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反犹风潮成因浅析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gsong83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犹太人以上帝的选民自期,然而这个民族却像遭受天谴一样多灾多难。历史上它曾先后被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罗马所统治,公元135年犹太起义失败之后,整个民族更是进入了漫长的大流散时期。犹太人流浪到世界各地,经历了无比的苦难和辛酸,而这其中又尤以欧洲犹太人所受迫害最为严重。作为犹太人重要聚居地的欧洲,形形色色的反犹活动几乎就从未真正停止过。本文试从文化冲突角度就这一现象的成因做了一个初步的分析。
  一 宗教上的偏见和仇视
  基督教是在犹太教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犹太教的经典被基督教作为《旧约》接受下来,其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基督教原始教义所借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基督教的这种“成长”乃是在犹太教“这块土壤已被外来成分所渗透和饱和之后”,???它与犹太教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其幅度之大以至于基督教超越了对犹太教的传承关系而具有了极强的异质性特点。
  犹太人认为其祖摩西与上帝立约,上帝从万民中挑选犹太人作为特选子民。“你们是耶和华你们神的儿女……耶和华从地上的万民中,拣选你特做自己的子民。”?2?而基督教的普救主义却将上帝之爱从单一的犹太民族扩大到整个人类,它的上帝另立新约论,解除了犹太人与上帝所立的“旧约”,从而在深层次否定了犹太神学的正统地位。当然,这种否定一直以来是不被犹太教所认可的。犹太教不承认被基督徒奉为圭臬的《新约》,不承认耶酥基督的存在,不承认原罪论和三位一体说,而这种根基性的否定又是基督教所不能容忍的。
  《新约》中关于犹太人出卖和迫害耶酥的传说,更是在基督徒的心灵深处扎下了仇恨的荆棘,并导致了强烈的宗教复仇情绪。当然,这种传说的真实性还存在疑点,但它所产生的社会文化影响却十分巨大。作为驱逐和杀害耶酥的“真凶”,犹太人被指斥为一个遭上帝唾弃的民族,一个与魔鬼共舞的民族,基督徒在潜意识中将犹太人定义为恶,认为犹太人“是根本坏的,他的长处,设若有,也因为是他的长处而变为短处,他的手所完成的工作必然带有他的污迹……犹太人使的他触摸过的每种事物都成为可恶的东西。”?3?
  正是由于以基督教为主体信仰的欧洲民众对犹太人怀有广泛的、根深蒂固的偏见和仇視,种种蛊惑人心的反犹宣传才有了生存的空间。欧洲历史上的很多反犹暴行都是以宗教异说为导火索的,犹太人因为这种宗教上的排斥而遭受了太多的苦难。以1348年欧洲的黑死病为例,当时死去的犹太人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犹太人有着重视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的传统,以及犹太人中从医人员比例一向很高的原因。再加上他们生活在指定的“隔都”之中,与外界接触较少,从而降低了交叉传染的可能性。但是,中世纪的基督徒对此只有一种解释:犹太人与魔鬼合伙带来了黑死病,其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谣言是指控犹太人在水井中下毒。为了对此进行“报复”,反犹主义者烧毁了全部犹太居住区,杀死了数以万计的犹太人,大规模的屠杀活动一直持续到瘟疫不再流行时才逐渐平息下去。
  二 犹太性引起的误会和隔膜
  “反犹主义者仇视犹太人是因为犹太人的犹太性。而犹太性对于非犹太社会的挑战主要集中在犹太律法方面。”?通观犹太教徒的生活,无不绳之以种种诫规,其总数多达613条之巨。诸如祈祷、礼拜、饮食、衣着、起居、婚葬、家庭、财产、刑罚、诉讼等等,无一不在其列,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关事宜是否可行,何时能行,如何施行,律法均作了明文规定,极其繁复而庞杂。
  当然,任何民族都有保持其民族特性的权利,可是犹太人却将其民族特性推向极至,甚至连与异族人同桌共餐都不可能。因为律法规定犹太人不吃非犹太人做的食物,不饮非犹太人酿的酒,不用非犹太人碰触过的器皿,另外还对哪些东西能吃,哪些东西不能吃,哪些东西不能同时吃以及动物的宰杀方式,食物的烹调方法和用餐祝词等等细节都作了严格的安排。这些诫规在确保犹太本民族特性的同时,也招致了居住地主体民族的误解和排斥。维乌斯.菲洛斯特曾这样总结非犹太人对犹太人的看法:“他们是一个离群索居、难以改造的民族。他们既不想与其它民族分享餐桌上的快乐,也不愿参加其它民族祭酒、祈祷或献祭活动。他们与我们之间的鸿沟比将我们与苏拉赫巴科特拉分隔开的东印度半岛还要巨大”。
  倘若犹太人是生活在自己的国土之上,那么无论他们的生活方式多么地独特,也不会引起旁人的排斥。可不幸的是犹太人以“客民”身份杂居生活在异族之中,而且还只是一个占人口比例很小的少数族裔,一般而言仅占居住地人口的1-3℅左右。犹太人对于民族特性的执著坚持使得他们游离于其他民族之外,成为一个与居住地主体民族格格不入的异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主流社会对犹太人的接纳。
  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反犹主义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给犹太人带来无尽灾难的同时,也在不断促使犹太人去回顾和强化自身本已或多或少发生淡化的民族身份,并最终刺激了犹太民族意识的觉醒。从这个意义上说,反犹主义反而成为“有利于保护犹太生活的显著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它成就了犹太人,使他们在亡国千年之后创造了复国的神话。
其他文献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关键在教师,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就中学政治教师面临的挑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潜心学习教育理论,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而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因此,作为
