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在人间

来源 :南腔北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088392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久之后,当我们对着西窗下那跳动的烛火夜话无尽时,我将会忆说起那个“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晚上。
  这个句子怎会这般似曾相识?没错,它仿佛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那个著名开头——“许多年之后,面对火枪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只不过,在一千余年前的先声,《夜雨寄北》中那跳动的“烛火”(生聚),成了《百年孤独》中的“枪火”(死别),而无尽的“夜雨”则成了灼掌的“冷冰”。你看,同是孤独,却各有各的不同。
  我们先来看看李商隐所著《夜雨寄北》的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问归期未有期”,其实应为:“妻”问归期未有期[1]。“妻”来信问“我”之归“期”,“我”答之未有“期”。首句qī音(期)看似两现,但若算上暗藏的“妻”(君)字,则qī音在首句中其实是三现。此刻,思妻的李义山虽非处于李易安思赵明诚般的惨惨凄凄之境,但其心中也已然满是qī(妻)——qī问归qī未有qī。北方的你,来信问“归期”,是“过去”之问;南方的我,答“未有期”,则是“现在”之答。首句的一个自问自答瞬时便将“过去”现在化了——化出了一个不在场的在场幻象。你过去的来信,将我意识中所印存的“你”与“我”的许多个曾“共在过”的温暖瞬间唤醒、汇聚并此刻化为一语喃喃——“君问归期未有期”。也正是这一语喃喃,化出了“你”与“我”正“共在着”的幻象瞬间。“君问归期未有期”,首字以“君”代“妻”,皆因我此刻不见“妻”——不只“未有期”啊,也“未有妻”嘛。当然,首句用所指暧昧不确定的“君”字而非所指清晰确切的“妻”字,不仅免除了思妻情绪之表达的过度直露,而且在中文“思君”抒情诗这一浩荡无涯的书写长河中,“君”字所含蕴的那种既敬又亲的独特诗味也更易将读者引入诗中,如“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人们大抵有过“君问归期未有期”的时刻,但相较却少有“妻问归期未有期”的体验,是不是?[2]
  “君问归期未有期”,惜乎这个“你”与“我”正“共在着”的幻象只是一瞬,现实却是我“独在着”而只见——“巴山夜雨涨秋池”。“我”此刻身在三巴,只因不见“你”而但见巴山连连,道阻且长,夜雨绵绵,秋池涨满。巴山于我诚是凄凉地也,我在巴山并不云乐,只想“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巴山夜雨涨秋池”,看似仅是几个“无我”的景词,实则为“有我”的情词:如大蛇般左逶右迤的巴山——我远眺良久而不见你,但恨巴山相阻隔——远[3];绵绵散落的夜雨——我良久远眺不见你后,转而举头细看面前的夜雨——近;以及缓缓上涨的秋池水——我竟看出了秋池水正随着日久未停的绵绵秋雨在点点滴滴地上涨——具体而微的更近。巴山秋夜雨“下落”绵细,故许久方能见秋池水“上涨”,诗人以不易觉察的“上涨”来写“下落”,故思君不见君的孤寂时间之缓逝于他之漫漫自不待言;而可见的实景“涨秋池”,为不可见的虚景“涨心(愁)池”之外化,亦自不待言。愁,本已是离人心上秋,更何况逢此秋夜秋雨?这夜雨“点点滴滴”,似乎让人听出两百余年后李清照在《声声慢》里的喟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衣冠南渡后,劫后余生的李清照时常如鲠在喉,她不得不喟叹,这喟叹真好,而李商隐则故意将心伤隐去毫不喟叹,亦是真好。“巴山夜雨涨秋池”,当此非良夜何?只能看得巴山听雨声,坐候秋风秋雨愁煞人?不!——“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共剪西窗烛”,诗人从“你”与“我”北南异在的孤寂“此刻”,刹那间跳到了“未来”,跳到一个“你”与“我”将共在着的某夜某刻。在“未来”的某夜某刻,当我们对着西窗下那跳动的烛火夜话无尽时,我定会忆说起那个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晚上“我”曾体味到的一切,而你也会忆说起“你”所体味到的一切——他年夜语话夜雨。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先由“现在”跃入“未来”,再从“未来”回首来却话“现在”。如是,现在的诸种事务一经此回溯性视角的反观,便生出了别样的意义感而不再只道是寻常。
