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流中进步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1104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这样课堂讨论便成为教师们转变教学方式普遍采用的重要课堂组织形式。所谓课堂讨论,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对某一理论问题或某一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从而很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它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
  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开展民主化的讨论,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课堂给学生,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价值感观,更能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信息多向传递,形式多元互动,用智慧启迪智慧,集思广益,共同发展。
  怎样才能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在教学实践中,我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指导
  1、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才会促使学生积极去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乐意自主探究。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课标、教材,把握好重难点,精心策划要讨论的问题。选择的讨论题要有开放性的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十分关注的问题,即问题答案的多样性、发散性与辐射性,才会使学生有话可说,讨论气氛活跃。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与基本国策”内容时,设计了“如何保护资源和环境”讨论题,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生活环境。讨论“如何保护土地资源”的这一组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了很多新的建议;人死后土葬建坟改变为把骨灰埋葬在树下,农村发展以楼房为主的社区住宅区等。选择的问题要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不能或浅或深。讨论题的确定主要从三方面来思考:(1)学生的认知方面。教师要善于寻找从学生的疑点、盲点、模糊点、发散点处巧设问题,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2)学生的情感方面。巧设的问题既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创设积极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而强烈的气氛中进行课堂讨论。(3)议题的难易度。要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为主要依据来把握好议题的难易度。提出的问题要略高于全班的中等平均水平,难度太高会造成“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尴尬局面;难度太低,会造成课堂教学的虚假繁荣,学生不进行深层次思考,使讨论没有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创设良好探究氛围。讨论时,可以相邻两排座位为准分成四人或六人一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自觉性、自控能力的个性差异来均衡分组,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教师要给学生积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参与,积极交流。(2)合理安排讨论时间,灵活把握讨论动向。讨论时间过长会使课堂松散,过短会使讨论流于形式无法深入,讨论时间的长短,教师应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又要及时给予引导、启发、点拨,保证讨论话题始终绕着主题,使讨论有个结果,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综合整理,得出结论,形成共识。
  3、教师对讨论过程的评价,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只要学生有较好的参与兴趣,积极思维,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强烈的探究意识,都应给予肯定与表扬,多角度地进行综合评价,要寻之以思,受之以理,归纳总结,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实质。
  二、教师要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讨论应遍布全班。讨论时,要防止只是胆大、性格外向、学习成绩好的少数学生参与,尤其是好学生经常代表小组发言;要防止性格内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扮演群众演员的角色,一言不发,等着听别人得出的答案。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要千方百计地调动起全班学生都行动起来,主动积极参与到讨论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动手、动口、动脑的思维过程,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讨论的主人。
  2、讨论形式要多样化。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本的要求,采取多种灵活的讨论方式,避免讨论采取某种固定的方式,使学生乏味,运用争论、质疑、答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闪现思维的灵性,在相互启迪中,达到对问题的深刻领会,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关键所在。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并实现自我教育的好方法,教师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断探索课堂讨论的新形式、新思路,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创造条件,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让每个孩子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学会自学,达到会技巧、会出题、能教给他人方法的目的。   一、巧设疑问引发好奇心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
期刊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最关注的就是后进生,因为我觉得每个学生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都是为了学习,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来学校什么也学不到。这当然不只是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做人的道理等等。  但是我觉得抓后进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只有一种方法。尤其是现在什么都在创新,就连转变后进生的方法也在逐渐创新。下面把我设计转变后进生的一个方案介绍给大家,请各位指点。  这是发生在去年的一件事:我们这个班有两
期刊
暑期接受教学心理课程的培训,主讲者问了在座老师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你是怎么教学的?”并让大家想三秒钟后再回答,老师们(包括我)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还是不约而同地回答:“当然。”可提问的人只是笑了笑,然而我知道这笑意味深长……事后想想,我们作那样的回答也无可厚非,毕竟作为教师,我们的内心里都是在关爱学生,可事实上,我们在行动的过程中,也许并没有很好地实践这一点,其中的原因自然也是多方面
期刊
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教育改革中教育评价的滞后性,在当前的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痕迹还比较深,教学方法及模式还比较单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中化学课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应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大而又迫切的研究课题。目前的高中学生由于受各种目标(来自家长的等)、方法(来自教师或自己的)、知识水平及心理、生理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学习中唯知识为重,忽视能力培养的重要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科学修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学要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过程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内化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科学老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对科学课堂教学感悟颇多。下面主要谈谈科学课堂上如何实施科学探究及合作互动。  一、科学课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
期刊
多媒体网络作为现代信息化的代表,以特有的声像同步,动画演示等特点直观展示教学过程,使学生能随心所欲地看到想看到的各种数据媒体信息及现实实况,让他们在课堂上轻松,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突破了教室空间与课堂40分钟的局限,扩充了学生的信息量,简化了学习的复杂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人的认识总是从外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而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和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因此,化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教学,大体可分两部分即: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在此,我仅就几年来在初中化学演示实验中的几点体会作一下总结。  一、尽量让学生参与实验  化学实验
期刊
内容摘要:协作探究式学习提供了一个相当容易实施的教学方法。本文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对协作探究式学习的具体原则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力图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了解信息技术的友好环境,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  关键词:协作探究课堂 策略  一、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信息的依赖也越来越明显。而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社会化,导致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革。从“
期刊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体地位作用,占有很大课时量,特别在新课改背景下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本人总结了几点阅读教学方法,与同仁共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从小培养兴趣,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不尽。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这些课文写人、记事、绘景、
期刊
尊重是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高层与深层的道德品质的确证与表征。每个人都有得到尊重的权利,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更需要尊重。就教学而言,尊重,即是让我们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强加干涉,尊重他们的选择,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去做学生的朋友,心平气和的与他们谈心聊天,与学生共享欢乐,共解忧愁。并对学生的选择给予适当的帮助,与学生之间形成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等。  一、尊重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