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使置赛上》中的王伟形象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现在应该是什么心情?作为钦差,应该摆什么样的仪仗”?同学们有答“激动”的、“神气”的、“威风”的;有答应该是“鸣锣开道”的、“威风凛凛”的。接下来我让学生自主读诗,找一找王维当时真正的心情。当学生满怀希望去认真读诗时却发现与自己预设的反差极大,纷纷质疑,老师,你理解错了,王维的心情应该很糟糕。我继续追问,你们是从哪儿看到的呢?这时,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课堂活了。“单车”最容易找到,也有学生找到“征蓬”,“孤雁”, “孤烟”,“落日”。 对于“单车”出行的心情,我展示了汉唐慰边豪华的车队,又展示孤车使至塞上的王维,对比后被排挤的孤独悲凉心境便一目了然。对于“征蓬”,“孤雁”,在出示图片展示“蓬” “雁”的特点的同时,我不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到这些物象在古诗词中常见的寓意。如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徐昌图一生多次旅居在外,飘泊无定,有如飘蓬,常以“长恨飘蓬”,表现自己饱经风霜的飘泊之感。又如白居易:“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作者也以“雁”、“蓬”作比,写兄弟因战乱像秋天里断根的蓬草,辞别故乡流落他方。
  再如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诗中想像这次分别后,友人就像是孤蓬一样,万里之外,飘飞无定。怀想之情,意在言外。还有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为杜甫饯别,诗中想象两人分别后,各自会像飞蓬一样飘流远方,相见时难矣。此情说不尽,且尽饮杯中酒,让一切离情别恨都寄予在酒中吧。杜甫的《归雁》 “春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回?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通过讲解,启发学生们对于“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更深入理解作者此刻的心情。这时,我再次让学生读这两句话,要求读出作者内心的感受。学生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有感情朗读这个教学目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这首诗最值得称道的两句话,也是学生争论的焦点。顺着上面的思路不少学生认为“大漠”、“孤烟”和“落日”也是暗示作者内心的悲凉,整个画面给人的是苍凉感;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这就是作者旅途中所见,整个画面给人的是雄奇瑰丽之感。在这里,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把自己想象的画面写出来,然后再小组内读一读,读完后再讨论。讨论的依据就是自己所写的画面。在讨论中学生们统一认识到这两句话主要写了两种物像,一是在大漠背景衬托下的“孤烟”,一是在黄河背景衬托下的“落日”。
  我继续补充道,“孤烟”是烽火台上燃起的一股浓烟,用于预警,传递信息。相传用狼的粪便制成,风不易吹散,故又称“狼烟”。大漠苍凉,漫漫黄沙,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塞外所独有的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至此,作者此次出使之初的悲凉心情一扫而空,还有一种被边疆景色熏陶,升华产生的慷慨豁达情怀,学生们对诗的思想感情把握出现了峰回路转的认识。我乘胜图片展示“燕然”典故:“勒石燕然”源于东汉窦宪立功边疆,并令班固在燕然山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上刻石记功的历史事件,之后在历代中得到广泛引用,表现了建功立业、立功边疆的情怀。结局用汉代典故,并非实指,只借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喜悦、自豪和对帝国军威的颂扬之情,这样学生就更全面地把握这首诗的感情,进而更全面地把握这首诗的主题。
  《使至塞上》这首诗是王维众多边塞诗中最为出众的一首。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作者心情步步探究,将诗句读,赏,析贯穿始终,带领学生一步步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不计个人得失,向往边疆建功立业的王维,从而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更加锋利。”这个比喻深刻地揭示了讨论给人们思想的深度、广度以及高度带来的影响。目前,小组讨论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实践中重要的课堂活动形式,它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实施环节。  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看到一些低效、无序、形式化的小组讨论,徒有“温度”没有“深度”,看似热闹一片,却是“虚假繁荣”。
期刊
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和“审美鉴赏与创造”四个方面,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尝试利用畅言教学系统,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一、利用畅言教学系统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畅言教学系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将网络资源和本地资源嵌入到电子课本当中,实现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资源的融合,从而
期刊
教育的功能从“为了获取知识”向“为了获取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态度”发生了转变,极力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那么相应学生学习方式也要跟着大幅转变,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思维模式,变“一言堂,满堂灌”的主角为学生的配角,为学生打下手,服务学生,逐步引领学生走上自主探究的学习之路。  一、放手——让学生享有探究的权利  1.留出空白,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
期刊
如何让孩子们喜欢读书、爱上语文,能够在书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定期举行读书汇报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过这几年的观摩以及自己的实践,今天以《草房子》为例,谈谈我是如何组织读书汇报活动的。  一、 选书  初中9年级人教版的《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纯美小说之一《草房子》。金色的麦地、古朴的房子、苦味的艾叶、寂静的池塘……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顽皮的桑桑、残疾的秃鹤、不幸的杜小康、执着的秦大奶奶、
期刊
探究式教学是指改变传统语文“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初中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探究式教学拥有现代化教学的特点,符合社会发展潮流,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并且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背影》是苏教版8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一篇课文,属于回忆性散文,作者是朱自清,通过对父亲的背影在特定环境下的几个细节描写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
期刊
在平时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以收获,可是,从各方面的教学反馈来看,不少学生收获甚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以为,这当中最核心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乃至自己的发展定位不准。本文拟以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教学为例,谈谈初中师生的共同成长,若有不当之处敬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不少初中语文教师选择的是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梳理出文中交代了哪些与春节有关的民俗,然后点出其
期刊
一、背景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从初一到初二,语文教师无不倾心尽力,在学生作文的训练与指导上下足了功夫。从形式自由的随笔到相对严谨的命题作文,从篇幅短小的片段摹写到完整的全文写作,多数教师在叙事、写人、描景、状物、抒情、议理乃至谋篇布局上都已经给予了学生详尽而充分的指导,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那么到了初三,究竟如何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更上一层楼”,成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议论文相对记叙文和说明文而言要比较困难。很多学生不能跟着作者的思路稳步前行,读到一点艰涩的就觉得茫然无望,匆匆放弃。新课标对议论文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这里的材料包括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经过思考和判断之后,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解读。从这个教学目标可以看到,议论文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口才和写作
期刊
在探讨如何提高语文预习有效性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基本的语文预习方法,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提高,进而提高语文预习的效率。一般说来,语文预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语文预习的基本方法  1.读  读书的方法根据分类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很多种。根据阅读的速度不同,可以将阅读分为快读和慢读;根据读书是否发出声音可以将阅读分为朗读和默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熟悉的阅读方式,在具体的预习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文体如诗
期刊
在初中文言文词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单一的字词引出一类字词的详细讲解,让学生感受字义的文化内涵与变迁过程,帮助学生将只知其一的机械识记转为在深入理解词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文言文学习,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文言字词是重难点,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但因为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与学生所接触到的口语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显得深奥难懂,学习兴趣因之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