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逐渐成为课堂主体,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也听不懂,教学效率非常低下。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教学的有效应用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教学;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6-338
引言
小学数学学科的前后知识点联系得非常紧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为学生理清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要做到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横向穿插与纵向联系,由此可见,前后知识点的关联性对整堂课的教学时效性影响较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务必要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围绕教学目标巧妙设计课堂提问策略,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一、问题驱动,激趣引思
教师要适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思维高度活跃。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研究,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推理能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作用,明确自身角色,在通向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将教学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自主探究式教学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探索,不能脱离教师的引导;另一方面,自主探究式教学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体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还要考虑前置知识和新知识的内在逻辑。探究性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预设问题如果未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就会影响教学效果,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二、重视问题的开放性,激活数学思维
在大部分学生的想法中,都认为数学问题仅仅是唯一的答案,经常被称为是“标准答案”,这种误解会让他们的思维变得非常禁锢,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基本都是找出最后的答案就不会主动去分析其他的解题方法或寻找另一种答案。因此,教师为了能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设计问题时,务必要重视问题的开放性,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尝试去改变题目中的某些条件而去寻求另一种答案。
三、分层问题,深化内容
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既能带领学生进入问题探究的过程,也能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给日后学习活动的开展设置合理计划。因此,要想充分发挥问题导学法的教学优势,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和生成问题,为学生布置针对性强的课堂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分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探索学习,进一步培养并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数学能力。例如,在教授《余数》这一课时,教师可先给学生下达学习任务,要求其初步理解余数概念、计算方式,给接下来的重点学习提供便利。随后,教师要归纳总结学生都提出了哪些知识盲点,研究其学习情况,进而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与时间。在学生初步掌握除数、被除数、商、余数后,教师可以带领其对比分析有余数除法和无余数除法,接着进行设问:无余数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原则是一样的吗?有余数除法的商、余数有相关规定吗?怎样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借助这种方式,在问题中渗透相關知识,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高效学习。
四、问题交流,归纳总结
“思想在交流中产生,在孤独中加工和表达。”学习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开门交流,交流给学生创造了分享与碰撞的机会,交流让学生的思想得以交换,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得以交锋,有助于结论的形成与思想的诞生。班级授课为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组织学生积极交流,合作研讨。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我们要给学生搭建交流的舞台,让他们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与结果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心得,对未解的疑问集体讨论,在交流中归纳总结。
五、创设课后巩固复习问题情境,更好完善课堂教学
为更好巩固复习课堂教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还应该重视课后的巩固复习,根据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容,引入丰富的图文与视频资源,运用电子课件与微课视频创设生动的情境,以及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借此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复习问题,以此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完善数学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在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后,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的习题,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在练习中巩固新知,笔者从分巧克力问题开始发散,从分巧克力变为分橡皮,从分实物转向分图形,从动手分转为动手画,有填空有判断,有写写,有说说,所有练习主题都围绕分数的意义,从“单位1”“平均分”“分数单位”等内容来展开。发散性练习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助推学生思维拔节,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发散性。
结束语
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个性特征,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问题,不再一味地追求问题的数量,而是追求问题的质量,采用趣味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从而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习题中,一方面加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加数学思维的广阔性。
参考文献
[1]马红兵.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分析[J].东西南北,2019(21):236.
[2]甘延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与评价,2019(02):49.
[3]周时生.小学数学质疑提问教学模式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18(12):1.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黄腊乡黄腊民族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教学;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6-338
引言
小学数学学科的前后知识点联系得非常紧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为学生理清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要做到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横向穿插与纵向联系,由此可见,前后知识点的关联性对整堂课的教学时效性影响较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务必要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围绕教学目标巧妙设计课堂提问策略,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一、问题驱动,激趣引思
教师要适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思维高度活跃。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研究,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推理能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作用,明确自身角色,在通向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将教学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自主探究式教学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探索,不能脱离教师的引导;另一方面,自主探究式教学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体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还要考虑前置知识和新知识的内在逻辑。探究性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预设问题如果未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就会影响教学效果,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二、重视问题的开放性,激活数学思维
在大部分学生的想法中,都认为数学问题仅仅是唯一的答案,经常被称为是“标准答案”,这种误解会让他们的思维变得非常禁锢,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基本都是找出最后的答案就不会主动去分析其他的解题方法或寻找另一种答案。因此,教师为了能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设计问题时,务必要重视问题的开放性,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尝试去改变题目中的某些条件而去寻求另一种答案。
三、分层问题,深化内容
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既能带领学生进入问题探究的过程,也能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给日后学习活动的开展设置合理计划。因此,要想充分发挥问题导学法的教学优势,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和生成问题,为学生布置针对性强的课堂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分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探索学习,进一步培养并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数学能力。例如,在教授《余数》这一课时,教师可先给学生下达学习任务,要求其初步理解余数概念、计算方式,给接下来的重点学习提供便利。随后,教师要归纳总结学生都提出了哪些知识盲点,研究其学习情况,进而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与时间。在学生初步掌握除数、被除数、商、余数后,教师可以带领其对比分析有余数除法和无余数除法,接着进行设问:无余数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原则是一样的吗?有余数除法的商、余数有相关规定吗?怎样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借助这种方式,在问题中渗透相關知识,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高效学习。
四、问题交流,归纳总结
“思想在交流中产生,在孤独中加工和表达。”学习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开门交流,交流给学生创造了分享与碰撞的机会,交流让学生的思想得以交换,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得以交锋,有助于结论的形成与思想的诞生。班级授课为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组织学生积极交流,合作研讨。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我们要给学生搭建交流的舞台,让他们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与结果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心得,对未解的疑问集体讨论,在交流中归纳总结。
五、创设课后巩固复习问题情境,更好完善课堂教学
为更好巩固复习课堂教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还应该重视课后的巩固复习,根据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容,引入丰富的图文与视频资源,运用电子课件与微课视频创设生动的情境,以及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借此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复习问题,以此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完善数学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在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后,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的习题,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在练习中巩固新知,笔者从分巧克力问题开始发散,从分巧克力变为分橡皮,从分实物转向分图形,从动手分转为动手画,有填空有判断,有写写,有说说,所有练习主题都围绕分数的意义,从“单位1”“平均分”“分数单位”等内容来展开。发散性练习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助推学生思维拔节,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发散性。
结束语
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个性特征,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问题,不再一味地追求问题的数量,而是追求问题的质量,采用趣味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从而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习题中,一方面加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加数学思维的广阔性。
参考文献
[1]马红兵.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分析[J].东西南北,2019(21):236.
[2]甘延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与评价,2019(02):49.
[3]周时生.小学数学质疑提问教学模式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18(12):1.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黄腊乡黄腊民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