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非结构化的材料?它指的是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没有设定目标,也没有设计玩法,即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随心所欲地玩。这样投放满足了幼儿“爱玩”的天性,顺应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有一定教育价值。但是这一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挑战。教师要从原来的主导地位退下来,转化为观察、分析、适时给予帮助的身份。
教师收集了大量大小不一的轮胎放置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教师在教研时想当然地以为幼儿最爱拿轮胎在地上滚动,玩“碰碰车”,可在实际的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大班幼儿不玩“碰碰车”。分析:这是成人的想法,不符合幼儿的实际意愿。因为它没有挑战性,过程太单调,满足不了大班幼儿的心理需求。那幼儿是怎样玩的呢?
一、幼儿玩轮胎的四种模式
(一)常规模式
幼儿将轮胎平放在场地上,从头排到尾,纵横交织,一个挨着一个,他们从四面八方走上轮胎,在上面走来走去,晃来晃去,蹦蹦跳跳,开心极了。活动结束时,幼儿七手八脚帮忙收拾,将轮胎滚动到指定的地方,再将轮胎抬起,一个一个垒高放好。
教师的导语:今天第一次玩轮胎,你发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建议?以下是幼儿的分享:
1.与科学领域相关链接
感觉轮胎有弹性,踩上去有一点软软的,但离开就恢复原样 (迁移已有的“弹性”的相关知识)。大家玩时踩在轮胎的边缘,比较硬,不容易摔倒。轮胎大小有一点不一样,软硬程度也不一样,大的硬,小的软。
2.与艺术领域相关链接
轮胎黑黑的,看上去脏脏的,我们想在轮胎上画画,把它变漂亮。
3.与健康领域相关链接
在轮胎上走要控制速度,不要太快,不然会和别人相撞。
4.与社会领域相关链接
收拾轮胎时要大家一起帮忙将轮胎滚到固定的位置,整理时大家要分工合作,一起将轮胎垒高放整齐,个子高的要帮忙垒高,个子矮的将轮胎送过来。轮胎有点重,讓男生来做,或者一起抬。
(二)挑战模式
在平躺的轮胎中,有幼儿将其中的轮胎垒高 2到3层,连续几个,最高的达 4 层,起伏不断。
幼儿的表现:玩常规模式的幼儿明显少了,玩挑战模式的幼儿逐渐增多,他们发现遇到障碍时要一个一个过。有个别幼儿能很快地通过挑战模式,看到其他幼儿羡慕的目光,一脸的自信和得意。大多数幼儿挑战 2到3层高的轮胎没有什么问题,但遇到4~5 层高的轮胎时,就要手脚并用爬上去,且有的不敢站起来,有的勉强站起来一下,脚会发抖,就又趴下去。即使是这样,幼儿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克服困难,挑战自我。
教师的导语:今天轮胎的玩法和上次一样吗,你们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建议?以下是幼儿的分享:
1.与社会领域相关链接
轮胎垒高后很好玩,站在最高的轮胎上像巨人,很刺激,有一点怕,但爱玩。(达到社会领域目标 3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具体是遇到困难能坚持)
大家要排队一个一个玩,前后不能跟太近,最好距离一个轮胎。(有一定的安全意识)站在高的地方有点怕,脚会抖,如果教师能扶一下就不怕了。 (主动提出需要成人的帮助,并达到社会领域目标 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具体是能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
2.与科学领域相关链接
轮胎有二层、三层、四层、五层,轮胎垒高时大小要一样,要对整齐,这样才稳,不会摔倒。如果要放小的,要放在最高一层。用来垒高的轮胎要挑硬的,软的不够安全,会摔倒。 (达到科学领域科学探究目标 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体是能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极速模式
幼儿将轮胎当做墩,高度 3到4个,头尾各一个,将2米长的竹梯放在轮胎上。竹梯有落差,有的是一边高一边低,有的是两边一样高。
教师的导语:今天你们怎么玩轮胎,你发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建议?以下是幼儿的分享:
1.与科学领域相关链接
走竹梯很好玩,走到中间会一上一下的,(迁移竹子有韧性的经验) 像《小熊过桥》里的小竹桥。走斜坡难度更高,上坡比下坡简单一些。(达到科学领域中科学探究的目标 2:具有探究能力,具体是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
2.与表演游戏相关链接
我们可以用它表演 《小熊过桥》。
3.与社会领域相关链接
胆子小的不能玩,它是勇敢者的游戏。如果一定要玩,可以将轮胎的层数降低,这样就不那么难了。
(四)休闲模式
幼儿将轮胎和爬垫组合,将轮胎当枕头,垫子做躺椅,并排5张躺椅,幼儿头枕轮胎躺着、趴着聊天,喝果汁。
教师的导语:今天你们轮胎有什么新玩法,谁和大家分享一下?以下是幼儿的分享:我们在度假,像躺着沙滩上晒太阳,很休闲。玩累的小朋友可以到我们这儿休息一下。
二、教师的感悟
投放非结构化材料“轮胎”让幼儿自由玩耍,教师能预想到在健康领域能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促进动作协调性和灵敏性。但经过一个多月的对幼儿玩轮胎过程的观察与记录,教师却发现幼儿在科学、社会等其他领域能力的发展,就像上面几个模式所呈现的那样,花样那么多,难度不断提高,这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幼儿在与轮胎玩的过程中,自然地促进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相互融合,迁移了许多经验,自主生成了一系列相关的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是天然的魔术师,带来了许多“魔法时刻”,也给教师带来无数的惊喜。正像华爱华教授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说的话:“开放性的非结构化的材料本身就是多功能、多层次的,它能使幼儿在自主作用于材料的过程中,生发出更多、更综合的目标,这些目标自然会与《指南》五大领域所提出的目标相关。”
教师要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及活动材料的投放者,默默地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及时满足幼儿在活动中对材料的需要。用心浇灌、静待花开。
教师收集了大量大小不一的轮胎放置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教师在教研时想当然地以为幼儿最爱拿轮胎在地上滚动,玩“碰碰车”,可在实际的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大班幼儿不玩“碰碰车”。分析:这是成人的想法,不符合幼儿的实际意愿。因为它没有挑战性,过程太单调,满足不了大班幼儿的心理需求。那幼儿是怎样玩的呢?
