下技术的发展却能最大限度地打破亲人在空间距离上的藩篱。
  因此,《圆桌派》在话题的选择上充分利用了广大受众的关注点,既能积极适应受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能对受众的关注点进行引领。《圆桌派》节目组除了整理受众在观看节目时所发的弹幕内容,其微信公众账号中还有专门的子菜单来收集节目话题。《圆桌派》这种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利用,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受众与节目组互动性的利用,为其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信息来源。
  二、资本价值的趋利性让节目的广告植入更加自然
  一直以来,在影视艺术、综艺节目中植入广告成为众矢之的,植入广告太露骨成为受众对节目主创人员口诛笔伐的重要一面。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当下,在资本的力量愈加强大的当下,如何将广告植入做得更好不仅是广告策划者主要考虑的事情,也考验着节目组主创人员的智慧。《圆桌派》在广告植入上的表现却将上述问题迎刃而解。《圆桌派》将要植入广告的品牌诉求与节目话题做了无缝对接。在《圆桌派》第六期节目《匠人》中,就将要植入的广告四特酒与节目的主题做了契合。作为四特酒旗下的高端酒品牌,四特东方韵极为强调工匠精神,《圆桌派》顺势而为就做了一期以“匠人”为主题的节目,共同诠释工匠精神,将节目的主题与植入广告的价值诉求无缝衔接。作为《圆桌派》第一季的番外篇,2017年妇女节,节目组更是联合天猫共同打造了《圆桌女生派》,整个节目形式延续《圆桌派》的一贯风格,而又将广告以极为自然的方式植入其中。   一档综艺节目尤其是建基于互联网平台上的综艺节目,要想持续存在下去就必须不断寻求源源不断的广告赞助。而如何将赞助商的广告植入到节目中,《圆桌派》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将节目的主题诉求与赞助商的品牌价值诉求极大地衔接在一起,既不显得突兀又能达到广而告之的效果。
  三、“意见领袖”的号召性让节目粉丝数持续增长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传播学者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了“意见领袖”这一概念,他认为“意见领袖”是人群中比较活跃的群体,他们拥有更多的主观兴趣,因此,他们比一般人更多地接触媒介,比一般人知道更多的媒介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拉扎斯菲尔德此处所提及的“意见领袖”具有如下特征:人际传播中积极活跃者、主观能动性强者、信息占有者和信息传播者。
  《圆桌派》的主持人为窦文涛。由窦文涛主持的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自1998年开播以来,已成为中国谈话类节目的标杆。2008年,《锵锵三人行》还获得了“清谈类节目”2008年传媒行业中国标杆品牌称号。多年来谈话节目所积累的用户量,让窦文涛本身自带号召性、话题性。
  作为节目的策划,梁文道曾主持过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也是《锵锵三人行》的经常性嘉宾,粉丝群体相对固定,其在优酷“看理想”平台下的《一千零一夜》,截至2017年6月,其197期节目的总点击量高达4.32亿次。由于《圆桌派》与《一千零一夜》都是在优酷“看理想”的平台上,所以更能吸引用户,从而保证将“看理想”之前所累积的粉丝量移向《圆桌派》。因此,不管是主持人窦文涛还是节目策划人梁文道,本身就是一定群体内的意见领袖,其号召作用不言而喻。
  除了节目主持人窦文涛与策划梁文道外,《圆桌派》的嘉宾也都是在相关行业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的知名人士。作为《圆桌派》的经常性嘉宾,马未都在收藏界具有重要话语权。蒋方舟从北大才女开始就受到众多文青的关注,是文艺青年的精神领袖。
  因此,一个网络脱口秀节目的发展,首先就得有一个“意见领袖”,一个好的“意见领袖”就是一个大IP。IP在影视剧中的重要性已众所周知,但是其在综艺节目,尤其是在网络节目中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特别强烈的关注。网络节目自发的互动性以及网民转移成本的低廉,更加突出“意见领袖”的重要性。这一点在网络直播平台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个好的网络主播动辄近千万元的签约费就能说明这个道理。当下的网络脱口秀节目,无一不是建立在“意见领袖”的基础上的,《圆桌派》的窦文涛、《晓说》的高晓松、《都嘟》的马未都,以及《罗辑思维》的罗振宇等,节目主持人就成为这个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圆桌派》作为优酷“看理想”旗下的一个子节目,与优酷看理想系列一起成为一个文化品牌,但是其本身存在的问题还是应该正视的。笔者认为,《圆桌派》第二季已经开播,但是其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为节目嘉宾的互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与《锵锵三人行》的模式存在重复。
  首先就是节目嘉宾的互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圆桌派》为三名嘉宾,加上窦文涛就是四个人,但是如何权衡好这三名嘉宾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有时候会出现有嘉宾受到冷落的情况。例如,第一季第二十三集《饭局:如何成为饭局达人》,三名嘉宾分别为梁文道、陈晓卿、蒋方舟,再加上窦文涛。看完整一期节目,人们就会发现蒋方舟在节目中是以一个聆听者的身份存在的,整场节目大多数时间是在听三名男性嘉宾之间的对话。再如,第二季第四集《火锅:火锅江湖,你属哪一派?》,嘉宾河森堡的存在就会显得尴尬,甚至有观众直接发弹幕说“又回到了锵锵三人行的感觉”。先贤老子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窦文涛也讲过三个人的聊天才是最好的状态。所以,在《圆桌派》中如何做到四个人都能得到同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确实需要节目组进一步的思考。
  此外,《圆桌派》与《锵锵三人行》在节目形式上存在重合性,即都为谈话类节目,都是窦文涛担当主持并在整个节目中起到穿插整合的作用,所以就会给观众一种《圆桌派》就是另一种《锵锵三人行》的变种而已。这种现象在第一季前面几集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竇文涛也不止一次在节目中说过,《圆桌派》是他的私人节目,但是如何做到《圆桌派》与《锵锵三人行》风格之间的转换,也成为考验节目组的一个难题。
