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怕我”的背后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xi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孩子“怕老师”似乎是很正常又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孩子“怕老师”真的好吗?形成这种教育观念的原因是什么?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不好的影响呢?要想转变这一教育观念,幼儿园和老师们需要怎么做呢?
  在幼儿园实习期间,我经常会听到老师说“小朋友们不怕我”或“我怎么才能让他们怕我呢”“我管得住他们,他们都怕我”……幼儿园的老师们,尤其是班主班老师常用“怕”与“不怕”来衡量自己在幼儿眼中是否有威信。他们认为,管得住孩子的老师就是成功的老师,因而不断地加强管理。他们有时还会通过询问幼儿来“验收”自己严格管理的成果,这一幕让我印象深刻。
  云老师是我实习所在托1班的班主任老师,袁老师是副班主任,她们都是十分年轻的90后教师,其中云老师的带班时间长一些,但也只有一年半而已。在一次午饭前,小朋友们都坐好了并等着老师开饭。这时,云老师问:“小朋友们,咱们班谁最厉害啊?”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云老师。”接着云老师便指了指站在她旁边的袁老师,问:“那袁老师厉害吗?”这时,小朋友们的回答声有些参差不齐,但还是听得出来,大部分幼儿都说“厉害”。紧接着,云老师指着我问大家:“这个老师厉害吗?”孩子们看了看我,回答:“不厉害。”这时,云老师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他们可精了,最会察言观色。你不厉害点,他们根本不怕你,也不听你的。”这是副班主任当时给我的“教诲”。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老师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呢?幼儿园为什么会成为给孩子们“制造恐惧”的地方?
  一、形成观念的原因
  1.深层文化原因
  在中国,老师自古以来就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相应的,教师也拥有社会所赋予的许多权力。在教育领域,老师是规则与规范的代表,孩子是弱小的,是需要被照顾、被指导的对象,理所应当地要尊重老师,因为老师对于他们来说是权威。埃德加·沙因认为,文化有三个相互影响的层次,其中第三层次最为隐蔽,即一种文化的价值背后隐藏着的基本假设,同一个文化单位的成员都会认为这些是理所当然、不容争辩的东西。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大背景影响下成长的,不论是幼儿还是老师,都会形成相似的文化品格,也是隐藏在“让孩子们怕我”观念背后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假设之一。因此,教师与幼儿之间“控制”与“被控制”者的角色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幼儿园的常态。
  2.幼儿园制度的限定
  一般在普通的幼儿园班级中,幼儿人数大约在25~40之间,而老师一般是3个,其中负责教学工作的是2个。我所实习的幼儿园中,老师一天的工作时间是从上午7点40到下午6点整,在这大约10个小时的时间里,老师要组织教学,安排小朋友们一日所有的活动并保证幼儿的安全,有时还要参加幼儿园每周召开的教研会,编写教案、备课等,幼儿老师的工作真的不轻松。因此,面对这么多的幼儿和如此之大的工作量,要想按照制度完成每天的教养任务,作为中心角色扮演者的教师就需要具备强大的控制局面的能力,这不仅是幼儿园领导评价老师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师自我评价的基本标准。
  出于幼儿园制度的要求,教师们为了便于组织与管理,他们首先希望的是幼儿有一个好的常规,“没有好的常规,什么都是徒劳”。因此,教师不断地对幼儿进行着规则教育,从怎样坐、站、听,到怎样吃饭、睡觉,事无巨细。然而,要想让班内所有幼儿遵守常规,老师需要花费巨大精力。此外,“怕出事儿”是这所幼儿园老师的口头禅。“出事儿”一般指的是孩子们大声喧哗,场面乱到无法控制,或者是孩子们之间因打闹而出现身体伤害。为了不让孩子们“出事儿”,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纪律约束,缩短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借助幼儿“怕老师”的心理来控制他们,比如,孩子看到令他们感到害怕的老师时就会立刻安静下来。所以,教师们希望见到的是整齐划一的班级秩序。
  因此,无论是出于工作效率、孩子安全的考虑,还是基于对自己的精力有限的认识,教师们都想借助这种“让孩子怕我”的控制力量,来让幼儿能够完全按照教师的指令行事,高效快捷地达到自己的教养目的。
  3.幼儿园的课程活动设置
  幼儿园每天的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缺陷是促使老师潜意识中出现“让孩子怕我”管理需要的另一重要原因。比如一些脱离了幼儿兴趣和身心发展特征的课程活动,让孩子们去做他们不想做的事,孩子们就会无所事事或者去捣乱、打闹,造成场面混乱。可见,一旦老师不能用有趣、好玩的活动吸引孩子,就只能用“恐惧”来提醒孩子老师的存在了。
  二、观念带来的影响与后果
  1.对幼儿身心发展造成了伤害
