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至察则无徒

来源 :京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1j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人痛恨腐败,个个喜爱民主,但是,当两种文化相遇时,从一种文化看来黑白分明的事,从两边的角度看,却可能混成一片灰色。
  
  在全球化时代,当真是巴西雨林的蝴蝶拍拍翅膀,美国的德克萨斯平原也会刮飓风。利比亚发生民变,卡扎菲还没倒,伦敦政经学院却倒了院长。原来,卡扎菲的二儿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是毕业于该校的博士,攻读期间,同时在国内推行改革,为此成立的“卡扎菲基金会”曾给母校捐过钱。民变一起,西方民众和舆论对利比亚有了新看法。拿卡扎菲的钱,那还了得?院长霍华德·戴维斯只得辞职。
  还有人揭发赛义夫论文抄袭。读过其论文的政治学国际名师本杰明·巴伯很不以为然地说:赛义夫论文写的是如何将西方政治文明与阿拉伯传统相结合,他要引用很多思想家的话,如果这也算抄袭,那我带过的60个博士都抄袭了。只是众口铄金,名师也是跳到黄河洗不清了。
  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之后,被观察家视作卡扎菲接班人的赛义夫劝说其父转轨,与美国改善关系,避免成为下一个目标。在他的建议下,利比亚宣布放弃发展核武器。同时,利比亚的经济开始向外国投资开放,中资公司就是从那时开始进入利比亚的。赛义夫成立了一个基金会,资助两份报纸,允许有限度地批评政府。一时间,不像他父亲那样穿贝都因游牧人的袍子、而是穿西装的赛义夫,成了新利比亚的象征;也成为本国年青一代的偶像,颇有嫁人要嫁赛义夫的气势。
  那位名师巴伯认为,赛义夫当时确实是真心搞改革,拿“卡扎菲基金会”的资助,为利比亚的改革出谋划策,实在无可厚非。他称赛义夫为利比亚的迈克尔·柯里昂——电影《教父》的男主角。这个本来不愿混黑道的儿子,却因为父亲被杀,不得不接管家业并成为新的黑手党老大。巴伯觉得,西方现在也可以找赛义夫谈判,他毕竟比卡扎菲更了解利比亚之外的世界。
  这是西方社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西方社会内部越来越民主,舆论越来越偏向普通民众。而普通民众论人事,则倾向于选择轮廓分明的道德完人和铁杆民主派。但是,在一个越来越平的地球上,当西方必须与出身其他文明的人打交道时,这一倾向是否足够现实?
  利比亚是小国,相对容易处理,如果来往的是大国呢?奥巴马进白宫后,顺应民意,对大企业的监管全面紧收。美国的海外行贿处置法,本来针对的只是受贿者为政府官员的情况。现在司法部作出新解释,将国有企业人员都算作政府官员,这就大大扩展了“海外行贿”罪的适用范围。
  有律师问:这样扩大解释后,行贿的标准到底在哪里?权威人士举例作答:假设某美国公司在外国建了厂房,投产时请当地官员剪彩。送他一件印着美国公司商标的T恤,那肯定没问题。但是,如果这位官员喜欢打高尔夫,你请到美国来打几杆,那就很可疑。但是可以反问,如果剪彩的是合作方国有企业的经理,他很可能来美国从事商务活动。美方经理带他去自己的俱乐部打一场高尔夫,司法部怎么界定这是行贿还是正常联谊?
  一位美国朋友说,这类监管逼得他非常小心。他曾经去报销在中国请客吃饭的账单,财务部门要他把每一位客人的名字和职务都写下来,这样政府查账时比较容易说清楚。朋友跟中国方面还是打过一点交道,多了个心眼,立即发短信问:行不行?中方客人说不行,朋友只能为报销另想名义。笔者开玩笑,说你自己掏腰包算了。朋友说:那更不行,一旦打官司,那就不是对着公司而是对着他个人,他得自己掏腰包请律师。
  受到新教传统的影响,美国人确实比较简朴。某次笔者去一家跨国公司蹭圣诞晚宴,一年最隆重的一顿饭,一桌十二个人,只放一瓶红葡萄酒,一瓶白葡萄酒。一杯酒干了四、五次才敢喝一口。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小说里,美国百万富翁的午餐就是办公室里一个三明治一杯白水,惊得一顿午饭要吃三小时的法国人半晌无语。小布什甚至经常请来访国家元首吃这类“工作午餐”。
  人至察则无徒,现实中的灰色区域也是现实。而且,地球越来越平,还是扩大并方便互相接触比较好。
其他文献
面对地震海啸,面对家破人亡,面对核辐射,日本人表现了令人敬佩的冷静。即使在重灾区,一切依然充满秩序。  他们真的不悲伤,不害怕吗?还是他们把一切都包裹起来了?  《纽约客》记者欧逸文觉得在震后日本,可以看到一个遭受巨大灾难的民族,在天生的冷静和巨大的恐惧之间挣扎。    天生冷静    “忍耐、克制、有秩序。”这是《时代周报》记者张子宇出发之前对日本人作出的预判。几年前,他曾在日本短暂生活过几个月
期刊
3月13日,竹岛由香里本该在外地出差,可11日突如其来的地震彻底打破了她的生活计划。地震带来的强烈晃动和持续的时间长度吓坏了她,好在她运气不错,并没有受到什么伤害。当一切晃动停下来后,她试图联络出差地点的联系人,却发现电话打不通了。这时,屋外的整座城市已经一片狼藉。  当地时间3月11日下午2点46分,在东北大学念书的中国留学生帅澄波正走在学校食堂到实验室的路上。地面开始晃动时,他还以为自己只不过