一、幼儿玩轮胎的四种模式
(一)常规模式
幼儿将轮胎平放在场地上,从头排到尾,纵横交织,一个挨着一个,他们从四面八方走上轮胎,在上面走来走去,晃来晃去,蹦蹦跳跳,开心极了。活动结束时,幼儿七手八脚帮忙收拾,将轮胎滚动到指定的地方,再将轮胎抬起,一个一个垒高放好。
教师的导语:今天第一次玩轮胎,你发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建议?以下是幼儿的分享:
1.与科学领域相关链接
感觉轮胎有弹性,踩上去有一点软软的,但离开就恢复原样 (迁移已有的“弹性”的相关知识)。大家玩时踩在轮胎的边缘,比较硬,不容易摔倒。轮胎大小有一点不一样,软硬程度也不一样,大的硬,小的软。
2.与艺术领域相关链接
轮胎黑黑的,看上去脏脏的,我们想在轮胎上画画,把它变漂亮。
3.与健康领域相关链接
在轮胎上走要控制速度,不要太快,不然会和别人相撞。
4.与社会领域相关链接
收拾轮胎时要大家一起帮忙将轮胎滚到固定的位置,整理时大家要分工合作,一起将轮胎垒高放整齐,个子高的要帮忙垒高,个子矮的将轮胎送过来。轮胎有点重,讓男生来做,或者一起抬。
(二)挑战模式
在平躺的轮胎中,有幼儿将其中的轮胎垒高 2到3层,连续几个,最高的达 4 层,起伏不断。
幼儿的表现:玩常规模式的幼儿明显少了,玩挑战模式的幼儿逐渐增多,他们发现遇到障碍时要一个一个过。有个别幼儿能很快地通过挑战模式,看到其他幼儿羡慕的目光,一脸的自信和得意。大多数幼儿挑战 2到3层高的轮胎没有什么问题,但遇到4~5 层高的轮胎时,就要手脚并用爬上去,且有的不敢站起来,有的勉强站起来一下,脚会发抖,就又趴下去。即使是这样,幼儿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克服困难,挑战自我。
教师的导语:今天轮胎的玩法和上次一样吗,你们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建议?以下是幼儿的分享:
1.与社会领域相关链接
轮胎垒高后很好玩,站在最高的轮胎上像巨人,很刺激,有一点怕,但爱玩。(达到社会领域目标 3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具体是遇到困难能坚持)
大家要排队一个一个玩,前后不能跟太近,最好距离一个轮胎。(有一定的安全意识)站在高的地方有点怕,脚会抖,如果教师能扶一下就不怕了。 (主动提出需要成人的帮助,并达到社会领域目标 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具体是能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
2.与科学领域相关链接
轮胎有二层、三层、四层、五层,轮胎垒高时大小要一样,要对整齐,这样才稳,不会摔倒。如果要放小的,要放在最高一层。用来垒高的轮胎要挑硬的,软的不够安全,会摔倒。 (达到科学领域科学探究目标 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体是能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极速模式
幼儿将轮胎当做墩,高度 3到4个,头尾各一个,将2米长的竹梯放在轮胎上。竹梯有落差,有的是一边高一边低,有的是两边一样高。
教师的导语:今天你们怎么玩轮胎,你发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建议?以下是幼儿的分享:
1.与科学领域相关链接
走竹梯很好玩,走到中间会一上一下的,(迁移竹子有韧性的经验) 像《小熊过桥》里的小竹桥。走斜坡难度更高,上坡比下坡简单一些。(达到科学领域中科学探究的目标 2:具有探究能力,具体是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
2.与表演游戏相关链接
我们可以用它表演 《小熊过桥》。
3.与社会领域相关链接
胆子小的不能玩,它是勇敢者的游戏。如果一定要玩,可以将轮胎的层数降低,这样就不那么难了。
(四)休闲模式
幼儿将轮胎和爬垫组合,将轮胎当枕头,垫子做躺椅,并排5张躺椅,幼儿头枕轮胎躺着、趴着聊天,喝果汁。
教师的导语:今天你们轮胎有什么新玩法,谁和大家分享一下?以下是幼儿的分享:我们在度假,像躺着沙滩上晒太阳,很休闲。玩累的小朋友可以到我们这儿休息一下。
二、教师的感悟
投放非结构化材料“轮胎”让幼儿自由玩耍,教师能预想到在健康领域能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促进动作协调性和灵敏性。但经过一个多月的对幼儿玩轮胎过程的观察与记录,教师却发现幼儿在科学、社会等其他领域能力的发展,就像上面几个模式所呈现的那样,花样那么多,难度不断提高,这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幼儿在与轮胎玩的过程中,自然地促进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相互融合,迁移了许多经验,自主生成了一系列相关的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是天然的魔术师,带来了许多“魔法时刻”,也给教师带来无数的惊喜。正像华爱华教授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说的话:“开放性的非结构化的材料本身就是多功能、多层次的,它能使幼儿在自主作用于材料的过程中,生发出更多、更综合的目标,这些目标自然会与《指南》五大领域所提出的目标相关。”
教师要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及活动材料的投放者,默默地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及时满足幼儿在活动中对材料的需要。用心浇灌、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