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文化与官员道德思想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n00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官德”,概括地讲就是领导者的个人素质、修养。纵观历史长河,领导者的素质对于事物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先秦儒家文化对官德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研究先秦儒家文化的官德思想对于当今社会领导者管理事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官德思想的源流之一–孔子的仁学思想更是注重官德思想的建设,其不仅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至今仍发挥着重要影响。但至于今日社会已不同往日,孔子仁学思想无法全部融于社会,有不少旧的,不好的思想对社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儒家文化;孔子;仁;官德
  
  “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而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1]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人爱才而忽视道德的作用,当一个人的能力较强而德行不足的话就容易走上不正之路,做不正之事,导致祸事的发生。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历来重视“德”的修炼。从远古时期开始,对于“德”就越来越重视。在原始社会时,氏族部落的首领都必是该氏族部落的道德典型,例如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乃修德振兵”,“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奴隶社会,夏朝的奠基者禹以其崇高的德行为后来的统治者树立的榜样,《史记》中写道:“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文化,自然也为道德的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从孔子的内圣外王学说以及孟子的发展孔子思想到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再到“存天理,灭人欲”的宋明理学等等,无不是儒家大师们在为建一个完善的道德体系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罕》)(以下引文如无特别注释,均出自《论语》),朱熹解释说:“罕言者,不是不言,又不可多言,特罕言之耳”(《朱子语类》卷三六)。孔子以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罕严利,并不是不言利,而是强调义重于利。孔子说过:“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成公二年》)。意思是在实践仁、礼的行动过程中就表现为“义”,这样的“义”就可以带来利,用这样的“利”来治理国家,那就有利于“平天下”。这是为官者的政治道德。孔子的义利观比较温和中庸,认为义高于利,但同时强调:“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宪问》),甚至提倡“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尧曰》)。在他那里,义利是并存的。
  但是,理想往往只是停留于美丽层面上的语言,现实生活常常有这样或那样的因素导致理想实践过程中的差异。虽然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一直重视仁礼道德的建设,但结果显然不尽人意。当今社会,由于西方思想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巨大的变化,造成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的迷失,笔者重提儒学思想,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并竭力于传统思想文化的现代化改造,有利于树立中国的以德治国、德法并治理念,建设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体系。
  
  一、说“仁”
  
  关于孔子思想,钱穆先生曾说:“孔子思想,乃针对全世界全人类,无古无今,无地域之隔阂,无种族,无国界,无老无幼,无男无女,无智愚,无贵贱贫富,无种种职业阶级,无一切分别而设教。在此方面,孔子极似一大教主。孔子思想,应可为世界一大宗教”[2]。事实上,在中国大地上,就曾掀起一番建立孔教的热潮。时值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屈辱历程,为救中国数万万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不已。
  梁启超先生认为:孔子乃中华文明之代表,吾国民二千年来所为能传承至今而维持不倒实赖于孔子为无形枢纽也。作为中华文明的主流,儒家思想的意义不言可喻。所以,“天下论孔子者,纷约两端,一谓今日风俗,人心之坏,学问之无进化,谓孔子为之历阶:一谓欲正人心,端风俗,励学问,非人人崇拜孔子,无以收拾末流”[3]。因此,就兴起了建立孔教以对抗西方宗教、文明,洗刷中华之耻辱,振兴中华之潮流。
  “盖孔子之道,本乎天命,明乎鬼神,而实以人道为教”[4]。再者,“自古圣哲之立说,宗教属出世法,其根本教义不易,随世间差别而变迁,故其支配人心也较久”[5]。笔者以为,作为孔子主要思想的“仁”、“礼”二者,“礼”已经失去了其本来的含义,成为束缚社会进步的枷锁。经社会发展,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已是定局。而“仁”者爱人,“故其支配人心也较久”,所以,只有“仁”,才是无数仁人志士不断传承发扬而提倡这个具有普遍的、超阶级意义的范畴来唤醒旧中国之国民,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国民,洗刷屈辱历史。
  陈独秀说:“孔子之道,以伦理、政治、忠孝一贯,为其大本,其他则枝叶叶”。而“仁”贯乎其中,构建了博大精深的儒学体系。今天重新研究孔子的“仁”学思想,践行“仁”学文化,对于树立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正人心,端风俗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释“仁”
  
