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解锁之际,教育更需给力!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d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受到了网上“淘课”的火热,苏州市的郑先猛老师认为,我们需要反思一下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着的缺失,给孩子们一张万能的学习之“网”。
  
  2010年“淘课”在中国悄然兴起,一大批的有识之士、白领加入了“淘课”的行列。忙碌的充电,热闹的场景不可谓不火。“火”是对知识的一种渴求,一种追逐,“火”是一种自我提高的内驱动力。
  看着国人对“名校公开课”的趋之若鹜,作为教育者,我们也隐隐地体味到了中国基础教育可能存在着缺失,中国的高等教育可能存在着缺失。那些膜拜追崇名校公开课的人,哪一个没有接受过较高的教育啊!再看看那些课程吧: 《幸福》、《人性》、《西方世界的爱情哲学》……这些风靡网络,备受推崇的专业课,访问量每月平均达到100 万次,然而这些有意思的科目几乎从来没有出现在国内高校的课程名单里。甚至有一个戏谑中外高等教育巨大差异的段子在网络广为流传:“都是讨论人生的入门课,你看看耶魯课堂上探讨的是什么:死亡(哲学部分),男女性欲的强度差异(心理学部分),从城邦经验到民主政府(政治哲学部分);再想想我们的大学辅导员喜欢念叨什么:不许交男女朋友(哲学部分),敢交就打电话给你家长(心理学部分),爱人不行,要加强爱国(政治哲学部分)。”这样的调侃有些夸大其词,但是玩笑背后的本质的确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教育躲着这个,忌讳着那个,藏藏掖掖,结果又能怎么样呢?结果还是该来的还是来了,不该来的也来了。恋爱无处不在,从大学到中学,甚至波及到小学,我们躲得了吗?药家鑫来了,撞伤人便罢,不救助也罢,可是却还要残忍地对受害者捅上几刀,这是“人”的行为吗?这是一个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的行为吗?还有那不知天高地厚的李启铭,事发后猖狂叫嚣“我爸是李刚” ……这些确实是我们教育的一种缺憾。真是:“大脑不给力,个性乱成长啊!”
  当千军万马拥挤着过高考这座“独木桥”的时候,当“分分分”成为学生的命根的时候,中国的孩子成了一部简单的考试机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考这一根指挥棒在中国的教育天空里激情地挥舞着,它指向哪里,教师就向哪个方向教,学生就向哪里学。从小学到中学,孩子的书包在年年的“减负”声中,一年比一年“厚重”,本应朝气蓬勃的少年,却变得少年老成,大有老气横秋之感,成熟不足但朝气全无。
  “理科教学照本宣科,人文社科应付了事,既没有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意识,也没有增进人文素养的环境”,山东大学大一学生吴明对新生的“通识教育”就颇有微词,“学生们孜孜不倦地吃草,为的只是有一天变成商品运出去——这里就像是一个大农场。”孩子们的个性特点何来,能力素养何来?“名校公开课”中国主持人、翻译学者朱学恒,当年在台湾中央大学读电机系时,曾碰到一位“三板”(只会看天花板、地板和黑板,完全不会与学生互动)老师,害得他电磁学这门课被“挂掉”重修。可见教师教学的方式和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让我们看看哈佛、耶鲁等名校的公开课堂吧,和谐开放的课堂,随性自然的主讲教授们,构造出一个更符合大学精神的讲坛,构造出了一个更具人性化的教育氛围。《死亡》的主讲人、耶鲁大学教授雪莱·卡根(Shelly Kagan),在第一节课开始便客气地“邀请”学生称呼他为“雪莱”而不是“卡根教授”。他还自我解嘲般地说,随着自己越来越“德高望重”,叫他名字“雪莱”的也越来越少了。没有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没有不苟言笑的刻板严肃,有的只是那一份随性和亲近的个人魅力,有的就是那一种宽松和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正义》课程的最后,桑德尔教授说,“这门课程旨在唤醒你们永不停息的理性思考,探索路在何方”,这是网络公开课的意义所在,提供另一种思维方式,填补我们在以往生活中的空白;提供一种远离标准牢笼、勇于质疑的精神。这也正是我们最需要的,但目前还是最缺少的教育内质啊。
  教育已经解锁,知识共享时代已然来临,我们的教育更需给力。我们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但更需关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我们不需要高分低能的“人才”,也不需要“成才(学业、知识)却不成人(道德、修养)”的“人才”,我们需要的是“大脑”给力,着手未来,放眼长远,“风宜长物放眼量”的通才。教育和学习切不可太有功利,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则。
  并不是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来自大学,来自名校。世界第一富比尔·盖茨,中途从哈佛退学;世界第二富保尔·艾伦,根本就没上过大学;世界第四富,艾里森甚至被耶鲁大学开除;世界第八富戴尔,只读过一年大学;微软总裁斯蒂夫·鲍尔默读了一年研究生后退学的……其实教育的出路并不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去读大学,也不可能每一个孩子都去读大学。在这个知识爆炸却又能共享的时代,我们的教育要给力孩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他们一张万能的学习之“网”,让他们网住青春智慧,网住横溢才华,网住人生未来,网出业绩辉煌!
