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体验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hizhedetian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高速发展,飞黄腾达,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和重要发展趋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可以预见,新时代科学技术将更加突飞迅猛发展,未来的国际竞争焦点将是科学技术,而最激烈的应是人才的竞争。为了适应新时代科技发展国际竞争的需要,要培养更好一大批高科技人才。而高科技人才是离不开物理这门课程。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物理这门课程呢?下面谈谈个人一些物理教学体验。
  一、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总结和思索出来的。在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要观察许多现象,观察教师做的实验,还要自己动手做实验操作。在观察的时候,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在实验的时候,要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按规则顺序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根据记录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还必须注意安全,爱护仪器。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步呢?
  1.将日常现象,自然现象跟所学的物理知识理论结合起来进行联想
  例如:看到天空乌云密布,下雨,下雪等现象,就联想到所学过的天气变化所引起的物态变化等知识去解释。
  2.研究家用电器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
  如:看到加热的热水器,电饭锅,电冰箱,空调器等家用电器,就想研究一下它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3.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如:地上撒了许多小铁钉,一个个地捡是非常麻烦的,考虑是否能运用磁学的知识去解决。
  4.经常进行观察,小制作发明,实验等动手动脑的活动
  如:讲到简单的磁现象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指南针。
  二、要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
  对大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如: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引导学生领略一种物质内部结构的图形美。又如:一场雨过后,天空中为什么回出现一条美丽的彩虹?为什么回出现海市蜃楼?天空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出现山洪爆发?这些就应用所学的物态变化引起的有关知识来解释说明。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如:地上撒了许多小铁钉和图钉,一个个地捡是非常麻烦的,并且浪费好多时间,考虑到是否能运用磁学的知识解决。要抬个物体上到高处,是很困难的,可以利用杠杆平衡原理知识去解决。你所住的地方周围很吵闹,就从减弱噪音的三个措施来虑。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难题,探究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一种健康的心理素质。如:让学生自己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通过自己克服种种困难,最后得出有关的规律,再让他们反思刚才的探究过程。
  四、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不迷信权威,勇于质疑,敢于坚持科学真理。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要全面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五、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这种意识我可以通过对物理知识的扩展,进行有关社会实践活动来逐渐培养。如:可以带学生去到一些厂矿参观。再可以上网进行交流,也可以发给以下这些有关资料。
  六、利用创造学的方法提出问题
  创造学的方法是指创造工程学中的创造原理,创造技能法,它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探索和创造活动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下面仅介绍几种创造方法在提问题中的应用。
  1.运用“逆反原理”进行提问
  所谓逆反原理就是引导学生从问题的反面去進行研究与提问的方法。如: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说明了“电能生磁”,引导学生运用逆反原理可以提出新的问题:磁是否能生电?从而拉开了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序幕。
  2.运用“美国陆军提出法---5个W和2个H法”进行提问
  5个W和2个H法是针对凡事都有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和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七个方面的问题,以便发现问题或做出正确决策。5个W和2个H法的七个问题: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谁(who);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点(where);怎么样(how  to);多少(how  much)。当然具体问题是具体分析,上述七个问题法不一定非要全部同时提出,要根据情况确定具体的问题。另一个方面,七个问题是七个方向,具体的不一定一致。如:在复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以下问题: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what)?;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受平衡力)的作用下,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其实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只是受到外力合力为零)
  (2)为什么要研究牛顿第一定律(why)
  因为要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3)哪些物体运动符合该定律(who)?
  一切物体。
  (4)在什么情况下符合该定律(when)?
  在没有受到外力或者说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平衡力)的时候。
  (5)在什么地点能符合该定律所需要的条件(where)?
  在整个宇宙深处。
  (6)是如何去研究得出该定律(how to )?
  是运用了如下的研究步骤和思维程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归纳--推理。
  (7)有多少种情况下物体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how  much )?
  有两种情况:物体不受外力或物体受平衡力。
  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重要表现在于联想,想象和创新。没有联想和想象是学不好物理这门课程的。
  以上就是本人在物理教学中的深感体验,激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
其他文献
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我们在吟诵着千古绝句,我们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董卿在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结尾时的如是说。三季《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在社会掀起一股诗词风,重新点燃了我们对诗和远方的热情,唤醒了我们对文化传统的敬意。在我们中学地理教学中,其实也能掀起地理界中的诗词风,因为不少诗句是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而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反映出典型的
期刊
物理是理科高中生的关键学科,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充分显示了高中物理的重要性。高中物理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科学性较强的学科,一些实验往往难以真正实施,导致学生对实验停在一知半解的状态,影响教学效果,新媒体的出现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同时,新媒体的出现也给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的特征  首先是新媒体环境下个性化成为了时代的主流
期刊
有效教学是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推陈出新的今日教坛,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有效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教学中的普遍共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懈地追求。  有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
期刊
有人说,语文课程是一个情感的世界,是一个诗意的世界,是一个丰富的生命的世界。而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全部身心感悟语文,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生命的感悟与表达,感受生命涌动的灵性。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主而畅快地“体验”文本,让课堂处处涌动生命的灵性呢?  一、在对话中激发灵性的闪动  语文是“川流不息的生命”,它的主体情感和人生体验为学生构建了“诗意栖居”的世界。在诗性的语文课堂中,我
期刊
摘 要:由于我国传统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以,个人认为,引入新型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重点讲述如何利用微课来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教学 自主学习 培养兴趣 提高效率 突破难点 巩固复习  随着信息技术与多媒体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微”时代,同时“微”式教学的重要性
期刊
为了早日将平昌县响滩中学建成川东北农村高完中品牌学校,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行集体备课,我们平昌县响滩中学高中地理组全体老师都积极投入到集体备课活动中来,互相探讨,相互学习,深研教材,紧扣考纲,认真分析学情,注重细节,讲求规范,不断探索,努力提升学科备课业务素质和水平。  高中地理是理科性偏强的学科,许多知识的记忆需要以理解为前提,且地理知识的考查又多为一环扣一环,不同知识点间相互联系。为了教学效果的高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育学科教学也提出核心素养这一要求。教师也更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各学科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各学科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举不仅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帮助其提升体育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运动技能,这样不仅能保证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关键词:初中体育 核心素养 培养  体育核心素养主要是让学生在体育
期刊
一、对课堂有效性的理解  所谓“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到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
期刊
语言源于生活,学习语言必须走进生活。英语作为一种普遍应用的语言,学习它更应该把它融于生活当中去。只有在生活中掌握的语言才是真正有生命的语言。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即他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 我们应该走进学生世界,深入了解学生的爱好,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努力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积极地开发、有效地利用好英语课程的生活资源,让课堂
期刊
对于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着课改的有效性和成功与否。因此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会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笔者就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对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性教学的实践,谈谈个人肤浅的体验与思考。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认识上的不够全面,不够透彻,致使课程改革出现了某些偏差,如:课堂上一味地培养学习兴趣,一味地尊重学生,出现语文课无语文味的怪现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