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畅销小说《姐姐的守护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姐姐患了白血病,为了挽救姐姐的生命,父母又省下了妹妹,作为姐姐的“活药房”,无论姐姐需要什么,鲜血、脊髓或者肾脏,妹妹都要无条件的捐献出来,最后,妹妹忍无可忍,一纸状书把父母告上了法庭。生活中,我们都可能是那个看似强者的健康的妹妹,但是却被弱者伤害着。
被弱者伤害或者挟持,听起来仿佛是个悖论,弱者,顾名思义,就是那些能力差的人,这样的人怎么会伤害别人呢?然而,生活中却处处发生着弱者伤人事件,当我们碰到脾气不好的病人,失恋的朋友,性格别扭的晚辈等等。我们却总是身不由己,手足无措,常常只能牺牲自己的利益,最后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伤害了。
宛如 30岁,小学教师;忍受有时候是一把双刃剑
父亲因为脑血栓卧床一年了,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坏。父亲是个有大男子主义的人,生病前家里的一切都由他决定,生病后因为行动越来越不便,就越来越喜欢发号施令,而且经常是一会儿一个主意。家人觉得父亲是病人所以都顺着他,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的情绪会有好转,但是事情却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上个星期,母亲喂父亲吃面的时候,父亲嫌口味不好,一抬手打翻了面碗,热烫的汤汁立即烫伤了母亲的手。
小曼是我大学以来最要好的朋友,有个可爱的儿子,可是却在前段时间离婚了,我觉得这时候我应该作为她最值得依赖的人,只要她有需要,一个电话我就飞奔过去陪伴她。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听小曼埋怨和痛骂前夫,而且一次比次恶毒,后来拓展到仇恨所有的男人。看到钻牛角尖的小曼,有时候我忍不住开口劝她两句,哪知道她的火气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甚至连我和我老公也一起骂进去。我渐渐感到她的坏情绪已经在慢慢传染给我,但是却又不知道如何改变。
兰兰 29岁,律师:当接受成了每个人的习惯
我独自一人在这个城市工作,收入还不错,于是当老家一位家境不太好的表妹来这里读大学时,我答应了她的父母会好好照顾她。表妹到了周末就会来我的住处,我也会经常带她出去吃饭或者给她零花钱,可以说是有求必应。她慢慢地把我当成了她的亲姐姐,不过任性和不懂事的一面也慢慢显露出来了。暑假期间我介绍她给同事的小孩当家教赚零花钱,哪知道她只去了两天,过后又希望我赞助她去跟同学一起旅游。我听了过后十分生气,第一次拒绝了她的要求。没过多久,家乡的亲人们就都知道了这次摩擦,我的父母还打电话来责骂我不懂事。
我们为什么被他们挟持
义务
很多“弱者”都是与我们关系密切的人,于是与弱者的关系变得不再单纯,还牵扯到他周围的人。长期满足弱者的要求可能已经成为了所有人的习惯,偶尔的拒绝和强硬就会十分显眼,不仅会伤害我们与弱者的关系,还会牵连到周边的人,所以我们会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脱身。
同情
无疑,处于精神压抑中的人是痛苦的,理解他的人会认为他们是弱者,很可怜。然而,就像一个巴掌拍不响样,由于他的言行,会导致他周围很多人痛苦,和他们相处,你的所有的理论都失效,你会感觉到,你们的思维方式差异非常大,说不到一起,你们根本划的不是套拳。人们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形容的就是那些看似可怜的人反而伤人最深。
道德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丈量自己的行为,问自己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这把尺子可能是社会的道德观或者自己的利益,当这两种丈量方法有冲突时,我们就会陷入痛苦的矛盾中。弱者的特殊情况把一切标准都改变了,任何维护自己的行为似乎都变形成了欺凌弱者,我们为了躲避道德的责问,时常伤害到自己。
巧力转移弱势者的要挟
其实大多数的我们都喜欢和强者对话,这里强者不是强势的人,而是生活能力强的人,越是生活能力强的人,其人格发展越完善,相处起来越容易,和人交流起来越愉快,与弱者相处太久难免会感到疲惫并开始寻求解脱。不过拒绝弱者也会给我们带来道德上的伤害,社会规则希望我们善良热情,乐于助人,违背这种规则让我们怀疑自己是否是个好人,或者害怕被别人看作冷淡无情。因此,不如学会跟弱者沟通,让他们开始习惯依靠自己,脱离对你的过分依赖。
1 避免掉进他们的陷阱
由于他们的状态不好,你会习惯性的帮助他处理善后各种事,所以,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无论自己多么肆无忌惮的纵容自己的言行,都是有道理的,这就像一个有保护伞的孩子一样,会随意的撒娇任性,肆意的宣泄情绪。