其他文献
据光明日报网络版日前报道,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而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青少年时期,创造力更多地体现为想像力。创造力的匮乏,无异想像力的匮乏。想像力是创造力的翅膀,如果儿童失去了想像力,那么他就会与创造力失之交臂。那么到底是什么妨碍了想像力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又该如何来发展学生想像力呢?  是谁绑住了想像力的翅膀  那么在我们国家
期刊
鸦片战争中,腐朽的清政府战败,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战胜了落后的封建主义农业文明。1842年,中英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农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就主要矛盾而言,有的学生理解过于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文素养包含以下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  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显然,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以
期刊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爱心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成长心灵的阳光。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正值人生观萌芽阶段,正确地引导他们迈好青春第一步,是每一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每天、每件事、每时每刻,细心地观察、耐心地指导、静心地反思,试着去读懂孩子们的眼神,试着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会更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孩子真正需要什么,让每个孩子心头都开出幸福的花儿。  
期刊
信息技术的作用越来越广泛,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活泼等特点,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网络资源的开发能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模拟实验,网络便捷的交互性使交流更及时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教育教学工作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能否使大面积的学科差生得到有效转化,变为合格生,已经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这不仅关乎每个学生的成长,而且影响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结合本校实际,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化学学科的差生转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这部分学科差生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我们每位任科教师需要仔细、认真研究分析这个动态的变
期刊
教师,身教重于言教。这句话到底该怎么理解?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是这样做的。当年为了让他的儿子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他总是陪着儿子一起看书。他说其实多数时候他自己根本看不进去,但是为了给儿子一个好的环境熏陶,他强迫自己装样子也要给儿子树立榜样。我们是教师,我们在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即便是无意识的、即便是针对其他对象的,只要有学生看到听到,对学生就能产生影响,对学生就能产生教育作用。因此,教师的职责不仅限于
期刊
随着世界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的学生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他们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有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形势和环境。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老师就必须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打开学生的心扉,从其心理上寻找教育切入点,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解决心理困扰,增强适应能力和耐挫能力,扬起自信的风帆,向理想的彼
期刊
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里弗尼亚州伯克利大学……这些世界顶尖名校,是多少热爱知识、追求真理的青少年的梦想天堂,很多“成功人士”以自己是这些常青藤名校的一员而自豪。然而这些学校的入学率也很低,竞争十分激烈。如麻省理工学院,每年有10000多来自不同国家的申请者,却只有1000余人能够获得入学资格,这样的结果让无数仰慕者望洋兴叹。  或许你正在为与培养了76位诺贝尔奖得主的麻省
期刊
“新课程标准” 中有这样阐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育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当新课程以全新的面目呈现在自己的面前时,我感到惘然,也有点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来面对,如何来实行。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终于使我对新课程有所感悟,对新课程的新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自觉地实践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