  不可否认,孩子们“怕老师”确实会对班级的秩序管理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处于“他律”阶段的孩子不想被老师批评、惩罚,甚至被扣上“坏孩子”的帽子。但对于顽皮、胆大的孩子,普通的警示或惩罚有时候并没有效果。比如喝水时,调皮的孩子不听话,老师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让他们感到害怕并最终乖乖“听话”。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心理阴影,对其性格的形成也会造成不利影响,甚至让那些原本就胆小怯懦的孩子变得谨言慎行,唯唯诺诺,出现心理恐惧。瑶瑶就是这个班上有轻微心理恐惧的小女孩,每次只要老师提出严格的要求或大声说话时,瑶瑶就会浑身发抖。
  2.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自我反思。经常进行自我反思会使教师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调整工作方式。然而,一旦潜意识受到“让孩子怕我”观念的影响,老师们就会把孩子所有的反抗、拒绝等“不听话”的行为视为对教师权威的挑战,甚至也会认为教学情况的不理想与孩子不配合老师,老师没有强大的气场有关。因此,教师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让孩子怕我”观念产生和形成的根源,不能及时地进行自我反省,就不可能真正地尊重幼儿、理解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也会陷入困境。
  三、教育反思
  在我实习的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最初我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去观察,教师的这种想法与做法着实令人惊讶,但在这所幼儿园实习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里的老师们似乎都是由一开始的不想这么做,逐渐接受并在潜意识中认为必须要这么做,这样的转变使人困惑。但更让我吃惊和不能接受的,是我自己置身于这样的大环境下也逐渐被同化的事实。
  作为一名实习幼儿教师,我需要向身边的老师学习好的经验,我最初虽然不认同他们的做法,但却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赞同,甚至采取这类做法。因为面对不同类型的孩子,我们有时必须得采用这种让他们“听话”的做法,才能达成我们所设定的统一的教学目标,甚至才能体现一个老师的“成功”之处。一名教师是怎么样变成他不喜欢的样子的?这是值得教师和幼儿园共同去反思的问题。
  幼儿园对教师的考察不应只注重表面上的班级常规管理和环境布置等硬件标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教学氛围,教师的教学策略等软件问题才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更为深远的标准。正确的儿童观是一个幼儿园教师必备的教学理念,然而,一个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儿童观,却是需要在长时间内,通过细节才能看到的。
  幼儿园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更加丰富、灵活,给予老师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性格特点、发展水平等进行创新。教师教学基于儿童的需要和经验,将老师的外在目标与幼儿活动的内在需求相结合,以达到促进幼儿各方面成长和发展的目的。
  幼儿园孩子“怕老师”似乎是很正常又很普遍的现象,然而在这个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教师管理上的需求,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以及幼儿园规章制度和课程活动设计缺陷等问题,并且教师一旦需要这种管理上的“便利”,就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之路也会形成不利影响。也许,当孩子不再“怕老师”,老师们也不需要再用“让孩子怕我”来协助管理时,教师和孩子才能真正处于平等的位置,那时教育才真正开始。P
其他文献
农村幼儿园教学条件简陋,教学设施不足,玩教具匮乏,老师们常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尤其是数学教学更是困难,因为幼儿对数的概念的建立必须要借助于对材料的直接操作与感知,没有操作材料就不能有效开展数学活动,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没有材料的问题呢?  笔者认为,能使用买来的成品操作材料是条件的优越,不代表是教育的先进。因为,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也是为孩子们制作玩教具的大工厂,有生活存在的地方,就有丰
期刊
海南省教育厅近日强调,要规范该省各类幼儿园一日保教行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切实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  该省教育厅提出,不提前教授小学的知识内容,不实施汉语拼音、汉字读写、数字运算训练等违背学龄前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行为,不布置文字类家庭作业,不进行机械记忆方面的教育训练以及任何形式的测验和考试。充分考虑幼儿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多采用游戏化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多动手操作、感知体验。  
期刊
