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听家长抱怨现在的儿女真难带,哪像自己小的时候,兄弟姐妹一大堆,常恐不讨父母的喜欢。现在的孩子,不仅常和爷爷奶奶顶嘴,有时连爸爸妈妈的管教意见也不当回事。是家长没有威信?是妈妈太娇惯了他?还是孩子的心变“野”了?怎样才能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为这事很多家庭真是越费心越感到困惑。在前一阶段收到家长教育孩子的问题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这样一些问题:比如让孩子做什么,他装作没听见,即使命令他做,他也是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孩子有时会提很多无理的要求;孩子做事慢吞吞,怎么催也无济于事等等,假如您的孩子就是这样,您会怎么办呢?
讲一个温馨的小故事 : 一个美国小男孩,跑到正在穿皮大衣准备上夜班的父亲身边:“爸爸,请问您一分钟赚多少钱?”爸爸看看乖巧的儿子,笑道:“ 10 美元,你要做什么?”“请借给我一美元,好吗?”爸爸将手伸进口袋子,摸出了一美元,递给了儿子。“爸爸,你看!”儿子把手伸进口袋,摸出了 9 美元的硬币,连同父亲刚给的一美元捧到父亲跟前:“爸爸,给你 10 美元,请你陪我 1 分钟谈谈心,好吗?”正在开门的爸爸愣住了!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孩子需要的是我们敞开心扉与他们共同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哪怕,只是短短的 1 分钟!
一、注重与孩子交流的语气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1、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只要你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切勿用的是挖苦的语气,这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2、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收拾好自己的衣服。”孩子就乐于接受了。
3、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例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4、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5、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告诉孩子,你能帮妈妈做事妈妈很开心,但厨房路滑,要小心!
二、注重表扬的方式
“我们已经意识到应多表扬、鼓励孩子,但发现收效甚微,我们的表扬是否不得法?”首先,应该肯定的是:表扬好行为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表扬也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使表扬更有效呢?希望下面的观点能给你带来些启发和参考。
1、表扬要慷慨
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没有几件事是值得表扬的。其实,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习惯和惊天动地的成绩就是由这些“简单”的行为累积成的。因此只要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给予表扬,年龄愈小表扬愈多,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表扬的标准。
2、表扬要及时
对应表扬的行为,父母要及时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3、表扬要具体
表扬的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的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4、表扬要重过程
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见过程。孩子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它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表扬最好在良好行为之后进行,而不是事先许诺,从而增强儿童良好行为发生的自觉性。
三、给宝贝的行为设立界限
下面是五种设定界限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随时变换,交替使用,父母可以根据宝贝的特点和不同的情况调整方法。
1、“我……”句式
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时,推荐父母首选这种把父母的感受作为主要的说服理由的方法。这种句式应当包含三方面:你的感受,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你为什么会关注这件事。例如:看你爬到桌子上(发生的事),可把我吓坏了(我的感受),这桌子不结实,你可能会受伤的(关注的理由)。使用句式要点:做父母的,应当以平静的语气说明上述的三个要点,绝不能责骂,更不能有威胁的意思,而要给宝贝机会解释,听一听宝贝的回答。
2、侧重于儿童行为自然的、合乎逻辑的后果
注意:这里用以说服宝贝的必须是儿童行为的最直接的后果,而不能是任何惩罚。更不能对宝贝说:“我早就告诉你如何如何。”应采用下面句式:“好像你把牛奶弄撒了,给你拖把。”“假如你踢我,我就得把你放在地上了。”
3、说明可能的机会
这种句式的要点是:要做后面一件事,就必须先做第一件事,目的是告诉宝贝父母希望他做什么,如果他照办的话会得到什么。“如果你把积木收好,你还可以玩另一个玩具。”“等你自己洗完脸、洗完脚就可以看电视了。”“等你吃完早点,你才可以上幼儿园。”
4、给宝贝选择的机会
选择法当有些事情必须做但孩子不肯做时,可以采用选择法。所谓选择是要孩于选择“先做”还是“后做”,是“立即做”还是“等会儿做”,而不是要孩子选择“做”还是“不做”:比如,头发长了,但孩子不肯理发,父母不必强行要求,可以用商量的口气说:“是你先理,还是我先理?”孩子往往回答“你先理。”等父母理好发后,孩子就不得不理了。
5、最后一招
如果你试过各种方式,宝贝仍然不断捣乱(如故意欺负人啊、伤人啊等),你还可把他带走,让他单独坐着,直到他能够不捣乱好好玩时才让他回去继续玩。让他自己决定什么时候想归队,假如他归队后继续捣蛋,就要明确告诉他:“你以为你准备好了,其实你没有,所以你还得单独坐在原来的地方。”这时应当保持对孩子的控制。
讲一个温馨的小故事 : 一个美国小男孩,跑到正在穿皮大衣准备上夜班的父亲身边:“爸爸,请问您一分钟赚多少钱?”爸爸看看乖巧的儿子,笑道:“ 10 美元,你要做什么?”“请借给我一美元,好吗?”爸爸将手伸进口袋子,摸出了一美元,递给了儿子。“爸爸,你看!”儿子把手伸进口袋,摸出了 9 美元的硬币,连同父亲刚给的一美元捧到父亲跟前:“爸爸,给你 10 美元,请你陪我 1 分钟谈谈心,好吗?”正在开门的爸爸愣住了!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孩子需要的是我们敞开心扉与他们共同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哪怕,只是短短的 1 分钟!