  春秋战国失去,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孔子的“仁”学正是在这奴隶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瓦解时期产生。“仁”字在《论语》中出现百次以上,其在不同出处具有不一样的含义,孔子的每次讲解因人、因时、因地而有不同的阐述,例如:“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颜渊))……
  正是由于孔子对仁做出如此之多的解释,我们今天要在这百多次解“仁”中确定其本质,以此推断其他,很难做到。所以笔者仅从“仁”与反腐败之事着手讨论“仁”之内容。
  “克己复礼”
  孔子的“仁”虽然是一个道德范畴,但就其思想而言,并非只是“伦理道德”的道德哲学,还是将“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伦理思想。“仁”的实践是“修身”。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只有不断“修身”,让自己的言行符合仁德,方能成为仁人。孔子还提出了仁的外在标准:“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和内在标准:“恭、宽、信、敏、惠”(《阳货》),只有做到仁的标准,就可以“治国”、“平天下”。那么,做一个好官,自然不在话下。
  公正严明
  正即是公正。孔子认为,为官者需公正,政令方能施行,社会风气才能良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语》),他认识到官与民之间的具有某种因果联系,故而要求官员发挥楷模作用。“子欲善,则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为官者以身作则,端正自己,积极为民,为人民树立良好的榜样,肃清社会的不良风气,那样就可以避免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实事求是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啊。孔子认为,做官的人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就是要求官员必须杜绝这四种弊病,不要随意猜测也不固执己见,一切从实际出发。
  勤政廉洁
  所谓廉即廉洁,“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儒家从其道义论和德治论的立场出发,极为重视官吏的廉洁,将其视为“国之大维”、“政之本”、“仕者之德”、“人生大纲”。《礼记·礼运》篇说“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就是说大臣守法,官吏廉洁,官职有一定的次序,君臣有正常的关系,这国家才能强盛。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沿传下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变化性、可分性与整体性等特征。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包含着两个相互关联的层次: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现代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关键词】传统文化;特征;现代化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文化也是人类与自然界和与人类自身发生关系的产物,因此文化
期刊
【摘要】节气性民俗活动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泰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民风淳厚,同俗文化丰富多彩,特别是泰州过年时节唱凤凰、清明时节划会船、农闲时凶赶庙会等节气性民俗活动,非常热闹,极富特色,影响也很深远,值得关注。  【关键词】泰州;节俗文化;赏析    古泰州乃江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泰州文化整体上反映了江南风格,但由于特殊的区位和自然特点,加之数千年的
期刊
【摘要】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的交往日益密切,不同文化在交往中激烈碰撞。当代中国,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生活的急剧世俗化,多元文化的冲击与碰撞,为塑造适应当代社会的人生价值与道德理想提供了新的契机。植根于传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不同文化的合理内核进行理论创新,是当代中国人生终极价值的合理发展方向,对社会生活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关键词】人生价值;道德理想;多元化;
期刊
【摘要】学校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长的过程。主体性教育,就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
期刊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举凡服饰、车轿、府第等方方面面皆有定规。本文要说的门钉本是无关紧要的结构件,皆因它在一座府第中处于最显露的位置,又经历年演化形成夸张的造型,所以兼具了炫耀权势的功能。至明清,已从制度上对门钉数目加以限制。比如按清代典制,规定皇家宫苑的宫门“朱扉金钉,纵横各九”,因九为阳数,又是数字之极,九九八十一颗门钉最能体现帝王的尊贵,亲王府第的门钉即减为“纵九横七”,亲王以下递减。明代虽无如
期刊
【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学生素质的培养上,如何利用好校园文化活动的优势与作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摆在我们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道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学生素质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从各自的不同爱好和兴趣出发,进行的从思想到政治,从文化到科技,从文化到体育等各方面全方位占据学生课余时间和空间的活动。在提倡培养创新型人才、
期刊
苏东坡名苏轼,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在唐宋八大家中就占了三家。他从小聪明绝顶,弱冠即有文名。22岁应考时,主考官看了他的卷子《刑赏忠厚之至论》,十分惊喜,推荐给皇帝。宋仁宗初读苏轼及其弟苏辙两人的卷子,“退而喜日: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苏轼如此高才,名声又如此之大,先后惊动了两位皇帝,为什么一生不受重用,而且屡受打击?这有两个原因
期刊
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带来了空前丰富的信息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将图书馆的发展契机融入到服务创新的过程中。构建信息服务平台,运用最新的理论和最新的信息技术,提升文献信息服务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更充分满足用户对文献信息的个性化需要,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让公共图书馆真正做到在机遇中求发展。  一、影响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因素  二
期刊
【摘要】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其专业学习的特殊性,在心理方面与其他大学生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教育工作者应深刻认识这些特殊性,准确把握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各种心理特征,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了解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有助于教育工作者
期刊
【摘要】其中山东某生的地狱巡游故事是作者薛福成宣扬自己思想观念的有力工具,其中除了宣扬因果报应和道德观念,作者在作品表露出了对诸多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不再拘泥于史书对于诸多历史人物的评判,薛福成有他自己独特的判定标准。每一个囚徒受刑的程度就反映出了薛福成对这位历史人物善恶褒贬的定位。  【关键词】十八层地狱;地狱巡游;因果报应;薛福成    在佛教尚未传入中土以前,人们普遍信仰人死后都要魂归泰山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