为缓解陕西省县、区以下幼儿园师资紧缺问题,从2013年起,陕西省政府决定开展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试点工作,制定了《陕西省关于学前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实施办法》。  据了解,2015年招收本科生800名,招生计划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录取分数线理科超过一本线,文科接近一本线;专科生录取分数线理科超过二本线,文科接近二本线。  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在陕西省范围内招生,所培养的学生全部在县、区以
期刊
记者从甘肃省财政厅获悉,今年以来,甘肃陆续投放8.21亿元用于推动革命老区学前教育发展。  根据甘肃支持革命老区发展计划,今年先期投入2.53亿元,用于建设这些地区333所行政村幼儿园和为近两年新建或改扩建的403所幼儿园购置保教具等设备。近期甘肃又下拨5.68亿元,用于这些地区1072所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建设及保教具配备。  甘肃革命老区包括庆阳市所属8个县区、平凉市所属的7县区和会宁县。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社会领域总目标指出: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初步的责任感,幼儿园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完成此目标。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很乐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顺利地完成成人交给的任务,并得到相应的肯定。他们会感受到更多的满足,并能有效地促进其良好行为的发展,为中班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值日生工作的缘起  “老师,某某洗手不擦肥皂。”“老
期刊
孩子在家中非常活泼,却在幼儿园里一语不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细心的老师通过观察记录、家访等途径找到了孩子不说话的原因,于是,一场专门针对这个“特殊”孩子的教育便展开了……  观察对象  4岁女孩,彤彤。  案例描述  画面一:区域活动时,彤彤抱着她的娃娃来到医院“看病”,只见她用小手拉拉“小医生”,并指指她的娃娃,没有说话。“小医生”问:“彤彤,怎么了?”彤彤还是没有说话,继续用手指着自己的娃娃,
期刊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当今很多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受不得半点风吹雨打,他们生活安逸,意志薄弱。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很容易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滋生。而家庭教育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培养孩子自信心形成的因素,如:遇事畏惧、退缩,一遇到失败、挫折就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对成人产生依赖性,无法解决出现的问题,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  从幼儿社会性发展看,幼儿能有适应环境
期刊
留守儿童需得到更多的爱与包容  从一些调查研究结果看,目前我国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三类。  一是意外伤害事故突出,如割伤、烧伤烫伤、被动物抓伤咬伤、坠落摔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  二是学习兴趣不足,导致学业成绩较差。学业失败是很多儿童成为问题儿童的前奏,发展下去会带来严重的社会恶果。  三是心理与行为问题比较严重。有研究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敌对
期刊
我园地处城乡接合部,百分之七八十的幼儿来自于农村家庭及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我们在跟本园幼儿及其家长的接触中发现:有的幼儿缺乏自信、性格内向、不善交流;有的幼儿因家庭溺爱,形成了唯我独尊、任性霸道的不良性格;有的幼儿蛮不讲理、脾气暴躁;有的幼儿依赖退缩、独立意识差等。上述不良性格,严重阻碍了幼儿身心健康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为此,我园的“十一五”规划课题,把培养农村幼儿“阳光
期刊
儿童亲社会行为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森伯格(N.Eisenberg)于1972年提出,用来指与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可以让他人和社会获得益处的行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一生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受生物、环境、认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方式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