期刊
在日本有“避难”的说法,但是“逃难”的说法是没有的。理由很简单,就那么大的地方,随便哪儿都有自然灾害危险,无处可逃。灾害发生了,也就是找块地方暂时栖一下身,安定下来了之后还是要回原地去该干什么干什么的,这倒不是出于什么“故土难离”的感情,而是因为无处可去。  日本人口数量现在是纯减少,但2005年之前一直是增长的,也是世界有数的人口稠密国家,人们离开自己的土地就没有了立足之地,这次大地震被海啸无情
期刊
前些年,高校嚷着要自主权,这些年真被赋予自主权了,结果却表明不少高校自主得有点偏狭,水平有待提高。自主招生,是高校发挥自主能动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几年下来,效果委实不敢恭维。  情况越来越明晰了,高校自主招生的实际运行结果是,大门只为大城市学生开。中小城镇特别是偏远地区学生基本绝缘。一碗水如此不能端平,这样的自主招生,带来的只能是新的教育不公平,激化城乡矛盾、社会矛盾。  教育公平乃是最基本也是最
期刊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地球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早期壳层比较薄,地壳活动很强烈,岩浆活动、火山喷发也很多。但是到了现在,地壳已经发育得很厚了,再想出现因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难而导致的全球毁灭就很难了。    日本9.0级特大地震再一次震动了全球的神经。  回首看,本世纪以来的10年时间里,印尼、汶川、海地、智利、玉树、新西兰等系列大地震,带来的山崩地裂和惊涛骇浪以及巨大伤亡,一次次袭击着人类脆弱而敏感
期刊
在越南采访,有两个景象尤其吸引我的目光。一是河内的商铺极多,几乎所有沿街房屋都开成了饭馆、旅店、咖啡店和各种各样的小店,货品琳琅满目,商业气氛极浓,有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时全民经商的味道。  二是在去农村的路上,看到各处村镇都有许多越式小楼在建。这些窄窄的小楼,高的有六七层,矮的也有三四层,外表有的已经装饰一新,给人一种家家都在盖房的感觉。有越南朋友如此形容,中国已经走进了社会主义大厦,而越南人现在正
期刊
每一场巨大灾难都会改变历史, 因为它把难题带到所有人面前。  日本,最经常遭受地震和海啸袭击的国家(国际通用术语“海啸tsunami”就源自日语“津波”),唯一经历过核伤害而本土又极度缺乏可再生能源的国家,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在破坏性能量约等于3万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9级地震发生之后,在接踵而至的海啸与核事故重创之后,这场巨大灾难的长远影响,将以各种方式波及世界。  全球GDP至少放缓0.5%,股市开
期刊
3月11日,邻国日本的强烈地震和海啸,让一衣带水的中国也触目惊心。  这一夜,很多国人也没能睡得安稳,有的焦灼地以各种方式确认在日亲友的安好;有的守着电视和网络,不断刷新最新的震灾信息,为那些惨烈的画面揪心;温家宝总理与杨洁篪外长迅速向日本首相菅直人等发出慰问电,向日本政府和人民致以深切慰问,表示中方愿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帮助……  在令人惊惧的灾难面前,也许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守望相助。  两年前,那
期刊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19世纪英国政治家迪斯雷利曾如是说。利比亚的硝烟,再次验证了这个经典论断。    当地时间3月19日18时45分(北京时间20日零时45分),法国战机向利比亚政府军一辆军车开火,就此拉开利比亚战争序幕。随即,部署在地中海的美英军舰与潜艇发起进攻,百余枚“战斧”巡航导弹命中利比亚多处防空设施。  那一刻起,冲天火光和震耳爆炸淹没了利比亚。  在首
期刊
2004年2月15日,为期4天的第29届中东电力、灯具、新能源博览会在阿联酋迪拜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此次展会由世界著名的英国IIR展览公司主办,是中东地区最大的电力行业盛会,也是世界5大顶尖的工业行业展会之一。共有来自世界42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参展商参加该展览会,包括15个国家展团,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中国、印度、希腊、丹麦、瑞士、西班牙、土耳其、马来西亚、阿联酋、伊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