  四、结语
  《圆桌派》作为优酷“看理想”旗下的一个品牌节目,其依托着独特的话题选择、巧妙的广告植入与节目组人员“意见领袖”的号召性,使其在众多的网络自制节目中能够脱颖而出并取得不俗的用户观看量,对于其他网络自制节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主要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追溯起来,田园诗的创作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以东晋陶渊明和谢灵运为先驱和奠基人,到唐代又涌现出王维、孟浩然等杰出代表。因此,后人将田园诗人分为东晋田园诗派和盛唐田园诗派。  由于田园诗人的灵感来源于大自然的山河景色以及生活在其间的朴实劳动人民,所以这类体裁的诗歌
期刊
当前,学界围绕狐这一主题已着墨甚多,狐作为文学上的一种独特意象,是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审美意识等的一种文学意象。本文将通过分析《搜神记》和《今昔物语集》本朝部中的狐意象,探求中日两国狐意象的异同及其原因,剖析中日两国民众所具有的深层文化心理,使人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再认识和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在中国,被誉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集大成之作的《搜神记》中有十几篇关于狐的故事,呈现出狐意象的
期刊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孝”字,上为老、下为子,意思即为子女能够承其亲,并且能够顺从其意。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孝的思想也刻印在人们心中。王永彬的《围炉夜话》更是提到“百善孝为先”,反映出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有着两千多年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中韩两国共同重视的孝思想,对两国人民来说,更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及价值。  中国
期刊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与社会文化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推动着社会文学的发展。尤其是在明清小说中,茶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这足以说明茶文化与明清小说文化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明清时期,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其内涵也逐步社会化和世俗化,这与明清小说文化的内容和价值观不谋而合,茶文化被明清小说家广泛运用到写作内容中。例如,施耐庵《水浒传》中有关茶文化的描写,
期刊
历史是什么?学历史有何实际意义与现实功效?如何研究历史?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对于历史的理解?这些问题皆为长久以来每一位治史之人所困扰但又必须首先加以思考與探讨的问题。伴随着当今跨国史、新文化史等历史研究新取向、新视角的发展,李剑鸣教授将其长久以来面向研究生讲述的“史学方法”课程的讲义内容最终整理成书,并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部书资料详实、引经据典,从历史学的定义、历史学研究者的责任与担当、史学具体研
期刊
作为一个极具知识分子气质的女作家,方方历来十分关注知识分子题材,就像她自己所说的:“当我写知识分子生活时,感觉有一种冲动,有一种情感力量在里面,因此与市民题材的作品相比,我更喜欢《祖父在父亲心中》《乌泥湖年谱》这些作品,那些人物是我的亲人,我身边的人,所以写起来用的是心和血,其中很微妙的情感在这种状态下会比较敏锐地体现出来。所以要说起来,这些小说更接近我为内心写作的原则。”本文探究了方方小说中父辈
期刊
作为影响儿童心理成长的关键环节,对其尊严的教育是最为重要也是最易被家长忽视的教育方面。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儿童题材小说始终凝注了对尊严教育问题的深深思考,《一厘米》即是以工厂食堂炊事员陶影为主人公,通过“一厘米”风波展示了她对儿子的教育以及在现实中遭遇的阻挠与困境,以精炼的篇幅折射出尊严教育的根本性质、内在特征及现实困境,对以母亲为主体的培养者有着广泛的启迪、借鉴作用。  马斯洛指出“社会上所有的人
期刊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著名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作品以其“黑色幽默”闻名于美国当代文学。然而在作者玩世不恭的笔调中,其作品又时时透露出深层次的现实主义人文关怀。笔者从儒家社会理想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和剖析。  一、书中的黑色幽默主义  所谓“黑色幽默”,就是指那种“从残忍中寻求乐趣”的“病态的、荒诞的幽默”。实际上,它就是透过种种荒诞无稽的描写来反映这个病态的社会、扭曲的现实。而这种病态的描写
期刊
《荀子》一书共三十二篇,以《劝学》打头,此种编排,其中有无深意,值得探讨。另加上《修身》《不苟》《荣辱》《非相》《非十二子》《仲尼》《儒效》共八篇论“学”,可见荀子为学之态度。然荀子为何重学?他作《劝学》究竟想劝人们学什么?又该如何学?他的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何种影响?本文将从《劝学》篇谈起,就荀子“劝学、重礼”等态度对以上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荀子缘何劝学  (一)“饰邪说,文奸言”之背景 
期刊
“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是广泛存在的概念和命题。西方文化没有“势”这个概念,也没有“势”这个命题。但是,古今中外绘画者在作画时都不会忽视画面中“势”的存在。中国绘画者在鉴赏古代优秀作品时都会讲到作品是怎么布势的,可是对于“势”在绘画作品里的运用研究并没有得到重视。事实上,“势”在各种绘画中都可以运用。“势”是产生画面全局的态势、阵势、趋势和气势,并没有确切的定义。绘画中的“势”制造出了画面的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