对于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一定要有意识地制止他们“因为自己弱势所以提出什么要求都是可以理解”的想法,努力帮助他们恢复自主能力。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毕竟,自我的强大才是真正摆脱弱者地位的根源。
2 找到他们振作的钥匙
找到让他们振作的钥匙俗话说,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把锁,都有能开启心灵之锁的一把钥匙,对于这类“弱者”,他们必然有他们的情结,只要找到属于开启他们心灵的那把钥匙,就一定能帮助他们改变现状。例如,离婚后的朋友可能最在意的就是她的小儿子,于是你可以告诉她这种极度消极的情绪会影响到儿子的成长,让孩子害怕她,这样的话,朋友会在引导下慢慢开始用一种积极的情感(对儿子的爱)代替消极的情感(对前夫的恨)。看到成效后,他们自然不会再认为只有你能拯救他们。
3 为自己找些帮手
之所以被弱者挟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弱者们”总是找你,你成了他们惟一的精神支点,或者说,只有你对他们的言行负责。这时,发动一个或者几个人来与你一起分担,或者请他们与你一起商讨应对策略就尤为重要,这样不但可以一起出谋划策,还能让弱者感觉到自己不是孤独的,从心理上获得力量感。
也许对方真的很需要帮助,例如久病的老人,让他有多一些的可以信任的人,避免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这样几个人同时分担对病人的照顾会让压力减小很多,老人也会觉得更加温暖。
4 积极寻找良好的环境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快乐,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痛苦,任何顺境逆境都可以相互转换,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了解“弱者”心理背后的真正动机,明确他们生活最缺的要素,就能找到问题的根本,从而改变他们。因为也只有真正的帮助他们改变了自身的状态,才能不被他们的弱势所挟持。
例如,面对家境不好的表妹,鼓励她自己赚取零花钱显然比直接满足她的各种要求更好,并且尽量帮她提供环境,如果她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发现原来靠自己的力量就能满足愿望,那就会逐渐减少对别人的索要。
编辑 吴 君
被弱者伤害或者挟持,听起来仿佛是个悖论,弱者,顾名思义,就是那些能力差的人,这样的人怎么会伤害别人呢?然而,生活中却处处发生着弱者伤人事件,当我们碰到脾气不好的病人,失恋的朋友,性格别扭的晚辈等等。我们却总是身不由己,手足无措,常常只能牺牲自己的利益,最后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伤害了。
宛如 30岁,小学教师;忍受有时候是一把双刃剑
父亲因为脑血栓卧床一年了,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坏。父亲是个有大男子主义的人,生病前家里的一切都由他决定,生病后因为行动越来越不便,就越来越喜欢发号施令,而且经常是一会儿一个主意。家人觉得父亲是病人所以都顺着他,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的情绪会有好转,但是事情却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上个星期,母亲喂父亲吃面的时候,父亲嫌口味不好,一抬手打翻了面碗,热烫的汤汁立即烫伤了母亲的手。
小曼是我大学以来最要好的朋友,有个可爱的儿子,可是却在前段时间离婚了,我觉得这时候我应该作为她最值得依赖的人,只要她有需要,一个电话我就飞奔过去陪伴她。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听小曼埋怨和痛骂前夫,而且一次比次恶毒,后来拓展到仇恨所有的男人。看到钻牛角尖的小曼,有时候我忍不住开口劝她两句,哪知道她的火气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甚至连我和我老公也一起骂进去。我渐渐感到她的坏情绪已经在慢慢传染给我,但是却又不知道如何改变。
兰兰 29岁,律师:当接受成了每个人的习惯
我独自一人在这个城市工作,收入还不错,于是当老家一位家境不太好的表妹来这里读大学时,我答应了她的父母会好好照顾她。表妹到了周末就会来我的住处,我也会经常带她出去吃饭或者给她零花钱,可以说是有求必应。她慢慢地把我当成了她的亲姐姐,不过任性和不懂事的一面也慢慢显露出来了。暑假期间我介绍她给同事的小孩当家教赚零花钱,哪知道她只去了两天,过后又希望我赞助她去跟同学一起旅游。我听了过后十分生气,第一次拒绝了她的要求。没过多久,家乡的亲人们就都知道了这次摩擦,我的父母还打电话来责骂我不懂事。