  让我们再将这二十八个字理一理:
  君问归期未有期
  此刻的南“我”,转述北“你”“过去”来信的“归期”之问→此刻的南“我”答“未有期”→ 此刻,出现一个“你”与“我”共在着的“幻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我由“你”与“我”共在着的“幻真”中抽身而出→ 此刻,是南“我”独在着(北“你”亦是独在着)的“实真”。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南“我”独在着的“实”真:我(此刻)“独剪”西窗烛的“愁然”,以及忆起(过去)曾与你“共剪”西窗烛的“欣然”(此刻的“独剪”与过去的“共剪”虽未明写,但读者自可想见)→ 想造出一个“未来”的某夜某刻,“你”与“我”将(共在着)“共剪”西窗烛的“欣然”——造境虽“幻”,却让人觉真。故,这支或隐或显地闪跳在时间三个维度(过去、现在和未来)之中的“西窗烛”之于李义山,就犹如法国作家普鲁斯特《追寻逝去的时光》中的那个“小玛德莱娜”甜点心[4]——本来浑似梦的依稀往事,瞬间就都为一支“西窗烛”照亮而涌现了。
  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一重,“未来”的某夜某刻“我”与“你”共在时,我们共话二人“过去”曾泯灭“北与南”而共在过(第一句)的幻象。
  第二重,“未来”的某夜某刻“我”与“你”共话时,“我”将会忆说起巴山夜雨的这个“此刻”——幻中幻。这样,第二句“巴山夜雨涨秋池”,便由“我”“此刻”独见的实真的“巴山夜雨”,成为了第四句“却话巴山夜雨时”中“我”与“你”在“未来”共话的幻真的“巴山夜雨”。
  你看,《夜雨寄北》通过时间的自由跳跃穿梭和真幻时空的往复压缩叠加,给我们确证了存有一个幻作真时真亦幻的宇宙。这让我想起法国作家波德莱尔的话,“几乎我们全部的独创性都来自‘时间’打在我们感觉上的印记”[5]。李义山确是把玩“时间”的魔术师啊!多少人曾魂牵梦绕的“魂穿”哪有那么难呢?李义山仅用了寥寥二十八字的诗言,便实现了一次可信可感的“魂穿”,他让我们真见到了人间的想念与小聚竟是这般温暖。温暖,确在人间!
  注释:
  [1]有人说《夜雨寄北》可能是李商隐写给时在北方的友人的诗,但目前此结论尚无确凿的证据,故本文仍从众说——《夜雨寄北》是李义山写给身在北方的妻子的诗。见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230-1234页。南宋洪迈编的《唐人万首绝句》中,本诗题作《夜雨寄内》,我认为题作“夜雨寄北”比“夜雨寄内”要好。“北”与“内”虽仅一字之差,但“北”字有空间感。诗题“夜雨寄北”:夜(抽象的时间)、雨(具体的时间情景)和北(空间)和寄(寄送的动作,人生如寄的孤寂感),即在夜、雨的具体时间境遇中,“寄”向“北”方——“南”与“北”(空间)因一“寄”字而“共在”。由此,诸种不在场,被召唤进了在场之中。
  [2]从诗意之生成角度来看,即使后世有确凿证据考证出《夜雨寄北》写成时,李商隐之妻王氏已经去世,也并不能说“君”字就不可能指王氏——如果王氏真已去世,那本诗便是李商隐与王氏之亡魂在问答,这种超凡入幻之情甚至更加动人。又,“君问归期未有期”中的“君”其实到底是否为李商隐之妻王氏也并不重要,因为暧昧不确的“君”字比“妻”字更有诗意,而书写存在之暧昧本就是李义山为诗的看家本领嘛。
  [3]据《山海经》和《说文解字》二书记载,“巴”字的古义为“能吞象之大蛇”,“巴山”和“巴国”之得名均與“巴蛇”有关。
  [4][法]马塞尔·普鲁斯特著,周克希译.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4.
  [5][法]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郭宏安译.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486.
