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谈起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对孩子审美观的熏陶和潜能的开发,是任何教育形式都不能代替的。雨果说过:“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抱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冀;不要再有爬行的人类。我要幼虫化为蝴蝶,我要蚯蚓变成活的花朵,而且舞起来。”要及早地挖掘孩子的艺术天赋,让孩子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扩大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懂得如何爱美、审美、会美。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可以为自己创造多姿多彩的人生。
  一、及早开发孩子的艺术天赋
  艺术是人的精神生活不可少的元素。无论是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还是文学作品、影视戏剧,都能令人赏心怡神,能让人消除疲劳或烦恼,在轻松愉快中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启迪,使人进入一个丰富的美的世界。孩子虽具备爱美的天性和艺术潜能,但他们年龄小、生活范围小、视野窄、阅历不深、经验不足,对于艺术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是有限的,需要父母刻意地进行培育。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美感和素质,有利于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孩子对情感、智力的管理能力,使孩子在踏上人生之路时能更从容、平静地面对未来的一切,最终得到愉悦。
  “孩子都是艺术家。”这是英国著名美术教育家汤姆林逊的临终遗言。也许,这句话会使那些对孩子的潜能认识不足的父母感到费解。但在生活和实验中,有无数事实证明这句话是至理名言,是千真万确的。
  新生儿对色彩具有比成人更强烈的兴趣。当孩子小床边有彩色飘带时,他会目不转睛地望着。孩子在听到音乐时,会自动地手舞足蹈。孩子高兴起来也会像原始人那样“呵呵”地叫。
  孩子的画与普通人的画相比,其生动与神韵是不可比拟的。许多成年人,如果不看见实物就画不出实物来。而孩子则不然,一般都不会为常识与形式所束缚,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心愿,潇潇洒洒地一挥而就。
  在音乐方面也是如此,孩子经常可以即兴作诗、作曲,然后演奏出来,即使是简单的曲调,一般成年人也不能如此之快地完成。原因不是成年人害羞,而是成年人的这种能力在还没有发挥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消失了。
  在细胞的家族里,没有美术细胞与音乐细胞的分类。可是,孩子从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形成各种感觉与接受器官的细胞时,就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与环境构成情绪、情感的反馈系统了,这种反馈在孩子还不能与周围的人交流时,便开始了在自身内部各个系统的循环,有关“细胞”不断“增殖”。有的幼儿心理学家把这种细胞分裂、增殖现象比做储蓄,即把孩子在某个年龄的智商——细胞能量比做基金,那么每年的利息就是用该年度所积累的“基金”乘以“利率”。它是以复利的形式来增加的。“基金”多的人,每年的“利息额”就高。如果都处在某个年龄上,智商高的孩子每年细胞的增加量就比另外的孩子多;而智商低的孩子则增加量少,总是处于低水准状态。
  这样似乎产生了两个很有趣的问题:其一,既然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那为什么这个世界都不是由艺术家组成的?其二,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那么孩子长大后艺术家的内质为什么消失了?这其中的原因只有一个:孩子的艺术细胞被扼杀在童年或少年期,或者更早——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每一个父母都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关键在于对他的培养、启发、引导、挖掘。家长不要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而应该从自己身上寻找教育的不当之处。
  二、培养孩子的审美素质
  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实质上应是学术上所说的美感,我们之所以使用“美感”一词,是为了强调“美即美感”的主观性。
  培养孩子的美感,能够促使孩子更加健康愉悦地成长。一个真正健康的孩子,不仅生命力旺盛、体格强健、活泼好动,而且聪明敏锐,美感能力强,动作的节奏感、协调性好,运动能力也很强。
  美育不只是艺术培养,还要使孩子成为善于感受美、创造美的人。
  在通过艺术手段对孩子进行美感能力培养时,重点应放在音乐、美术、家庭生活艺术的培养上。
  所有美育的目的最终都指向对孩子强健完美人格的塑造,唯此才是孩子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品味快乐人生的前提。
  培养孩子的美感素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美的环境
  声、色、情境,是孩子首先接触到的美感的中介,通过对这些美感载体的领悟,可以使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到美的韵味。在这里,美的环境,不仅是指整洁优雅的居室环境布置,还包括家庭成员间良好的礼仪、和谐快乐的成员关系,也包括孩子整齐大方的仪表,更包括孩子在大自然神奇美妙的山水之间领略到的秀丽、幽远、壮观、博大的神秘美感。
  2、激发孩子的艺术爱好
  美育的基础在于儿童的兴趣,长期保持兴趣就会形成一种爱好。爱好才是孩子美育的良师。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诱导孩子,发现他们对于艺术种类的敏感性,然后给予鼓励。这样,孩子就易于在此中得到培养。
  3、利用现代传媒拓宽视野
  除了家庭美育的基础环境,现代传媒(如电影、电视、广播、书刊等)也是儿童美育的重要工具。有选择地为儿童提供这些美育载体,利用其本身对儿童的吸引力,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让生活和大自然相融
  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都跟孩子的生长一样,包藏了神秘的美感。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甚至小到为玩具赋予象征生命、为一道菜取一个诗意的名字、窗帘上的图案与色彩等等,均可以熏陶孩子。父母倘若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么在与孩子的玩乐与游戏之中都充满了培养孩子美感的机会。
  三、给孩子创设艺术天地
  对孩子的教育忽冷忽热,水准忽高忽低,没有细致的教育方案,没有长远的打算,便不能使孩子的艺术活动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即使是遗传因素相同的双生儿,如果把他们放到不同的家庭环境里养育,也会得到不同的教育结果。如同在肥沃的田地里才能生长出茁壮的植物一样,只有在充满艺术情趣的环境里,才有可能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一些孩子的“音痴症”并不是遗传造成的,而是由环境造成的。他认为,想了解父母,只要看看孩子就知道了,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反映着父母的思想与能力水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环境,大自然是孩子的第二环境。假如父母的艺术情趣比较高尚,那么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就会是充满艺术情趣的“小天地”。第一环境是孩子产生兴趣的关键所在,将为推动兴趣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客观条件,为孩子将来走上什么道路、具有什么样的理想、做什么样的人,创造最初的意识环境。第二环境充满着天地的灵气、山水的秀媚,无形中会给孩子的心灵提供广阔的艺术想象条件,为铸造艺术的纯真、陶冶艺术情感打下质朴而又深厚的基础。
  初生的婴儿,听觉十分敏感。与婴儿谈话,给他唱歌,让他听各种声音(如钟表的滴答声、悠扬的歌声、敲杯的杯声、流水的水声等),看起来他好象无动于衷,可事实上他却把这些声音贮存在脑子里了。父母如果这样做了,便给了孩子极有价值的心智刺激。
  待到孩子长大些时,要多带他到大自然中去,看红日、白云、蓝天的美好,和小花、小草、绿树交朋友,看高山的伟岸、峡谷的深邃……领略大自然的种种光彩。
  艺术的美、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父母情感与情操的美,对孩子具有迷人的魅力,会吸引孩子,使孩子兴奋、愉快,对生命感到满足,并会追求生命中美好的一切,用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许多父母认为给孩子一个艺术天地,便是在家里摆架钢琴、学画、写毛笔字。实际上,这是一种浅层次的艺术活动追求。