我们为什么被他们挟持
义务
很多“弱者”都是与我们关系密切的人,于是与弱者的关系变得不再单纯,还牵扯到他周围的人。长期满足弱者的要求可能已经成为了所有人的习惯,偶尔的拒绝和强硬就会十分显眼,不仅会伤害我们与弱者的关系,还会牵连到周边的人,所以我们会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脱身。
同情
无疑,处于精神压抑中的人是痛苦的,理解他的人会认为他们是弱者,很可怜。然而,就像一个巴掌拍不响样,由于他的言行,会导致他周围很多人痛苦,和他们相处,你的所有的理论都失效,你会感觉到,你们的思维方式差异非常大,说不到一起,你们根本划的不是套拳。人们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形容的就是那些看似可怜的人反而伤人最深。
道德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丈量自己的行为,问自己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这把尺子可能是社会的道德观或者自己的利益,当这两种丈量方法有冲突时,我们就会陷入痛苦的矛盾中。弱者的特殊情况把一切标准都改变了,任何维护自己的行为似乎都变形成了欺凌弱者,我们为了躲避道德的责问,时常伤害到自己。
巧力转移弱势者的要挟
其实大多数的我们都喜欢和强者对话,这里强者不是强势的人,而是生活能力强的人,越是生活能力强的人,其人格发展越完善,相处起来越容易,和人交流起来越愉快,与弱者相处太久难免会感到疲惫并开始寻求解脱。不过拒绝弱者也会给我们带来道德上的伤害,社会规则希望我们善良热情,乐于助人,违背这种规则让我们怀疑自己是否是个好人,或者害怕被别人看作冷淡无情。因此,不如学会跟弱者沟通,让他们开始习惯依靠自己,脱离对你的过分依赖。
1 避免掉进他们的陷阱
由于他们的状态不好,你会习惯性的帮助他处理善后各种事,所以,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无论自己多么肆无忌惮的纵容自己的言行,都是有道理的,这就像一个有保护伞的孩子一样,会随意的撒娇任性,肆意的宣泄情绪。
对于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一定要有意识地制止他们“因为自己弱势所以提出什么要求都是可以理解”的想法,努力帮助他们恢复自主能力。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毕竟,自我的强大才是真正摆脱弱者地位的根源。
2 找到他们振作的钥匙
找到让他们振作的钥匙俗话说,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把锁,都有能开启心灵之锁的一把钥匙,对于这类“弱者”,他们必然有他们的情结,只要找到属于开启他们心灵的那把钥匙,就一定能帮助他们改变现状。例如,离婚后的朋友可能最在意的就是她的小儿子,于是你可以告诉她这种极度消极的情绪会影响到儿子的成长,让孩子害怕她,这样的话,朋友会在引导下慢慢开始用一种积极的情感(对儿子的爱)代替消极的情感(对前夫的恨)。看到成效后,他们自然不会再认为只有你能拯救他们。
3 为自己找些帮手
之所以被弱者挟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弱者们”总是找你,你成了他们惟一的精神支点,或者说,只有你对他们的言行负责。这时,发动一个或者几个人来与你一起分担,或者请他们与你一起商讨应对策略就尤为重要,这样不但可以一起出谋划策,还能让弱者感觉到自己不是孤独的,从心理上获得力量感。
也许对方真的很需要帮助,例如久病的老人,让他有多一些的可以信任的人,避免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这样几个人同时分担对病人的照顾会让压力减小很多,老人也会觉得更加温暖。
4 积极寻找良好的环境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快乐,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痛苦,任何顺境逆境都可以相互转换,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了解“弱者”心理背后的真正动机,明确他们生活最缺的要素,就能找到问题的根本,从而改变他们。因为也只有真正的帮助他们改变了自身的状态,才能不被他们的弱势所挟持。
例如,面对家境不好的表妹,鼓励她自己赚取零花钱显然比直接满足她的各种要求更好,并且尽量帮她提供环境,如果她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发现原来靠自己的力量就能满足愿望,那就会逐渐减少对别人的索要。
编辑 吴 君