其他文献
俄罗斯经典默剧《瞧这一家人》剧照。《瞧这一家人》描绘了不靠谱却彼此相爱的六口之家的坚韧与包容。剧中熊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大作战令人捧腹,四个热衷恶作剧的孩子甚至走向台下,与观众现场“枕头大战”;全剧妙趣横生,有着百看不厌的“笑”果,是一盘融入了“英式滑稽戏”、“法式哑剧”以及“超现实元素、浓郁的俄罗斯式幽默”的什锦菜,充满了欢笑、愤怒和丰富的情感;这部剧是治疗抑郁的解药,也是抗拒悲伤的良方。陈佩斯曾表
期刊
笼罩这一小块地方时  才能看清面目,这一个字  是一场雨后,一株绕树的绿藤  张嘴说出来的,喇叭形的深喉  来自于一棵柳树,一棵石榴,一棵银杏  一面划定边界的围墙,将外面的喧嚣  收拢于石榴叶上一滴水珠,压下来  远处,更远处,一滴,就够了  它是一个立体,会走动  从中心到墙角,从柳树到银杏、到石榴  里面三条一人宽的小路,是踩出来的  不管走到哪里,鼻息都紧贴着我的面颊  不出声的时候用花的
期刊
在大海众多的诗歌中,“花”诗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在电脑上乍一打开,油菜花、迎春花、杜鹃花、荷花、菊花……等等摇曳多姿,组成的“花海”一浪高过一浪,让电脑屏幕也似乎散发出阵阵花香。  大海在生意场上思路活泛,左右逢源,是一位与时俱进、善于抓机遇的时代“弄潮儿”。深入研究他的诗歌,却发现他的内心驻扎着很多不容动摇的传统观念。这使得他的诗歌在当前的文学潮流和其个人内心坚守的夹缝之间,绽放出了独具个性的诗性
期刊
好诗歌的价值,不仅以其展示个体生命的深度来衡量,还要以其照亮人类生存舞台的亮度来考量;而且,“向下”单维度的持以怀疑、反诘的态度很容易获得思想上的深刻,珍贵的“思想高地”则是建立在精神“向上”的言说之上。我们很惊喜地在陕西诗人远洲的诗歌中看到了这些优秀的文本品质。  远洲对生活的体验是极其深刻细微的:“我听见骨头里年轮散开的声音/它们水波一样荡开 传远”(《沉重突然来临》)。这样的深层生命经验支撑
期刊
1. 五月天:给快乐以标签。  多日以后,我一边散步一边想一些乱七八糟的问题,想起跟友人去他家酒店的那个炎热的下午。  朋友家的酒店里要开发一道新菜:“脆皖鱼”。中餐厅的师傅们没有足够的经验,把一条条体格龐大的鲜活脆皖鱼,拿着小鱼网逐个放到一格一格的海鲜池内。海鲜池的空间实在太小,脆皖鱼别说游来游去,即使转个圈都很吃力。水浅不说,自由活动的空间实在太狭窄,尽管有氧气输入,这地方实在不是久留之地。一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现代人以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家庭教育也是我国传统教育文化的重要分支。  挫折是人生的“磨刀石”。历经磨难,但初心不改。上辈们的严肃自律与率先垂范,才是成就下一代的根本原因。古今中外,富贵世袭从来难
期刊
刘宏志:乔叶老师你好,首先祝贺你去年出版了新的长篇小说《藏珠记》。不过,我们的访谈,还是从你文学创作之路的开始谈起吧。你最早是写散文的,而且在散文写作上还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很好奇的是,你文学的起步,为什么是散文,而不是小说、诗歌等其他文体。我看过你曾经在访谈中说过,当时之所以写作,是因为生活中的压抑、困惑无处诉说,所以才形成文字的,那么,是不是在表达个人感觉方面,散文比小说更方便,才让你创作时候
期刊
1.一门心思想成另類的人,是成不了另类的。  多年以后,我还会想起一边啃饼干一边撸《江湖儿女》,想起思考贾樟柯那个遥远的深夜。  贾樟柯,高考落榜,23岁才上大学,27岁时处女长片一鸣惊人,被称为“亚洲电影希望之光”。45岁,他已获戛纳电影节终身成就奖,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他被网友戏称为“贾科长”,他的镜头始终对准最卑微的个体,“不能因为整个国家在跑步前进,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倒的人。”贾樟
期刊
内容提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被掩埋的巨人》,用一个传奇般的寓言故事追寻了人们关于创伤和战争的记忆。而张悦然也是一个有着清醒历史意识的年轻作家,她的《誓鸟》,包括指向性更为明显的《茧》,都是关于找寻记忆的故事。尽管两位作家叙述的故事和其中包含的隐喻大不相同,但都用了同一种现代的、阴郁而柔美的、梦境一般的叙述方式,在共同的艺术想象中,其思想内涵有着惊人的一致性,最终都指向记忆与人性的
期刊
2018年5月19日上午,由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电影电视家协会、河南省文学院、广西博泰传媒有限公司、河南中飞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电视剧《闺蜜同行》摄制组共同主办,登封市委宣传部、登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登封市告成镇党委政府、登封市嵩山文化研究会、河南省招生考试学术交流中心、河南大禹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陕西荣达矿山工程有限公司、登封市福乐养生养老中心协办的“电视连续剧《闺蜜同行》——福乐养老院情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