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高速发展,飞黄腾达,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和重要发展趋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可以预见,新时代科学技术将更加突飞迅猛发展,未来的国际竞争焦点将是科学技术,而最激烈的应是人才的竞争。为了适应新时代科技发展国际竞争的需要,要培养更好一大批高科技人才。而高科技人才是离不开物理这门课程。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物理这门课程呢?下面谈谈个人一些物理教学体验。
一、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总结和思索出来的。在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要观察许多现象,观察教师做的实验,还要自己动手做实验操作。在观察的时候,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在实验的时候,要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按规则顺序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根据记录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还必须注意安全,爱护仪器。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步呢?
1.将日常现象,自然现象跟所学的物理知识理论结合起来进行联想
例如:看到天空乌云密布,下雨,下雪等现象,就联想到所学过的天气变化所引起的物态变化等知识去解释。
2.研究家用电器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
如:看到加热的热水器,电饭锅,电冰箱,空调器等家用电器,就想研究一下它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3.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如:地上撒了许多小铁钉,一个个地捡是非常麻烦的,考虑是否能运用磁学的知识去解决。
4.经常进行观察,小制作发明,实验等动手动脑的活动
如:讲到简单的磁现象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指南针。
二、要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
对大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如: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引导学生领略一种物质内部结构的图形美。又如:一场雨过后,天空中为什么回出现一条美丽的彩虹?为什么回出现海市蜃楼?天空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出现山洪爆发?这些就应用所学的物态变化引起的有关知识来解释说明。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如:地上撒了许多小铁钉和图钉,一个个地捡是非常麻烦的,并且浪费好多时间,考虑到是否能运用磁学的知识解决。要抬个物体上到高处,是很困难的,可以利用杠杆平衡原理知识去解决。你所住的地方周围很吵闹,就从减弱噪音的三个措施来虑。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难题,探究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一种健康的心理素质。如:让学生自己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通过自己克服种种困难,最后得出有关的规律,再让他们反思刚才的探究过程。
四、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不迷信权威,勇于质疑,敢于坚持科学真理。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要全面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五、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这种意识我可以通过对物理知识的扩展,进行有关社会实践活动来逐渐培养。如:可以带学生去到一些厂矿参观。再可以上网进行交流,也可以发给以下这些有关资料。
六、利用创造学的方法提出问题
创造学的方法是指创造工程学中的创造原理,创造技能法,它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探索和创造活动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下面仅介绍几种创造方法在提问题中的应用。
1.运用“逆反原理”进行提问
所谓逆反原理就是引导学生从问题的反面去進行研究与提问的方法。如: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说明了“电能生磁”,引导学生运用逆反原理可以提出新的问题:磁是否能生电?从而拉开了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序幕。
2.运用“美国陆军提出法---5个W和2个H法”进行提问
5个W和2个H法是针对凡事都有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和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七个方面的问题,以便发现问题或做出正确决策。5个W和2个H法的七个问题: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谁(who);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点(where);怎么样(how to);多少(how much)。当然具体问题是具体分析,上述七个问题法不一定非要全部同时提出,要根据情况确定具体的问题。另一个方面,七个问题是七个方向,具体的不一定一致。如:在复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以下问题: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what)?;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受平衡力)的作用下,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其实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只是受到外力合力为零)
(2)为什么要研究牛顿第一定律(why)
因为要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3)哪些物体运动符合该定律(who)?
一切物体。
(4)在什么情况下符合该定律(when)?
在没有受到外力或者说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平衡力)的时候。
(5)在什么地点能符合该定律所需要的条件(where)?
在整个宇宙深处。
(6)是如何去研究得出该定律(how to )?
是运用了如下的研究步骤和思维程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归纳--推理。
(7)有多少种情况下物体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how much )?
有两种情况:物体不受外力或物体受平衡力。
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重要表现在于联想,想象和创新。没有联想和想象是学不好物理这门课程的。
以上就是本人在物理教学中的深感体验,激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
一、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总结和思索出来的。在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要观察许多现象,观察教师做的实验,还要自己动手做实验操作。在观察的时候,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在实验的时候,要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按规则顺序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根据记录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还必须注意安全,爱护仪器。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步呢?
1.将日常现象,自然现象跟所学的物理知识理论结合起来进行联想
例如:看到天空乌云密布,下雨,下雪等现象,就联想到所学过的天气变化所引起的物态变化等知识去解释。
2.研究家用电器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
如:看到加热的热水器,电饭锅,电冰箱,空调器等家用电器,就想研究一下它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3.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如:地上撒了许多小铁钉,一个个地捡是非常麻烦的,考虑是否能运用磁学的知识去解决。
4.经常进行观察,小制作发明,实验等动手动脑的活动
如:讲到简单的磁现象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指南针。
二、要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
对大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如: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引导学生领略一种物质内部结构的图形美。又如:一场雨过后,天空中为什么回出现一条美丽的彩虹?为什么回出现海市蜃楼?天空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出现山洪爆发?这些就应用所学的物态变化引起的有关知识来解释说明。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如:地上撒了许多小铁钉和图钉,一个个地捡是非常麻烦的,并且浪费好多时间,考虑到是否能运用磁学的知识解决。要抬个物体上到高处,是很困难的,可以利用杠杆平衡原理知识去解决。你所住的地方周围很吵闹,就从减弱噪音的三个措施来虑。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难题,探究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一种健康的心理素质。如:让学生自己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通过自己克服种种困难,最后得出有关的规律,再让他们反思刚才的探究过程。
四、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不迷信权威,勇于质疑,敢于坚持科学真理。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要全面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五、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这种意识我可以通过对物理知识的扩展,进行有关社会实践活动来逐渐培养。如:可以带学生去到一些厂矿参观。再可以上网进行交流,也可以发给以下这些有关资料。
六、利用创造学的方法提出问题
创造学的方法是指创造工程学中的创造原理,创造技能法,它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探索和创造活动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下面仅介绍几种创造方法在提问题中的应用。
1.运用“逆反原理”进行提问
所谓逆反原理就是引导学生从问题的反面去進行研究与提问的方法。如: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说明了“电能生磁”,引导学生运用逆反原理可以提出新的问题:磁是否能生电?从而拉开了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序幕。
2.运用“美国陆军提出法---5个W和2个H法”进行提问
5个W和2个H法是针对凡事都有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和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七个方面的问题,以便发现问题或做出正确决策。5个W和2个H法的七个问题: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谁(who);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点(where);怎么样(how to);多少(how much)。当然具体问题是具体分析,上述七个问题法不一定非要全部同时提出,要根据情况确定具体的问题。另一个方面,七个问题是七个方向,具体的不一定一致。如:在复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以下问题: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what)?;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受平衡力)的作用下,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其实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只是受到外力合力为零)
(2)为什么要研究牛顿第一定律(why)
因为要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3)哪些物体运动符合该定律(who)?
一切物体。
(4)在什么情况下符合该定律(when)?
在没有受到外力或者说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平衡力)的时候。
(5)在什么地点能符合该定律所需要的条件(where)?
在整个宇宙深处。
(6)是如何去研究得出该定律(how to )?
是运用了如下的研究步骤和思维程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归纳--推理。
(7)有多少种情况下物体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how much )?
有两种情况:物体不受外力或物体受平衡力。
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重要表现在于联想,想象和创新。没有联想和想象是学不好物理这门课程的。
以上就是本人在物理教学中的深感体验,激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