一、注重与孩子交流的语气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1、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只要你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切勿用的是挖苦的语气,这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2、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收拾好自己的衣服。”孩子就乐于接受了。
3、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例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4、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5、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告诉孩子,你能帮妈妈做事妈妈很开心,但厨房路滑,要小心!
二、注重表扬的方式
“我们已经意识到应多表扬、鼓励孩子,但发现收效甚微,我们的表扬是否不得法?”首先,应该肯定的是:表扬好行为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表扬也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使表扬更有效呢?希望下面的观点能给你带来些启发和参考。
1、表扬要慷慨
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没有几件事是值得表扬的。其实,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习惯和惊天动地的成绩就是由这些“简单”的行为累积成的。因此只要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给予表扬,年龄愈小表扬愈多,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表扬的标准。
2、表扬要及时
对应表扬的行为,父母要及时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3、表扬要具体
表扬的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的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4、表扬要重过程
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见过程。孩子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它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表扬最好在良好行为之后进行,而不是事先许诺,从而增强儿童良好行为发生的自觉性。
三、给宝贝的行为设立界限
下面是五种设定界限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随时变换,交替使用,父母可以根据宝贝的特点和不同的情况调整方法。
1、“我……”句式
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时,推荐父母首选这种把父母的感受作为主要的说服理由的方法。这种句式应当包含三方面:你的感受,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你为什么会关注这件事。例如:看你爬到桌子上(发生的事),可把我吓坏了(我的感受),这桌子不结实,你可能会受伤的(关注的理由)。使用句式要点:做父母的,应当以平静的语气说明上述的三个要点,绝不能责骂,更不能有威胁的意思,而要给宝贝机会解释,听一听宝贝的回答。
2、侧重于儿童行为自然的、合乎逻辑的后果
注意:这里用以说服宝贝的必须是儿童行为的最直接的后果,而不能是任何惩罚。更不能对宝贝说:“我早就告诉你如何如何。”应采用下面句式:“好像你把牛奶弄撒了,给你拖把。”“假如你踢我,我就得把你放在地上了。”
3、说明可能的机会
这种句式的要点是:要做后面一件事,就必须先做第一件事,目的是告诉宝贝父母希望他做什么,如果他照办的话会得到什么。“如果你把积木收好,你还可以玩另一个玩具。”“等你自己洗完脸、洗完脚就可以看电视了。”“等你吃完早点,你才可以上幼儿园。”
4、给宝贝选择的机会
选择法当有些事情必须做但孩子不肯做时,可以采用选择法。所谓选择是要孩于选择“先做”还是“后做”,是“立即做”还是“等会儿做”,而不是要孩子选择“做”还是“不做”:比如,头发长了,但孩子不肯理发,父母不必强行要求,可以用商量的口气说:“是你先理,还是我先理?”孩子往往回答“你先理。”等父母理好发后,孩子就不得不理了。
5、最后一招
如果你试过各种方式,宝贝仍然不断捣乱(如故意欺负人啊、伤人啊等),你还可把他带走,让他单独坐着,直到他能够不捣乱好好玩时才让他回去继续玩。让他自己决定什么时候想归队,假如他归队后继续捣蛋,就要明确告诉他:“你以为你准备好了,其实你没有,所以你还得单独坐在原来的地方。”这时应当保持对孩子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