  给孩子一个艺术天地,是通过美的环境,给孩子一个美的心境、美的理想、美的感受与美的追求。也许,这个孩子将来不会成为音乐家或画家,但他长大后肯定是一个具有较高层次审美情趣的人,他会区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懂得纯真的、道德的是非标准,谁能说这与懂得“人类之美”没有关系呢?
  鲁道夫·阿思姆指出:“我认为一个人所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生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尽管这一问题每个人迟早会碰到,然而能将它明确无误地提出来却只有为数不多的人。一项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其目的就是既对他人有益又给自己带来愉悦。认清这一目的去实现它并不难。然而,人们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虽然给他人带来了好处,自己也得到快乐,但这一切似乎都是短暂的。于是人们恍然大悟道:生活唯一的意义是对生活本身全面彻底的体验——去全面地感知、深刻地认识生活中真挚的爱、关心、理解、创造、发现、渴求和希望的真正含义。这种体验和认识是生活至高无上的价值。如果弄清这一点,那就不难理解,艺术是对生活完整、彻底、深刻的再现。因此,艺术是我们所拥有的实现生活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不给予人们这种工具,就等于剥夺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
其他文献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不但是贯彻高中英语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前沿,而且是实施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目标的主阵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实现新的教学目标、增进课堂的有效性?这对广大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笔者认为,通过精巧设计教学预案、细致实施师生活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学资源构成了现代教学的四要素。因此,课堂设计前对学生、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等
期刊
众所周知,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一般表现为知识贫乏、基础差、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造成这部分学生表现差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天生资质不足、学习态度差或学习方法不正确等,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后两种。帮助后进生成功转变是各科教学的一个艰巨任务,在物理教学工作中,这也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  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转变后进生呢?传统的方法有很多,最主要是两种——说教和“填鸭式教育”。有些教师青睐于“找后进生
期刊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教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特别是如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期刊
目前,全国上下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新课堂教学改革。我在历史教学中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即所谓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当堂反馈”四环节的教学模式。其中,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组内成员采用了对学和群学的方式,即小组内“兵”教“兵”。  组内“兵”教“兵”是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独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或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存在的错误,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不作过多的
期刊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我国的“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学生学好化学?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寻求,刻苦钻研,不知疲倦,不畏艰难,能很轻松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1、创设实验,激发
期刊
随着用电的普及,人们对电也越来越关注。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高压输电的发展历程。  19世纪70年代末,已有人对远距离输电技术进行研究。后来,法国物理学家德普雷(M·Deprez)在1882年发明了高压输电电路,并架高成功。  为了制造远距离输电设备,德普雷研究了前人和他人有关的理论成果。他发现,若把法拉第发明的那种最早的变压器——“法拉第感应圈”加以改进,即有可能实现高压输电。1890年5月,德普雷
期刊
【摘要】创新意识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创新能力不是知识,而是需要不断培养和完善的一种素质。本文从五个方面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培养 学生 创新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家更需要创新型人才。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本人结合个人
期刊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的今天,多媒体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新手段,被愈来愈多教师所熟知、运用。然而,有不少的教师要么在运用多媒体时只为运用而运用,或为表演而运用,忽略了多媒体应用应为课堂教学服务,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要么对多媒体教学不闻不问,还沉浸在自己“优秀的教学历史”中盲目“发展”,固步自封,特别是农村中学教师。本人通过几年来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应用与尝试,总结了以下几点看法: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和对新课程理论的认识,从新教材的特点、教学方法和困惑三个方面阐述我对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在我市已实施两年多,通过两年来的教学实践、摸索,无论是对新教材的认识,还是在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及学习评价方面都有很深的感受。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体现了新的
期刊
洋务运动是清王朝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采取的自救运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及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的强大风暴,严重地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强敌的挑战。在沉睡的中国里,有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他们研究了解西方情势,从而产生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发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风行三十年,主要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