期刊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逐渐被各级政府所重视,国家在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职业教育开始崛起,但针对较落后的中部省份来说,老百姓的职教意识淡薄、专业及教师队伍建设艰难、实训条件有限等导致职业教育仍是一个沉重的活题,招生不选拔,学校对学习品行不良的学生悉数接纳,这些“学困生”增大了学校管理难度,影响了教学质量,甚至影响了学校声誉,因此,做好中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甚至是社会稳定
期刊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往往在于他能以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教学是一种艺术,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课堂语言的运用更称得上是细微之处也能见其奇妙了。  一、用什么丰富课堂语言  1.只有积累生活语言,才能丰富课堂语言  一个人的生活经验是发展语文素养的前提条件。阅读从某种角度上
期刊
我国《国防教育法》中规定要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校国防教育主要由军事技能课和军事理论课构成,而军事理论课教学又是实施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四有新人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成为影响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关于教学能力的含义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运用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并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学能力
期刊
舞蹈作为非洲民族最古老、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舞蹈能用来作为一种社交上的、艺术上的表达手段,它可以借助于经选择的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个人的或社会性的思想。通过舞蹈,个人和社会团体能表露出他们对别人敌意或合作友爱的精神所持的反应,表达他们对亲人、长者的尊敬。有时舞蹈并不表达什么意思,人们可以通过舞蹈表达个人的喜怒哀乐。高兴的心情要通过跳舞来表达,忧伤的情绪也会通过跳舞来排泄,每逢
期刊
在一根头发丝般细的光纤上,能在不到1秒的时间里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29卷的全部内容从波士顿传到纽约,在每日有成百上千的发明专利问世,在新知识和新科技像溶化岩浆不断猛烈喷溅的今天,我们的教育机构、学校和全体教师应走向何方呢?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了。  在化学教学中如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想搞好班级全面工作,除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艺术应用水平。班主任善于运用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教育学生,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表扬教育的语言艺术应用  表扬是班主任利用语言对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行为进行肯定的过程。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表扬时,要正确地选择和运用表扬的方式方法
期刊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多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多抄抄写写,少思维训练。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难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难以孕育实践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期刊
作文格式化,是近几年中学作文教学中的重大问题。这种模式化是把技能训练当作写作教学,是有工艺流程式的方法指导学生制造文章,是对学生写作活动的一种戕害。广东省高考作文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柯汉琳教授在一次报告会上这样明确表示:“现在中学生写作文,越来越有一个明显倾向,堆积华丽的辞藻,通篇使用精美的修辞,但文章中没有考生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读起来缺乏真情实感。这些没有实际内容、只是空有一个花架
期刊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以教师教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由重知识传授变为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反映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就是命题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突出考查考生对新材料的解读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对历史事物和概念的深层理解能力、对历史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阅读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活动,而其他活动,如提取信息、归纳概括、语言表述等都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