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这样课堂讨论便成为教师们转变教学方式普遍采用的重要课堂组织形式。所谓课堂讨论,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对某一理论问题或某一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从而很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它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
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开展民主化的讨论,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课堂给学生,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价值感观,更能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信息多向传递,形式多元互动,用智慧启迪智慧,集思广益,共同发展。
怎样才能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在教学实践中,我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指导
1、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才会促使学生积极去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乐意自主探究。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课标、教材,把握好重难点,精心策划要讨论的问题。选择的讨论题要有开放性的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十分关注的问题,即问题答案的多样性、发散性与辐射性,才会使学生有话可说,讨论气氛活跃。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与基本国策”内容时,设计了“如何保护资源和环境”讨论题,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生活环境。讨论“如何保护土地资源”的这一组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了很多新的建议;人死后土葬建坟改变为把骨灰埋葬在树下,农村发展以楼房为主的社区住宅区等。选择的问题要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不能或浅或深。讨论题的确定主要从三方面来思考:(1)学生的认知方面。教师要善于寻找从学生的疑点、盲点、模糊点、发散点处巧设问题,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2)学生的情感方面。巧设的问题既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创设积极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而强烈的气氛中进行课堂讨论。(3)议题的难易度。要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为主要依据来把握好议题的难易度。提出的问题要略高于全班的中等平均水平,难度太高会造成“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尴尬局面;难度太低,会造成课堂教学的虚假繁荣,学生不进行深层次思考,使讨论没有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创设良好探究氛围。讨论时,可以相邻两排座位为准分成四人或六人一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自觉性、自控能力的个性差异来均衡分组,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教师要给学生积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参与,积极交流。(2)合理安排讨论时间,灵活把握讨论动向。讨论时间过长会使课堂松散,过短会使讨论流于形式无法深入,讨论时间的长短,教师应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又要及时给予引导、启发、点拨,保证讨论话题始终绕着主题,使讨论有个结果,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综合整理,得出结论,形成共识。
3、教师对讨论过程的评价,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只要学生有较好的参与兴趣,积极思维,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强烈的探究意识,都应给予肯定与表扬,多角度地进行综合评价,要寻之以思,受之以理,归纳总结,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实质。
二、教师要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讨论应遍布全班。讨论时,要防止只是胆大、性格外向、学习成绩好的少数学生参与,尤其是好学生经常代表小组发言;要防止性格内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扮演群众演员的角色,一言不发,等着听别人得出的答案。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要千方百计地调动起全班学生都行动起来,主动积极参与到讨论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动手、动口、动脑的思维过程,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讨论的主人。
2、讨论形式要多样化。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本的要求,采取多种灵活的讨论方式,避免讨论采取某种固定的方式,使学生乏味,运用争论、质疑、答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闪现思维的灵性,在相互启迪中,达到对问题的深刻领会,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关键所在。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并实现自我教育的好方法,教师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断探索课堂讨论的新形式、新思路,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开展民主化的讨论,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课堂给学生,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价值感观,更能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信息多向传递,形式多元互动,用智慧启迪智慧,集思广益,共同发展。
怎样才能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在教学实践中,我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指导
1、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才会促使学生积极去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乐意自主探究。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课标、教材,把握好重难点,精心策划要讨论的问题。选择的讨论题要有开放性的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十分关注的问题,即问题答案的多样性、发散性与辐射性,才会使学生有话可说,讨论气氛活跃。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与基本国策”内容时,设计了“如何保护资源和环境”讨论题,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生活环境。讨论“如何保护土地资源”的这一组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了很多新的建议;人死后土葬建坟改变为把骨灰埋葬在树下,农村发展以楼房为主的社区住宅区等。选择的问题要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不能或浅或深。讨论题的确定主要从三方面来思考:(1)学生的认知方面。教师要善于寻找从学生的疑点、盲点、模糊点、发散点处巧设问题,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2)学生的情感方面。巧设的问题既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创设积极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而强烈的气氛中进行课堂讨论。(3)议题的难易度。要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为主要依据来把握好议题的难易度。提出的问题要略高于全班的中等平均水平,难度太高会造成“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尴尬局面;难度太低,会造成课堂教学的虚假繁荣,学生不进行深层次思考,使讨论没有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创设良好探究氛围。讨论时,可以相邻两排座位为准分成四人或六人一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自觉性、自控能力的个性差异来均衡分组,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教师要给学生积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参与,积极交流。(2)合理安排讨论时间,灵活把握讨论动向。讨论时间过长会使课堂松散,过短会使讨论流于形式无法深入,讨论时间的长短,教师应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又要及时给予引导、启发、点拨,保证讨论话题始终绕着主题,使讨论有个结果,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综合整理,得出结论,形成共识。
3、教师对讨论过程的评价,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只要学生有较好的参与兴趣,积极思维,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强烈的探究意识,都应给予肯定与表扬,多角度地进行综合评价,要寻之以思,受之以理,归纳总结,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实质。
二、教师要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讨论应遍布全班。讨论时,要防止只是胆大、性格外向、学习成绩好的少数学生参与,尤其是好学生经常代表小组发言;要防止性格内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扮演群众演员的角色,一言不发,等着听别人得出的答案。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要千方百计地调动起全班学生都行动起来,主动积极参与到讨论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动手、动口、动脑的思维过程,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讨论的主人。
2、讨论形式要多样化。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本的要求,采取多种灵活的讨论方式,避免讨论采取某种固定的方式,使学生乏味,运用争论、质疑、答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闪现思维的灵性,在相互启迪中,达到对问题的深刻领会,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关键所在。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并实现自我教育的好方法,教师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断探索课堂讨论的新形式、新思路,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